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琉璃河遗址西周燕文化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早期燕侯墓葬的发现,无疑为确定该遗址为燕国始封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一点已得到学术界较普遍的认同。因此琉璃河遗址是认识早期燕文化最理想最典型的遗址,是京津地区夏商周时期文化性质和年代最明确的遗址,显然,对该遗址西周文化遗存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以往对琉璃河遗址西周燕文化的认识主要根据两部分发掘材料,一是1962年对居址小规模试掘的材料;二是1973年以来对包括燕侯在内的燕国墓地的发掘材料。由于其文化面貌未能充分体现,因而对西周燕文化的认识很不全面。1995年对琉璃河遗址的发掘弥补了过去的缺失,一大批居住址的  相似文献   

2.
卡莎湖墓地位于四川西北高原地区。本文对卡莎湖墓地典型随葬品、葬制葬式等遗存的具体分析后,认为该墓地与卡约文化关系密切,同时受到了北方草原青铜文化和辛店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墓地年代上限可到商末周初,下限不晚于春秋中期。并结合自然、人文环境等因素推断墓地主人是一支由北往南迁徙的游牧人群,进而粗略探讨了青铜时代藏彝走廊里的人群迁徙和文化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陶寺居民人类学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法军 《文物春秋》2001,(4):8-16,53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其发掘工作始于1978年春季。根据遗址主要内涵所反映的文化面貌,初步认为是中原龙山文化的一个地域性变体,定名为“陶寺类型”。遗址还包括了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战国、汉代以及金元时期的遗存。经C14断代校正,“陶寺类型”遗存的年代为B.C.2500—2000年。陶寺墓地位于遗址东南隅,根据目前勘察,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这处墓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于1978年秋季开始发掘,至1980年底,已进行了五个季度的田野发掘工作。  相似文献   

4.
松溪县茶平乡下坑垄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共发现了史前两期文化遗存。第一期文化遗存与牛鼻山文化相类似,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第二期文化遗存属于马岭类型,年代为距今4000-3500年前。  相似文献   

5.
<正>目次一研究缘起二类型学分析与文化面貌比较三三星堆文化对十二桥文化的影响四峡江地区精品房阶段遗存分析五余论一研究缘起本文所说的十二桥文化早期遗存,专指以成都金沙遗址郎家村精品房地点出土商时期遗存为代表的十二桥文化初期阶段遗存。金沙遗址精品房地点的发掘者认为,遗址出土商遗存属三星堆文化,年代约属三星堆遗址二、三期~((1))。江章华将精品房地点出土遗存归入金沙遗址第一期,认为该期具有十二桥文化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6.
庙台子遗址是随枣走廊一处以商周遗存为主的重要遗址,2011年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发现后,为探寻与墓地相关的聚落遗存,2015~2017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共1095平方米。考古发掘显示,该聚落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使用至东周时期,两周时期是其主要使用阶段。西周早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主要有环壕、烧土堆积、大型柱洞和墙基、房屋活动面等建筑遗迹;大量生活陶器,铜块、陶范、陶鼓风管等制铜遗物,骨器和骨料等,表明了该遗址等级较高,可能为西周早期曾国政治中心遗址。  相似文献   

7.
1958年冬和1959年4月,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陕西分队华县队,对元君庙仰韶时期墓地的发掘和老官台遗址的试掘,揭开了研究前仰韶时期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序幕。 1976年,河北省文管处等单位在武安县发掘了磁山遗址。 1977年,开封地区文管会等单位发掘了新郑县的裴李岗遗址。 这些考古工作所揭示出来的考古文化遗存,均自具特征,年代上早于仰韶时期。按考古文化命名的惯例,考古学者分别称之为老官台文化、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  相似文献   

8.
《四川文物》2021,(5):4-16
2016年10月至12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位于宝墩遗址Ⅲ1区的外城朱林盘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为525平方米,共清理出宝墩文化时期墓葬17座,房屋基址5座,灰坑5个,基槽、柱洞若干。朱林盘地点文化内涵单纯,延续时间不长,时代为宝墩文化二期,发现的17座墓葬间无打破关系,残存人骨头部均朝西或西北,应为统一规划的小型家族墓地,其中M94墓坑规模最大、葬式独特、在脚部随葬一件陶壶,显示出墓主身份地位与其他墓主的不同。墓地分布于房址一侧,房址周围分布有灰坑等生活遗迹,宝墩文化四期的成都西郊化成村遗址、广汉三星堆仁胜村遗址房址与墓地分布反映的聚落结构应是这一空间布局的延续。朱林盘地点的发掘对认识宝墩遗址外城遗存的文化特征、年代、聚落结构乃至宝墩文化的聚落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略谈吉家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家屯遗址是继青墩遗址之后,在海安县境内经过发掘清理的又一处新石器时代滨海遗址.吉家屯遗址东距黄海老港35公里,西与青墩遗址相邻.相距约15公里,更接近大海.该遗址的发掘资料尚未发表.就文化遗存考察,大体与青墩遗存相似.如果以青墩遗址作为典型.代表江淮地区的一个考古学文化,吉家屯遗址理所当然地是青墩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这类遗址还有多处发现.对我们认识青墩文化将会带来新的帮助.下面仅就吉家屯遗址的居住遗迹、墓葬遗存、分期与年代及其与青墩遗址各期的相对年代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略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讷河二克浅墓地及其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克浅墓地发现于六十年代初,后经多次复查,认为属嫩江流域青铜文化遗存。为深入研究这类遗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85年秋季,黑龙江省博物馆对该墓地进行首次发掘。齐齐哈尔市文管站和讷河县图书馆派人参加这项工作。这次发掘,明确了该墓地的文化内涵,获得了一批重要资料,使我们对嫩江流域的原始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将发掘的主要收获作一介绍,并对二克浅墓地的文化遗存进行初步探讨。一墓地与墓葬墓地位于讷河县二克浅乡所在地村北,  相似文献   

