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苏轼是位儒释道兼容的大文豪,在儒释道的影响下,苏轼所持的处世态度是:出世与入世的交织;人生观是:乐观与旷达的升华。是儒家思想培养了苏轼,塑造了一个积极入世的苏轼。从苏轼的词中,可以看出苏轼的人生态度是复杂的,然而其最终的走向却是明确的。他始终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去适应困境,从不堪的遭遇中解脱自我,从而乐观旷达的看待人生。  相似文献   

2.
何绍基是晚清宋诗派中最有成就的诗论家和诗人,其诗歌创作中呈现出的师承渊源非常丰富。何绍基一生不论为人、治学还是写诗作文皆服膺苏轼,苏轼忠孝节义的道义心性,旷达乐观、洒落超迈的胸襟,格物致知的进取精神与谐趣睿智的人格魅力对他产生深刻的影响。何绍基的诗作中除了对苏轼诗句的借用、比喻手法的吸收以及大量次苏韵等表象外,还在谐趣、理趣、儒者伦理的追求等方面得苏诗之神韵。随着阅历的变化,何绍基寄韵白居易,创作了讽喻诗,语言平易流利,不避口语俗语。晚年的何绍基心境较为黯淡,师法对象再次发生转移,“自将诗心比郊岛”,企望“敲诗”“苦吟”而达到“人夸奇想自天来”,寒瘦之诗成又一风貌。  相似文献   

3.
刘志宏 《神州》2011,(9):11-11
陆游善作诗词,诗篇颇多,词虽然不是很多,具影响力的也只不过十多首,但无论是从创作理念上,还是风格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陆游深受苏轼写词的技法的影响,以诗“嫁接”于词作,将苏轼“以诗为词”的技法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朱明发 《神州》2012,(22):308-309
俗话讲:儿女连心,血浓于水。无论从生理学的血缘关系,还是从伦理学的亲子感情,不管从哪一个角度,都找不出一条可以证明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隔阂的必然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又确实隔着一条无形的鸿沟——有的父母同子女居住空间“零距离”,但亲情淡漠,形同陌路;有的父母同子女互不谅解,彼此抱怨,家庭出现“信任危机”!那么,父母同子女之间的“鸿沟”到底是怎样形成的?笔者近期进行了一项“中小学生家长教育行为”抽样调查,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现列举出来,供家长朋友们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5.
刘琦 《沧桑》2014,(2):4-6
一代文宗苏轼,其人以文名,又不专以文名。近年来苏学研究的日益深入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苏轼作为卓越政治家的一面。本文着眼于苏轼的政治思想,对苏轼的民本思想、变革思想和宗教思想的渊源与表现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由古及今深化认识,从而由治世能臣的角度认识苏轼,并探求苏轼对于当下为政者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苏门六君子”,指的是北宋苏轼的六位高弟:黄庭坚、秦观、陈师道、晁辅之、张耒、李麃。他们作为北宋中后期文坛的中坚力量,在文学创作上各辟蹊径,体现出与苏轼大不相同的风格特色;在学术思想和政治倾向上,  相似文献   

7.
中道思想是大乘佛教般若学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它以“缘起性空”为理论前提,以“无分别”为破除执的方法,以否定“边见”,“不落二边”为核心思想,是一种不执于矛盾任何一方,最终使人达到解脱的辩证思维方法和人生智慧。中道思想在苏轼诗中多有体现,对于苏轼儒、释、道三教圆融的人格建构具有重要的整合作用,并促成了苏轼超越有无之间、不即不离、无往而不乐的人生审美化境界。  相似文献   

8.
“铁路便当”可谓日本最值得骄傲的饮食文化之一。在日本乘坐着列车品尝着各地风味不同的铁路便当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它已经形成了一种地区文化,积极地带动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日益受到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它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不仅地域特色强,而且成为增进家庭成员之间交流的话题;它是色彩美学与营养学融和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9.
今甘青地区在明代时是否设有“土司”,学术界至今存有争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明朝中央政府在今甘青地区设立的土官进行了梳理,并与西南典型土司制进行比较,认为明代今甘青地区广泛分布着具有自身特色的卫所土司和僧职土司。  相似文献   

