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始于日本中世末期的“兵农分离”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阶层演变。然而“兵农分离”并非是靠丰臣秀吉的一纸命令所完成的。在战国初期,“兵”与“农”就由于其政治、经济、社会等原因开始分离。政治上,大名成长及农民斗争的加剧导致了武士与农民的分化;经济上,由于农业新技术使用、生产力提高使得庄园制解体,从而导致在地中小领主丧失独立性,成为大名家臣;军事上,枪的传入改变了日本战争模式,足轻武士被大量使用,步兵集团战、规模战为职业军人的产生提出要求,武士从而脱离生产。因此“兵”与“农”分离持续了战国时代的一个世纪左右,最终丰臣秀吉及德川家康政权分别用命令与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近世武士才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2.
日本历史上,继丰臣秀吉的太阁检地后,德川幕府的统治者德川家康及其后继者们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幕藩体制,并以检地为依据确定石高分封制的原则。更好地推行“石高制”这一土地所有制度,在其执政期间,根据客观的政治经济状况制定并实施了检地政策。本文主要叙述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各个阶段的检地政策、实施目的、实施情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露梁海战作为一场明朝水师抗日援朝的海外战争,其背景还得从发动战争的日本侵略者说起。一万历十年(日本天正十年,1582年),日本发生"本能寺之变",不久之后,丰臣秀吉接替织田信长,成为织田氏实际上的掌权者。万历十五年(天正十五年,1587年),丰臣秀吉征服日本九州,统一日本。他企图以九州为基地,首先征服朝鲜,进而征服中国。为此,丰臣秀吉还特地向海盗汪直的遗党询问当时中国的情况。据朝鲜《宣祖修正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一生始终贯穿着征战的思想,他统一日本,但却无法满足其膨胀的野心,企图侵略朝鲜,进而入主明朝,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大帝国。可见丰臣秀吉的欲望野心,本文借明晰丰臣秀的思想来源,来更加全面认识以其人为代表的日本战国时代封建主,深入了解日本国民性。笔者认为他的思想来源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点:武家思想、禅宗思想和神国思想。  相似文献   

5.
村是日本地方行政体系(即自治体系统)中的基层单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村”的概念历经变化。在古代,庄园制下的村落处于土豪势家的控制之下,以土豪势家为中心。大约从15世纪开始,庄园制逐渐解体,出现了以普通百姓为中心的近世村落。这种近世村落通过“检地”纳入了国家的行政系统,成为国家最基层的自治体组织。  相似文献   

6.
黄尚钦 《黑龙江史志》2012,(24):80-81,84
1573年由织田信长开启的安土时代为后世统一奠定了基础,其改革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改革在促进统一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民心,宦心,和军心为织田家的继承权埋下隐患。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之变"中意外死亡后,织田家对集团的继承权也随之易手。最终是丰臣秀吉代织田氏承袭了信长的事业。  相似文献   

7.
耳冢从丰臣秀吉时代建立至今经历了德川幕府、明治-昭和、战后等不同时代。德川政权,在否定丰臣秀吉侵朝行径的同时,有选择地保留了耳冢,一方面与朝鲜保持往来,一方面则通过前代丰臣秀吉的"武威"来震慑朝鲜,把耳冢当作与朝鲜进行外交的政治工具。明治时期,在明治天皇倡导下,举国上下重建丰国神社并举办各种纪念活动,丰臣秀吉的历史记忆得以复旧和圣化,耳冢也被重新赋予了意义。战后,耳冢虽没有被"抹消",但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被忘却的对象。1990年以后,随着以在日韩国人和朝鲜人为主的耳冢祭奠活动的定期化,耳冢的历史记忆成为日韩间共有的记忆。至今,在耳冢未来的归属问题上,日韩双方的交涉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东南亚政策的源流陈奉林靳颖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政策,可追溯到16世纪末叶的丰臣秀吉时代。丰臣秀吉在策划武装侵略朝鲜和中国明朝的同时,于1591年正式通知控制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政府,要它向日本称臣纳贡。这个狂妄计划虽然未能实现,但对后来日本的外交走...  相似文献   

9.
占堂 《世界遗产》2011,(3):54-57
熊本城位于日本熊本县熊本市,是日本著名景点之一,与大坂城、姬路城合称为日本的三大古名城。1607年,丰臣秀吉的旗下大将——加藤清正为熊本城主,开始建造熊本城。加藤清正是日本战国末期数一数二的勇将,甚至在中国明朝的史书中有如此记载:"倭人清正,强悍、严厉,实乃酋中名将也。"事实上,在日本的筑城史上,清正流也是占了重要的一席的。清正的筑城才能,早在筑造大坂城时为丰臣秀吉所发现,当时只有二十四五岁的清  相似文献   

10.
一、日本外交的结盟传统日本自古就有神国思想和扩张主义思想,到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时,这种思想便具体化为:征服东亚各国,移皇室于北京。及至江户时代,又出现所谓“德化宇内”的“理想”。幕末时期,佐藤信渊更提出《宇内混同秘策》,他强调:日本是“大地最初生成之国...  相似文献   

11.
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采用天皇制与武士道相结合的政体,为后来走上军国主义侵略道路埋下了祸根。丰臣秀吉等提出攻略台湾、朝鲜和侵占中国为主的“大陆政策”,遂不断发动侵华战争,日本靠侵华战争而成为“暴发户”。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而全面侵华战争,进而发动太平洋战争,企图以“南进”的胜利来压迫中国屈服,中国的持久抗战...  相似文献   

