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放 《民俗研究》2008,(4):266-270
有人说过:“时间带着口音发言。”时间具有民族性与地方性。在人文时间中有日常时间与特殊时间,节日属于特殊的人文时间,也是具有特定文化内涵、适应社会节奏的标志时间。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有着丰厚的节日民俗文化遗产,节日民俗五彩斑斓。随着近代以来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中原民俗与谐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是乡土文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民俗习惯。在中原大地 ,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民俗习惯。这些民俗习惯 ,千百年来根深蒂固地为当地的居民不约而同地遵守着。如婚丧嫁娶的一些讲究和禁忌 ,节日、时令的一些仪礼和俗信 ,以及言语禁忌等都是非常有趣的乡土文化。笔者通过考察这些活跃在中原大地的乡土文化 ,发现谐音作为一种修辞手法 ,在生成独特的民俗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谐音作为一种民俗生成原理 ,是通过语音的相同在两种本无关联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 ,它是语音崇拜习俗的表现。“从语言人类学和文…  相似文献   

3.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庆文化,在节日的时空里,它显示了独特的文化内涵。节日是人类得以展现狂欢性的载体.是人类生命本真的体现。我国的节庆拥有深厚的民俗积淀,体现了传统的和谐之美。中国节庆文化是民间底层焕发的一种蓬勃生命力,也是一种新生、自由、快乐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高天星:中国民俗节日与节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始于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争先恐后兴办各种节日,大畅其风。有的文化节日,经久不衰,成为著名品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有的节日如昙花一现,难以支撑,偃旗息鼓。审视这些年来民俗节日与节日文化的盛衰历变,我们走访了刚从外地参加学术论证会归来的知名人文学者高天星教授,就先进文化与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之间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节日文化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发展节日文化以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问题,请他进行阐述,以科学发展观,去认知中国民俗节日,并对节日文化能有一个全局性、整体性的把握。高天星教授执教高校已…  相似文献   

5.
刘晓伟 《神州》2015,(1):52-54
中国的节气有很多的文化和讲究,它跟节日一样,是了解和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伴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崇拜洋节,淡化甚至忽略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对节气就更不用说了。传统节日大多和节气有关。比如清明、端午等。2014年的冬至又至,那冬至有哪些民俗和讲究?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民俗学会学者李石先生。  相似文献   

6.
李爱真  曲爱香 《神州》2011,(26):180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是是承载民族认同感,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载体。它是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有助于增强中学生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合理运用中国节日民俗资源,对中学生进行节日民俗文化教育,提高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谭霖 《风景名胜》2021,(8):0024-0024,0026
在云南这个民族丰富的大家庭中 , 存在着许多风格迥异的民俗。各民族的人民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等各方面的独特风情,而云南,聚集了二十五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且值得考究的风俗习惯 , 这些风俗民情都是云南省旅游文化的自然优势。文章就云南省现存民俗文化进行了解 , 讨论扩大扩大云南省的自然民俗优势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饮食民俗中,有关节日的食俗表现最丰富,也最具有民族特色。探讨中国节日食俗的形成,首先要弄清节日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与天文、历法、数学有密切关系。但节日并非历日,也非节气。历口确定仅只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必备前提。节日必须有一定的风俗活动。从最早的风俗活动上来看,原始崇拜、迷信与禁忌才是节日产生的渊源。大家知道,中国古代大部分节日都是单日,尤其是单月单日,如一月一日元旦、三月三日上已节、五月五日端阳节、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  相似文献   