11.
试论大溪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川东、鄂西等地区又发现和发掘了多处大溪文化遗址和含有大溪文化遗存的遗址,出土有丰富的文化遗物。特别是通过对湖北枝江关庙山遗址和四川巫山大溪墓地大规模地发掘,为进一步探讨大溪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形态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笔者通过对关庙山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以及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有关资料,对大溪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形态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1992年春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在陕西省麟游县史家塬遗址进行了小面积发掘。所获遗存年代约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二期偏早阶段 ,其考古学文化属性应为郑家坡文化。该遗址的发掘 ,有助于先周文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 次 一 相关材料文化属性的几点说明 二 四平山积石墓出土材料的分组研究 三 其他遗址发现的小珠山上层文化遗存的分组研究 四 文化分期与年代判断 小珠山上层文化是一支分布于辽东南部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因1978年发掘的小珠山遗址上层遗存而得名.二十世纪初,日本学者于辽东南部地区的调查中采集到部分该文化的遗物[1].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又发掘了上马石、四平山、文家屯等遗址[2],出土了较丰富的遗物,由于这几批材料迟迟未能发表,影响了学术界对该文化的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者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在大连市(原称旅大市)调查采集到部分该文化的遗物,并注意到其与山东龙山文化的紧密联系[3].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大连郭家村和长海小珠山、上马石、蛎碴岗、南窑等遗址的发掘[4],对这类遗存才有了一定的了解,发掘者遂将以小珠山上层和郭家村上层为代表的遗存正式命名为"小珠山上层文化"[5],同时,也有学者称之为"郭家村上层遗存"[6].在发掘材料陆续发表之后,学者对该文化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辽东南部地区出土的这类遗存的性质、年代等问题仍存在诸多分歧,关于其分期问题的研究也未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4.
湖南宁乡花草坪遗址分别于2001年和2014年度进行了发掘,获得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遗存主体属于"堆子岭文化",年代相当于大溪文化三、四期或略晚.这批遗存的发掘和整理为研究湘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正石峡遗址经过多年发掘和研究,发现自下而上含有四个时期文化遗存,即石峡第一期文化、石峡第二期文化、石峡第三期文化、石峡第四期文化,年代从距今5500多年至2500年前后。本文详细介绍第二期即石峡文化的内涵、特征、年代和分期,从考古学文化定义论证石峡文化是岭南史前考古学文化的重大发现,有着重要意义。一、石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石峡遗址位于韶关市曲江县(区)马坝镇西  相似文献   

16.
湖北巴东罗坪遗址群,位于神龙架南坡、神龙溪上游。该遗址群由相关的车口遗址(BLC)、泰山庙遗址(BLT)、猪脑壳包墓地(BLZ)等几个位置相近的文化遗址组成。2001—2002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罗坪遗址群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古发掘。遗址群文化内涵以汉文化遗存为主,兼有周、明、清等时代文化遗存。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动物遗骸,发掘工作者按照严格的田野考古操作规程,对这些动物遗骸依其出土单位进行全部搜集。2003年夏秋之际,在对罗坪遗址群的整理研究中,我们对这批动物遗骸也作了种属鉴定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昙石山文化,是中国东南滨海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一类典型文化遗存,以本世纪50年代发现的福建闽侯昙石山遗址而命名.该遗址已先后发掘七次.类似的遗存,先后又在福清东张遗址、闽侯溪头遗址、闽侯庄边山遗址等处得到科学发掘,资料益见丰富.对于昙石山文化的诸多历史问题,学术界曾经进行过不少的探讨和论述,但迄今尚缺乏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本文拟进行再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良渚末期遗存学界已有诸多讨论,在比较诸家观点的基础上,以好川墓地各种演变规律清晰的典型器物和组合为标尺,并结合年代分期较明确的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相关器物,可以推定良渚末期遗存相当于好川三期后段到四期前段,与大汶口文化第10~11段偏早年代接近;而钱山漾文化早期的部分遗存年代可追溯到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最末期(第11段偏晚)。良渚末期遗存阶段极有可能是良渚文化复杂社会机制解体的重要时间节点。在大汶口到龙山文化之交阶段,环太湖地区的物质文化遗存以延续本地传统为主,此时大汶口文化前锋已抵达宁镇地区,并初步影响到了环太湖地区。之后大规模的北方文化因素南下对环太湖地区产生了强烈辐射,进而催生了以钱山漾遗址为代表的典型钱山漾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对内蒙古中南部龙山阶段文化遗存的考古调查与研究,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一般归入“龙山文化”,或称“龙山晚期类型”,亦有名之为“房塔沟类型”。1973年发掘准格尔旗大口遗址后,依其第5、6层所含遗存的面貌,称之为“大口一期文化”。80年代以来,由于凉城老虎山遗址的发掘,又有人将此阶段含鋬手鬲的遗存包括在“老虎山文化”中。也有人将  相似文献   

20.
南杨庄遗址是太行山东麓地区具有标尺意义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本文在南杨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的基础上,以陶器为视角,参照相关的考古学文化,通过典型器物形态和组合对比分析,将南杨庄遗存划分为镇江营文化、后冈一期文化、庙底沟文化和雪山一期文化四种不同性质的遗存,共分为四期8段,并对各期文化的谱系关系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