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07,(5)
嘉靖万历时期,此时景德镇的瓷器,风格与前时相比大不相同,尤以青花大缸最为多见,风格敦厚古朴。明人王世懋《窥天外乘》载:“嘉靖间……上忽命烧大缸,围至六尺,所用土料青料既多,比入火,十无二三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07,(7)
嘉靖万历时期,此时景德镇的瓷器,风格与前时相比大不相同,尤以青花大缸最为多见,风格敦厚古朴。明人王世懋《窥天外乘》载:"嘉靖间……上忽命烧大缸,围至六尺,所用土料青料既多,比入火,十无二三  相似文献   

3.
李兵 《收藏家》2011,(6):32-38
明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集大成时期,这时期的青花、五彩、斗彩、单色釉瓷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嘉靖是明代生产瓷器最多的朝代之一,嘉靖一朝历时45年,官窑生产从未间断,仅据有档可查的记载,嘉靖朝对景德镇的派烧额达60万件,加上弘治以来烧造未完成的30万件,总计达100万件(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18页)。将近半个世纪的生产,形成了嘉靖官窑瓷器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4.
黄卫文  蔡毅 《东南文化》2011,(1):105-112,132
故宫博物院藏有传承自明代宫廷的清官旧藏洪武瓷67件,其制作工艺和装饰既有元代遗风,又有明代官窑瓷器特点,器物风格具有鲜明的由元至明过渡阶段的时代特征.结合景德镇明洪武制瓷历史背景、洪武瓷研究以及其在清宫中的原藏位置,可知清宫旧藏洪武瓷是景德镇洪武官窑受命为宫廷烧造的瓷器,反映了此时景德镇制瓷风格处于由元至明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5.
黄釉青花瓷器是景德镇窑明清两代烧制的彩瓷品种之一。它既有青花典雅的风格,又具皇家器物风范。本文重点介绍黄釉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发展及其在造型、纹饰、款识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清宣统朝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瓷器既有前朝烧造制作风格,又具有现代瓷的特征。清宣统民窑粉彩器物中有许多不署款识的器物,因宣统一朝为期较短,民窑粉彩器特征与光绪或民国时无太大的区别,因此在鉴定这类无款瓷时,人们易把它们归入光绪或民国器物中。清宣统历史虽短,却仍在烧制官窑瓷器,据《清档》载,  相似文献   

7.
我国釉上彩瓷器的制作自宋代开始,到明代嘉靖时期形成独特的风格。现藏故宫博物院的黄釉红彩缠枝莲葫芦瓶为明嘉靖年间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瓶体葫芦形,直口,圈足。口径5.1、足径13.4、高45.1厘米。足内书"大明嘉靖年制"青花楷书六字款(彩色插页)。  相似文献   

8.
三、嘉靖一朝四十五年间,青花瓷器始终盛烧不衰,时间既长,产量又很大,我们仅从浮梁县志卷五物产志里的不完全统计材料,知道自嘉靖八年至三十八年的三十一年当中,景德镇御窑厂专为宫廷烧制了六十多万件瓷器.因之流传下来的瓷器很多,其中青花瓷器占的比重最大,其数量仅次于宣德时期.在这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它一方面继承了前一时期的传统,同时也有不少新的创造,出现了很多新的造型和装饰花纹,这些新的因素的出现,形成了嘉靖时期青花瓷器的独特风格.这时期瓷器在造型方面,除承继宣德、成化时  相似文献   

9.
王尔夫 《收藏家》2002,(9):35-35
我们通常见到的日本瓷器,大都是日本从中国战败溃退时留在中国的,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受中国景德镇瓷器影响烧出的青花、五彩、青瓷等器物。其年代大部分是日本江户时期或明治、大正时期的,如以烧制中国风格的青花、彩绘瓷器闻名的“清水窑”制品,但无论是器型还是装饰,一看便知是“日本味”。即使是纯口本味的瓷器,比如“九谷”瓷,虽浮士绘的画风与中国不同,但其彩绘加金的装饰风格却与中国的“广彩”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0.
高晓然 《南方文物》2006,(4):I0001-I0004
乾隆时期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类御用工艺品的制作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最后一个繁荣阶段。景德镇御窑厂瓷器制作工艺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陶瓷史上的最高水平.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达到了历史的顶峰.瓷质之精细,釉面之莹润,造型之新奇,色彩之绚丽,可谓登峰造极。正如《陶雅》中评价:“倡条冶叶,不乏奇丽之观。”《饮流斋说瓷》中也说:“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乎鬼斧神工”。当时凡是日常生活中所用器物,均可用瓷器来仿效或取而代之,清人朱琰在《陶说》中曾作过全面概括,他在谈到文房用具时说,  相似文献   

