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端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瑞相传是播州杨氏的始祖。研究杨瑞其人和事迹,是贵州古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杨氏祖籍与入潘三说1.祖籍山西,平南诏人播说。此说最早见载于南宋嘉定初年撰成的《杨粲墓志》“……上赖祖功宗德,……蜀无雍塞之患,而六诏绝烽烟之警。……求甚,秦。潞二王为节度使。(杨)思权(今山西汾阳人,曾任■宁(今陕西彬县)节度使)死,弟思勉得旨出家,……孙(杨光荣)慨然发愤,献所得三州之土,世为藩屏……”此说还见载于元朝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程矩夫撰写的杨氏《忠烈庙碑记》:“……谨按:杨氏系本太原,唐乾符初赠太师讳端者,…  相似文献   

2.
近代文献宝库之一──“铁琴铜剑楼”张志茹在十九世纪后期,我国的私人藏书以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聊城“杨氏海源阁”、归安(今湖州市)“陆氏宋楼”、钱塘(今杭州市)“丁氏八千卷楼”为最著名,并有清季南北藏书四大家之目。而其四家中尤以山东杨氏和江苏瞿氏的...  相似文献   

3.
章对播州宣慰使杨氏从唐乾符初,太原杨端入播,至宋大观年设遵义军,元世祖授宣慰使官职,朝廷与播州杨氏保持良好关系,到明洪武十四年产生隔阂。后杨氏内部嫡庶相争;杨应龙宠妾杀妻之恩仇;贵州巡抚的几次告状;七姓土司政权的挑拨;川、贵巡抚的发难征剿。渴望“勤王反叛”,幻想朝廷曲赦的杨应龙,在失子之痛下被推向极端。以及“平播之役”,播军失败等作了一定的叙述。  相似文献   

4.
蕃兵是北宋时期设于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军队建置。宋代播州杨氏蕃兵的创建,与宋王朝对播州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政治治理有关。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宋王朝在四川成都设置“都大提举茶马司”,对四川地区实行茶叶专卖,又在川南地区的叙州(今宜宾)、泸州、南平军(今赶水)等地开设茶马交易市场,对黔北和黔西、叙南、滇东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茶马贸易,黔北地区少数民族“乐墓圣化”,纷纷要求归附,宋王朝借势首先在黔北地区设置蕃兵。  相似文献   

5.
如果要评选中国古代史上的十大卑劣秘书,我以为陶谷肯定入选,其人卑鄙无耻,道德败坏,劣迹斑斑,在世时就为朝野上下所不齿。陶谷(903_-970年),邰州新平(今陕西邻县)人,历经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其人才华卓著,“文翰为一时之冠”,一生虽然仕途通达,  相似文献   

6.
李飞 《考古学报》2023,(3):357-360+73+361-392+435-438
<正>目 次一 十五世杨文墓的新发现二 二十二世杨昇墓补正三 二十四世杨纲墓检视四 二十六世杨爱墓考辨五 二十八世杨相墓推定六 高坪杨氏墓地的规划七 结语以今贵州遵义为中心的黔北一隅,七至十七世纪称播州。唐末,播州没于夷,行羁縻之实。元明时期,推行土司制度。从唐末至明末,杨氏一族统领播州达七百二十四年,传二十七代三十世((1)),先后三十人主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们有幸阅读了独山县杨祖芳先生互间7年开始续修,1941年完成的独山《杨氏族谱》(铅印本))发现其详细地记载了杨氏第十代杨烨芳的事迹。杨焯芳先生曾参加过北伐战争,“—·二八”事变时在上海抗击日军侵略,等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这对于研究贵州近代史上的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今特根据独山《杨氏族谱》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将杨先生的生平事迹编写如下,仅供研究贵州近代史的专家、学者参考。杨忡芳,贵州省独山县人氏。生于清胡光绪丁酉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9月29日午时,卒于内子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相似文献   

8.
播州杨氏是唐宋元明时期在今贵州境内著名的土司家族,统领播州长达725年之久,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献记载。本文对相关遗存考古探索的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也对学者基于考古、历史、文学等不同取向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指出播州杨氏遗存发现越来越丰富,研究手段越来越多元,相关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播州杨氏提供了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9.
播州杨氏是指从唐朝末年到明万历年间生活在川南和黔北地区的杨姓氏族。对于杨氏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史学界历来就有争论。认为杨氏是少数民族的,但究竟是何种民族也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之所以选定这个题目,是因为它不仅是研究播州历史要遇到的问题,而且还是个现实的民族问题。在贵州还有上千的杨姓群众自称是播州杨端或杨应龙的后裔。在前几年的民族认别  相似文献   

10.
遵义湘江连同今日老城那块地方,在宋代均称“穆家川”。播州杨氏第十二代统治杨轸对他的官衙所在地白锦堡极不满意,认为它狭窄且陋劣,醉心“堡北二十里穆家川山水之佳”,便于南宋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将其官衙迁至穆家川。自此,老城一直成为黔北府级机构驻地。明代编修的《大明—统志》始出“湘江”之名,用作河道名称的“穆家川”渐被多数人遗忘。  相似文献   