10.
张璟 《古籍研究》2001,(1):90-94
北宋评词之风自苏轼始盛。从苏轼本人的“自是一家”、“诗人之雄”等独树一帜、上与诗接的评论开始,苏门中各人都从作家、创作、风格等不同角度对词发表了或多或少的评论。苏门论词展示了词学自觉的第一个批评高潮和北宋熙丰间词学极盛的大观。其中陈师道所留词论仅有《后  相似文献   

11.
金源词人元好问对苏词有多方面接受.他借鉴苏词语汇,化用苏词词韵、语典,在语言形式、抒情精神等方面借鉴、学习苏词,从而将自己所经历的宦海沉浮乃至国破家亡的痛苦形诸于词.元好问对苏词的接受,客观上反映了金元时期南北文化融合的大势.  相似文献   

12.
故宫博物院所藏《感遇诗》页,长期以来被视为元代著名书画家王冕的书法作品,迄今见刊于多种出版物。本文借助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书《桤木诗》后题跋等相关文献,并结合书法风格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新的观点,将《感遇诗》归于元末明初文人严陵金冕的名下。  相似文献   

13.
苏轼是宋诗大家,苏轼诗序同样也具有丰富的文学及文化价值。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苏轼诗序进行探讨:其一是诗序中的互见手法和诗序之美,二是诗序中写人记事所带有的史笔和小说笔法,三是苏轼诗序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
庄子《大宗师》集中出现了四则有关"真人"的论述。"真人"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作为庄子自身理想人格的画像,"真人"等同于"至人"。真人一旦上升到"道"的层面,又等同于"神人"。真人思想的矛盾性源自《庄子》一书内容的复杂性。作为天道哲学的真人,其思想源自《道德经》、《山海经》等典籍;作为生命哲学的真人,源自《黄帝内经》、《周易》等。由后者形成一种"葆真"的生命哲学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坡苏公帖碑是现存刊刻最早的苏轼个人丛帖,也是历史上优秀的苏书刻石之一。本文对该帖作了多方面研究,并特别指出帖碑中保存的《中山松醪赋》“元祜正书本”是仅存的苏轼的两种写本之一,有别于人们熟知的“绍圣合卷本”。该本中苏轼修改的字迹表明它与《中山松醪赋》祖本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帖碑上四种苏轼手迹,三种墨迹已失传,有赖刻石流传,而帖碑是其传世最早的佳刻。因此,东坡苏公帖碑无论在保存东坡书迹方面。还是于苏轼诗赋校勘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帖学研究中应该关注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6.
《史记》在唐宋古文运动的背景下,成为古文创作的典范,受到古文作家的普遍推崇。然而,陈师道、黄庭坚却提出苏轼不好《史记》,并对之表示不解。实际上,苏轼与《史记》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微妙的渊源关系,而且对《史记》深有研究:他首次比较详细地解释了《史记》将老、庄、申、韩合为一传的深意,从而使道法两家的关系,成为后人进一步深入探索的起点;又首次明确提出了庄子对孔子阳挤而阴助之的关系,开启了后世儒道互补的研究课题;另外,他对《史记》的史实记载,也有一些很有价值的考证和见解。苏轼的《史记》研究,理应在《史记》研究史上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西安新发现北周史君墓中有明确纪年的粟特文与汉文双语对应题刻,证明Khumdan确为长安外来译名“胡姆丹”,是继敦煌粟特文古信札和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记载后的又一确切证据,针对长期以来关于Khumdan所引发的众说纷纭、歧义杂乱的谜团,作了回答,并对有关文章的推测失考和不符合史实之处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18.
楚竹书《孔子诗论》“类序”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楚竹书《孔子诗论》的分析,结合对《诗经》版本形成过程的探讨,得出《诗经》之部类序为《风》、《小雅》、《大雅》、《颂》的结论,同时厘清孔于、《孔子诗论》和《毛诗》在版本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秦内史置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秦县的研究,恩师史念海曾在上世纪30年代写过一篇《秦县考》。从此后很少有人问津,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史料缺乏,随着近些年关于秦县考古资料的不断发现,才使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成为可能。本文仅就秦在内史地区的置县加以研究,作为对先生文章的补充。并以此文作为对先生辞世三周年的沉痛悼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