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明珠  亢晓龙 《沧桑》2010,(4):23-24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出口和投资的拉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足。在国际金融危机过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消费需求做出分析,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国的经济增长的问题,尤其是农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症结。这种状况决定了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应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本文在分析农民消费水平低的原因的基础之上,提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关键在于破解制约农民消费的"资金瓶颈"、"硬件瓶颈"和"软件瓶颈"。  相似文献   

2.
杜娟 《沧桑》2009,(3):95-96
目前,我国农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非常落后,农民存在诸多非制度化参与行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文章针对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雷丽平 《世界历史》2005,27(6):56-65
历史上俄罗斯农民的东正教信仰,大量渗透农民自己传统信仰的成分。俄罗斯农民按自己方式改造了拜占庭东正教,从而形成了被称为“第三罗马”的俄罗斯东正教。俄罗斯农民作为一个生活闭塞、缺乏文化的下层群体,在抵制东正教的传播和改造外来的东正教文化的过程中,显示了农民群体在文化上保守落后的特性,是国家现代化中的一种阻碍性力量。从历史上农民宗教信仰为切入点,去探索农民阶层的历史作用,这是人文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只是作一个尝试性的探索而已。  相似文献   

4.
1934年,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姚马村一户土族农民的家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年轻的父亲给他取名为马元彪,这个男孩就是我。谁也未曾想到,我这个土族农民的儿子,日后能够成为青海省的副省长,并且见证了互助乃至整个土族地区的沧桑巨变。互助,位于祖国西北巍峨的祁连山脉南麓,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土族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土族人世世代代在这里播洒着汗水,渴盼着收获。但在解放前,互助土族地区的生产力仍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这里适宜发展农业,但在1949年以前,生产方式还是落后“的二牛抬杠”。由于劳动力不足,生产方式粗放,…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农村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不对称。本研究在对黑龙江省农村信息需求主体——农民所需要的信息需求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农村信息服务存在供给总量严重不足、效率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进行探究,提出满足农民信息需求的相关保障措施,构建科学可行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王星亮 《沧桑》2014,(4):130-131
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而教育又是农民素质得到提高的前提和保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民教育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农民的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不够、国家缺乏健全的农民教育体系、政府忽视对农民精神文化素质的培养、政府缺乏对农民市场理念的培训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相应的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1960年是灾难深重的一年。为了少饿死些人,安泽县委决定抽调一大批干部下农村任职,带领农民度过灾荒。科局长一级下放任管理区副职,一般干部多任公共食堂管理员,只有我们30来个青年人则下放到最边远最落后村庄担任生产队长。我被分配到全县最苦的杜村人民公社桑曲管理区大西沟生产队任职。  相似文献   

8.
在1921-1927年间,毛泽东就已经注意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这与共产国际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强调是一致的。在农民问题上毛泽东继承了共产国际和苏联关于农民问题的优秀经验并结合中国农民运动的现实不断摸索着中国特色的农民运动之路。  相似文献   

9.
戚忠娇  王河 《神州》2013,(3):164-164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因为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文写作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提高农民法治素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民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高度评价中国农民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地位,是毛泽东农民思想的核心,也是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做出的最具创造性的论断。一、"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中国有80%的人口是农民,这是小学生的常识。"农民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高度评价中国农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振 《中国土族》2008,(4):28-29
当我提笔写下这一标题时,仿佛听见土乡农民业余剧团敲响的锣鼓声,穿越160多载沧桑岁月的春风秋雨,在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激起欢歌笑语…… 戏曲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绽放的奇葩,其根脉深深扎进以农村为主的广阔土壤里,在地处边远的青海高原尤其是这样,这是因为贫瘠落后的农村,最缺乏和渴望精神文化来滋润,最易用自娱自乐的戏曲来慰藉农民单调生活和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12.
马占彪 《攀登》2009,28(1):73-78
农民市民化就是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是减少农民,降低农村人口比重,增加城市人口的过程。因而,农民市民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城市化。农民市民化也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实现社会现代化目标的过程。农民市民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一样将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本文结合西宁市城市化建设的实践,就农民市民化进程中若干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推广农村职业教育,健全农民职业培训的有效机制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所在。促进城乡经济融合,通过城乡交流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带头作用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景华 《神州》2014,(18):219-220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新农村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文化动力。农村文化相对落后,从表面上看,农民生活单调,质量不高;从本质上看,农村文化落后,畸形了农民的观念,禁锢了农民的思想。如何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把农民的思想活跃起来,把农民的动力发挥出来,倾力建设新农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贺全胜 《攀登》2008,27(3):15-18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维护农民的正当合法权益、重视农民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李金铮 《近代史研究》2012,(4):134-151,161
内容提要 农民的支持与参加是中共革命胜利的主要保证,问题是如何解释农民的这一行为。学术界的解释与争论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土地集中、家庭贫困与农民革命的关系,二是社会经济改革与农民革命的关系,三是民族主义与农民革命的关系,四是中共动员与农民革命的关系。以上说法都揭示了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而且多是从自上而下的视角进行分析,缺乏农民自身的声音,尤其是缺乏对农民个体或群体感受的关怀。事实上,农民支持与参加革命的动机十分复杂,很难能用一条或几条理论概括。在农民支持或参加中共革命的行动中,土地分配、家庭贫困、社会经济改革以及民族主义在动员农民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仍需要做大量的农民个体与群体的实证研究。只有在此基础上,方可还原农民的革命动机,也才有利于中共革命胜利原因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职业分化与流动是必然的、长期性的。而影响农民职业分化有多方面因素,其中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是关键。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不仅可以带动农民分化与流动,而且在分化的过程中,又能培养农民的现代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民分化;减少农民在分化与流动过程的代价。  相似文献   

18.
宋学勤  杨越 《史学集刊》2022,(1):98-105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不仅是以农业机械为主的"技术下乡"的过程,也是改造农民传统思想、形塑与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新农民,进而完成"思想下乡"的意识形态社会化的过程。在农业机械化的实践中,国家将对新农民的塑造嵌入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以此整合农民思想观念、强化农民的集体观念、激发农民的主体观念、培养农民的科技观念,从而塑造了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技术、有文化、有全面才能"的社会主义新农民。这一历史进程对"十四五"时期加强现代农业技术对农民思想的正向引导,以及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均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和塑造新时期的新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要求和最终目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既要尊重农民、扶持农民、服务农民,又要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提高了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20.
郝香花 《攀登》2007,26(3):79-8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广大农民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和方式,把自己的态度、情绪、想法和意见表达出来,以实现和维护自身合理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要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使这一机制成为有效维护农民正当权益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