12.
明朝万历年间的援朝抗倭战争,是一场对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的国际战争(对于这场战争,朝鲜称为“壬辰、丁酉倭乱”,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1537—1598)统一日本,遂于1592年4月进攻朝鲜,势如破竹。应朝鲜政府之请,明军自7月起陆续入朝抗倭,并于1593年1月赢得平壤战役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13.
明万历年间,日本大肆入侵朝鲜。朝鲜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夏五月,倭寇首领丰臣秀吉率舟师逼釜山镇,潜渡临津。国王李盼沉缅于酒色中,军备松弛,敌军逼近,望风皆溃,他令次子李珲摄国事,自己则弃城逃到平壤。七月,朝鲜兵部令本国官兵驻扎险要之地,等待朝廷派兵,还号召全国勤王,以图恢复。倭寇占领了京城,劫走王子、陪臣,剽掠府库,八道几乎都被吞没,并且大有渡鸭绿江之势,朝鲜向大明请援的使臣络绎于道。明王朝认为朝鲜为“国之藩篱,在所必争”。万历二十年底,明朝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率南兵大举援朝。万历二十一年,光复平壤、开城,收复汉江以南千里之地。丰臣秀吉假意与明朝讲和,诱明撤兵。万历二十五年二月,明朝和丰臣秀吉议和失败,日本又大举入侵朝鲜,明朝再次发兵援助朝鲜。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明治时期,在吸收了近世日本町人的经营私利正当之观念的基础上,受西方思想影响,私有财产权观念在全社会广泛传播。启蒙思想家和民权理论家们冲破了千年以来以私利为"恶"的传统观念,充分阐述人民获取私人利益和拥有私人财产的正当性,并对私有财产权的特征进行了论证。他们主张对这种私有权利,政府不仅不应当干涉,而且应当给予法律保护。这种新的思想对日本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国策作了理论诠释,并对新宪法和法律法规有关保护私有财产权利条款的制定产生了直接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日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学院派史学自形成之日起至今,一直坚持着实证主义研究方法,这一研究方法在今日呈现出诸多弊端,使得学院派史家无法承担起"普世"与"经世致用"的职责。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民间史家"应运而生。他们在研究与著作风格上与学院派史家存在明显差异,代替学院派史家承担起历史学者应尽的职责,逐渐控制了历史知识领域的话语权,对日本民众历史认识与历史观具有极大影响力。学院派史家与民间史家均有各自的优势与缺陷,互相取长补短,在竞争中互相促进是日本史学发展的最佳途径。改进的核心目标应当是勇于承担历史学家"求真普世""学以致用"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袁世凯自毙后,在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开始了由段祺瑞皖系军阀粉墨登场、扮演角色的时期,直到1920年7月,以直皖战争中皖系军阀的失败而收场。在段皖当政的四年中,段祺瑞孜孜以求的就是推行其“武力统一”政策,以把全国的军政大权统一到以他为首的皖系军阀手中。为此,他可以不顾舆论的压力,也可以背负卖国的罪名,与日本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和协定,以换取日本的援助。对这一引发和牵动了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武力统一”进行研究,实有必要。本文仅就段祺瑞的“武力统一”与日本的关系问题,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菅浦村是日本战国时期近畿地区大名浅井氏统治下的基层村落。在20世纪初的此地神社申,数量巨大的中世纪村落文书被发现。通过对相关文书的分析可知,菅浦村需要向大名浅井氏缴纳年贡和租税。当因各种原因出现滞纳年贡的情况时,通常由来自大名一方的代官浅井井伴为村落代付,但要收取巨额利息。菅浦村并不能利用大名浅井氏颁布的"德政令"来解除与代官的债务关系,而是需要将债务详细记录在案并尽力偿还。这一个案反映出,在16世纪日本战国大名与基层村落的权力关系中,大名占据主导地位,但其统治也需要利用村落內部成熟的管理机制来实行。  相似文献   

18.
明代许仪后、郭国安等忠君报国活动事迹考管宁明万历中,日本丰臣秀吉欲假道朝鲜入寇中华。中朝军民联手抗倭,历时七年,史称“王辰战争”。时有江西医者许仪后,流寓日本萨摩国,与郭国安携力,侦备倭情,遣朱均旺越海密报朝廷知道。仪后密报倭情,事发被捕,得人所救,...  相似文献   

19.
西藏历史上第一位东渡扶桑的留学生是十三世达赖喇嘛亲自派遣的色拉寺活佛——擦 珠·阿旺罗桑,留学时间是1911年4月至1912年1月,前后九个月。擦珠·阿旺罗桑留学日本一事,应是1908年夏日本人大谷尊由与十三世达赖喇嘛会谈的结果。1908年夏,十三世达赖喇嘛驻锡五台山,准备进京入觐。曾以三次派遣中亚探险考察而闻名的日本西本愿寺法主大谷光瑞获知消息后,于当年7月底派遣其弟大谷尊由赴五台山与达赖喇嘛秘密会晤。在这次会谈中,双方即日本西本愿寺与中国西藏地方政府之间达成了促进佛教交流、互相派遣留学生的协议。根据这个协议,以后日方派…  相似文献   

20.
以日本江户时代的教育发展为基础,明治时代以来的日本最终树立了自身的国家主义教育体制,在这样一个近代化的过程之中,日本始终保持了自身的主体性的、连续性的发展轨迹。而且,这一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也充分地反映了日本文化的复合性与创造性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