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4月,日本法律文化社出版了由江口圭一、芝原拓自编的原侵华日兵小原孝太郎的《从军日记》。小原孝太郎本为日本千叶县佐原市的小学教员,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小原于9月1日应征入伍(时年27岁),为第16师团后勤兵。该师团属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一军之主力。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并攻占上海后,第16师团由华北调往上海,配属日本华中派遣军,为进攻南京之日军主力。小原所在的后勤部队于11月20日由海上运至长江口南通市江面。29日该部队在上海登陆,旋即随师团主力前进,于12月19日侵入南京市区。从1937年9月1日起,至1939年8月7日退伍时止,小原逐日记载了他在中国的经历及所见所闻。本文仅摘要译出其中1937年12月4日至24日间的日记。小原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思想的毒害,是一个法西斯军人。他在日记中炫耀、赞颂日军“胜利”的同时,也不得不记录了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以及他所目睹的日军烧杀抢劫的滔天罪行,尤其是日军在占领南京后所进行的血腥大屠杀的一些场面。小原本人亦曾亲手砍杀了被俘的中国官兵。由于小原仅仅是一个后勤兵,见闻有限,但就其所记,亦可知日军所犯罪行之一斑。日军在南京实施的大屠杀,早已成为历史事实,但在日本发表一个士兵的日记,为日军的暴行提供佐证,尚属首次。本日记的发表,不仅为史学界提供了真实的研究史料,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份生动的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2.
陈兴唐 《民国档案》1998,(1):110-112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事件。60年来,日本政界有少数人,始终不承认盟国在东京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及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所作的历史结论;不承认数以千计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不承认当年日军实行南京大屠杀后留下的大量罪证(包括日军自行拍摄的屠杀照片);不承认当年曾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军人近年公布的、揭露此次屠杀行径的日记等历史资料。这一部分右翼势力,对本国军队在南京、在中国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没有认错之意、没有反省之心。不仅如此,谁要是揭露南京大屠杀,他们便斥之为“捏造”。如此行径,遭到国际上一切有良知的人们的谴责。  相似文献   

3.
1937年10月4日到1941年12月15日,美国《时代周刊》共刊载了4篇有关日军轰炸南京和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报告。1937年10月4日题为“正如宣布的那样”(Asadvertised)的报道,是美国记者在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中将在9月20日宣布要对南京进行大规模轰炸后星夜兼程赶往南京,亲历轰炸后所写的长篇报道,报道写道:“那些年纪太小、太老、太穷、病得太重或是什么都不懂而没有离开南京的中国人被大批屠杀”;第二篇报道(1937年10月11日)刊登了宋美龄的英文日记摘要,由于其地位特殊,日记读来耐人寻味;接下来的一篇1938年2月14日题为“证人”的报道,引述了当时在南京的《芝加哥日报》远东资深记者斯蒂尔的描述:“一位日本士兵站在不断增大的尸堆上,将步枪子弹倾注在任何还能动弹的尸体上。对日本人来说这也许是战争,对我来说却是谋杀”;最后一篇,时间为1941年12月15日,这时候外界对日本军在南京的暴行了解已经比较全面,报道明确指出:“日军占领并洗劫了南京,犯下了一些现代史上最可怕的暴行——大规模屠杀平民,并强奸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妇女。”由于《时代周刊》是美国主流媒体,有很高的信誉,上述报道,特别是宋美龄的日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日军占领南京后,在上海派遣军司令部的策划下,1937年12月22日也就是日军占领南京9天后,傅厚岗慰安所已宣布开业。甚至有日本兵回忆,在占领南京前,汤山已有慰安所了。日军慰安所的类型有日军开设的安乐酒店、松下富贵楼等;日侨开设的浪花楼、吾妻楼等;以及伪政权开设的大华楼、黄泥岗、华月楼等慰安所。目前的研究结果可以确认,南...  相似文献   

5.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是一个不容篡改的血的事实。本次公布的史料系一篇当时人的日记,记载了日军占领南京前后在城乡所犯下的种种暴行。原件无时间,据日记中记载推算应为1938年。对于研究日军侵华暴行及反击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谬论,此日记无疑又是一个新的铁证。  相似文献   

