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乃至世界的焦点,以文化的包容性著称,在文化创意生态发展进程中负有开创性和引领性的社会责任和政治使命.本文以北京街道为对象进行观察分析,文化业态发展情况归根结底体现在市民的文化生活中.城市是市民的城市,街道是市民生活质量的直接反映,而街道文化的形成更是加强了城市本身的文化属性.精心设计的街道促使人们更...  相似文献   

2.
《攀登》2016,(1)
城市是人类文明萌发和生长之地,城市社区文化的多维组合,孕育城市精神,展现城市风貌。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的聚集效应、继替效应,改变城市社区的文化生态;城市化所引发的居民生活方式的变革,城市化推动下的城市社区的有效治理,则不断赋予社区文化新内涵。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西宁市社区文化的典型类型,映射出西部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文化变迁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3.
至14世纪初,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若干最大的城市,可被称为当时最为城市化的社会。这些城市并不享有也不寻求政治"自治",但它们在大一统的政治构架中实际上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我管理空间。明清时代的中国城市延续着这些方面发展。随着市镇的扩散和增加,乡村商业化迅速发展,推动着城市化的持续进行,但城市化进程主要发生在城市层级结构的低端。不同地域的人群被卷入到国内长途贸易的活动之中,由此形成了帝国内部的侨居人口。这些人口的频繁交往给城市带来了更为多元的人口结构,也为城市文化的种种创新作出了贡献。结构复杂的城市社会和城市经济也带来了大规模的私有和半公共性质的社团建构的浪潮,极大地增强了市民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并最终使城市人口产生了一种与帝国政府相疏离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一、当代中国城市化推进中的历史文化生存境遇1978年,中国社会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重心、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历程。作为实现现代化的一项战略,城市化在这二十余年中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成为中国当代社会变迁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城市化的风暴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主要呈现为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两种形式。以大中城市为例,90年代前的城市建设主要表现为原先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5.
"酷儿"视角下的城市性和空间政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围绕城市与同性恋的主题,本文从现代性的视角回顾了同性恋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在城市中的出现和发展,强调了同性恋身份认同本质上的城市属性.文章揭示了同性恋研究在城市研究中的独特地位,并主要探讨了组织和控制城市空间与同性恋欲望和权利表达之间的张力,尤其关注同性恋现象在不同社会语境下"公共空间"的建构.文章以2009年中国大陆主要城市中"同志"社群引发媒体关注的事件为例,展现了这个群体争取公共空间,改变城市社会景观的努力.文章认为当代中国同性恋社群不断提升的社会可见度和日益扩展的公共空间,反映了中国城市和社会发生的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是我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社区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文明必须与之和谐发展,而“城中村”文化是城市基层社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如何开展“城中村”文化建设,创和谐社区的思路与对策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钟艳群 《区域治理》2022,(1):49-52,88
结合我国城市化进程,从公共性理论出发,分析城市公共生活现状,是加强城市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应有之义.本文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文化和城市公共活动三方面对广州和赣州的城市公共生活现状展开论述,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其一致性与差异性,以促进城市间经验的互通.城市公共生活内涵、创新发展地方传统文化的方向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对...  相似文献   

8.
蒋涤非  宋杰 《人文地理》2013,28(2):79-83
中国已经进入城市社会,高速推进的城市化面临许多突出问题,走健康城市化道路已成为中国今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赋予城市化新的内涵,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包容性增长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已成为政策要点。本文在厘清健康城市化与包容性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包容性增长是推进健康城市化的重要机制,以包容性增长为出发点,根据"承载力-支持力-吸引力-延续力-发展力"(CSAED)模型,构建了涵盖资源与环境包容性改善、经济包容性增长、社会民生包容性发展、人口质量包容性提升、政策与制度包容性调整5个方面的健康城市化支持体系。通过建立基于包容性增长的健康城市化支持体系,可以指导和促进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以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为视角,以民族关系为落脚点,对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与民族关系发展进行研究.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尽早融入城市社会,符合流动人口和流入地城市各自的利益.城市政府有责任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大力构筑以交流、交融为中心的社会政策体系,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尽快适应城市生活,让广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共享城市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共建和谐家园.  相似文献   

