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析中国史学界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范式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大事件,一直为中国史学界所重视。从20世纪60年代发掘和整理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开始到目前,中国学者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范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研究范式主要是带政治意义和民族主义的实证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开始转向以民族主义为原则的多种学科理论方法与实证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如运用社会心理学、国际法学、口述史学、法医学等等;当前南京大屠杀研究的范式又有新的发展趋向,即坚持科学的历史观,开始从人类文明史和和平学的视角来反思这一暴行,并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范式的转移将有助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英美拜占廷学发展长期引领国际拜占廷研究之潮流。自爱德华·吉本以来,英国的杰出学者辈出,在国际拜占廷学领域始终占据领导地位。他们视野开阔,不断创新,常有新论问世,执国际拜占廷学之牛耳亦非一日。英国学人注重基础建设,强化人才培养,其拜占廷学始终保持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势头。而美国拜占廷学则另辟蹊径,快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问鼎国际拜占廷研究的宝座。他们的拜占廷学发展特点明显,经验宝贵,可以为我国拜占廷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句骊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高句骊政权存在705年。该文认为中国学者的高句骊研究肇始于好太王碑的发现,经历19世纪80年代至1949年的研究初始阶段、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冷落期、20世纪80年代以降的研究勃发期。该文简要地评析了上述3个时期的研究方向、特点及研究成果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神户华侨华人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970年代初以前是起步阶段 ,1970年代初至1980年代是进展阶段 ,1990年代是重要发展阶段。半个多世纪以来 ,随着日本社会和国际社会的变化 ,神户华侨华人研究从学者的个别研究发展到设定课题的专题研究 ,并进一步扩大到共同研究和国际交流 ;研究领域从历史学扩展到多学科、跨学科研究。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加强对社区与区域、新老华侨、日本与其他国家华侨的比较研究 ,加强从移民角度及地域特色角度研究华侨文化及其变迁 ,加强对新华侨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宽永通宝是古代日本流通时间最长、发行数量最大的钱币,受中日贸易等因素的影响,也曾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自其进入中国之后,即不断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国内对于宽永通宝的记述和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前,清政府和一些金石学家分别从经济学和古器物学角度进行研究和考证;进入20世纪80-90年代,  相似文献   

6.
徐彬 《安徽史学》2007,(4):126-12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徽州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徽学渐成区域文化研究之显学,一批学者致力于徽学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其中,以新安理学和徽派朴学为主要内容的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因其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备受学界关注,有不少重要研究著述问世.  相似文献   

7.
对田野考古工作中由地下出土的我国古代居民的遗骸进行种族人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20年代至40年代末为草创阶段,主要研究工作由少数外国学者进行;5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是该项课题研究的发展阶段和原始资料的积累阶段,海峡两岸的中国学者成为该项研究的主导力量,古人骨标本的积累迅速增加;自90年代初以来本项研究进入方法论的变革阶段,分子人类学、牙齿人类学等新兴学科的推广,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此外,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也是该阶段的一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学术界注意到中国西南地区通往东南亚、南亚、中亚以至西亚和地中海地区的交通线路,联系《史记》等历史文献所记载的“蜀身毒道”以及西南地区的考古发现,于是提出“南方丝绸之路”的概念,并一度掀起研究热潮。进入21世纪以来,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更多关注,先秦史学者、考古学者、民族史学者和中外关系史学者纷纷加入讨论行列,研究对象也从国内扩展到国外,从对具体线路和节点的研究扩展到对围绕线路所发生的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动等研究。正如李学勤所说:丝绸之路的研究在学术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是今天非常有影响的一门学科的起点。这门学科就是欧亚学。欧亚学专门研究欧亚大陆,从北方草原地区开始,南方到南亚,把欧亚大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相似文献   

9.
1928年发掘殷墟揭开了用考古资料探讨中国早期文明的序幕。但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展开的,可以划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研究的热潮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新进展与新问题阶段,2000-2011年。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开展文明起源研究的主力军只能是考古学,田野考古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国外考古学研究文明起源的成果缺乏深度了解也阻碍了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深入进行。目前已有学者自觉地认识到要主动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探源工程,相对而言在专项研究上,容易得出新的认识,可是在宏观上做总结性的概括则有待不断地解读、探索。  相似文献   