9.
张勃 《民俗研究》2001,(3):170-176
节日民俗是各类民俗事象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内容。虽然对于什么是节日,即节日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大家对节日是一种与常日不同的时段的看法还是一致的,并且不否认节日都有特定的民俗活动,这些民俗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是各种民俗事象的集中展现。正是由于节日习俗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社会交往和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巾日民俗学学术倾向及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一门社会人文科学,它之所以能独立生成与发展,都因其能承担独特的社会任务,否则它将被社会遗弃:所以,当人类社会21世纪降临之际,每一门社会人文科学,都不得不扪心自问,在新世纪的社会中,我该如何发展?我们的民俗学也不例外。当前,国内外民俗学科的发展各呈千秋。以亚洲的中国和日本为例。民俗学在中国可谓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11.
杜鹏跃 《民俗研究》2022,(2):139-147
随着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以及对健康生活的提倡,民俗体育从国家、社会与学术层面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山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其民俗体育经历了从齐国的"民俗体育"、鲁国的"礼乐体育"向齐鲁民俗体育合流发展的演变过程.当下,齐鲁民俗体育遗产既丰富多彩,也呈现出传承不平衡的特点:黄河、运河沿线武术的传承最为兴盛,而棋类、拔河等体育活动则日益衰落.如何有针对性地对齐鲁民俗体育加以挖掘、整理、传承和保护,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爱真  曲爱香 《神州》2011,(11):180-180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是是承载民族认同感,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载体。它是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有助于增强中学生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合理运用中国节日民俗资源,对中学生进行节日民俗文化教育。提高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民俗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 (指社会中、下层人员或者说市民和农民 )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 ,既包括少数统治者或英雄人物的历史 ,也包括广大民众的生活史和文化史。所以 ,要全面了解人类文化的创造传播过程 ,要追溯自己的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 ,不仅要了解一个民族的上层文化 ,而且还要对一个民族的中、下层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这样才能全面把握人类社会与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六朝民俗作为中华民俗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其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无疑有助于我们…  相似文献   

14.
方忆 《神州民俗》2007,(9):25-26
少数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歌舞娱乐、宗教、饮食、服饰等民俗展示的舞台。它凝聚了本民族的精神和自豪感,表现着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宗教观念、道德意识、价值理念等。文章通过民俗阐释,主要研究新疆世居少数民族节日的文化特性及功能。  相似文献   

15.
林文溪 《东方收藏》2022,(5):122-124
中华文明五千年薪火相传,其中香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它已经成为一门探究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传统香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分别从香文化在茶道中的应用情况、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情况、现代民俗节日中的应用情况、文旅产业中的应用情况及日用产品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与探究,旨在通过了解香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与意义,继续挖掘新内涵,希望能够不断焕发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西瓜与中国传统岁时节日民俗的融合及其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源自域外,其传播、推广和普及不仅为中国带来了优质果蔬,而且丰富了原有的传统岁时节日民俗文化生活。中国的元旦(春节)、上元节、端午节、荐新、立秋、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等传统岁时节日民俗中都不同程度地吸纳和融合了西瓜元素。究其原因,西瓜至少在生物特性、成熟时间和生态特性等三个方面契合了传统岁时节日民俗的宗旨和诉求。作为传统岁时节日民俗文化的重要元素,西瓜是一笔非常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应当注意挖掘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使之得以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东台是里下河地区繁华城市,也是范公堤沿线核心的地段,自古以产盐出名,境内水网纵横交错,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被誉为"黄海明珠"。东台历史悠久,据考证东台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孕育出光辉灿烂的文化,特别是其民俗文化更是有着其独特的一面。正月十五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节日,俗称"元宵节",东台人对这个节日十分重视,其民俗活动也比较多,有些民俗活动自古以来一直沿袭,而有些民俗活动已经濒临绝迹,下面就讲述一些比较有特点的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18.
古今节日文化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节日文化传统悠久、绵长,早在汉魏时期就形成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主干形态,唐宋时期进一步丰富与完善,直到明清仍传承着这一节日形态。进入近代以后,随着传统社会的嬗变,传统节日也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这里,我想简要地比较一下古今节日异同,以便对节日的变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教育,是民俗博物馆的终极功能,它承担着联系历史与发展、科学文化与公众素质、博物馆与社会这三个层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所有的文物收藏和研究工作都是直接或间接为社会教育服务的。社会教育是民俗文物和历史文物的终极价值指向。民俗博物馆正是通过对民俗文物收集、整理、陈列、展览、保护、研究,发掘民俗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民俗文物是民俗研究的重要实物材料。它给各种复杂的民俗事象以形象的说明,给科学的民俗研究以实物的证据。随着民俗工作的开展,它不但为民俗研究者经常关注,同时也将成为博物馆经常性的文物调查征集工作的内容之一。 由于民俗文物常常与历史文物、民族文物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使用物品之间界限比较模糊,因此,当我们着手这项工作的时候,就面临着如何科学地确定民俗文物的对象和范围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客观标准。民俗文物的对象和范围的确定,基本上依属于民俗对象和范围的确定。 民俗,乃是人类所创造的以风俗习惯为主的传承文化,是一种主要靠口耳相传和行为模仿而发展的文化形态。只有当人类社会产生,人类以制造简单的工具为始,从而开创了物质生产的过程的时候,才能“以原始思维为基础,首先在原始氏族部落和原始人群的生存与生产直接有关的方面,创造出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