6.
"1937 年12月12日,蒋介石为何在日军完全包围了南京的情况下,向南京卫戍部队的唐生智军发出了撤退命令?"这是笔者长年来的疑问.<蒋介石日记>是解开这一疑问必不可少的史料.笔者从<日记>中了解到,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充满了不信任感和戒备心理,那时他还在持续探索"中日和平"的可能性.蒋介石在<日记>中首次提及南京被日军占领的惨状是在日中"和谈"中断后的1938年1月22日,在那之后,他开始认真考虑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已经过去整整60年.60年来,日本政界内一些人对这一早已有历史结论的事件的认识很难说有多少提高,始终不能令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满意.日本国内、政府内有一部分人,就是不承认盟国在东京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及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所作的历史结论;不承认数以千计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不承认当年日军实行南京大屠杀后留下的大量罪证(包括日军自行拍摄的屠杀照片);不承认当年曾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军人近年公布的、揭露此次屠杀的日记等历史资料.任你怎么说,任你摆出多少证据,他们就是不予认帐.他们对本国军队在南京、在中国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没有认错之意,没有反省之心.不仅如此,谁要是揭露南京大屠杀,他们便斥之为“捏造”.如此行径,实在可鄙而又可悲,为国际上一切有良知的人们所不齿.  相似文献   

8.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一场有预谋、有组织、有指挥的空前残酷的大屠杀。日军在侵入南京的最初六个星期中,屠杀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余万人,奸淫妇女的暴行达2万起以上,并大肆抢劫、纵火、破坏,使全市1/3以上街道、建筑物化为废墟,公私财产损失达2300多亿元。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国内外历史学者的共同努力,又发现了一大批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证据,如拉贝日记,美国传教士的书信、日记等,其中尤以美国传教士马吉拍摄的16毫米电影胶片最为珍贵,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惟一现场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动态画面…  相似文献   

9.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实行了阻扰、拖延西方人士返回南京的策略。在美国等国的交涉下,该策略逐步放宽,直到1938年7月才基本结束。受此影响的包括外交官、医务人员、传教士及商人。日军当局的借口是南京不安全,但真实的目的是阻止日军在南京暴行的传播。就限制商人返回而言,保护日本的商业利益也是目的之一。该政策的实施表明,...  相似文献   

10.
1987年,原日军第十六师团二十联队士兵东史郎等,把自己1937年在南京战场上写的手记、日记公之于众,说:“决不许再发生那种悲惨的战争.”他们的行动,受到了日本人民的欢迎;但却遭到了日本军国主义余孽的痛恨,这些人威胁说,要杀死东史郎.这年11月,东史郎以《我的南京步兵队》的书名,把自己的日记由青木书店公开出版,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1.
南京日军慰安所实录■文/苏智良慰安妇是指按日本政府或军队之命令,为日本军人提供性服务、充当性奴隶的妇女;是日本军队专属的性奴隶。慰安妇制度是战时日本政府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日军士兵的性工具、并有计划地为日军配备慰安妇的制度。慰安妇与日军的关系,是数千年人...  相似文献   

12.
逝者2006     
东史郎(1912-2006)日本京都府人。曾于1937年和1944年先后两次应征入伍,参加侵略中国河北、南京、徐州、汉口等地的战斗,并在1937年参与南京大屠杀。1987年向世人公布战时日记,并于同年专程赶到南京,向中国人民谢罪。自此,多次赴南京、中国各地及在日本国内,以亲身经历证明日军的战争罪行,以其良知和勇气赢得谅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13.
满铁档案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一组史料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南满铁道株式会杜档案,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军侵占南京后的具体情况,真实地记录了日军灭绝人蓑的罪恶行径,对研究南京大屠杀有一定参考价值。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满铁会社上海事务所立即派出松冈功、佐藤鹤龟人、小岛友于、马渊诚刚、丸山进等人组成的“南京特务机关”(也叫南京特务班),进驻南京,协助日军侵占活动。这几件档案,就是南京特务班写给满铁有关部门的三次报告。这些报告,当时被列为极密材料。第一次报告形成于1938年1月21日,报告了日军侵占南京后的“治安”、难民、伪自治委员会的设立、交通恢复、日人街组建和国际社会反映等。第二次  相似文献   

