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花衣裳绿里子”一句,出于《民间文学》一九七九年第四期王寿春同志整理的白族民间长诗《青姑娘》。同年,该刊第九期发表王明达同志文章《关于青姑娘反抗性格及其他》,对此句作了部分校正,改“绿里子”为“绿袖头”。读后,觉得它涉及到如何搜集、整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问题,确实值得一议。青姑娘应该怎样穿着? 她是千千万万白族青年妇女中的一个,她痛苦的遭遇跟姐妹们相似,她的悲剧深得姐妹们的同情,因此,她的穿着自然和姐妹  相似文献   

2.
春天来了,《山茶》向全国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致敬,向各民族歌手、艺人、故事讲述家致敬,感谢你们对本刊的支持和帮助,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取得丰硕的成果。一九八四年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我们走出编辑部,到边疆民族地区,和各地州共同举办民族民间文学讲习班,在实践中边学习边编稿,与全省的民族歌手和广大民间文学工作者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并共同编辑了昭通、思茅等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学专栏,刊载了各民族的爱国故事、革命故事、古代神话、传说、寓言、叙事长诗等民间文学作品。与此同时,又配  相似文献   

3.
螺女故事在大理剑川石龙村的白族民众中有较广的流传,当地的螺女故事从类型上说有单纯的螺女故事型、螺女故事与龙女故事的复合型、螺女故事与洪水后人类再殖故事的复合型。当地的螺女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螺女故事的两大系统在石龙都有流传,螺女故事与龙女故事的复合体现了白族的崇龙传统和宗教信仰,螺女故事与洪水后人类再殖故事的复合则体现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区域文化特色,石龙的螺女故事还在细节变化中表现了白族的民族特性和白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爱情悲剧文学作品,在纳西族民间文学中占较大的比重。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悲剧作品,如《鲁搬鲁饶》、《游悲》、《达勒阿萨命》等。这些凄厉哀婉的悲剧文学作品,是过去纳西族不同社会历史阶段中的现实生活的反映。本文试图从美学的角度对此作一点初步的探索。一、牵情引泪的美之哀歌—殉情从记载于东巴经中可上溯到游牧向农耕过渡时期的叙事长诗《鲁搬鲁饶》直至封建社会产生的《游悲》、《达勒阿萨命》、《放猪栽桃》等悲剧  相似文献   

5.
徐畅唱 《神州》2011,(8X):23-23,25
《老人与海》是被誉为“精通于现代叙事艺术”的优秀作家海明威的压卷之作,是叙事艺术的精品,故事情节简洁、语言凝练。从时间的纵向角度讲述一个人与自身和自然搏斗的故事,刻画了主人公圣地亚哥“硬汉”形象,然而这故事中蕴含多重悲剧性意味,这种悲剧不会引导人走向消极的一端,而教人在悲剧中感受崇高。  相似文献   

6.
传说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先民们关于自然、世界、自身的文学叙述,具有极大的人类学意义。《圣经?巴别塔》和流传于贵州金沙一带的少数民族传说《汉苗彝的来历》这两个故事中,虽然父的形象、子的形象和塔的象征有其异同,但二者都隐藏着这样的语言观:语言对于人有着本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潞西县是一个多民族的县,各民族都有自己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和民间文化遗产。为充分发挥民族民间文学的作用,潞西县文化馆在近三年来,共召开了五期民族民间歌手座谈会,先后共搜集到傣族民间文学作品三百四十三件,傣族叙事长诗九十二部,其中二十三部长诗已改编成傣戏,九本已搬上舞台。还搜集到景颇族作品四十三件、崩龙族作品十三件、  相似文献   

8.
白族与龙     
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开始,大理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组织了五个同志,以喜州区为重点,对流传于白族人民中的龙神话传说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考查。现将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一、龙神话传说的流传情况大理是神话的世界。有关龙的神话传说在白族人民中广为流传,而且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仅大理市,就流传着九十九条龙的故事。苍山十八溪有十八条龙;洱海中有小黄龙和大黑龙,龙王、龙母、龙太子和龙公主;大理城下玉白菜周围有赤须  相似文献   

9.
解放三十多年来,在白族观音故事研究中,有一种带普遍性的倾向,即不承认或变相否定印度佛教文学对白族观音故事的积极影响。我们认为,尽管白族观音故事积极、进步的成份,主要是古代白族劳动人民的创造,但也受了印度佛教文学的影响。当然,印度佛教文学也给白族观音故事带来了消极影响,但由于对此已有不少论述,本文就着重  相似文献   

