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午陆战的失败是晚清陆军军事教育的重要转折点.由于汲取了甲午陆战失败的教训,陆军军事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无论是陆军军事学堂的数量还是教育人数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洋务运动时期八旗兵的整顿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是晚清经制兵近代化的开始,北京神机营等新军种的组建是中国军队从旧式陆军到新军转型的一个典型代表。部分驻防旗兵的整顿与东北旗兵的练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洋枪队的建立,新式枪炮的使用和部分西式操练的学习等,这些军事改造是中国近代军事近代化的重要内容。这时期清政府对于八旗兵的整顿,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西方新式武器的引进和采用,说明清初所确定且始终坚持的"国语骑射"不可更改的政策是错误的,因为坚持军事制度改革和军事武器的不断更新换代是历史发展的长期趋势,是中国走向强国梦想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19世纪60-90年代,晚清洋务官僚为“自强”和“求富”,创办了一批近代化军事和民用工业,但由于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在人事管理、企业产品管理和分配等方面受封建衙门作风和旧式企业管理方法的影响.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比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总体来看,洋务企业起点低,弊病丛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近代,内忧外患的清政府为挽救危局,自上而下开启了军事近代化之路。为培养适应近代战争需要的新式人才,清政府借鉴西方军事变革之路,建立了一系列陆军军事学堂,其中就包括北洋武备学堂。这些学堂的建立,为推进中国军事近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学堂的创办及生源近代西方的各级指挥官都是从军校出身者中选拔,而清朝仍然在行伍中挑选,这已不能适应近代战争的需要。为此,李鸿章提出:"居今日而言武备,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若仅凭血气之勇,粗疏之材,以与强敌从事,终恐难操胜算。"为效  相似文献   

5.
晚清处于一个外患内忧相并行的时代,统治者为了维持“大清帝国”的生存,对维持统治秩序的主要工具——军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使中国军事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本文仅拟对三次具有重要影响的变革略作探讨,以期加深对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产生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中国的军事领域发生了重要巨变,尤其是在晚清军事变革的过程中,清政府借鉴当时先进的德国军事制度,建立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支陆军部队。但由于受到晚清社会的大背景限制,特别是传统文化、落后经济、社会风气以及德国目的等方面的影响,晚清陆军只能停留在模仿的程度上,无法触及德国陆军的精华,因此也不可能成为欧洲那样的现代化军队。  相似文献   

7.
徐明君 《黑龙江史志》2009,(12):43-44,47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内忧外患迫使中国人冷静地思考和反省,终于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和发达,感受到了不如西方的地方。由于西方文化首先呈现在中国人面前的是疯狂的经济掠夺和残酷的军事侵略,所以人们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物质文明的优长方面。出于维护大清王朝封建统治的需要,地主阶级改革派组成的洋务派相继创办了一批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和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等,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中心的洋务新政。  相似文献   

8.
魏羲之 《文史天地》2012,(11):38-41
李鸿章,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1858年冬,人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从19世纪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1870年,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控制北洋达25年之久,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权势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  相似文献   

9.
章立凡 《炎黄春秋》2004,(4):70-70,72
袁世凯自小站练兵起家,创建北洋新式陆军,是继晚清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后起之秀。在顽固派看来,他是一个新派人物,并不值得信任。  相似文献   

10.
行伍出身的淮军将领周盛传因为历史的际遇,在晚清的初始阶段就进入上海接触到了西洋军事技术,很快又赴天津驻防,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西洋军事技术,编写《操枪程式》训练盛军,运用西洋器械于工程建设,也热衷于西洋科技系统中的火车、轮船、电报等技术.另一方面,其自身传统经验与学习西洋实践经验混合,呈现亦中亦西的特点,而在价值信仰层面则保持传统观念.这体现了晚清以周盛传为代表的淮系历史人物“实践—经验”路径的“近代化”模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的历史误区──晚清湖北新政运动失败探析宋亚平19世纪90年代,湖北地方政府在张之洞等督抚大臣的领导下,继承早期“洋务”精神,围绕“自强”、“求富”目标,组织发动了一场以新式工商业经济为主要内容,同时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改革开放的新政...  相似文献   

12.
<正>清朝末年,中国由于国力孱弱,制度落后,受尽列强欺辱,随着和列强的被动交流,到20世纪初,有识之士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大力倡导设立新式学堂。而遭到八国联军沉重打击的清王朝也迫于社会各阶层的压力,于是宣布实行"新政"。就这样,教育救国兴办教育便成为清朝维护统治的策略并推行到全国施行,各类新式学堂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晚清四川的新式教育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始涌现和兴起的。  相似文献   

