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晓 《湖南文史》2012,(9):50-50
1933年希特勒上台,将德国彻底拖上了纳粹的歧路。1939年,希特勒闪电战袭击波兰,悍然发动二战。战争初期,纳粹德国所向披靡,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等纷纷成为其囊中之物。与此同时,以戈培尔为首的纳粹宣传机器大肆鼓吹“种族优秀论”,为对外侵略扩张和种族大屠杀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2.
希特勒妄图用战争手段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是蓄谋已久的。打仗,既要有人,又要有钱。可是,希特勒上台时,德国的经济状况却是一团糟:外债累累,国库空虚。但是,在短短的三、五年之内,德国却又从经济崩溃边缘恢复过来,重新武装并快步地走上了战争的道路。希特勒是怎样在这个烂摊子上振兴德国、重整军备的呢?本文拟就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总体战争经济体制”的问题进行一下探讨。一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开始了。这场经济危机的风暴在年底就刮到了德国,德国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经济危机爆发了。由于巨额的赔款和外债;群众购买力低下和狭小的国内市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丧失以及美国通过“扬格计划”把危机转嫁给德国,使德国的经济危机更为深重。  相似文献   

3.
奇闻荟萃     
二战英军曾搞“黄色攻势” “希特勒只有一个蛋,戈林有两个但小得可怜,希姆莱也一样,但更可怜的戈培尔一个也没有。” 这是每个英国人都耳熟能诵的战地歌曲。在人类战争史上,从来没有比这个更露骨的宣传攻势,以致于二战期间几乎所有英国人眼中,尤其是孩子眼中,都认为德国纳粹的最高指挥官“个个无能。” 然而人们所不知道的是,这个与众不同的战地策略是由当时英国一个秘密情报机构──“女王陛下色情作家”一手制订推行的。 这个具有很强煽动性的秘密机构,曾通过当时的战争时期政治执行机构(PWE),在空袭同时向德国境内撒发了…  相似文献   

4.
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认为日本与德国在战后面临不同的环境,导致日本有着自己的对待二战历史的政策,但是,从战争一结束,德国彻底清算了希特勒的罪恶,而日本天皇裕仁却被美国用来稳定战后日本的政治秩序。在日本,很多人对战争期间的种种加害罪行没有深刻反省,却利用美国投下的原子弹让自己成了受害者。德国把灭绝犹太人的事实根植在国民的认知中,而日本从来就没有形成这样的记忆共识,日本的历史认知严重碎片化。当前,自民党的政治领袖、文化领域的官僚和国家媒体的一部分组成了一个意见垄断集团,他们出于政治目的把历史做为工具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学峰 《湖南文史》2011,(10):24-24
1932年8月初的一天,希特勒及部分纳粹党头目兴致勃勃地出席有各国驻德使节参加的大型宴会。在不久前举行的国会选举中,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党再次获胜,夺得了320个席位,使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希特勒及纳粹党头目们也由此陷入极端狂热和亢奋之中。  相似文献   

6.
1932年8月初的一天,希特勒及部分纳粹党头目兴致勃勃地出席有各国驻德使节参加的大型宴会。在不久前举行的国会选举中,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党再次获胜,夺得了320个席位,使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希特勒及纳粹党头目们也由此陷入极端狂热和亢奋之中。  相似文献   

7.
封建主义是产生法西斯主义的温床,德国法西斯主义与封建主义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党每年9月在纽伦堡举行代表大会时,在出售的一种印有腓特烈大王、俾斯麦、兴登堡和希特勒的肖像明信片上写着这样的文字:“国王所征服的、由亲王建成、元帅保卫、士兵拯救和统一”①。希特勒认为,法西斯政权继承了德国腓特烈大王建立的第一帝国、俾斯麦创建的第二帝国的传统,所以自称  相似文献   

8.
《环球人物》2013,(21):10
现在距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已经过去了80年,但这位纳粹元首仍然困扰着德国人。最近,柏林举办了一场展览,名为"希特勒与德国:国家与犯罪"。在4个半月的时间里,展览接待了超过26万名参观者,是普通展览参观人数的3倍多。有参观者说:"希特勒有负面的影响力,无论你喜欢还是讨厌,他依然是我们最鲜明的标志。"英国历史学家伊恩认为:"希特勒所体现的魔鬼属性比一  相似文献   

9.
在对德国法西斯主义研究中,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总理是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这种提法,从希特勒民社党上台成为执政党来说可以成立,但是希特勒这时还未能确立民社党的极权独裁统治。从希特勒上台直至德国法西斯政权全面确立,中间经历了一段时间和过程,即1933年1月30日至1934年8月2日的过渡阶段。本文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60多年前,为了“统一思想”、保持“德意志的精神纯洁性”,希特勒纳粹德国实行严酷的化专制主义,实施了一系列具体的化清洗政策以防止“异端邪说”的“污染”。1933年5月10日夜晚,一群群兴奋激动的德国青年学生在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的煽动指挥下,在柏林市中心的剧院广场(Opemplatz)点燃熊熊烈火,焚烧了包括海涅、马克思、佛洛伊德、茨威格等人作品在内的2万册图书,作为“反对非德意志精神行动”的主要部分。随后,开始了一系列禁书、焚书活动和对进步思想家的残酷迫害。许多作家和科学家、尤其是犹太作家科学家不堪其辱,被迫逃往国外。  相似文献   

