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呀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这首脸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四十年代就流传全国,至今仍是全国小学生必唱的音乐教材。我们贵州人、特别是安顺一带的人们听到这首歌,倍感亲切,因为这首歌是革命音乐家宋扬四十年代在贵州安顺的苗族村寨汪家山创作的。抗战时期,党领导下的抗日宣传演剧四队的一批音乐家和文艺工作者,如舒模、家扬、葛敏、张客、农中南、邱家锋、黄鉴等来到贵州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45年冬,他们深入安顺苗族村寨,看到人民群众苦难的生活,激发了创作的激情。宋扬同志先后创作了《读书郎》和《苦命的苗家》等歌曲。这些…  相似文献   

2.
(一) 文化大革命中.武汉民间有一首歌很为流传。那是知识青年下乡后,根据《我爱祖国的蓝天》的词曲套改的。这是一首怀念武汉热干面的歌。这也是我听到过的唯一一首歌颂武汉小吃的歌子。因时间久远,这歌的歌词我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于是我打电话找我当过六年知青的小哥询问。或许是想起了往事,小哥带有几分激动的语气说:那怎么会忘得了?  相似文献   

3.
你5岁就开始写歌作曲了,第一首歌是什么? 邓紫棋:第一首正式发表的歌曲是13岁写来参加歌唱比赛的《睡公主》,当时喜欢隔壁学校的同学不敢表白,就写了这首歌参加比赛叫他来看。结果因为这首歌,签约了现在的唱片公司,成为了歌手。  相似文献   

4.
陶光福 《神州》2014,(2):263+265
<正>苗族民间情歌流传久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苗族民间情歌通常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抒情情歌,另一类是感伤情歌。本文拟对苗族感伤情歌《为什么留下我》进行剖析。一感伤情歌《为什么留下我》文本信息《为什么留下我》广泛流传于云南文山及红河等苗族地区,每到节日或者机会恰当的时候,人们往往吟唱起这首歌曲。特别是当对歌的男女双方都是单身家庭的时候,这首歌往往会把双方的感情推上极致,同病相怜,难舍难分。据多个歌者的叙述,歌曲是从上辈子的上辈子就留下来的,时代久  相似文献   

5.
《王大妈要和平》是抗美援朝时期广为传唱的歌曲,这首歌的创作者是现已八旬高龄的著名作曲家、《白毛女》曲作者之一的张鲁。在一个酷热的夏日,我拜望了张老,听他娓娓道出这首歌的创作与演唱的情景……  相似文献   

6.
歌曲本来应该是一种十分美好的艺术作品,但是,在“文革”那个荒诞岁月里,却出现过十分恶劣、丑陋、闻之令人作呕的所谓歌曲,其中有一首是不应被后人遗忘的,而应陈列于巴金老人倡建的“文革博物馆”里,供人研究,催人警醒。这首歌,是“文化大革命”中专供“牛鬼蛇神”唱的《嚎歌》。《嚎歌》在流传中有的叫《认罪嚎歌》,有的叫《牛鬼蛇神队队歌》。这是“文化大革命”所煽动起来的人类劣根性登峰造极的“杰作”。这是中国音乐史上最耻辱的一笔。即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纳粹集中营里,法西斯匪徒们也只有过在留声机播放的古典音…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在“中国歌曲经典”节目播出“五四”以来优秀的、经典性的歌曲中,有一首《可怜的秋香》。歌词是:暖和的太阳……照过金姐的脸,照过银姐的衣裳,照过幼年时候的秋香。金姐有爸爸爱,银姐有妈妈爱,秋香,你的爸爸呢?可怜的秋香,可怜的秋香!《可怜的秋香》的词和曲,都是黎锦晖的作品,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首用白话作词的歌。这首歌把少年儿童所熟悉并喜爱的自然景物如太阳等夸张地拟人化,引起少年儿童的丰富想象。歌词通俗,曲调易记,因而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也受到各阶层人士的欢迎。《可怜的秋香》传唱后,随即由上海…  相似文献   

8.
《歌唱二小放牛郎》、《国民党一团糟》、《革命人永远都年轻》、《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歌曲朗朗上口,曲调动人,催人奋进,流传深远。音乐家劫夫的名字正是通过这一首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而为人们所熟知,这是一位让音乐为人民服务而将音乐的力量发挥到极致的音乐家,“当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作曲者比当什么都强”,是他留给人们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9.
张道梁 《百年潮》2007,(9):71-72
歌曲《歌唱祖国》,可说家喻户晓,然而这首歌首刊的经过却鲜为人知。1950年,王莘将《歌唱祖国》投往《天津日报》,但未被刊用。《大众歌选》的责任编辑张恒得知后,把这首歌曲发表在《大众歌选》第三集上,从而使这首不朽的传世名歌,得以迅速问世,并很快被广为传唱。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之歌》骤然淡出历史舞台 1941年,时任《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的张春桥创作了《毛泽东之歌》(卢肃作曲).这首歌问世后,曾产生过比较大的影响,不仅在解放区广为传唱,新中国成立后也曾流行一时.1951年,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所作的“1950年全国流行歌曲调查”中,这首歌高居排行榜第三位.向延生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中也指出:“这年由张春桥作词、卢肃谱曲的‘献给中央二十周年’大合唱中的《毛泽东之歌》,是一首优秀的颂歌题材的歌曲,演出后很快就在边区传唱开来.张春桥一生做了不少坏事,但这首歌词当时该算是好的.  相似文献   