10.
赵文亮 《安徽史学》2005,(6):102-107
中国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和阶段划分问题的研究历来十分重视.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进行论述;50年代中后期曾进行过一次激烈的争鸣;80年代以来,关于二次大战性质问题的观点更加多样化.与此同时,学者们也对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阶段划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确定二次大战性质的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 0 2年 1 2月 1 2日至 1 3日 ,第二次中华民国史中青年学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及加拿大共 80位学者参加会议。会议收到论文 60余篇 ,报告论文 49篇。会议选择以“1 940年代的中国”为主题 ,与国际民国史学界对 2 0世纪 40年代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近年来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反映。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文教授指出 :40年代是 2 0世纪中国历史重要的嬗变期 ,蕴涵着中国历史演进的多重信息。政治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背后 ,是中国各阶层对国家、民…  相似文献   

12.
合作化生产是边疆牧区蒙古族牧民畜牧业生产中采取的传统生产模式,并以20世纪50年代前后和20世纪80年代为节点呈三段式发展。20世纪50年代前,牧民季节性合作是畜牧业生产的传统生产模式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引导下出现了畜牧业合作生产方式,并分为互助合作生产、合作社合作生产和人民公社集体生产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又兴起了牧民自愿联户组合的合作组织,进而响应国家号召成立了牧民专业合作社,从此边疆牧区迈入合作化生产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来魏晋至隋地方行政制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魏晋至隋地方行政制度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 2 0世纪 30年代中期至 6 0年代中期 ,第二时期为 2 0世纪 80年代至今。 30年代中期以前几乎没有什么研究成果 ,6 0年代中期至 70年代末重要的文章只有严耕望的《隋代总管府考》(台北《中国学志》 ,第 6本 )、蔡学海的《北朝行台制度》(《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第 5期 )及唐长孺的《从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所见的高昌郡县行政制度》(《文物》1 978年第 6期 )三篇文章 ,根据其内容与特点我们将把它们归入第二时期进行介绍。2 0世纪 30年代中期至 6 0年代中期对魏晋至隋地方行…  相似文献   

14.
陈力 《文献》2004,(3):33-51
二十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学术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其中古籍辨伪学尤为突出,争议最多,格局变化最巨.审视整个二十世纪的古籍辨伪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二十世纪前半叶,特别是二三十年代,古籍辨伪之风最盛,古籍也越辨越伪;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七十年代以后,古籍考辨之学复炽,然古籍越辨越真.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历史气候研究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气候是20世纪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中研究最为活跃和深入的领域。自20世纪20年代,学术界对历史时期气候变迁问题已开始予以关注,但发表的研究成果,数量有限且缺乏深度,研究水平大体仍处于发轫与起步阶段。20世纪50至70年代末,在研究方法上,除继承前一阶段依靠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归纳之外,还拓展了资料范围,对资料的解读更加全面和深入。同时,引入了同位素、孢粉分析以及模拟方法等全新的研究方法。20世纪80至90年代,随着对资料的重新解读以及新资料的发掘,涌现出一些突破性研究成果,区域研究呈现出更加活跃的局面,相关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6.
“第四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于今年9月21日至23日在江西省万年县举行。这次学术讨论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省万年县政府、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和江西省考古学会联合主办,来自海内外的80余位专家学出席了盛会,提交大会学术论50余篇。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史 (global history)兴起于20世纪下半叶,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史学流派之一。自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史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史学界也引起巨大反响,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全球史,并有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借鉴全球史的理念与方法来研究历史,  相似文献   

18.
一、中朝边界沿革史研究历程 中国与朝鲜毗邻,自古以来关系密切。历史上由于政治、民族、迁徙及战争等诸种原因,两国边界几经变化。中国对中朝边界史的研究,严格地说应始于20世纪初。其发展历程大体可为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50年代至70年代;80年代至今。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人权史研究已从一个边缘问题成为国际史和外交史研究的学术前沿。人权问题的国际性讨论肇始于20世纪40年代,然而,从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人权问题讨论陷入"死角区"。但是,人权问题在70年代中期以来逐渐演变为美国外交中的热门话题。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美国在21世纪的最初10年成为侵犯人权的主要国家。本文将英文世界主要学者和他们的代表作及其观点等做一个客观而系统的梳理,从而将美国对外关系史研究中的这一新的学术前沿介绍给中文世界的读者们。  相似文献   

20.
西方史学界的人权史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受国际局势和史学研究趋势的双重影响。已有研究试图从20世纪40年代之前的权利观念与社会及政治运动的互动中探寻人权的起源,40年代"人权革命"中国家、社会组织及个人如何处理人权理念与国家利益、国际和平的关系也受到学者关注。西方学者还考察了五六十年代人权在国际、区域及国家三个层次的不同历史进程及其影响。关注70年代全球范围内人权"突破"的学者则重新审视整个人权史脉络,提出颠覆性看法,引发激烈争议。已有研究的概念界定还不够清晰严谨,人权与国内及国际诸多议题之间的关系还有待深入考察。人权史的未来发展在丰富主题和拓宽路径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