10.
王伟杰 《民俗研究》2013,(5):103-110
箭垛效应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重要现象。我国多数学者认为,萦绕在箭垛式人物周围的传说故事多为情节相似的正面形象堆积。然而,箭垛效应同时也存在着反面人物形象的堆积、正面人物的侧面形象堆积,甚至是正(反)面人物的反(正)面形象堆积。这与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有着莫大关联:先民对自身集体力量的艺术加工、古代社会一大堆相似人物的集体存在、民众集体的"类型化模拟"和"本土化改造",以及民众集体式的鼓吹附会,促成了多面性箭垛式人物的形成。多面性的人物形象虽然削弱了箭垛式人物核心形象的光芒,却依然起到了惩恶扬善、缓解冲突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地正在编辑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最近云南省及大理白族自治州集成办刚编完《白族神话集》,我们特从该书初稿中选载这一组,供各地集成办的同志参考。原稿每编都有附记,详细介绍了搜集记录的经过、作品的源流和演变以及它的各种异文。因限于篇幅,我们在刊登时把附记多半删去了。这一组作品对于读者是一份很好的民族文学读物,对于研究者更是一份难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吕微 《民俗研究》2008,(4):247-265
刘锡诚先生著《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于2006年10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中国民间文学界的一件大事。尽管中国“有”民间文学这门学问已经百年,但至今还没有一部翔实的学术史著作对这段短暂而漫长的故事加以整理,加以综合,并将故事从头道来。闪此,先生的这部近百万字(准确地说是98万字)的、内容难以想象地充盈的厚重之书,及时地填补了一项学术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白族民间长诗《青姑娘》作为白族民间歌舞曾经广泛流传在滇西北地区的白族聚居区。后来由于遭到封建统治者的查禁,才逐步衰落了下来;一直到1949年前后,只剩下剑川县的甸南镇、羊岑乡的一些村寨还在流传,其它地方都几乎失传。文章从《青姑娘》与内地《请紫姑》流传地区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异同方面比较入手,深入分析内地《请紫姑》对白族民间长诗《青姑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傣族文学在她漫长的历程中,经历过三次重要的改革,这就是从她的产生到创世史诗的出现,叙事长诗的大发展和悲剧叙事长诗的产生。每经一次改革,都把傣族文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都使傣族文学出现新的面貌。悲剧叙事长诗的出现和发展,在傣族文学史上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她使傣族文学从虚幻走向了现实,在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获得了巨大的变革,并由此产生了一套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因此,探讨这次文学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她的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张志磊 《沧桑》2010,(4):240-241
浩瀚的民间文学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女性形象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以民间故事为基础,归纳出传统的美善象征、真实的丑角形象、悲剧的扮演者和时代的叛逆者四类女性形象,试图以此来打破人们以传统的单一视角对民间故事中女性形象的审视,从而进一步在多样性中展开对一个真实完整的女性世界的还原。  相似文献   

16.
口承故事的“表演”空间分析——以辽宁讲述者为对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江帆 《民俗研究》2001,(2):61-71
口承故事是人民大众以口头形式创作并承传的各类散文叙事性文学作品的统称,具体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如果翻阅我国口承故事的研究历史,不难发现,当属民俗学始终持有这一学科传统和学术优势。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的全国民间文学普查,出版了大批故事文本,更激发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与热情,使我国口承故事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呈现出活跃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宝卷叙录     
宝卷为继承唐代变文、宋代讲经传统而形成的讲唱形式,但是到目前人们并未发现它们之间直接嬗变的资料,因为现存宝卷最早是明代的作品。从这些明代宝卷及有关史料来看,明代宝卷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宣传民间宗教教义的作品,这一类最多,它们是民间宗教理论著作,不是文学作品,二是演说佛道教传统故事的作品,比如《香山宝卷》《五祖黄梅宝卷》《黄氏女宝卷》《红罗宝卷》等。  相似文献   

18.
《娥并与桑洛》是一部艺术性较高的以反封建为主题的爱情悲剧叙事长诗。它象傣族人民的生活一样,朴素、优美,蕴含着傣族人民深厚的感情。本文试图谈谈《娥并与桑洛》的比喻、句式及韵律等问题。傣文长诗《娥并与桑洛》广泛运用了双声与叠韵的联绵字,补救了单音系语言的偏弊,在文学的形式美上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使诗歌中的声韵美。傣语和汉语都属单音系语言,联绵字在  相似文献   

19.
简讯     
今年六月至七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与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州文联筹备组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一期民间文学讲习班。参加这次讲习班的人员有30多人,大多数是白族同志。讲习班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讲授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搜集、翻译、整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大家对白族的族源,白族在历史上的迁徙过程,白族的原始崇拜,白族文化与氏羌、夏、楚等文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二阶段,到洱源县西山、剑川县沙溪等地进行实地调查。经过二十多天时间,共发掘、翻译、搜集了民间故事二百多个,诗歌、民谣八百多首,同时收集了大量民俗、历史、地理等资料。第三阶段,整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我是在洱海边长大的,小时候就听过许多白族民间故事。但后来从事一点民间文学工作,接触了更多的民间艺人和歌手,看到了一些有关资料,才知道自己小时候听过的,仅仅是白族民间故事中的很少一部份,好比沧海一粟。我曾经请教我很尊敬的最会讲故事的一位白族民间老艺人:“我们白族的民间故事,究竟有多少?”他笑起来说:“我也说不上来,恐怕有苍山的花朵那么多,有洱海的贝壳那么多,有天上的星星那么多吧?……”老艺人幽默风趣的回答,不仅生动地形容出白族民间故事多到难以数清、无法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