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61年3月,河南省图书馆在河南省襄城县收购了一件明代无款人物画像。于1962年转交河南省博物馆收藏。该画像残破严重,经北京荣宝斋的老工人妥为装裱,现已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2.
由于以往研究的不足,目前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的一些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仍有一些明代宫廷绘画作品未被正确鉴别出来,由于不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实为明代宫廷画家,使作品的价值长期以来未得到正确的认识。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明代宫廷绘画所具有的丰富多样性,其绘画风格并不是单一且一成不变的,以往将"院体画"与明代宫廷绘画等同起来的观点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博物馆收藏有《搜山图》一卷,绢本设色,纵44.3厘米,横606厘米。无款,亦无收藏印记、题跋,据专家们从画风方面鉴定,是一幅明代中期或稍晚的摹本。《搜山图》描写的是神兵神将搜山擒妖捉怪,全画可以分为左右两个大段,每段又可  相似文献   

4.
黄春和 《收藏家》2003,(4):20-25
在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中,明代宫廷制作的金铜佛像尤为引人注目。由于明代宫廷造像的制作主要集中于永乐和宣德两朝,所以又通称“永宣风格造像”或“永宣造像”。永宣造像不仅做工精细,风格成熟、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是明代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汉藏友谊的重要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20世纪初至今,国内外的藏学专家都十分关注永宣造像,并重视其研究,永宣造像的图片资料和研究文章经常见诸国内外精美的艺术图册和报刊杂志上;与此同时,国内外的文物收藏者也把永宣佛像作为梦寐以求的搜求对象,在国内外的拍卖会、私人博物馆和个人收藏专集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目睹到永宣造像的风彩。由于永宣造像在历史、艺术和文物等方面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所以近半年来笔者专门对永宣造像进行了一番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永宣宫廷造像是明代永乐和宣德时期由宫廷组织人员,以藏传佛教造像样式为蓝本,铸造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金铜造像。这类造像均施赐给西藏的僧俗领袖,作为其归顺中央的封赏物之一。因其风格独特,样式统一,做工精湛,在中国造像艺术史上有着颇为重要的地位,也是民间收藏极为追捧的品类。本文就永宣造像中特有的璎珞样式进行探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一、永宣宫廷造像的璎珞样式永宣宫廷造像的现存数量颇多,根据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在2003年的研究统计,国内外的永宣宫廷造像约有400余尊,①随着佛像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及收藏市场  相似文献   

6.
明代宫廷画家的官职、称谓不一,任职混杂,史料记载零散、简略,给宫廷画家身份的辨认造成一定的困难。从宫廷内部管理状况来看,画家的官职多样且分散,涉及多个职官体系,官职中有相当一部分为虚职,在具体管理方面权归内廷太监。本文力图从明代职官体系和内廷隶属等方面切入,区分辨别宫廷画家的官职与称谓,从而进一步认识明代宫廷画家的身份定位,了解明代宫廷绘画创作的运作状况。  相似文献   

7.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宫廷画中,有几件描写三国故事的人物画,他们创作于《三国演义》成书不久,作为反映小说的早期绘画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这些画在擷题材、突出主题等方面,也鲜明地  相似文献   

8.
宫廷收藏对宫廷绘画的影响:宋徽宗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宣和画谱》进行细致的梳理以探求宋徽宗的收藏标准和审美趣味,排列出宋徽宗对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画家的喜好以及对不同类型绘画作品的品评。指出宋徽宗利用丰富的宫廷收藏多方位地擢用、培养本朝宫廷画家,从而对宫廷绘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明代是中国香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上用香风气极为浓厚。宫廷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政治生活与王室生活的特殊场所,对香料的消费需求巨大。宫廷香料来源主要有中国境内各地土贡、域外朝贡以及直接采购几种。明代宫廷设有专门的香料管理机构。王室贵族为满足奢侈生活,多方搜求和消费上佳香品,这推动了香料由宫廷向民间的传播,对明代各阶层人士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同时,香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反映明代政治走向的参照物。  相似文献   

10.
云烟过眼     
赵启斌 《收藏家》2002,(9):29-34
法书名画,历来为宫廷和官宦巨室所庋藏,积而久之,在一些政治中心或经济发达的地区形成收藏中心,并且带动文化发展,使这些地区进一步发展为文化中心,从而成为国力强盛的象征,财富和文化的标尺。鸦片战争以前,我国的绘画收藏,基本上以宫廷收藏和江、浙、皖地区的私人收藏为两大中心,通过各种方式彼此流通,或为宫廷罗致,成为宫廷的重宝巨器;  相似文献   