14.
威尔逊(Robert O.Wilson,中文名韦如柏)是金陵大学附属医院(即南京鼓楼医院)美籍外科医生。南京大屠杀期间,他留在医院,救治了许多遭受日军暴行的难民。在此期间,他以日记的形式致信家人,记述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及金陵大学附属医院对难民的救治情形。威尔逊1938年3月6日的日记(节录)曾发表于美国《读者文摘》1938年10月号上,《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收录了该日记的部分内容,而未全文收录。海伦·丹尼尔斯(Helen·Daniels)是金陵大学附属医院美籍院长霍顿·丹尼尔斯(J·Horton·Daniels,中文名谈和敦)的夫人。她于1938年11月回到南京后,经常以日记的形式致信家人,其中1938年11月4日、11月9日和11月15日三天的日记,记述了她在南京的所见所闻及亲身感受。信中还揭露了南京大屠杀后日军仍对平民施暴,以及南京城内鸦片毒品泛滥、市民生活困苦等社会现状,同时对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美籍教师魏特琳在南京开办实验学校救助难民表示高度赞赏。上述信件收藏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伯克(Burke)图书馆特藏室霍顿·丹尼尔斯与海伦·丹尼尔斯的私人档案中。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被军国主义狂热笼罩的日本新闻传媒失去了理智与道德.在1937年12月侵华日军进攻中国首都南京的战役中,日本随军记者与日本各大新闻传媒多次作了不实报道:既凭空捏造中国军民防守的南京"完全变成了一个鬼魂哭叫的死亡街道",又在日军尚被阻击在南京远郊时,几次虚报日军"占领"南京的"胜利消息",引起了日本的"举国狂欢".此举遭到一些知情者的质疑与批驳,成为世界新闻史上的丑闻与笑料.  相似文献   

16.
十一、沦陷时期的维新政府日军攻陷南京后,国民政府原址成了日军的军事机关。不久,就被日军卵翼的“维新政府”占用。南京维新政府是日军占领南京三个半月后扶植成立的一个伪政权。从成立到解散,这一短命的傀儡小朝廷在这里仅仅存在了两年零一天的时间。1938年以前,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中沦陷地区扶植了大小20余个治安维持会。为了“建立高度的亲日政权”,从而“奠定以日本为盟主的中国一个地域的基础”,日本华中方面军决定成立一个统一的他政权。在华中派遣军特务机关长田田宽三的策划下,以梁鸿志、温宗尧、陈群等汉奸为主要班底在这里…  相似文献   

17.
1937年12月,美、英记者一部分留驻南京,深入前线,采访报道中国守军的保卫战与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大屠杀暴行;另一部分则因日军当局拒绝一切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只得集中在日军后方的上海,从各方面采访报道日军对南京的攻势与沿途暴行。这两方面的报道共同构成了西方传媒关于南京战事的完整新闻内容。美、英记者关于南京保卫战的报道与评析...  相似文献   

18.
战争期间,一些日军官兵利用战斗的间隙,将自己在战场上的亲身经历、内心感受,以及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纪录了下来。战后,少数日军官兵的日记被公布于众,而更多的日记则仍埋没于民间。尤其是近些年来,在日本学和正义人士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一批原日军官兵的日记和书信终于被陆续发现并在日本公开出版。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原日军官兵,出于内心的良知和正义感,将自己多年保存的当年在中国战场上的日记公之于众,并公开出版,以警示后人。这些日军官兵的日记,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记述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形。  相似文献   

19.
1987年7月6日,原日军第十六师团二十联队士兵东史郎(时年75岁)、增田六助(78岁)和上羽武一郎(71岁),由于心灵上的内疚,在京都会见记者,把自己1937年在南京战场上写的手记、日记公诸于世,表示“决不许再发生那种悲惨的战争”。与此同时,二十联队其他一些下级官兵的阵中日志,也陆续公开发表,引起了日本国内外的注意。这些记录是战后日军遣返回国时,在广岛检查随身携带物品时漏检的(如  相似文献   

20.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已放下武器的中国战俘与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实施数十天的血腥大屠杀。——这是不容抹杀的铁的事实,不仅由亲见亲闻的西方记者与西方侨民向世界进行广泛的揭露,有身受其害的数十万难民幸存者向中外作了血淋淋的控诉,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