13.
来春石泰出身于德国军人世家,却是近代中国新军的开创者之一。来春石泰现象是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中的一种奇特现象,颇具代表性。作为一名德国军官,来春石泰在德国并无名声,对德国军事发展和军队建设也无突出功绩。但在近代中国,来春石泰可谓大名鼎鼎,他对中国早期军事近代化产生过重大影响。此前,学界因资料匮乏,关于来春石泰的出身来历、晚清重臣张之洞通过何种途径聘请他、此次聘请与德国政府有无关系等问题,都没有确考。来春石泰来华相关问题的考辨,对于研究他对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的贡献,他与晚清重要的新式军队自强军的关系,以及近代中外军事交流途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何文平 《清史研究》2006,2(3):43-51
影响晚清军事变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社会现实的需要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晚清广东,严重的盗匪问题制约着军事变革的进程,受其影响,绿营的裁撤不彻底,勇营得以发展并呈现明显的“本地化”特点,新军建设也因之受到牵连。而不成功的军事变革又削弱了政权对地方社会的控制力,所造成的“捕务废弛”和“兵匪”的情势,反而加剧了社会的动乱。晚清广东的此种情形为理解晚清改革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上海百年名校南洋中学由晚清沪上沙船业著姓王氏家族所创,自甲午战后至民国年间,在创校者王维泰及继任者王培孙叔侄的苦心运筹下,学校历经了从旧式族塾义学到新式国民学校的嬗蜕,并在新式教育发轫之初中西文化显现张力的时代背景下,卓有成效地探索出一种"西学"与"义学"相融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既不同于教会系统,又有别于官绅兴学,是传统家族办学遭遇"近代化"之后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文化适应力。  相似文献   

16.
《京话日报》是“清末爱国运动一个极有力人物”(梁漱溟语)——著名报人彭翼仲创办的一份白话报纸,创刊于1904年8月16日,每期四开,1906年9月28日被迫停刊,共出753期.《京话日报》是晚清北京地区第一份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民间报纸,销量曾经超过一万份.这份报纸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晚清北方落后的舆论环境,也将由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发起的晚清启蒙运动推向了一个高潮.《京话日报》辟有“要紧新闻”“本京新闻”“各省新闻”等栏目,刊登了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消息报道,其中关于直隶新式学堂的消息报道占据了不小的比重,本文特地将之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借以窥见清末直隶兴办新式教育的曲折与艰辛.  相似文献   

17.
衣保中同志的《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是一部富有创见、值得品味的地区性断代农史研究专著。书名中匠心独运的“农业近代化”概念,首先使我对本书发生浓厚的兴趣。当今盛行“农业现代化’’之说,史学用语也仅有“近代农业”之称,唯独“农业近代化”一词于文于言均属罕见,赫然立为著作之名更是新鲜。什么叫农业近代化?中国的近代农业也配称“化”吗?这是通常最易引起的质疑和诘难。但是作为农史工作者,自能体会出  相似文献   

18.
以前所未有的海防危机为背景兴起的晚清军事自强运动,其切入点和主要内容即为创办新式海军海防。初建之现代化海军及其远航训练,不仅为保护海外华侨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也强化了清政府保护海外华侨的意识。由此决定了晚清海军护商护侨从间接到直接的实践路径,巡护区域主要在华侨相对集中的东南亚和美洲,行动方式则为配合外交的军舰非战争运用。晚清海军的护商护侨行动虽然大多效果不彰,基本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其意义不可低估,留给后世的思考亦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内忧外患迫使中国人冷静地思考和反省,终于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和发达,感受到了不如西方的地方。由于西方文化首先呈现在中国人面前的是疯狂的经济掠夺和残酷的军事侵略,所以人们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物质文明的优长方面。出于维护大清王朝封建统治的需要,地主阶级改革派组成的洋务派相继创办了一批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和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等,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中心的洋务新政。  相似文献   

20.
万发真 《文史博览》2009,(12):46-47
在清末“新政”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便是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改革军制,训练新军。在清政府的鼓励下,兴办新式学堂之风吹遍大江南北,广西的学堂之花也纷纷绽放。当时,广西主政张鸣岐年轻有志,他四处招纳人才,先后有钮永建、李书城、蔡锷、马君武等人来投靠。在这些人的积极参与下,广西“新政”取得了绝无仅有的实效。一些新式学堂也先后成立,广西陆军小学即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