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文杰  封晓田 《百年潮》2013,(7):73-74,72
笔者曾在西柏坡学习工作三次,亲历了中央进京、西柏坡搬迁、纪念馆开馆三个历史阶段,最近又反复作了考证。现就较普遍存在的有关西柏坡历史的一些误区进行商讨校正,以求客观公正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当年西柏坡属平山县吗?现在,许多著述和文章把当时隶属于建屏  相似文献   

2.
《百年潮》1998,(1)
陈云的西柏坡之行一直鲜为人知。1996年4月,西柏坡纪念馆在陈云逝世一周年前夕,增加了有关他在西柏坡活动的内容,为历史补写了重要的一笔。陈云的西柏坡之行,得从抗战胜利说起。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后,蒋介石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为了争  相似文献   

3.
任彦会 《神州》2014,(5):150-150
西柏坡精神,就是西柏坡时期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还是一种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在毛泽东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来的,它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最为辉煌的时期。本文就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容、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及其实质核心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王聚英 《神州》2008,(7):17-22
中共中央从1947年5月移驻西柏坡至1949年3月撤离进驻北平的这段时间,是中共党史上极其重要的西柏坡时期,是我们党值得夸耀的光辉灿烂的一段历史,这不仅是因为西柏坡是新中国黎明前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更主要的是,党中央在西柏坡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形成了光照后人的"西柏坡精神",周恩来曾经指  相似文献   

5.
王慧丽 《神州》2013,(13):180-180
本文浅析了西柏坡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实践及历史贡献,指出在当前形势下,西柏坡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对我国当前的统战工作也提供了成功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一、岁月峥嵘路漫漫1949年1月31日,北平故都和平解放,三大战役尘埃落定。一代伟人们纵横捭阖,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共和国黎明的曙光在东方闪烁。3月23日,毛泽东等伟人们满怀豪情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西柏坡,以其特殊的贡献定格于中国革命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据当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同志回忆,中央离开西柏坡时,留下曾三、刘火、孙炳文等负责将房屋、办公用品、日用品移交给当时的县政府,由他们负责临时看护。这样,西柏坡村东头那片由白色围墙围定的泥土房,作为历史见证在滹沱河畔保存了下来,成为中国著名革命纪…  相似文献   

7.
肖银成 《神州》2008,(7):29-31
1948年4月23日,周恩来到西柏坡,1949年3月23日离开西柏坡。11个月,在人生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可在中国历史上,这11个月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11个月也是周恩来历史上极为辉煌的时期。他协助毛泽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毛泽东最为得力的助手之一。  相似文献   

8.
西柏坡     
邹俊 《神州》2008,(7):5-5
每个时代,都有令这个时代感动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又总是与传奇和辉煌紧紧相连,对于中国革命来说,这样的传奇与辉煌太多太多,它留下了一处处光辉的红色印迹,这正是一种可供人们吸取历史知识与感受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文化遗产。今年是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6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今天的西柏坡成为了历史和现实之间的一个永恒的"支点"。  相似文献   

9.
康彦新 《神州》2008,(7):74-76
周恩来同志曾这样评价西柏坡的历史地位:"西柏坡是解放战争后期,党中央和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表明党中央在此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逐步走向城市的战略转移,开辟了以城市为中心,领导全中国的新纪元。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离开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这个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至今仍为人们所瞩目。  相似文献   

11.
《神州》2008,(7):72-73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胜利前夕,中共中央机关在农村的最后一个"红都"。中共中央机关设在西柏坡,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适宜在此指挥解放战争。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座落在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前,三面环山,林木葱郁,恰在山区与平原的结合部,距北京350华里,离石家庄180华里,能进能退,能攻能守,而且只有七八十户人家,隐蔽性好。  相似文献   

12.
土地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以及“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革命圣地西柏坡的红色文化风景线。而这一切的历史机缘,首先得从中共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说起,得从中央工委在河北省行唐县上碑镇说起……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原本是要前往太行区的,因为刘少奇、朱德、聂荣臻在行唐县上碑镇的历史性会晤,使中共中央作出了留驻晋察冀的决定,从而为西柏坡赢得了“圣地”机缘。  相似文献   

13.
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指挥三大战役,取得了即将夺取全国政权的伟大胜利,同时又审时度势,深思熟虑,运用集体的智慧,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未来国家的设想,构思了新中国的国家架构,确立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可以这样说,新中国的建立是在西柏坡建国构想指导下的产物,是西柏坡建国构想的直接实践。在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上,以规划国家未来著称于世的发展蓝图莫过于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但真正付诸实践蔚成现代中国大观的未来蓝图却是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有关新中国未来的建国设想。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不妨…  相似文献   

14.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时提出的。西柏坡精神直到现在,依然是我国主流的指导思想,其引导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我国的主流指导思想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就西柏坡时期的法制建设进行钻研和探究,考证西柏坡精神对发质建设的重大影响,以得出西柏坡精神对我国现代法制建设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关于米高扬访问西柏坡问题──评《米高扬访华的秘密使命》薛衔天,王晶1949年1—2月,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阿·伊·米高扬秘密访问西柏坡,是发生在蒋介石政权行将灭亡、中共即将取得全国政权这一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的中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正是这次访华,使...  相似文献   

16.
史进平 《神州》2008,(7):46-49
1993年5月2日上午,杨尚昆同志回到了阔别44年的西柏坡。我作为西柏坡的一名工作人员,参加了接待工作。杨尚昆同志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大院讲述了自己在西柏坡短短10个月间不分昼夜繁忙时的情景。三委合并,杨尚昆身兼数职1948年春,党中央经过为期一年的艰苦作战,前往河北平山  相似文献   

17.
史进平 《纵横》2008,(3):15-18
1993年5月2日上午,杨尚昆同志回到了阔别44年的西柏坡。我作为西柏坡的一名工作人员,参加了接待工作。杨尚昆同志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昨天,我仍然记得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大院,杨尚昆同志讲述自己在西柏坡短短10个月间不分昼夜繁忙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后不久,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发出牢记“两个务必”,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号召。在党的十六大向全党提出新的历史任务的今天,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强调“两个务必”,其深刻的内涵是:增强党员的  相似文献   

19.
刘志兰 《神州》2013,(13):20-20
本文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的内涵,指出了西柏坡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创新,是根据西柏坡时期的革命实际,对中华民族精神在继承的基础上,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创新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毛泽东的这句话曾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毛泽东是何时开始讲的,具体是怎么讲的,现在很难考证了。曾经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身边工作过的韩桂馨回忆说:解放战争开始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继续指挥全国的战争。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作委员会来到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在西柏坡,形势相对稳定了,每周有一次舞会,在舞会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