11.
《武职选簿》是明代兵部记载全国各卫所军官官职袭替情况的登记簿,其中包括不少明代宫廷画家家族官职袭替的情况,对研究这部分宫廷画家的籍贯、生卒年、家庭出身、官职升迁及袭替、存世作品创作时间,以及明代画院制度、宫廷画家来源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为订正明清以来画史中对相关画家的错误记载亦提供了第一手的可靠材料。  相似文献   

12.
<正>赵中男主编《明代宫廷政治史》,共83万字,凝结了目前国内十余位明史前沿学者(方志远、胡凡、柏桦、高寿仙、张兆裕、王熹、刘晓东、陈时龙、赵现海、解扬等)多年积累和心血,2015年11月由故宫出版社出版。这是海内外首部以"明代宫廷政治史"为题的专著,故其出版对促进明代政治史、明史和中国古代宫廷政治史的研究,皆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该书具有以下突出特点。首先,厘清了"宫廷政治"的基本概念。其绪论说:"宫廷政治是君主制时代特  相似文献   

13.
《武职选簿》是明代兵部记载全国各卫所军官官职袭替情况的登记簿,其中包括不少明代宫廷画家家族官职袭替的情况,对研究这部分宫廷画家的籍贯、生卒年、家庭出身、官职升迁及袭替、存世作品创作时间,以及明代画院制度、宫廷画家来源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为订正明清以来画史中对相关画家的错误记载亦提供了第一手的可靠材料。  相似文献   

14.
明代宫廷画家的官职在明代前后期有所变化,大致以嘉靖时期为界,此前主要寄禄于武职中的锦衣卫官职,文职中的工部文思院副使、大使和营缮所丞,此后主要为鸿胪寺序班和武英殿中书舍人。以往认为的文渊阁待诏、翰林待诏、阁门使、武英殿待诏等职并非宫廷画家的正式或寄禄官职。明代宫廷画家寄禄于锦衣卫武职既是对前代制度的一种继承,同时也与锦衣卫本身的职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陈雅飞 《收藏家》2011,(2):19-27
宋元后江南经济崛起,书画市场逐渐形成,至明代中后期江浙藏家辈出,如长洲文征明(1470-1559年)父子、嘉兴项元汴(1525-1590年)、华亭董其昌(1555-1636年)等,都以好古精鉴为人称道。清代前期,朝廷和民间收藏重新整合,一方面北方的清廷内府承平殷阜,孜孜搜罗文物藏入宫廷,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界投资收藏极富成就者之一。2009年收藏重心转向古代宫廷书画与清代官窑瓷器、文玩杂项。尤其从海外高额竞拍入藏《石渠宝笈》著录过的宫廷书画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17.
杨春晓 《收藏家》2020,(2):95-104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茂林远岫图》(图1)是从宋代流传下来的一幅山水长卷,从上面的印章和题跋也大致可以看出这幅画的流传过程,可辨识的印章有南宋理宗时期丞相贾似道的“秋壑珍赏”和“封”字印、元代鲜于枢的“困学斋”印以及明代项元汴、清代梁清标和清代宫廷的收藏印。  相似文献   

18.
<正>清代宫廷钟表藏品种类丰富,从制造地点看,国外产地有英国、瑞士、法国等;国内则有广东、宫廷造办处、苏州等。现如今的收藏地点也多与清代宫廷相关,如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避暑山庄博物馆等。避暑山庄博物馆收藏的钟表是清代宫廷钟表收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避暑山庄曾经存放过数量较大的宫廷钟表,并且其自始至终与避暑山庄的修建、扩建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法书名画,历来为宫廷和官宦巨室所度藏,积而久之,在一些政治中心或经济发达的地区形成收藏中心,并且带动文化发展,使这些地区进一步发展为文化中心,从而成为国力强盛的象征,财富和文化的标尺。鸦片战争以前,我国的绘画收藏,基本上以宫廷收藏和江、浙、皖地区的私人收藏为两大中心,通过各种方式彼此流通,或为宫廷罗致,成为宫廷的重宝巨器;或为文人士夫的清雅之赏而广被收集;或者被富商大贾猎取而成为囊中之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故宫收藏的明清宫廷用紫砂器的归纳研究,揭示了宫廷紫砂器的引进、发展、衰亡的过程。江苏宜兴是民间紫砂器的主要产地,明末清初曾一度辉煌,因此也为宫廷生产茶具和文房用具,这些器物在砂质、造型、工艺上都显示出高贵典雅、富丽堂皇的宫廷特色,代表了同时代紫砂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