11.
龙缸是明代独特的瓷器种类,起源于明初,洪武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就设立了专门的龙缸窑,但早期产量很有限。到嘉靖时期,龙缸的制作达到高峰,成为嘉靖官窑造物的代表,但烧造亦十分困难,成功率很低。以此为背景,文章以盐城市博物馆馆藏的一件明嘉靖御窑青花云龙纹大缸为例,对其质地、纹样、龙纹等进行赏析,认为它代表了嘉靖官窑的高超工艺水平。文章还分析万历以后龙缸衰落的原因,指出嘉靖龙缸已成为难以复制的绝唱。通过对明代龙缸发展历程的梳理,全面评述这一独特器物的艺术特征、历史价值和技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王承旭 《收藏家》2013,(3):47-52
(二)窖藏其他瓷器艺术研究元代作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景德镇瓷器生产进入最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景德镇工匠除了创烧出举世瞩目的青花瓷外,还创造出釉里红瓷、卵白釉瓷、霁蓝釉瓷等新产品,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繁昌元代窖藏不仅出土了15件珍贵的元青花,更是出土了比元青花更为稀少的3件霁蓝釉瓷器和4件卵白釉瓷器,同样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研究价值。1.元代霁蓝釉瓷器:元代景德镇成功创烧的高温霁蓝釉,为高温石灰碱釉,是用和青花相同的钴料,直接拌入釉中,施于器物表面,一次性烧成。  相似文献   

13.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时99年,从世界范围看,这一时期正值欧洲文艺复兴盛期,是地理大发现、殖民主义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初步发展时期。在中国,这一时期是明代社会剧烈变革时期,主要表现为启蒙思想开启、市井文化达到巅峰、手工业生产中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等。在制瓷业方面,景德镇御窑瓷器烧造总体呈现产量空前大增、造型更加繁多、大件器物增多、胎体趋于厚重、工艺略显粗糙、装饰愈加繁缛、色彩流行华丽等风貌。民窑瓷器产量和质量则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官搭民烧"制度普遍实行。由此导致此三朝瓷器颇具特色。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和清末民国时期,随着崇古和收藏之风的盛行,仿造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御窑瓷器的作品出现很多,更有甚者,利用原胎加彩,给鉴定带来麻烦。鉴定时主要还应从造型、纹饰、胎釉彩、制作工艺和款识等方面寻其破绽。  相似文献   

14.
作依据遂宁金鱼村南宋瓷器窖藏出土器物,探讨了浙江龙泉窑青瓷和江西景德镇青白瓷与东亚邻国日本、韩国之同时代传世瓷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珐琅彩是一种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其制作工艺繁复考究。本文通过对故宫旧藏的雍正、乾隆时期的细白釉瓷器造型、胎体、款识等方面探赜爬梳,并与珐琅彩器物进行比较研究。同时,本文结合清宫档案,考证出这一批白釉瓷器是景德镇御窑厂为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特制的白釉瓷坯,证实了档案中有关珐琅彩制作工艺的记载。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年来,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了大量明成化时期的瓷器残片,经考古整理后,有数百件器物被复原,其中斗彩和斗彩半成品占比例较大。通过出土遗物与传世品的比较,可以探析成化时期斗彩瓷器的釉上彩绘制作工艺,并就此明晰成化斗彩瓷器淘汰率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近三十年来,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了大量明成化时期的瓷器残片,经考古整理后,有数百件器物被复原,其中斗彩和斗彩半成品占比例较大。通过出土遗物与传世品的比较,可以探析成化时期斗彩瓷器的釉上彩绘制作工艺,并就此明晰成化斗彩瓷器淘汰率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陶瓷制作历史悠久。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陶器。商代,原料加工、烧造方式改进与烧成温度的提升促成了釉的发明,为早期原始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东汉时期,诞生了成熟的瓷器。可见的制瓷著述则要晚得多,如宋元之际的蒋祈在《陶记》记述了南宋景德镇窑事,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景德镇制瓷工序,清代唐英《陶冶图说》述瓷器生产的20项流程等。这些制瓷工艺的经验理论与记载,为我们研究古代制瓷工艺提供了线索。古代瓷器制作工艺大致包括原料的选取与制备、制坯、施釉、装窑与烧窑等流程。  相似文献   

19.
一碗类瓷器碗是常见日用品,“南海I号”出土瓷器中,也以碗最多。目前发现,以江西景德镇窑青白瓷碗、浙江龙泉窑系青瓷碗、福建闽清义窑青瓷青白瓷碗和磁灶窑酱釉绿釉碗为主。1.景德镇窑青白瓷碗南宋时期,景德镇窑业吸收了定窑特色,又被称为“南定”,最为明显的就是覆烧芒口器物和薄胎印花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陈润民 《收藏家》2002,(9):21-28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宜德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