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勇才 《安徽史学》2008,119(1):84-89
余英时反对用"反满"和"反理学"来概括清代学术思想,主张从学术思想演变的"内在理路"考察清代学术思想.同时,余英时也不赞同钱穆只关注其"续"而忽视其"变"的"续宋"说.宋明理学与清代思想之间就其"变"的一面来说,在于成就"内圣"的途径有异:前者主"尊德性",后者主"道问学";就其"不变(续)"的一面说,则是"用"的精神在宋明与清代的绵延相续.清儒的"明道救世"理想与传统儒家的"内圣外王"、宋明儒家的"内圣外王连续体"是一脉相承的."经世致用"观念是宋明理学和清代学术思想的共同生命所在,更是中国学术发展的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2.
白楠 《神州》2012,(35):22-23,25
一、"内圣"为何未能"外王"。据历史学家统计,自秦至清,前后计17个皇帝(同时并立的不在内),不仅达到"内圣外王"这样高标准者没有几个,即使等而下之,将那些相对而言比较有德行、有作为的君主算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陆贾《新语》中的无为思想作梳理与再现。认为陆贾的"无为"思想是在总结秦短命而亡和对汉初现实清醒认识的基础上,融合儒道两家,并将儒家"仁义"思想赋予新内容的一种思想学说。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研究了陆贾"无为"思想对后世政治学说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孙子荀 《神州》2012,(24):22
作为儒道二家的正统传承者,孟子与庄子的学说一同流传千古,泽被万代,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养成起到了莫大的作用。为了实现各自的理想境界,孟、庄分别提出了"集义"与"坐忘"的践履功夫,两者虽然在思维方式上呈现出对立之势,却又在表现形式上互为补充,并在终极关怀的维度上达到了统一,其在形式、方向和目的等多个层面上都有着可供研究对比之处。  相似文献   

5.
庄子归属于老子的道家学派是汉代人所做的学术分野。汉人整合老庄的过程中,《史记》对老庄申韩的同传而书无疑具有开拓性的重要作用。《史记》归庄入老并不是因为司马迁没有读懂《庄子》,而是他看到却又舍弃了庄学的思想核心,认为那些不过是空洞虚无的"寓言"而已。这其中的原因,一则是源于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与儒道斗争的社会现实;一则是其"务为治"的指导思想导致了老庄的同传而书。  相似文献   

6.
从《庄子》中的孔子形象看先秦儒道冲突李霞,李峰一《庄子》共33篇,其中涉及孔子的达20余篇。在这众多场合中,孔子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换言之,《庄子》作者是如何塑造孔子形象的呢?笔者浅见如下:1.逐名求利的名利者形象《庄子》中孔子的特性之一是逐名求利。...  相似文献   

7.
历史以来,忠孝节义属于封建伦理道德范畴,是古代儒道两家礼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孝义故事古往今来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尊老爱幼和睦亲友崇尚诚信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涉及政治、哲学、美学、教育等众多领域。本文重点抓住了庄子教育思想中的道德教育,对其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与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希望对当代的道德建设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真人"作为庄子理想人格的画像,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是庄子思想的理想归宿。本文通过梳理《庄子·内篇》所见"真人"之"体""相""用",探究庄子"真人"形象的内涵与特质,藉此窥见庄学思想之真义。  相似文献   

10.
留"斋姑娘"是永胜北片农村的一种习俗,本文就佛儒道三者的关系入手,简单分析了"斋姑娘"习俗的形成受到了佛儒道思想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学勇 《中原文物》2008,4(1):68-73
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三阶教并没有影响到大住圣窟的开凿,大住圣窟刻经反映了华严经卢舍那"十方三世"思想和末法思想,而实际用途是礼佛忏悔灭罪,而不是三阶教的普佛思想。甚至可以说大住圣窟的内容反而有可能对三阶教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2.
庄周是我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在庄周故里的研究中,形成了河南商丘、安徽蒙城和山东冠县三种基本观点。为正本清源,本文从庄周故里与蒙、漆园、濮水、庄子观和庄子钓台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2世纪是拉丁西方走向全面复兴的时代,当时杰出的历史学家圣维克多的休,在《圣经》的框架内对历史进行了重新思考。一方面他将历史定义为"史实"、"神迹"和"词义",并在世俗与神圣学问领域,对中世纪初期"历史从属于文法"和"历史沦为神学的附庸"之观念分别进行了更动和更新;另一方面他通过将历史演进路径中所蕴含的时间连续性取代辩证法与象征作为神学推进的线索,探索出了阐释神学发展的新模式。而休对历史分析和阐释的获得既源于他的"依经附圣"、理性分析、沉思冥想的认知方法,同时也是12世纪思想文化复兴的具体成果。  相似文献   

14.
董向红 《沧桑》2011,(4):27-29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著名的思想家。庄子以道为基础,通过心斋、坐忘、主观求安的方法,塑造了其超迈、高洁的个性。庄子的这些修养之法简单易行,对其展开分析阐释,可以为今人自我修养的提高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史记》在唐宋古文运动的背景下,成为古文创作的典范,受到古文作家的普遍推崇。然而,陈师道、黄庭坚却提出苏轼不好《史记》,并对之表示不解。实际上,苏轼与《史记》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微妙的渊源关系,而且对《史记》深有研究:他首次比较详细地解释了《史记》将老、庄、申、韩合为一传的深意,从而使道法两家的关系,成为后人进一步深入探索的起点;又首次明确提出了庄子对孔子阳挤而阴助之的关系,开启了后世儒道互补的研究课题;另外,他对《史记》的史实记载,也有一些很有价值的考证和见解。苏轼的《史记》研究,理应在《史记》研究史上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滕星妤 《沧桑》2014,(5):70-72
庄子"逍遥游"传达的自由精神引起许多人的遐想,并由此引发人们对自由的思考与追求。该文从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出发,阐述政治、人性欲念两方面对自由的束缚,进而探寻如何超越外物,在现代社会追寻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李怡萱 《神州》2013,(15):33-33
春秋战国,社会动乱,诸子言说,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的创始者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分别提出了自己对于所处乱世的"救世"方案。孔子"文士的哲学",墨子"侠士的哲学",老子"隐士的哲学",韩非子"谋士的哲学"无疑都为儒道墨法四家思想主线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智慧结晶也为后世之广泛思考和继承。本文立足于春秋战国特定时期的特定背景,对孔、墨、老、韩四子的救世之道进行基本的分析和通俗的解释,并对其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的指导意义进行学习和反思。  相似文献   

18.
刘向刘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献学家和历史学家,所著《七略》具有丰富的学术史思想。其中关于十家九流的区分,推尊孔学,视儒道为最高的观念,所提出的《易》为五经之源的哲学观,诸子相反相成说,诸子出于王官说等,都在学术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今人进行古代文化研究,仍然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初读简本《老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数量繁多的竹简,除《老子》之外,其他古佚书大致可判定是属于儒道的作品。这批珍贵文献的公布,扩充了道、儒的思想空间,也势必改写先秦儒道两家思想史。此次出土的简册,其中以竹简《老子》的问世最引人注目(以下简称简本《老子》)。它的抄写年代应早于墓葬年代,据此可以推知简本《老子》传抄约在战国中期或更早。这一个最古的写本,虽非最原始的祖本,但比马王  相似文献   

20.
<正>《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此"三不朽"乃中国士人所追求的最高理想,更是儒家"内圣外王"圣人人格的完美体现。但历史上真正做到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物却少之又少,就连孔子这样的圣哲也只能称得上"素王",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历史中总会有闪光点,五百年必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