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正德谟克拉西”是继“自由民权运动”之后的日本历史上第二次民主高潮。这个词最先见于信夫清三郎的《大正政治史》(1951~1952),这表明,直到战后,这个民主运动才得到日本学术界的重视。“大正德谟克拉西”是“明治宪法”颁布后日本人民与和平民主势力在新形势下斗争、积累的结果。推动这个运动的动力是工农群众,领导这个运动的骨干及其所反映的阶级利益则主要是甲午战后  相似文献   

2.
喻萍 《史学月刊》2004,1(12):119-121
逝如斯夫,五四运动转眼已是八十四个年头了。如问及五四运动何以发生,恐怕许多人不加思索而对答如流,一则曰:“民主”(德先生),二则曰“科学”(赛先生)。诚然,五四运动的基本精神和口号包括民主与科学。对此,早在1919年春,这场运动的伟大旗手陈独秀就在其《罪案之答辩书》中便已开宗明义: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  相似文献   

3.
“平民政治”一语早在辛亥革命以前即已出现,尽管在许多情况下,它是“民主政治”、“民主主义”的同意语,但与后者比较,它朦胧表达了以下层人民群众为基础建立平等政治的愿望。五四时期,由于社会上民主思潮的空前发展,“平民政治”一语在获得更广泛使用的同时,其本身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由于人们所理解的德谟克拉西的含义从政治方面扩展到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而使“平民政治”成为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张闻天重视政治民主。他认为,在苏维埃政权下,应实行广泛的民主,实行“苏维埃的德谟克拉西”。他反对党委包办政府工作,主张向选民揭发工作中的一切错误,主张舆论监督,反对空喊反对官僚主义。张闻天于1925年秋赴苏联留学,系统学习马列主义,后任教,亦讲授列宁主义。他自述:“学习中最感兴趣者即为列宁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与实际。第三年内,对于这门课,曾担任教课,曾加以特别研究。”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但他对列宁主义理论中的苏维埃民主非常重视。1931年他回国后,先在中共中央做理论宣…  相似文献   

5.
大正民主,亦称大正德谟克拉西,它是对资本主义走向成熟的大正时代,资产阶级民主派要求建立政党政治和实现普选,反对专制主义统治和扩军备战的军国主义统治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和思潮的总称。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斗争中号召新中间阶层为主导,广大工农民众为主体的广...  相似文献   

6.
<正> 在李大钊故居纪念馆,陈列着一对珍贵的樟木箱,这是李大钊同志1924年1月去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时买的,后来一直由他使用。大钊同志牺牲后,由李夫人运送回家。 1922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二大”上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对于党的这个决策,大钊同志非常拥护。因为早在“二大”前,他同邓中夏等六人就联名写信提出了一个“为革命的德莫克拉西(民主主义)而奋斗”的提案,旗帜鲜明地宣传了党的统一战线思想。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又召开了讨论关于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7.
《简明宋史》周宝珠、陈振二先生主编在叙述南宋经界法时谓“绍兴十三年(1143年)六月,宋高宗任李椿年为户部侍郎,把经界法推行到全国。”(见《简明宋史》页386)事实上,李椿年并非在绍兴十三年六月除授仪尚书户部侍郎。”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2;“(绍兴十四年八月)庚寅,直显谟阁、两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的石印出版物《东游挥汗录》,早在1959年就引起史学界的重视,被作为反映“五四”爱国运动在国外情况的重要著作辑入《近代史资料》。此后,日本学者实藤惠秀所著《中国人留学日本史》(1960年初版)也多处摘引,以为信史。  相似文献   

9.
周浩(1881——1939年),号少衡,遵义南乡(今属遵义县尚嵇区毛栗乡)人。早年,加入“同盟会”,与孙中山、戴传贤、于佑任、居正等共事,筹划办报和参加过多次战役,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少时,即以诗名,老而尤甚,著有《白崖诗存》。其他名篇及文章也早蜚声于《东陲》、《天铎》、《民主》、《民权》等报刊。书法亦颇负盛名。清政腐败,一时忧国忧民之士纷起革命。我黔中之奔走从事者,首推周浩。他“少有大志,不屑为举子业,入庠后即远走京师,以观天下之政。”知清廷不可为而生改革之念,遂东  相似文献   

10.
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辛勤献力,于1960年初版,1962年修订,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重版的《秋瑾集》中,收有秋瑾所作词二首:一首是《踏莎行·陶荻》;一首是《临江仙》,下序“陶荻子夫人邀集陶然亭话别。……”字样,反映了女革命家秋瑾与陶的深厚密切的感情。查秋女王灿芝1928年编行的《秋侠遗集》中“陶萩”为“陶荻”;加上上述《秋瑾集》附录中所收陶成章《秋瑾传》也写作“荻意”,即:……(秋瑾)又与(丈夫)廷钧不睦,同乡戚属陶大均(会稽人)、陈静斋(山阴人)等为之和解,不得,乃尽以其所有首饰,托大均妾荻意为变卖,集资东渡日本留学。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了李兴盛、张杰标点的《黑龙江述略》。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标点本所依据的光绪十七年徐子静观自得斋刊本,并非徐宗亮《黑龙江述略》的初版,而是经书贾窜改后的所谓“校刻本”,较初版舛误颇多。而李、张二同志由于只点未校,致使新版本一仍原貌。 关于《黑龙江述略》的最初版本,几家权威的地方史志目录亦均注录错误。如朱士嘉先生《中国地方志综录》(1958年增订本),李树田先生《东北史志文献要略》(1982年内部版)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1985年中华书局版)等,均注光绪十七年观自得斋刊本为最早,特别须指出的  相似文献   

