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莎 《文物春秋》2014,(3):41-45
清代王爷园寝大多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京津冀三地清代王爷园寝"后寝"之石五供及宝顶的现存状况进行了梳理和研究。通过对建筑纹饰及宝顶形制的分析,梳理出现存遗迹的特点,认为清代王爷园寝有违制设石五供的,其宝顶形制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但与其爵位、等级无关。  相似文献   

2.
园寝是清王朝对皇帝的子女以及宗室有爵位人的墓葬的统称,据笔者调查,今北京市昌平区共分布有清代十大显赫家族的二十四座园寝。这二十四座园寝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多数都背山近水,位于军都山山前的缓坡平地上,以军都山为靠山,并以靠山的朝向决定园寝的朝向,园寝附近均有水源通过,它们在昌平区中部呈东西向排列分布。此外,昌平区清代园寝的主人没有女性,全部为男性,而且爵位普遍较高。清代园寝之所以选址昌平与该地独特的山水风貌、军事地位和交通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丁利娜 《文物春秋》2015,(2):27-31,80
有关清代恒亲王家族的茔地,冯其利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做过调查,并出版了文字资料。但是,恒亲王家族的爵位承袭关系较为复杂,茔地中园寝的排序具有一定特殊性。本文通过分析恒亲王家族成员的生平履历和爵位承袭谱系,结合实地调查情况,对恒亲王两处家族茔地中的园寝及墓葬的主人重新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4.
<正> 清“太子陵”,位于天津市蓟县东北约55华里的小港乡和孙各庄乡境内。北倚黄花山,东侧隔山与遵化县清东陵相望。东起丈烟台西至石头营分布着七座清代皇子园寝。197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图一)1981年6月,天津市考古队刘幼铮、邸明对陵园进行了勘查测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园寝分布及结构 黄花山南麓的支脉高地上,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着荣亲王、理密亲王允礽、裕宪亲王福全、纯靖亲王隆禧、直郡王贝子品级允褆、恂勤郡王允禵园寝。端慧太子永琏园寝在黄  相似文献   

5.
清代的妃园寝是在明代帝王妃嫔丧葬处理方式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的。明初恢复活人殉葬制度,殉死的妃嫔都葬于帝陵的左、右配殿,明英宗废止宫人殉葬后,妃嫔死后各建坟茔或葬于同一墓室中。清朝入关后,随着后宫等级制度的建立,妃嫔埋葬形式逐渐固定,历朝皇帝的妃嫔死后,各随其所属皇帝的陵地,分别集中埋葬在东、西两个陵区之内,称之为妃园寝。  相似文献   

6.
一、从容妃墓谈起容妃墓(图一)座落在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的裕妃园寝之中。这座园寝背靠郁郁葱葱的昌瑞山,左依乾隆皇帝的裕陵,右傍慈禧太后的定东陵。裕妃园寝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初称妃衙门,按妃园  相似文献   

7.
2011年2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在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峪口村发掘了一座清代墓葬,有学者提出该墓主人是第六代克勤郡王雅朗阿的袭爵子恒谨。笔者根据实地勘察,并结合中国古代传统宗法制度,认为这座墓葬的墓主人是克勤郡王雅朗阿。在这块茔地上,雅朗阿以其父追封克勤郡王讷清额立祖,故讷清额的墓葬处在茔地的正子午线位置,也即大祖位上,雅朗阿则处在一个昭位上。  相似文献   

8.
正被誉为"中国出洋看世界第一人"、"东西方文化交流第一人"的王韬,籍贯究竟是哪里?一般认为他是吴县甪直镇人(今苏州吴中区)。甪直还专门辟有王韬纪念馆。事实上,这座清代建筑是当地士绅沈宽夫旧宅。王韬的先祖居住在昆山,从祖父起迁移至甪直镇甫里村。母亲朱氏,出生于昆山锦溪镇诗礼之家,五岁时母亲就口授字义,对他的成长影响很  相似文献   

9.
在今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一带曾经有一个被叫做"五通碑"的地方。"五统碑"盖因此地早年曾立有五统墓碑而得名。据民间传说,此地早年所立的五统墓碑的墓主人是当年克勤郡王家族成员。民间学者冯其利先生说,这里早年葬的五个人分别是追封克勤郡王岳托二子衍禧郡王罗洛浑、三子贝勒喀尔楚浑、衍禧郡王罗洛浑长子平郡王罗克铎、平郡王罗克铎第四子革退平郡王讷尔图、革退平郡王讷尔图长子追封克勤郡王讷清额。到底这五统碑的墓主人是否如冯氏所云,本文拟做考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清代学者书札、日记等材料,钩稽了学术名著《论语正义》的刊行过程,肯定该书刊于光绪初年而非同治五年之说,且认为其延期梓行的主因并非"但求精校",而是寻求刻书资金。《论语正义》的刊行反映了清代下层士人的生活情形,也体现了汉学家的学术理念和精神追求,而其丰富蕴涵还有待于进一步认识、阐释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河南登封市告成镇友掘出土5座春秋时期贵族墓葬,其中2座墓内出土的青铜器铸有铭文,它不仅对该墓葬群时代断定、对墓主人的身份以及春秋时期郑国历史的了解有较大帮助,而且依据史料进行观察与研究后.认为该墓葬群可能与郑国初期公叔段的墓葬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畅春园是清代首座集政务、休养与"奉养东朝"于一身的宫苑,对"三山五园"格局和清代京西政务副中心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畅春园的衰败,学界目前普遍认为是因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对京西宫苑的烧掠所致。本文从清代的实录、会典、起居注和朱批奏折等档案文献中梳理出了畅春园发展与没落的历程,指出:在英法联军烧掠之前,畅春园已呈败象,烧掠对它而言只是雪上加霜;畅春园的诸种功能渐次被后来新兴的宫苑所取代是其走向衰败的主因。  相似文献   