11.
希特勒对巴西的野心 希特勒公开宣称:要“把巴西变成一个新的德国。” 三十年代的巴西也存在着希特勒实现其野心的条件。 首先,长期以来,在这个庞大的国家里,早已存在着许许多多个小小的“德国”。1889年巴西成立共和国以前,德国向巴西的移民平均每年不过二千人左右。而到1924年,则猛增到了二万八千一百六十八人。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们对1929年至1933年1月希特勒与垄断资本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着二个偏向:一是过于强调德国陷入经济危机后纳粹党与垄断资本结合步伐的加快,过于强调两者一致的方面,对两者间的分歧则分析得不够;二是过于强调垄断资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对希特勒所寄予的希望,对经济危机时期德国几届政府经济政策的得失和统治阶级内部几派政治力量的斗争研究得不够,忽视了垄断资本对巴本的重视,抬高了垄断资本对希特勒的信任,从而无法解释1932年12月底至次年1月德国政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德国民社党(纳粹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施特拉瑟派与希特勒派的争论与斗争。由于希特勒长期担任党的元首并在两派斗争中取得胜利,因此在以往国内外关于德国法西斯主义研究中,这一问题一直受到忽视或低估。然而,弄清民社党内两派争论的原因和斗争,对于揭示该党性质的演变大有裨益。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4.
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已经过去了近70年,学术界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传统以及希特勒个人因素等诸多方面探讨了大屠杀发生的原因.但有些问题至今仍然研究不足,比如纳粹的种族灭绝行为何以在一个文明国家得到广大民众的广泛认可?这种群体暴力到底依靠什么样的心理基础与经济条件作为支撑?德国历史学家格茨·阿利(G?tz Aly)推出的《希特勒的民族帝国:劫掠、种族战争和纳粹主义》①一书,运用翔实的统计学数据研究了纳粹主义、种族战争与经济意图之间的内在关联,指出纳粹把从犹太人、富人及占领区掠夺来的财富不仅用于维持战争机器的正常运转,而且用于着力提高德国公民的经济待遇,以此换取了德国民众对大屠杀的默认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常强 《文史天地》2010,(2):73-77
在当今政治经济文化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一直是不可为世人所忽视的独具特色的国度。德国。这个古老的西方大国,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恐怕非专业人士便知之不多。提到德国历史,最容易勾起人们联想的,无疑就是希特勒及其铁蹄所统治下的法西斯德国。法西斯德国又称“第三帝国”,那么在这之前,德国的帝制又是何种状况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国历史上的帝国时代。  相似文献   

16.
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给欧洲尤其是东南欧的政治局势带来巨大影响。英法绥靖主义的政策使罗马尼亚政府和国内主要资产阶级政党感到孤立和无所适从,亲德势力则趁机发展。希特勒德国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向罗马尼亚施加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压力,迫使罗马尼亚政府逐步屈从于它。1940年8月30日,德国法西斯把“维也纳裁决”强加于罗马尼亚,把特兰西瓦尼亚北部面积四万三千平方公里,人口二百五十万的领土划给霍尔蒂匈牙利。罗马尼亚丢失大片领土造成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国王卡罗尔二世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希特勒德国利用这一危机,支持  相似文献   

17.
郑昀 《神州》2013,(3):154-155
卡西尔认为,神话从未消亡,它还存活在政治活动中。德国民族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自1919年成立,1921年希特勒成为该党领袖,并在1934年在德国建立起独裁统治。它显著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没有直接利用暴力夺权,而是将政治的权力交给话语的权力。纳粹党在短短十余年间击败了其他党派并得到了广大民众疯狂的拥护,最终大权集于其元首希特勒一身的过程,也是希特勒充分运用话语权力聚拢人心,建构独裁神话的过程。本文试图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入手,综合纳粹党在此时期的部分纲领、宣传语、口号等,分析相关的参与者、内容、形式、媒介以及效果(后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前期希特勒上台之初,以著名投机商人克兰为中介,德国在广东进行了名为“广东项目”的大规模、持续性军事输出活动,从而在中德两国之间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广州事件”。虽然克兰在广东的活动一再受到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德国一些重要军政人物也极力阻止克兰在广东冒险,但在军方及希特勒几度支持下,事件几经反复,一直持续到1936年。“广州事件”反映了希特勒上台的最初几年德国积极重整军备的国家战略及其对华政策的投机本质。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我对《中国大使灌倒希特勒》一文印象特别深刻。德国纳粹党头目希特勒在国宴上狂妄自大,仗势欺人,鄙视中国人,时任中国驻德大使的刘文岛先生不畏强御,愤而抗议,力挫希特勒的嚣张气焰,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刘文岛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坚定的民族气节让读者感佩。  相似文献   

20.
《湖南文史》2011,(12):71-71
我对《中国大使灌倒希特勒》一文印象特别深刻。德国纳粹党头目希特勒在国宴上狂妄自大,仗势欺人,鄙视中国人,时任中国驻德大使的刘文岛先生不畏强御,愤而抗议,力挫希特勒的嚣张气焰,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刘文岛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坚定的民族气节让读者感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