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顾孟余率“第三势力”登场1949年,中国面临着新旧社会的大转换.1月,面对岌岌可危的国民党政权,蒋介石被迫宣布下野,把一个沉重的包袱甩给了不堪重负的李宗仁.下旬,李宗仁宣布代理副总统,并正式上台视事.继之,改组政府、国共和谈并很快破裂、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京解放、国民党布置大西南防线……这一切都使刚上台的李宗仁疲于应付,心力交瘁.  相似文献   

2.
孙贝贝 《安徽史学》2022,(2):118-125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身先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总统职务的暂时解除并不意味其政治身份和政治形象的解除。从蒋介石引退到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不论是宋美龄,还是国民党内的桂系、谋和派,抑或是国际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为着不同的目的,或明或暗地考量并谋划着蒋介石的出处:出国,甚至流亡。蒋介石的个人出处问题不仅关涉国民党的分合,还会增加中国政治走向的变数,甚而关切亚洲的冷战形势。蒋介石也在或秘密或公开谋划和安排着自身的出处问题。  相似文献   

3.
1938年3、4月间,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部队在台儿庄地区歼灭日军矶谷和坂垣两个精锐师团1万余人,这是我国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最为精彩最为壮烈的一幕,打破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野心,意义十分重大。但是这样一个大胜仗,竟主要是由国民党杂牌军打出来的。在当时日军步步紧逼、气焰嚣张,国民党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李宗仁能指挥“杂牌”部队打一个大胜仗,实属不易。战后蒋介石曾惊讶地对李宗仁说:“你居然能指挥杂牌部队!”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李宗仁巧妙运用他的用人艺术,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4.
毛德传 《古今谈》2005,(1):20-22
1948年4月19日、29日,国民党“国大”选出蒋介石、李宗仁为正、副“总统”,其就职宣誓仪式,由两名大法官监誓,其中之一就是我国司法界耆宿沈家彝。  相似文献   

5.
1927年,林虎在上海法租界祁斋路一号自建别墅曰“隐庐”作寓公。蒋介石曾派林虎旧部李宗仁持亲笔函,另有国民党元老如于右任等信函一大扎,一致劝林虎出山帮助。林虎以蒋是上海交易所流氓,羞与为伍,对一大堆信件概置不理,并对李宗仁说:“我现在老了,需要休养,没有工作兴趣,有你们这么多年轻有为的人给他帮忙,比我这个老头子强得多。”其实当时林虎还只有40岁。李宗仁不得已要求林虎回封信。林虎说:“你就照我的话答复他们就够了,何必回信?”李宗仁被碰了一个大钉子走了。后林虎的亲信陈仲阁等问林虎:“你何不出去跟他们再玩几年?”林虎说:“…  相似文献   

6.
桂系军阀李宗仁胞弟李宗义,军官们尊呼为“二总”。由于“二总”领进私交很深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时同学、受蒋介石派赴四集团军总司令部搞特务活动的郑介民,致李宗仁的军机败露,“老总”被蒋介石罢免一切职务后逃亡香港。话,得从蒋介石被迫下野流亡日本归来,复出任国民党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时说开去。复职后的蒋介石,将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由他派送莫斯科中山大学学成归来、在中央军校任政治教官的郑介民,派为名为侍从官实为搜集情报的特务。1928年初,张学良挂出国民党政府的旗帜,蒋介石的天下表面上“一统”了。可是,国民…  相似文献   

7.
1931年的中国政坛上,风云变幻,以蒋介石囚禁胡汉民为导火线而发生的“非常会议”事件,是当时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最突出的政治事件,事件的演变过程,充满戏剧性的场面,接连出现许多人们意料之外的转折。在这以前的几年中,蒋介石和胡汉民之间曾经建立过亲密的合作关系。当李宗仁、唐生智、冯玉祥、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1999,(12)
白崇禧密谋和共反蒋毛泽东批准秘密接触1948年除夕之夜蒋介石的“求和”文告,确如中共中央所预见,纯粹是一种缓兵之计。面对军事和经济的败局,国民党内部早已分崩离析,求和之声越来越多。继续不顾一切地打下去,不仅军事上没有喘息的机会,而且政治上必定会引发众怒,危及自身的地位。迫不得已,蒋介石只好一面做出和平姿态,一面准备宣告下野,把和谈的难题留给副总统李宗仁。国民党内一向派系林立,蒋介石的中央军遭受覆灭性打击之后,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拥有相当军事实力的桂系自然变得  相似文献   