11.
<正>"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这首《小城故事》,对于有些春秋的人来说甚是耳熟能详。这首歌不仅勾起了我对邓丽君的怀念,也让我回忆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肃南草原下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躲在被窝里偷听她的歌曲的那段时光。她那独特的嗓音带给我的除了新鲜的曲调,还让我生出满腔感慨,她唱的歌曲怎么这么好听?同时,我也对香港和台湾等地产生了深深的迷惑和憧憬,那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名叫小凤子的小女孩的故事。小凤子的父亲年近而立,安徽淮北阜阳人。九十年代初,走出家乡讨生活,起初到合肥,后到广东,再后到云南。有缘千里来相会,在云南他认识了小凤子的母亲,并娶了她。三年前,夫妻俩带着已两岁的小凤子来到南京,落脚在老乡的门下。这个老乡是一个开煤基场的老板,给了他一小间工棚和一辆三轮车;于是,夫妻俩带着孩子开始了在南京卖煤基的生涯。大体说来,收入尚可,除去吃喝拉撒,旺季(冬季)每月能落下四五百元,淡季(夏季)三四百元。干这营生只是人得吃辛苦,做丈夫的不惜力多跑几趟,做妻子的协…  相似文献   

13.
有首歌,叫做《那一夜》,男声唱: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那一夜我伤害了你。广告里面总听到,据说是下载彩铃用的。每次听到这首歌我就想问:前一个“那一夜”和后一个“那一夜”是不是同一夜?唯美回答说肯定是同一夜,因为没有拒绝,结果被那个男的伤害了。  相似文献   

14.
正他叫扎西多杰,藏族男子最常见的名字。记得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我走在街上,一家音像店里突然传出的藏族歌曲让我停下脚步,亚东那深情的歌喉一下子穿透我的内心。进到店里,我才知道这首歌曲叫《妈妈的羊皮袄》,曲作者正是扎西多杰。那以后,我感觉大街小巷都在飘荡着这首歌,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风靡一时。这首从作词、作曲到演唱,强强联手的作品,获得了巨大成功。从玉树草原一个普通家庭,成长为享誉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具有文才,素负诗名。1862年石达开转战川、黔、滇时,曾在贵州留下三首“遗诗”,它们是《留题所居民舍》(两首)和《驻军大定与苗胞欢聚即席赋诗》。这三首诗既非镌刻于石碑之上,也未见诸史籍记载,而是口头流传于民间的。  相似文献   

16.
<正>《何日君再来》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流行歌曲,但却一度被认为是为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招魂的靡靡之音,被定为"反动的黄色歌曲"而打入冷宫。其曲作者刘雪庵因为这一首歌背上沉重的黑锅;歌坛皇后邓丽君,  相似文献   

17.
这首日本人编唱的歌曲《满洲姑娘》,二战期间在日本军队中非常著名,曾经是过去最流行的“五大军歌”之一。歌词描写的是一个中国东北姑娘出嫁时的喜悦。在松山,当李老汉和需要取证的西野合唱这首歌时,歌词又变成了扎心的钢刀!  相似文献   

18.
陈平  陈红 《文史精华》2012,(3):60-64
三首著名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和被称为“颂党第一歌”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首歌不是一般的著名,而是地位崇高、影响巨大,太有名了。三首歌是不朽之歌,人民之歌,她体现了革命时代的律动,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心声,是跨越历史长河的共鸣,是印证沧桑巨变的强音,必将世世代代永远传唱。  相似文献   

19.
“文革”中,诞生了许多知青革命歌曲,在这众多的知青歌曲中,《南京知青之歌》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1969年9月,它被定为反动歌曲,因为它“说出了帝修反想说的话,唱出了帝修反想唱的声音”。1970年2月,张春桥指示:迅速查清此人,予以逮捕。  相似文献   

20.
不见炊烟     
熊科 《文史月刊》2008,(12):76-77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我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王菲的这首《又见炊烟》着实唱出了一种意境,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就仿佛又回到了故乡。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农村,那里风景如画。暮色下,每当我放学归来,老远就能看到村庄上泛起的阵阵青烟,此时,我便知道母亲已在为我烧制可口的饭菜了,于是我会加快步伐,赶回家中享受美好的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