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鐎斗的器形演变及用途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鐎斗是汉至唐代墓葬中常见的器物。通过对铜鐎斗的综合研究,根据柄部的不同,可将这种器物分为四类,其器形变化清晰,地域分布明确,具有一定规律性。铜鐎斗兴起于汉代,盛行于六朝,至唐代趋于消亡。根据器形和分布范围的变化,以及出土器物的组合,并结合中国饮茶习俗的发展历程,推断铜鐎斗应为煮茶的器具。  相似文献   

2.
鐎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鐎斗,是一种温煮食物的器具,在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中大量出土,传世器物也较多。然而由于过去对鐎斗研究不够,以致其用途亦各说不一,甚而将其与其它器物相混  相似文献   

3.
2013年,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七道泉子镇杜杖子村民组发现的一座辽代前期砖室墓内出土1件铁鐎斗。此类器物在辽墓中曾多次出土,但关于其具体功能或用途等则鲜有论及。在此对辽代鐎斗的用途、演变规律等方面进行探讨阐释。  相似文献   

4.
<正>《文物春秋》2006年第1期刊登了吕波先生《“铜行灯”实为“铜鐎斗”》一文,文章就1969年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一件原定名为“行灯”的器物进行了考证,作者认为是鐎斗。笔者同意作者对器物并非行灯的判断,但对认为是鐎斗的看法存在不同意见。据吕文所示图片来看,该器为短直口,球腹,腹上施一圈宽沿,管口流,三蹄足,腹一侧施宽板曲柄,器形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鐎斗差别甚远。后者为直腹、平底,凹槽形流,龙首形柄,二者毫无相同之处,所以吕文将其视为鐎斗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1980年3月,江西大余县新城乡观路村的章江河边台地上,出土一件龙首、凤尾、狮膝、虎足青铜鐎斗(见图)。鐎斗完整无损,底部仍保留着烟炱。这样完整的青铜鐎斗在我省是首次出土,现藏县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刁斗与鐎斗     
"刁斗"作为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通常被认为是军中使用的炊具兼敲击警戒用具。然而现今被命名为"刁斗"或"鐎斗"的器物却并不具备这些功能。目前常把"刁斗"与"鐎斗"混同一体,但从古代军事制度及饮食活动习惯看,二者绝非同一种器物。"刁斗"应是军用炊具,鐎斗则是贵族饮宴用的一种温器。  相似文献   

7.
正镇原县博物馆馆藏的这件龙首柄铜鐎斗,通高32.5厘米,口径22厘米,腹深10厘米,足高8.5厘米,柄长25厘米。宽折沿,敞口,直腹,腹壁饰四条凸弦纹,平底,兽蹄足。长柄设计独具匠心,柄端做成龙首,口大张,作吟笑状,龙角颀长,向后紧贴长颈,龙眼高高凸起,平视前方,把柄颀长,犹如青龙跃身腾空。腹部的凸弦纹给鐎  相似文献   

8.
2018年1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宝坻区西河务二村发现的两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两座墓葬分属金、元时期,为北方较为典型的类屋式墓葬,墓室内有仿木构建筑,随葬品均为实用器,器物组合完整,种类较为丰富,包括鸡腿瓶、白釉瓷碗、钧窑系瓷碗、黑釉罐、青釉高足杯、铜镜、铜簪、铁鐎斗等。其中一座墓葬有长方形砖砌祭台,为在天津地区首次发现的金代墓葬祭台遗迹。这两座墓葬为进一步研究天津地区金元时期的墓葬形制、丧葬习俗及建立天津地区金元时期考古学文化年代标尺提供了翔实资料。  相似文献   

9.
福州市革命委员会宣传组近年来征集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有:一、南北朝时期铜鐎斗一件,虽然已经残破,还可以复原。二、五代十国时期闽所铸的铅质"开元通宝"小平钱三种,直径都是2.2厘米。一种背穿上有"福"字;一种背穿上有"闽"字;一种背穿上有"福"字,穿下有"·"(图一)。这三种铅质小平钱,据近人彭信威《中国货币史》和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都认为是闽王王审知所铸。略谓:梁贞明二年(916年,  相似文献   

