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郝前 《神州》2014,(3):18-19
宗教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追求,表达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是对世界本原的一种异化。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中西宗教文化产生的文化背景,发掘其文化内涵,促进宗教文化、文明的交流、对话与融会贯通,推动宗教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婷 《黑龙江史志》2011,(15):28-31
新疆地区的宗教多元文化背景是极其特殊和复杂的,在宗教多元文化中,普适价值的构建尤为重要.新疆地区普适价值是构建在对宗教多元文化的认同之上,是内化于心的,也是对文化价值和习俗传统的固有信念的发展与变革.宗教多元文化主义是增强宗教文化认同并促成社会合作与交流的价值基础.结合新疆地区宗教多元文化背景阐明宗教在发展过程所培育出...  相似文献   

3.
陈垣的宗教研究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关怀。在基督教研究中,陈垣的文化关怀体现在"使基督教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地位"的基督教本色化观,认为基督宗教不可能也不会替代中华文化,只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可以并入他在研究各种外来宗教中体现出来的以中华文化为本位的"中华文化观",即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外来宗教、文化无不融入中华文化,但是不能改变后者;中华文化海纳百川似地容纳外来宗教、文化,本身得以丰富,但是本质不变,强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抗日战争时期,陈垣的"民族文化关怀"表现为用佛教道教著述,表彰遗民,阐扬气节,并论述宗教保存发展民族文化的观点,侧重的是中华文化的长久生命力。陈恒的文化关怀体现了陈垣对自身和国家民族处境的深刻思考,在现实中都有对应,基督教本色化观对应陈垣的宗教信仰以及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的关系问题,中华文化观对应全盘西化和文化保守观点,民族文化观对应外族入侵的文化保存和发展问题。我们分析陈垣的宗教研究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4.
孙颖 《东方收藏》2022,(4):45-47
我国素来以“礼仪之邦”而闻名,文化的交融推动了我国与外界的交流。在各种文化交流中,宗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交融尤为明显。中国绘画与宗教文化的融合在各个历史朝代中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在分析中国绘画与宗教文化发展关系的基础之上,旨在探究南北朝至宋代这一时期,于宗教绘画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及其作品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是东西方文明相互接触与碰撞的结果,同样也是中华民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有力证明。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把古代中国文化与中亚、西亚、波斯,甚至古希腊、罗马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本文介绍了丝绸之路的概况、起源和交通路线等,以及在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文化接触,论述各种宗教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探讨丝绸之路上中国与西域各国在宗教方面的文化接触。  相似文献   

6.
柬埔寨在历史上深受印度文明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即表现为宗教所带来的影响。但其实在印度教和佛教传入高棉大地之前,高棉民族已经有了自己的原始信仰—对大自然以及神灵的崇拜。山崇拜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自然崇拜。高棉文化中具有浓厚的山崇拜观念,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君主还是普通民众,其中柬埔寨历代王朝君主对山的崇拜的事例更为突出,并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文章试追古溯源、寻找历史事迹以浅析高棉普通民众和上层君主的山文化,及窥探山崇拜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四川文物》2021,(1):107-118
波曲纹是西周中期在周文化铜器上出现、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流行、以后逐渐式微的一种很有代表性的铜器纹样。这种纹样的来源,主流意见是来自商代中期以来的共首双身龙纹,最新的意见是模仿连续山峦形态的"山纹"或"连山纹"。通过考察波曲纹构成元素可知,波曲纹的波带是两种鸟纹的简化和模式化,波曲内的填充纹样则来自异化的凤鸟纹和夔龙纹的变体。通过西周时期周文化波曲纹与商代三星堆波曲纹的比较分析,可知周文化波曲纹可能受到了四川盆地青铜文化波曲纹的启发。在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间,四川盆地的十二桥文化通过嘉陵江河谷延展到关中平原西南边缘的谷口,周文化与十二桥文化发生了比较密切的交流,周文化波曲纹的形成就是这种交流互动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8.
刘亚斌 《旅游纵览》2013,(12):29-30
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现代的旅游更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各种文化的交融。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们的文化思想、生活习俗、甚至艺术等方面影响重大,是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宗教文化和旅游业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有鲜明特色的、富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宗教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9.
从16世纪至18世纪,澳门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背景成了东西文化、宗教交流的基地,对于推动国际间的交流与融合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一、地方志与文化的历史渊源早在汉代,我国就有“文化”一词,通常是作为封建帝王所施用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由于中外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现代文化内涵正逐步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结构和观念。它表现在知识、信仰、道德、法律、艺术、习俗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心理思  相似文献   

