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多强巴──西藏绘画的一代宗师楞本才让·二毛安多强巴接受本刊记者采访。嘎玛摄如今,安多强巴在拉萨东郊的住所里,静坐高原,安度晚年。一生的风风雨雨消失了,一生的荣辱沉浮轻淡了。这个向世界打开了藏传佛教绘画艺术之窗的一代宗师,今年已经70高龄,他出生于1...  相似文献   

2.
欧珠  卢颖 《中国西藏》2007,(5):74-77
藏族的人名里,“卓玛”一般是女性的名字。但站在我们面前的卓玛次力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安多男性,是一位自主创业的藏族企业家。  相似文献   

3.
我省藏族以地域和服饰划分,都可划分为安多型和非安多型两大类型。安多型藏族一般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寒冷地域,服装以裘皮服装为主,非安多型藏族一般生活在海拔较低、相对较温暖的地域,服装以棉布为主。  相似文献   

4.
在雪域高原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藏族青年,十几年来,在藏学研究这块肥沃的土壤里辛勤耕耘,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他就是《安多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格萨尔》学会副秘书长、甘肃省藏学研究所副所长丹曲博士。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安多藏区国家政权建设的加强,清朝亦强化了通过法律加强对安多藏区的社会控制。这不仅表现在单行法规《番例番规》之上,还体现在相关的土官制度与藏传佛教管理制度的立法方面,将安多藏区作为单独的条目予以清晰化。这些立法既可以看作是"因俗而治"基本指导精神下法律体系的完善,也反映出清朝对安多藏区社会控制的不完整性与过渡性色彩。  相似文献   

6.
安多在明朝经营整个藏区中具有特殊作用。明王朝把安多看作是经营整个藏区的示范区和桥头堡。明王朝对藏区的治理沿袭元制,并有所突破和创新治理安多藏区的原则是羁縻与怀柔并举,主要措施有“土流参治”、“僧官制度”及官办“茶马互市”等。总体而言,明王朝在安多藏区的治理是成功的,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当国产电影里的笑声越来越少,宁浩,一位29岁的年轻人所提供的类型片《疯狂的石头》更是显得难能可贵。谁在提供笑声?是拍脑袋撰写无厘头电视剧《武林外史》的宁财神,还是那个在相声界摸爬滚打终于出头的郭德纲?当搞笑的小人物们终于带着涕泪与笑声粉墨登场,蔚为气候之时,中国的草根阶层在主流文化话语上的影响和渗透,已经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税晓洁 《旅游》2002,(9):30-33
走川藏公路北线进入四川康巴藏区过扎溪卡草原,翻越歇武山,到青海玉树安多藏区盘桓多日,我们决定在青藏高原12月的冰天雪地里,在谈不上路的地方,继续从青海玉树骑自行车到西藏昌都,这,在现在看来是有点疯狂。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20岁的洛丹跟着58岁的阿妈宗吉,从青海来到拉萨,参加父亲安多强巴100年诞辰纪念展览。虽然洛丹与父亲安多强巴相差了80岁,虽然洛丹在父亲去世后跟随母亲在青海待了多年,但拉萨的友人们还是很容易地就把他认出来了,因为这位年轻英俊的小伙子,与他父亲实在太相像了。安多强巴曾经赠送给我一  相似文献   

10.
小托 《南方人物周刊》2012,(33):104-104
全世界再找不出比美国佬更喜欢揶揄中产阶级这一族群的了,这么多年来,各种情景肥皂剧、各式好菜坞轻喜剧一起组建了关于美国中产阶级生活与文化的场景,那些生活在纽约陈旧建筑里、曼哈顿潮流公寓中、小小的罐装笑声里的室友、亲人、兄弟、  相似文献   

11.
安多县位于唐古拉山南麓的青藏公路沿线。帕那是她的具体县址地名。全县总面积十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m 以上。早期的安多由多玛、江木措、扎如、肖庆、色若、夏扎等六个部落构成,后来肖庆分出了肖琼,多玛分出了买玛,于是形成了著名的安多八部。历史上安多八部属那曲宗(昔日西藏嘎厦政府建制中  相似文献   

12.
煤海放歌     
天峻座谈笑声朗, 矿工慷慨抒衷肠。 义海男儿有奇志, 千里煤海放歌忙。  相似文献   

13.
拉卜楞是安多藏区最大的格鲁派寺庙,历史上是安多藏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长期以来,以拉卜楞寺为中心,其周边藏区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春节是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的传统节  相似文献   

14.
祁乐瑛 《丝绸之路》2010,(18):67-69
笔者通过对青海师范大学40名年龄21.23±1.34岁、操安多藏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藏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安多藏语与汉语双字词的词汇有通达现象:其一,当安多藏语双字词与汉语词词义相同时,做出正确判断的反应时快于词义不同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当安多藏语双字词与汉语词词义相同时,做出错误判断的反应时长于词义不同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二,不同性别学生安多藏语双字词与汉语词汇通达的反应时差异达到边际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60年代,刚刚进藏的我,便听说拉萨有个大画家.名叫安多强巴。安多是他的出生地,强巴是他的名字。安多强巴的传世之作不少,在罗布林卡的新宫就有3幅壁画,一幅是2楼接见厅的《噶丹颇章政府僧俗官员图》,一幅是习经室的《二圣六庄严图》,一幅是1楼大厅的雄狮和猛虎图。  相似文献   

16.
亚楠 《中国西藏》2013,(6):40-43
“胸怀沈阳人民期望,服务l安多发展稳定”,这是安’多县沈阳公寓墙上的一幅标语,也是沈阳市第六批援藏干部在安多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2010年的盛夏,南门峡水库碧波荡漾,水天一色,却藏滩里流金溢彩,油菜花飘香。就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里,地处脑山地区的互助县南门峡镇西山根村,一群群村民正忙碌在青翠欲滴的荷兰豆田地里,从他们爽朗的笑声和热烈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一个盛夏的季节,我带着任务来到甘南藏族地区的夏河县进行语言调查。七、八月正是这里“浪山”的节日,“浪山”在藏语安多方言里叫“亨浪”,意思是上山打柴。据说很久以前,寺庙每年在这个季节里就让僧人们上山打柴,储备一年的燃料,久而久之形成为一种群众性的浪山活动。我到夏河时正赶上这样一个盛况非常的节日,至今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9.
红尘 《神州》2004,(11)
"你看得到我的笑声比火苗还高,直到我化为灰烬,布满你的每个角落。"她内心积蓄的巨大的激情和冲动都在她的诗歌里像"发疯的石榴"般绽裂。  相似文献   

20.
正那年,16岁的次仁旺青第一次跟随部落里的男人,踏上了漫漫驮盐古道。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虽然深藏在脑海里的漫漫驮盐古道已然萧条渐远,但曾经在驮盐古道上的那些人、那些事儿,那辛劳的采盐、驮盐场景仍时常出现在次仁旺青的梦里,亦真亦幻,让他常常怀念。第一次驮盐之旅,一场梦开启的一生情生于旧时藏北的次仁旺青并非安多本地人,1945年,次仁旺青出生在那曲的仁帽赤瓦仁巴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