12.
罗以民 《文献》2007,(3):69-79
笔者近见蒋敦复编《随园集外诗》系浙江图书馆藏书,扉页有"64年清点""84年清点"章,上海大东书局民国十五年(1926)第4次印刷(初版为民国九年)之石印本.  相似文献   

13.
二、上行文类凡下官署、臣僚向上级官署、官僚(包括最高统治者)报送的公文名称,皆归于此。(41)谟:“谟,谋也。臣子以其所谋举以告入也”(见吴曾祺:《涵芬楼古今文钞·文体刍  相似文献   

14.
明代陈洪谟的《治世余闻》中有一则记载:弘治年间,陕西有一位杨二官人,先年因涉人命而系大辟,称冤不已。巡按陕西御史李兴在审录罪囚中,发现杨二案情有出入,经过仔细调查验证,将真正的杀人犯扑获归案,为杨二辨明了冤枉,从而救出两家人性命。李兴为杨二昭雪冤狱经过,正如陈洪谟所言:“此亦折狱龟鉴,故记其略,不以人废之也。”(下篇卷之一) 陈洪谟为什么说“不以人废之”呢?《明史》无李兴传,无法断定其一生的是非功过。但是,根据《治世余闻》提供的材料,李兴在巡按陕西期间,威福太甚,“凡三司官进见,令听事  相似文献   

15.
李艳霞 《收藏家》2006,(10):13-20
《兰亭序》—在宋人桑世昌集《兰亭考》卷一《兰亭修禊序》下注云:“晋人谓之《临河序》,唐人称《兰亭诗序》或云《兰亭记》,欧公(欧阳修)云《修禊序》,蔡君谟(襄)云《曲水序》,东坡(苏轼)云《兰亭文》,山谷(黄庭坚)云《禊饮序》,通古今雅俗所称俱云《兰亭》,至高宗皇帝(赵构)所御宸翰题曰《禊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统、孙绰等文士名流及亲友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溪畔集会“修禊”(一种古代民间习俗,于农历二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古人临水修…  相似文献   

16.
《仁王经》     
《仁王经》有云:“如狮子身中之虫,自食狮子肉,非外道也。”太虚法师义谓:“如狮子勇猛,百兽虽不能噬之,然为自身中之虫所食,故云佛法之灭,非外道也。” 冒鹤亭先生(广生)于1957年夏见毛主席于中南海。时值党内整风,鹤老临  相似文献   

17.
史书动态     
正《西洋镜:燕京胜迹》内容简介全书由《燕京胜迹》《美哉中国》与附录三部分组成。《燕京胜迹》初版于1927年,由胡适作序,慈禧太后御前女官——德龄公主参与撰文。共收录北京建筑风景照片70张,其中手工上色照片12张,首次展现出中国宫殿庙宇华丽的色彩。《美哉中国》初版于1930年,共收录中国各地最具艺术性的照片42张。附录部分包含《天坛》和《常见之华人容貌》两本相册,《天坛》共收录27张天坛主题的照片。《常见之华人容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匪患泛滥,绑架人质为票便为土匪行径之一端,而绑架外国人为“洋票”则尤为引人瞩目。这些洋票中不乏在华传教士,其中被绑后惨遭杀戮者甚多,而一些得以匪窟余生者旋即写下了回忆录。这些回忆录无疑有助于民国社会史和民国传教史等诸多史学领域的研究。这里选译同类回忆录之一篇,以便参考。译文已收入徐有威、贝思飞主编之《与中国土匪同行—洋人眼中的民国社会》一书中。 本文原载《“We Are Escaped”》(F·Strauss主编,英国伦敦“中国内地会”1931年初版)第1~33页。原标题为《In Perils of Robbers》。  相似文献   

19.
溥仪六岁退位以后,还在紫禁城里当他的关门皇帝,稳稳当当地又当了13年。1924年11月,北京政变一下就把他抛出了紫禁城,逃进了日本驻中国的公使馆。关于北京政变,日本今井清一著的《大正德谟克拉西》中有这样的叙述:在冯(玉祥)的北京政变背后,是有日本军人在暗跃。第二次直奉战争一开始,作为住友的嘱托寺西秀武预备大佐,就策划了冯的倒戈而成为奉派的天下,为了收买冯的一派,便由张(作霖)出一百万日元,通过三井银行奉天分行行长转吉冈显作中国驻屯军司令官,再转段祺瑞,由段交给冯玉祥,成功地发动了北京政变。这也是北京的芳泽谦吉公使和林弥三吉武官,支援了宇  相似文献   

20.
《周地图记》是一部亡佚已久的地方志.关于其著者,清人王谟等推测为北周宇文护,杨芳灿等记录为明人罗洪先,笔者以为应为历仕齐、周、隋朝之郎茂.《周地图记》《周地图志》《周地图》《周地记》《周地志》《周地图经》卷次有一百九卷、一百三十卷、九十卷之不同,差异较大,不能简单将其归为一书.清人王谟辑佚《周地图记》文本讹误较多,需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