9.
1928年夏,以国民党军“底定京津”为标志,国民党新军阀取代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地位。从这时起至三十年代初,蒋介石一方面以“裁兵”相标榜,先后召开了国民党军编遣会议和编遣实施会议;另一方面,又对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其他新军阀进行了一系列战争。编遣会议与新军阀混乱交织进行,成了这一时期重要的历史现象。本文试图对编造会议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尤其是对编遣会议在蒋介石初期军事独裁统治的演进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秦立海 《纵横》2009,(2):24-27
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国民党蒋介石在南京召开“行宪国民大会”,选举“总统”、“副总统”,实现“还政于民”。对于“总统”选举,虽然蒋介石迟迟不肯参选,但谁都清楚非蒋莫属。不过,对于“副总统”选举,尽管李宗仁最早打出了竞选的旗帜,但因蒋介石的极力阻挠和反对,整个选举过程还是一波三折,充满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并最终演变成了一幕活灵活现的选举闹剧。  相似文献   

11.
翻译何益之 “何君如此爱国志士,甘作无名英雄,其对抗战之功,实不可没!”—李宗仁回忆录 何君为谁?何益之系其本名也。 “九·一八”事变之后,举国上下,一片呼声,要求国民政府领导全国军民,奋起抗日,以雪国耻。然而“恐日症”在国民党军中“盛行”,尤以何应钦、汪精卫之流为烈。 李宗仁、白崇禧虽亦国民党高级将领,但能识大体、顾大局,在积极加紧两广军队的训练之余,还通过多种手段,摸清敌情,以便“对症下药”。 日本人把主攻力量,瞄准蒋介石,企图孤立蒋介  相似文献   

12.
1949年初,随着国民党政治军事形势的急剧恶化,导致蒋介石的下野与李宗仁的上台。国民党“求和”,国共两党进行了举世瞩目的“北平和谈”。但是,由于两党力量对比已今非昔比,中共“不许讨价还价”,结果不肯“投降”的国民党最终被中共以武力“扫地出门”,从而宣告了其在大陆的政治出局。详情请阅《“不许讨价还价”的国共北平和谈》。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都知道电影《佩剑将军》的原型是原西北军系统的何基沣将军,但他怎样获得蒋介石所授的“中正剑”,不少人却不甚了了。事情还得从李宗仁先生归国谈起。 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日上午,北京首都机场,前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先生走下舷梯,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  相似文献   

14.
1948年3月29日,国民党当局在南京国民大会堂召开“国民大会”。4月19日,蒋介石当选为总统。副总统几经周折,于4月24日至29日反复4次投票,方选定李宗仁先生。 总统与副总统就职的日期是5月22日。为  相似文献   

15.
“两广事变”是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陈济棠、李宗仁、自崇禧于1936年6月1日打出抗日旗帜、逼请蒋介石政府领导抗战的一次反蒋事变。“两广事变”在抗战爆发前的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曾是一件颇具影响的大事。本文试图将五十年前的这一事件放在中国人民抗日民族斗争的历史背景下作出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16.
1931年2月,蒋介石以胡汉民反对制订约法为由,将胡汉民软禁于汤山。以此为导火线,5月,国民党中的胡汉民派、汪精卫派、孙科派、西山会议派和两广军人陈济棠、李宗仁等,联合在广州召开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并成立国民政府,公开与南京的蒋介石政权相对峙,形成宁粤分裂的局面。毛泽东曾经  相似文献   

17.
1965年7月,74岁高龄的李宗仁冲破国民党蒋介石的重重险阻,回到祖国大陆。李宗仁回国后,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69年李宗仁身患癌症期间,除了一直都在关注着台湾回归祖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地方志》2009,(2):61-63
民国25年(1936年) 9月 17日李宗仁、程潜、黄绍兹、黄旭初、刘斐赴穗谒见蒋介石。 18日蒋介石到李宗仁广州住所“继园”会晤李宗仁。两广事变至此和平解决,蒋桂对峙结束。  相似文献   

19.
1948年底到1949年初,国民党统治集团为摆脱困境,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人事变动:首先,孙科出任行政院长。其次,蒋介石再次宣布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不料此时却发生了以李宗仁为首的总统府和以孙科为首的行政院之间的府院之争,从而使得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更加矛盾重重,斗争异常尖锐。  相似文献   

20.
1965年7月,74岁高龄的李宗仁冲破国民党蒋介石的重重险阻,回到祖国大陆。李宗仁回国后,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69年李宗仁身患癌症期间,除了一直都在关注着台湾回归祖国这一大事,他还在自己的情感上留下深深的牵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