11.
<正>在古村落文化景观中,最基本的因素还是群山环抱的,疑似桃花源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中原望族前来避难。山重水阻,闭塞的环境迎来避乱世的人们,然后秀美山河使这些人在徽州留下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提到: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经济、宗教关系都是受其支配。宗族关系也是生产关系的一种,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徽州文化的方方面  相似文献   

12.
徐春晨 《文史月刊》2012,(Z3):96-97
<正>一、前言本尼迪克特认为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无数的可能性,不同的文化通过选择和整合形成了各自的模式。在此过程中,原先没有关系的两个文化部门之间的结合会使两个领域都发生变化。以艺术和宗教的关系为例。西方的艺术传统深深地受到宗教思想的浸润,艺术描绘宗教故事与教义,使其家喻户晓,如果中世纪的艺术完全是装饰性的,与宗教无关,那么当代西方人的审美趣味就会完全不同;如果我们将艺术定义为对形式美的追求,它可以与宗教  相似文献   

13.
"文化生态史观"是一种系统观点,它强调研究文化进程的发展,必须综合分析文化、环境诸因素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中原与太湖地区文明化进程的结果不同,源于中原地区文化生态系统中某些因素的优越性,战争机制促成的社会组织、开放性的文化特质、务实的社会意识、多样的生态环境与公元前三千纪末期的应时发展,这些都促使中原地区逐渐确立了文化上的强势地位.相比之下,太湖地区宗教特色的社会组织,面对危机缺乏变通;保守的文化特质,使文化缺乏革新和灵活性;务虚的社会心理,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单一的生态环境,使社会面对自然灾害缺乏灵活的应对.最终,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的一蹶不振,环太湖地区彻底丧失了发展时机.  相似文献   

14.
阎枫 《文物世界》2007,(5):54-57
庙会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早在唐代就已经存在。它由佛教"斋会"衍生,经过长期发展,它已由原来单一的敬神和酬神活动逐渐发展成为集敬神明、通商贸、供游乐、访亲友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活动,从而也对社会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人们管这种与贸易集市、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文化学的理论研究表明:一种自我封闭的文化不可能保持其活力,只有通过与外界的接触和交流,才能获得继续发展的动力。从历史上看,文化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宗教传播是其中的重要形式。一种宗教传入异质的文化社会中,双方能否进行实质性的交流,外来宗教能否完成其本土化,所取决的因素相当复杂,这些因素包括外来宗教自身因素,外来宗教与本土社会关系因素,也有外来宗教传播过程中方法论因素等等。代表着印度古代文明和精神价值之一的佛教在两汉交替之际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碰撞、冲突、融合中,逐步转型…  相似文献   

16.
李平 《丝绸之路》2010,(10):46-48
宗教禁忌是一种历史悠久且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在漫长久远的传统社会中,宗教禁忌对于"自然"之人转变为"文化"之人,对于人类群体新成员的社会化与内在化,具有如同催化剂和杠杆一样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泉州是我国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同时也是一座富有神奇色彩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文化广融博纳,在继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对海外的舶来文化兼容并蓄,因此史学界譬喻它为“宗教博物馆”。在泉州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宗教文化,有些已经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有些则融入泉州地方文化之中,这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人的香料,大部分用于宗教、祭祀、净己,香器背后隐藏的文化也不容忽视。博山炉之所以与蓬莱一样,如今依然被反复提起,正是因为这个香器与这个地方一样,蕴含着神秘遥远但又清高自圆的宗教神话与仙家哲学。正器若山朱火青烟古时有"博山之前无香炉"的说法。博山炉的造型,来源于对"云霭青山"的模仿,其模仿对象据说是渤海三山——蓬莱、博山、瀛洲。秦汉以后,"海中有山,蓬莱有仙"的观念开始盛行,贵族们通过制作模仿蓬莱仙山的香具来满足求仙问道的热情。  相似文献   

19.
COCO 《风景名胜》2008,(3):102-102
宋城是杭州第一个反映两宋文化内涵的主题公园,依据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而建,于1996年开园。主要景区有:"清明上河图"再现区、九龙广场区、宋城广场区、仙山琼阁区及南宋皇宫区、南宋风情苑区等,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追忆与表述。  相似文献   

20.
道教文化旅游是中国旅游中较有特色的一个旅游品牌,山丘型的道教名山凭借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以及养生休闲功能越来越受到游客的热捧。对道教名山--武当山与青城山道教旅游开发进行对比,并着重分析青城山道教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快青城山道教旅游胜地的发展步伐。道教作为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在我国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与道教有关的旅游资源数量庞大而且分布广泛。山岳型道教名山的宗教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涵盖宫观、古遗址、古建筑等物质形态的旅游资源,也承载着道教音乐、武功、法式、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