10.
(钅焦)斗是汉代出现的一种器物,盛行于南北朝时期,在汉唐墓葬中常有发现。本文从(钅焦)斗器型入手,结合考古出土的(钅焦)斗资料,对安吉县博物馆藏青铜(钅焦)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95年6月25日,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徐家冲村八组农民李顺英在秭归新县城楚风路取上时,发现洗、鐎斗、熨斗等重要铜器,并及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与文物部门,得讯后有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清查。  相似文献   

12.
郑州市郊区刘胡垌,位于郑州市西南15公里处。1984年,刘胡垌窑厂在用土中发现一批窖藏铜铁器,郑州市博物馆当即派人前往清理、征集,获铜、铁器百余件,现整理简介如下。一、铜器共29件,计有铜镜、鐎斗、盘、盆、钵、罐、釜等。1.铜镜3件。一件为蟠龙神兽规矩镜,方沿,面平,无钮,素面。直径22厚、0.7厘米。一件残,方沿,沿饰蟠龙纹,圆钮,直径18.2,厚0.3厘米。另一件甚残,为三角形缘,  相似文献   

13.
流芳唐墓位于武汉市江夏区流芳镇大邱村。为一“亚”字形墓,是南方地区比较流行的唐代墓葬。出土有盘口壶、碗、双唇罐等青瓷器和鐎斗、洗、盘、勺等青铜器。该墓的发掘为研究两湖地区唐墓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2003年-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为配合基本建设在郑韩故城内抢救性发掘了一批古文化遗迹,其中清理的三座唐代墓葬出土有瓷器、三彩器、铁器、铜器等,器物造型精美,特别是出土的青瓷背壶和铁质鐎斗及支架在河南省内非常少见,为我们研究唐代文化提供了一份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西周晚期窖藏偶见一类深腹曲柄的青铜斗形器出土,如2006年扶风五郡村西周青铜器窖藏3件夔龙纹斗形器及1976年扶风黄堆云塘窖藏出土的两件伯公父爵等。以往学界多将这些器物归入挹酒器类,实际上两者器形特征异大于同,对这类形制特殊器物的定名和用途进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依器形、铭文等对其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铜玉壶春瓶在我国东北地区多有出土 ,本文汇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铜玉壶春瓶资料 ,初步研究铜玉壶春瓶的名称、渊源、用途、流行年代等问题。结论是铜玉壶春瓶源于北宋的瓷玉壶春瓶 ,为金元时期 ,适合北方马上民族生产、生活需要的酒具。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59,(9)
河北省保定东壁阳城調查在保定市西南30里处东壁阳城村东有一座古城址,名曰壁阳城。城为方形,城內现为菜园。过去在城內取土时常发現古代铜钱、铜箭头及砖瓦,在城北发現过一具完整的人架,在头部的左眼上豎插着一个铜箭头。今年5月在該城內挖菜窖时,于地面下70厘米处发現大批铜、铁器,其中計有铁犁、铁铧、铁灯各一件,铁鐎斗二件,三齿锸一件(图2),铁制齿輪一件(图1),铜带鈎一件,大小半两钱,货泉、五銖钱470枚(包括剪边五銖),铜护手等。由該乡社党委書记和队主任送交河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于当月前住調查。在先后五天調查中,除采集到一些零星遺物,并拭掘了一条探沟。  相似文献   

18.
六十年代以来,山西省博物馆在太原电解铜厂的大力协助下,从回收物资中拣选出了大批珍贵文物。下面介绍部分重要的拣选文物。在检选出来的两千多件铜器中,件数较多的是商周时期的铜斧和铜戈,其次是东周战国时期的车马器和带钩。汉唐时期的铜镜和铜造像亦均在百件以上。上述铜器,经鉴  相似文献   

19.
<正> 一 汉唐时期渭河通航河段为其中下游,尤以长安以东的下游河段为常。虽然渭河中下游河道平面形态在历史时期有所推移变化,但基本流路古今相类。唯长安附近河道较今远为偏南,汉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河南博物院与巩义市博物馆交换一批文物精品,这批文物主要是汉唐时期的随葬品。这为丰富河南博物院的藏品以及研究汉唐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