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由胡适对晚清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评价、中日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比较研究两个层面,梳理和阐释了胡适对中日现代化进程问题研究的历史深度和理论贡献。胡适立足于中日两国历史的比较,进而归纳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现代化反应类型:发散渗透型与中央控制型。在众说纷呈的抗战思想论观中,胡适独树一帜,其在抗战时期初步成型的中日现代化历史比较研究理论模型探讨,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胡适没有局限于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一般性揭露,而是通过对长期流传的所谓日本现代化成功论的历史分析,揭示日本社会深层次的文化危机和历史困惑。胡适对19世纪中期以来尤其民国建立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成绩的肯定,是其思想复杂性中占主要方面的一个认识;他所归纳的文化冲突的理论及规律模式,与他对近代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阶段性成绩观察紧密关联,也为我们认识近代中国历史的诸多重大事件,提供了一个新颖而独特的历史新视角,其理论价值不容忽视。从胡适所已经尝试的由现代化视角进行中日现代化进程历史比较研究来看,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确是一个历史时期已存在的学术主题。笔者认为,此方面学术研究成果的继续挖掘,于当今的抗日战争研究,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倡导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开端。在推行洋务运动过程中,他改变了传统观念,引入西方军事、生产技术,从器物层面寻求富国强兵之术。在当时,这种超前的意识以及其实践为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报纸,过去亦称新闻纸,是对英文newspa-per的直译。报纸在中国出现,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启动以后才开始的。它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产物,也是现代化进程的记录者。研究  相似文献   

4.
虞和平从事的中国现代化研究,发轫于商会与早期现代化研究,继而致力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整体性探讨。进入21世纪后,其研究主题更为丰富,包括商人外交研究、张謇研究及近代经济史的重新梳理等,成果丰硕。虞和平选取的研究对象,往往与时代主题的变迁密切相关,在研究方法上借鉴西方现代化理论,同时注意吸收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理论。他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与国情对西方现代化理论进行改造,重视实证的同时讲求理论,循序渐进的同时追求创新,较为成功地构建了中国现代化史的基本理论框架。他对中国现代化史的系统分析与总结,饱含着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深切关怀,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卓越的思想家和设计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接续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为国家实现现代化而艰苦奋斗的进程中,邓小平坚持将中国实际与现代化一般规律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全民族整体动员、奋起直追的现代化政治观念和社会意识,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千秋大业的观点,回答了中国为什么必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他确定中国式的百年发展战略,设计了从温饱、小康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他强调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重视知识和人才,通过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回答了怎么样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整套思想理论、发展战略和步骤方法,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加快现代化步伐、实现民族复兴的崭新道路。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历史系已故罗荣渠教授的遗著《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以下简称《新论续编》),在他诞辰70周年之际,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顾名思义,这是对他的《现代化新论》的续论,也就是对他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所要论而来论,或有所论而来展开论的论题的进一步阐发和论述,是《现代化新论》的姊妹篇。《新论续篇》是继《现代化新论》之后,我国现代化研究界的又一扛鼎之作。它的出版,是对这位我国现代化研究的开拓者的最好纪念,是我国现代化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在《现代化新论》中,…  相似文献   

