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社会中博物馆的知识传播职能从被动转向主动,博物馆采用信息技术管理藏品和相关数据,不仅要满足传统业务需求,也要面向网络环境中的使用者。在此过程中,文物藏品信息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呈现,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描述元数据方案和受控词汇描述文物的核心信息。该研究首先说明文物数据标准的定义与类型,阐述文物描述元数据的概念与作用,并对比CONA、CDWA Lite、Object ID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描述元数据方案,说明元数据方案差异反映出的设计需求和结果差异;再进一步对比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线上文物藏品检索方式,通过检视其检索结果的信息结构与内容,阐述合理的描述元数据方案能呈现丰富信息并导向精准检索。最后建议我国文物博物馆领域应完善文物数据标准,文博机构应制定规范化的文物描述元数据方案和配套实施的编目规则与本地受控词表;文博机构官网在线藏品检索系统应考虑用户需求,呈现完善的编目成果。  相似文献   

2.
蔡萍 《丝绸之路》2009,(10):33-34
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讲座从内容到形式,传递的是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昌明、开放和宽容的一个标志性事物,就其深刻的社会意义而言,是历史发展赋予讲座工作之新内容的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3.
电子环境下,因为电子文件极易被不留痕迹地删减,人们通常借助元数据来保证电子文件信息的原始性。元数据可以动态及时地获取流转情况,可以反映电子文件的原始状态。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元数据在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环节进行有效全程控制,成为实施电子文件管理的技术保障和管理系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芦姗 《神州》2014,(14):48-48
在现代数字图书馆建设中,DC元数据作为描述资源的规范,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2008版与2006版DC元数据术语进行比较,分析出2008版元数据术语的新变化,包括新增、删减的元素,概念定义上的改变等。从而,归纳出2008版DC元数据术语变化的内容、特点以及意义、作用,可以帮助使用者更好的掌握2008版DC元数据术语。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献数据库可区分为数字化、数据化、文本挖掘三种不同形态,迄今多数中文历史文献数据库实现了数字化功能,部分地实现数据化功能,而能够实现文本挖掘功能的则十分少见。数字化是将文献的物理形态转化为电子形态,数据化是将文献转化为可量化分析的数据,编制元数据是主要方法。文本发掘是在此基础上开发文本分析工具。《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以文献学研究为基础,建立特定的元数据结构,提供交叉导航、数据统计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找到自己的所需文献,更可能帮助研究者发现新的研究议题。史学研究中,数据库有必要被视作一种新的文献形态,建立针对性的文献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建设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图书馆的利用率也有所增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电子资源出现在各大高校中,并呈现出电子化和信息化特征。并且图书馆电子资源能够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样式,更方便学生阅读和检索。本文主要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建设项目,从目标、资源建设内容到用户服务系统。其中:资源建设分全文影像库、全文文本库、书目库、专题库、相关文献库几项内容;用户服务系统分检索途径、版本校勘、跨库连接、个性编辑等内容。该文介绍的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方法对当前全国方志界开展的方志数据库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档案数字化就是把纸质档案、图纸档案通过扫描、录入等方式将信息存储至计算机数据库中。以实现快速检索,方便利用,安全管理等功效。为方便利用档案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也为创建数字化档案室、或档案馆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9.
观海堂藏书是清末杨守敬的私人收藏,被民国政府收购后分别拨予松坡图书馆与北平故宫博物院。松坡图书馆主要集中了杨氏藏书的经部、丛书及佛经,1949年归入当时的北平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的收藏更多地保留了杨氏藏书的精华,曾随故宫文物南迁,现主要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仅余存史部目录类等三十余部。本文通过目录比对、档案检索、库房调查等方式,全面考察观海堂藏书的流转及现存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8月11日下午,由国家图书馆创办的大型文化、教育平台"国图公开课"举办媒体开放日,介绍该平台的建立、发展以及设立宗旨。"国图公开课"是国家图书馆借鉴MOOC的大规模、开放、在线理念,以传承和弘扬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依托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海量资源,设立了专题课程和读书推荐等栏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模式,推送多种形态的学习资源,创立面向社会大众,严肃、通俗、负责的通识教育平台。目前,"国图公开课"已推出古琴、汉字、丝绸等系列专题。  相似文献   

11.