11.
宋末江西文人刘辰翁以耿直名,他具有江西文人的个性特点。同为江西籍文人,他继宋代欧阳修、杨万里以及其他江西诗派文人而来,并具有江西地域文化性格。同时因处于改朝换代和蒙古族入主的特殊历史时期,其个性更被扩张,他抒发对旧朝的哀怨和新朝的不平之怒,情绪激烈。这造成了其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的不一致,其诗词创作有情真与自然的特色,而其文学鉴赏和主张则务求艰涩尖新。然而其实这些都是统一于其耿直的人格特点下,他继承江西大儒欧阳守道之学,表面上畔于圣人之道,实际则是一个有真性情和个性,坚持自我的儒士。  相似文献   

12.
胡蔚 《四川文物》2021,(2):82-89
现藏四川博物院的清道光拓西汉扬量买山记拓片,从内容与文字风格上证实了扬量买山石刻并非伪刻。通过比对以及对拓片上题跋的研究,可知四川博物院所藏3张拓片只有清道光拓西汉扬量买山记拓片为原石所拓,其余2件为不同版本的翻刻。通过原拓与其它汉碑相关文字进行比对,对部分文字进行了释读,考证出刻石之人姓名应为"扬量",厘清了历史上由于没有见到初拓本而造成的文字误读。  相似文献   

13.
史籍所见尧都之“平阳”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平阳”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一带是可以肯定的。“王文”所采信的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始封于唐, 有徙晋阳, 及为天子, 都平阳。平阳即今晋阳, 即太原也”之说法根本就是错误的。考古学提供的一条重要线索, 陶寺遗址的地理位置与古文献记载的“尧都”地望相合, 其放射性碳素年代 (距今4200—4400年之间) 也与古史传说中“陶唐氏”兴盛的年代基本一致。先秦“太原”指晋南, 现在的太原是战国末期才出现的地名。太原始称晋阳则是汉以后的事。太原之“晋阳”没有早于春秋之前的考古发现。太原之“晋阳”与唐叔虞之封地无涉, 与“尧都平阳”更无涉。今临汾塔儿山周围的汾浍平原地带就是当年“唐尧”统治的“唐国”属地, 其“帝都”之墟当为今考古发现的山西襄汾之陶寺遗址。  相似文献   

14.
杨基是明初“吴中四杰”之一,以诗名世,而文向来少有人留意,其别集《眉庵集》亦不收。以下四篇佚文的辑出,或可补其阙略。  相似文献   

15.
杨昌济的伦理学思想的形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影响,也受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伦理思想的影响。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濡染较深,杨昌济从立志、修身、齐家、为学等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进行了阐释。杨昌济以中学为体,在《各种伦理主义之略述及概评》②一文中对西方伦理学思想进行批判。总体而言,他的伦理思想是建立在民族主义基础之上;中西结合;志趣高雅、客观务实;立足现实,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阴阳五行对秦汉政治史观产生了深刻影响。秦汉时期共有四种主要的政治史观 :以五行相胜原则运转的五德终始说 ;以五行相生原则运转的汉家尧后说 ;董仲舒所创三统说以及质文说。这四种政治史观都与阴阳五行有密切关联 ,并对秦汉乃至以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子华子考析     
子华子是老庄之间道家别派的重要人物。《庄子·让王》篇载“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由此条材料可以推测子华子于韩昭侯二年(前360),他曾经往说韩昭侯,在当时是一位有影响的学者。子华子的学说主旨在于贵生、全生、乐生、重义等项,得《吕氏春秋》记载而略可窥其面貌。其思想是对于氏族时代社会观念的叛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思想解放潮流,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今本《子华子》为宋代伪撰。  相似文献   

18.
陈友良 《史学月刊》2007,17(5):62-66
五四时期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以其大哲学家的眼光,就中国问题发表看法,激起中国思想学术界颇大的反响。从英伦学成而归的杨端六,是罗素在上海、长沙讲学期间的一位重要译员。针对国人盲目追崇的学风,杨端六在报章上发表批评文章,主张应该理性地对待罗素及其他西方哲人的学说。他本人亦从罗素实用哲学中吸取精神养料,进行着社会政治实践。杨端六与罗素的思想交往,以往鲜有人讨论,但不失为这次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缕理性之光。  相似文献   

19.
邹元标为晚明东林党“三君”之一,早年曼以新进士身份,力劾首辅张居正“夺情”之议而廷杖远谪,直声震中外。仕途淹蹇,家居讲学三十年后,再返之天启之朝。于其行迹,同时及晚问人多以其人为晚明“士气”之所标尚,而王夫之与俞樾论邹元标之则于众人颇有不同处。王认为其再立朝为助晚明君臣道丧之势,俞则认为其好名,立身亦有非明智处。二人论有同而有异。  相似文献   

20.
宦泽民第遵义名门、沙滩文化重要的学者宦懋庸之孙。从晚清留学日本,投身辛亥革命,参加护国运动,桑梓从教十余年。一生勇于奉献,尽职尽责,算得上是贵州一位有作为的乡贤,值得后世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