7.
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书,已于1993年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罗先生自8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这一课题,1986年发表这方面的第一篇重要文章,1987年底成立了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可以说,本书是他近10年研究心血的结晶。该书运用跨学科方法,熔理论与历史研究于一炉,见解独到,论证严密,充满时代感和历史家的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着重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代伟人邓小平永远离开了我们,深深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正是他在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来的远见卓识和非凡勇气,才使即将进入21世纪的中国充满生机和活力。邓小平,把他对世界、对中国、对人类进步事业的巨大贡献留给后人,同时也留给世人永远的共同的怀念。他的名字,将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起,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他的思想遗产将是向现代化目标奋进的12亿中国人民倍加珍视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作为近代社会的基础资产阶段,其主体构成是工业资产阶段,是推进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力量。但是在中国,资产阶级不是以工业企业家的身份展现于中国现代化的舞台上的,在这个舞台上最先展示其身份的是商人阶层。就贵州而言,近代商人阶层的发育程度、他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其身份的变化和走向,往往能决定贵州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商人阶层在这一过程中的所作所为也与贵州现代化的建设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反思周积明从1914年第一部以“中国文化史”冠名的著作问世以来,国内的中国文化史研究已走过近90年的历程。它伴随着中国传统史学革命,也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从而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长长的印痕。尽管时至今日仍然有学者对文化史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中国人口迁移研究及其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文新  朱良 《人文地理》2004,19(2):88-92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人口迁移研究进行了总结与评价。文章首先概述了近10年来中国人口迁移研究的主要特点;然后对中国人口迁移研究的主要内容即迁移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影响因素,作用,人口迁移政策建议以及人口迁移研究中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人口迁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应该加强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1920年代以来国内外商业空间研究的回顾、比较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动态研究方法,选取20世纪20年代以来国内外商业空间研究成果中的典型代表,通过时间纵断面上的梳理和空间横断面上的对比,总结出国内外商业空间研究包括商业空间结构和商业空间选择研究,依据研究时序和内容,划分了国内外商业空间研究阶段,得出国内外在研究范式、内容和成果等方面的异同。并对国内商业空间研究进行展望,提出商业空间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商业空间分异、商业郊区化和虚拟商业空间可以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3.
空间的生产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伴随人文地理学空间概念的"社会转向"和社会学中的"空间转向",社会空间问题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空间的生产"理论则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视角,日益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所认同和运用。然而,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对空间的生产的研究还有待完善,尤其缺乏一个整体的、能够跨越学科界限的理论框架。本文在梳理现有国内外有关空间的生产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对象将现有理论归纳为三大方向(宏观、微观和一般研究),然后,重点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现有研究进行了归纳;借鉴卡斯特尔斯等人的分析框架,构建了包含在地化和去地化两大核心过程的空间的生产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此框架指出,资本的循环过程、转型期的社会运动、政府的企业化和土地利用政策、规划和空间正义是顺应中国实际需求的、未来有待进一步深化的研究话题。最后,作者也指出了空间生产研究方法上需要注意的集中倾向。  相似文献   

14.
对中华民国外交史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海峡两岸学术交流的日益增进和大量新史料的公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无论是对事实的梳理还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都有明显改观,外交史研究在客观性、科学性、严谨性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新的研究领域的开拓、学术视野的进一步扩大,未来的民国外交史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国外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研究--综述与启示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是国外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对遗产与遗产旅游的起源、发展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就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外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对我国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述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尹贻梅  陆玉麒  邓祖涛 《旅游科学》2004,18(4):49-54,61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通过对旅游空间结构基本要素的调控,可以将区域旅游发展调整到最佳状态。我国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的内容可谓非常广泛和细致,涉及了各个层面和角度。本文在分析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回顾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及研究内容,将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分类:旅游地空间形态组织、旅游地空间结构演化模式、旅游流空间规律、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并逐一对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技术史的理论与实践——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卫荣 《南方文物》2008,(3):108-112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来研究中国冶铸史的心得和感悟,阐述了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指出:没有需求就没有发明,没有需求就没有发展,任何技术的产生必须完成必要的技术积襄过程:技术的本质是文化的,技术史问题的研究,不仅要着眼技术本身,还应纳入文化体系和社会大背景中去考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节庆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黄翔  连建功 《旅游科学》2006,20(1):45-49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节庆旅游日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研究内容全面、成果显著。本文试从节庆旅游的概念界定、特点和功能、影响机制、策划和运作等方面,对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节庆旅游的研究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CBD的界定与发展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BD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商业和商务繁荣的标志。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在建设规划过程中提出CBD的概念,并盲目跟风,不管城市的规模和实际需求而建设CBD。试图使用目前CBD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CBI法,对兰州市的商业区进行研究和测算,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兰州市CBD是否已形成,以及规模的大小。在得出了兰州市并未形成一定规模的成熟CBD的结论后,又进行了该区域内企业以及事务所的调查,从而探讨兰州市商业发展的阶段,以及形成CBD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1980年代复兴以后的近三十年来,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和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参照国际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以及我国其他领域改革的深入和推进,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突出表现在五种意识的不足或缺乏。这使我们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方面作出令人注目的成绩的同时,未能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亟待反思,找到问题之所在以及通向世界学术殿堂的"桥梁",以便"重新出发"。在恪守学术规范的基础上,增强学术史和与同行对话的意识、以问题和理论为导向,立足本土,加强人文地理研究的理论化,作出原创性的发现,是我国人文地理学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