耿浩 《黑龙江史志》2013,(23):214-215
国际阅读协会在一份报告中曾经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目前我国存在国民阅读量偏少、公共阅读资源不足、各地区阅读水平发展不均衡性等问题。基于此,建立国家统一的阅读规划与阅读保障机制,倡导全民阅读就成为了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国家图书馆作为全国总书库,为推进全民阅读计划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和平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元数据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从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其起步较晚,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待进一步完善。而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元数据的应用这一课题也值得我们研究探讨。本论文首先简要阐明了元数据的含义,然后论述了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元数据应用的必要性,并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元数据的应用,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地方志文献数字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贵州省地方志编修的成果。介绍了利用贵州师范大学“数字校园”平台、技术及专业人员.开展贵州省省情(地方志)全文数据库建设的总体情况、基本模式、技术实现,探讨数据标引、数据转换、数据库存储、检索等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地方志资源网络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就地方志资源网络化建设的状况、检索方式、软件建设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当前地方志资源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资金少、水平低、资源种类单一、缺乏必要的标准和技术规范、人才奇缺、版权保护意识差等问题,提出统一数据库构建与建设标准,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在建设模式上要进行创新,同时应该加强版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贾永红 《攀登》2007,26(4):204-205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意义重大。然而,目前党校在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进程中还存在一些具体的困难和问题,需要着重处理好数字资源与传统文献资源、自建数据库与外购数据库、共建与共享、硬件与软件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2015,(11)
传统的阅读是基于纸质和PC机上进行,不能做到随时随地查阅多种资源的使用,为了解决这样的不足,基于移动客户端的电子阅读器就应运而生。本文阐述了在Android平台和Windows phone 8平台下电子阅读器系统的设计,其目的是让人们能够在移动设备上便捷地享用阅读资源。系统实现了书库系统、书城系统及阅读系统三个部分的功能。"操作简单,功能实用"这是本客户端设计的核心理念,力求创造最好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7.
金人 《纵横》2009,(9):50-53
2009年9月,国家图书馆将迎来百年华诞。100年前,1909年清政府建立的京师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其后,经历了北洋政府、袁世凯复辟、民国政府、日伪占领等几个历史时期,直到1949年才获得新生,更名北京图书馆。1987年国家图书馆一期工程14万平方米新馆馆舍落成,1998年更名国家图书馆,2008年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完工,并正式接待读者,使国家图书馆馆舍面积增至25万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三。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高达2000余万册,古今中外书籍,无所不包,尤以四大镇馆之宝、四大专藏享誉中外,为人们所称道,它们入藏国家图书馆都有一段艰难曲折的传奇经历,堪称岁月沧桑、时代变迁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8.
国家图书馆馆藏旧方志近7000种、12万余册,约占全部存世旧志的80%左右。其来源主要有清内阁大库拨交、国子监移藏、北海图书馆并入、民国教育部征集、坊间购得、各地捐赠等渠道,目前仍在不断收集中。国家图书馆具有编修方志书目的良好传统,较有代表性的书目有:《清学部图书馆方志目》《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录》《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地志门》《地方志.书目文献丛刊》等,并涌现出以缪荃孙、袁同礼、谭其骧、朱士嘉、冯宝琳等为代表的一批海内外知名方志、目录学专家学者,对馆藏古籍的保护、整理、开发和利用作出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朱璇  苏提雅 《人文地理》2021,36(4):9-20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道德地理相关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对比人工检索和文献阅读的结果,对西方道德地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评述。研究结论:①对高中心性和高突现性文献的研究发现,关怀、伦理、道德、责任等关键词和远距离的关怀与责任、道德经济与道德消费、地方政治中的不平等与权利问题等三大研究主题构成了道德地理研究的一大理路,侧重阐释“道德的地理”;②早期道德地理著名学者Sack的系列论著并未能成为高引文献,原因一在于其理论的高度抽象和隐晦难解,二在于他试图建构普适的空间道德评判标准,因而很难被实证主义研究者们理解和追随,但他构建的“二元道德论”强调“地理的道德”,是道德地理研究的另一条理路,可以为评判地方道德提供了全面、明确而实用的标准,值得被后续研究发展和深化;③研究同时揭示:囿于数据库数据和技术手段的限制,单纯依靠文献分析软件的研究方式可能会出现偏差,高质量的人工检索阅读仍是文献研究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20.
Web式检索已经是许多图书馆普遍使用的馆藏资源检索方式,但对无条件购买Web式检索模块的图书馆来说可以通过分析、研究中国机读目录格式,自行开发格式转换程序把馆藏数据转换到后台数据库中,再利用动态网页语言实现资源Web式检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