13.
位于北京东面一百二十五公里的清东陵,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首建清世祖的孝陵,到光绪五年(1879年)清穆宗的惠陵全工告竣,历经二百一十八年,先后建起了帝后妃陵寝十四座,並在陵区周围建起了太子、公主、王爷、保姆等园寝十几座.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东陵陵区分前圈和后龙两部分。昌瑞山是诸陵的后靠山,东西走向,原名丰台岭,康熙二年二月赐名凤台山,后来又封为昌瑞山。昌瑞山以南叫前圈,以北叫后龙。前圈  相似文献   

14.
大足宝顶山地区有佛塔建筑三座:小佛湾的“经目塔”、倒塔坡的“倒塔”、塔耳田的“释迦真如舍利宝塔”。过去,我们曾在《四川唐宋塔初探》(川大学报丛刊第五辑,1980年)中加以讨论,现在我们再对宝顶石刻中塔的造像作肤浅的考释。由于笔者对石窟寺考古见寡闻陋,谬误必多,抛砖引玉,以就教于诸位方家。 宝顶石刻中塔的造像比建筑多,集中在大佛湾,此外在小佛湾、佛祖崖亦有,下面按《大足石刻内容总录》(四川社科出版社,1985年)编号列出:  相似文献   

15.
张燕 《神州》2014,(13):30-32
<正>天津市鼓楼南街30号并不显眼,但是,它有一个醒目的名字——格格府。推门进去,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遥远的清代,看到主人和硕格格正在闺房抚琴。现在,格格府不仅是保存较好的清代建筑遗存,而且还是该市首座经文化部批准的私人博物馆,于2009年对外开放。故居原貌在津味十足的鼓楼南侧,矗立着一座有石狮子蹲守的古香古色的四合院。抬眼望去,门楣上“格格府”的金字牌匾  相似文献   

16.
嘉道时期是清代前期铸钱数量相对较多的时期。对于当时全国的年铸钱数量,张家骧先生在其所著《中华币制史》中,依据《户部则例》规定各钱局所设炉座、卯数以及每卯铸钱数量的多少,计算得出“嘉庆五年,全国铸造总额为二百零五万缗(又称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中华遗产》2008,(6):12-12
由五座砖砌卷拱墓组成的明代家族式墓群位于永川凌阁堂村二社境内,它们呈横向一字排例,均座北朝南,长约3米、宽约1.3米。据考古工作者介绍,1号墓主人身份地位显赫,其整个墓室内壁粉白彩绘,内容分别有仕女、仙鹿、骏马、三足鸟、牡丹、荷花、祥云瑞草、楼台亭阁、日、  相似文献   

18.
狮子山楚王陵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崖墓。虽经盗扰,仍出土有2000余件随葬器物,尤其是出土的近200枚印章和80多枚封泥更为重要,它们为研究汉初诸侯王国的官制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墓葬的平面布局和出土半两钱对墓葬断代提供了依据,也为西汉这类诸侯王大型崖墓布局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线索。发掘简报对墓葬作了初步地研究,提出一些很有意义的见解①。笔者拟在以下两个方面作些补充。一、关于墓葬时代及墓主人关于这个问题,发掘简报已作了研究,认为墓葬时代为"公元前175年至公元前154年",墓葬主人"应是第二代…  相似文献   

19.
一、宝顶的名称与开窟造像的历史 宝顶在大足县城东北约15公里,出大足县城向东北约10公里是倒马坡,从此上山就是丘陵,不仅是松柏成林,而且是梯田满坡。未到宝顶以前,路旁的高观音、三块碑等地方,都有摩岩造像。一直到四山环绕的宝顶,随处都有佛教造像的遗迹。可见两川谚语:“上朝峨嵋,下朝宝顶”,并非空话。宝顶在封建时代也确是为信仰佛教的许多善男善女们所景仰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关于立化寺和立化祖师初考李敬斋立化寺位于宣化城区西南豆腐市街南侧(原塔儿寺街)的驻军院内。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1953年寺院建筑被拆除。现仅存立化寺砖塔一座(封底)。该塔为五级八面,通高15米。塔身底部为莲花座,顶部为铸铁宝顶。一二级檐下为砖雕仿木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