10.
潘兴明 《世界历史》2006,65(5):26-35
殖民城市是指欧洲宗主国在其殖民地建立的城市,是西方殖民化及其殖民主义政策的产物,具有明显的现代城市特征:在经济方面,宗主国将工业化移入殖民城市,使之具有较高的经济起点;在政治方面,宗主国的外来政治势力控制殖民城市的政治权力,具有行政统治中心的功能;在社会方面,殖民城市的社会构成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此外,在种族方面,殖民城市中的宗主国白人及其文化居于优越的统治地位;在客观状况方面,殖民城市以外源型和外向型为主。殖民城市的发展经历了3个主要时期:即近代时期、现代早期和二战之后。殖民城市对世界城市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殖民城市具有较高的起点和发展水平,凸显现代城市的属性。其次,殖民城市确立了现代城市的新模式,体现现代城市的精神。再次,殖民城市起到了扩展和传播城市化的作用,展示现代城市的风范。第四,殖民城市构成了世界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现代城市的发展。最后,殖民城市创造了一种新文化。  相似文献   

11.
牛志英  赵中枢 《人文地理》2009,24(4):107-109
历史城市一般都具有自然生态与传统文化同生共荣的特征。研究历史城市的生态保护,对于城市未来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陕西临潼骊山山色秀美,华清宫温泉载誉中外。城市因帝王行宫而发展,山、水、城独具特色,生态环境良好。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临潼城区蔓延式扩张和内部空间的整合,对城市内部生态系统造成改变与破坏;景区在发展旅游过程中,面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定性分析,通过对临潼城市生态问题分析,提出落实"景城分治"的基本策略,以及遗址区生态保护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芸 《风景名胜》2021,(4):0075-0075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城市化进程发展到了新的阶段。生态文化日益普及,人们对生态化建设的需求逐步增强,城市生态化建设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公园的建设是打造生态城市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自然生态化设计这一方面入手,对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以期为城市公园践行生态化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156项工程与新中国工业城市发展(1949~1957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五”时期,以156项工程为契机,新中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些大型经济建设项目的启动,不仅改变了中国城市发展的道路、方向,而且为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从而推动了中国城市进入以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为导向的新阶段。在这一发展模式的作用下,中国城市的发展呈现出城市职能的经济化、城市化发展的高速化、大中城市优先发展以及区域城市发展均衡化等新特点,这种城市发展的变化既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城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又为后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全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理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最近的三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主要评述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城市体系和城市经济与社会地理的研究进展。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的迅速起飞导致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转型,这为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通过近三十年的努力,中国城市地理学已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特别是在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研究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论,并具有高度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李雨晨 《沧桑》2011,(2):52-5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旨在建构生态、经济、文化、社会为一体的功能区,不仅包括科学发展的生态经济、永续利用的生态自然,更包括繁荣和谐的生态文化。作为区域内的重要文化名城,景德镇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俞贇奕 《黑龙江史志》2012,(22):51-54,6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当时中国近代流行音乐的发祥地和重心。在近代新文化内容之一的近代流行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上海这座城市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在这个城市开始它蓬勃的生命力,这和上海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要以流行音乐为切入口,以此来反映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7.
近期在上海大学召开的历史记忆与近代城市社会生活学术研讨会,以城市化与近代社会生活变迁为主题,就近代城市发展、阶层群体、娱乐生活、城市舆论与社会生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此次会议显示了目前学界在拓展领域、开阔视角、发掘史料等方面有着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金鑫 《神州》2013,(2):37-37
虽然一些社会学者意识到“城市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需要研究时,他们多半倾向于将问题设置为具体的社会系统或者社会行动等问题,或者以社会学的中观理论去探讨诸如“社会分层”、“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等问题,而较少对意识形态及国家目标展开反思。在城市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不禁需要认识到城市的经济、政治意义上的功能。更加需要认识到城市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管治:城市化压力的政策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乏制衡的城市化行为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大,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城市生态管治是将"管治"和"生态城市"的理念引入到城市研究中,运用P-S-R概念模型研究城市生态系统,通过分析城市化的生态压力,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系统的非健康状态,进而采取城市生态管治的政策响应,以形成反馈机制,缓解压力,使得城市生态系统产生新的输出,即良好健康状态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管治政策响应体系包括政策一体化(核心),支撑能力建设和协调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新的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中国城市基本的自然形态和结构。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能折射出国家动态的经济,社会和政策条件的新的模式正逐渐取代了由浓厚的意识形态所形成的带有鉴别性的模式。论文提供了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形态转变的模式和过程的分析。重点谈到了土地使用的专业化,交通循环和建筑的高度,规划的过程,城市的更新及房地产市场的私有化等问题。20世纪见证了,中国大城市外形和构造的戏剧性改变。中国城市国际化的趋势日趋明朗化。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性,表明了中国城市的将来仍然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