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姗姗 《旅游纵览》2013,(8):138-139
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旅游资源丰富的同时其旅游安全风险也相对的高于其他景区。山地景区一旦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其后果很严重,不但有可能造成旅游市场的萧条及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出现严重的社会影响。本文旨在对山地景区内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会发生这些安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减少景区安全问题的方案和  相似文献   

2.
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愈发强烈。当各景区开发文化资源的同时,问题也接踵而至,因此关于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显得更加重要。峨眉山是全国知名的风景名胜,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本文重在以此景区为例,引出一些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其不仅威胁到了当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性发展,还给旅游行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分析了旅游景区开发商业化的原因,介绍了旅游景区开发过度商业化的一些表现以及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的危害,并提出了一些旅游景区开发的优化对策,希望可以为旅游景区开发过度商业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地型景区旅游产品设计——以郴州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静波 《人文地理》2007,22(5):103-106
本文以郴州市为例,在对郴州市山地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对山地型景区旅游产品的设计原则及设计内容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七大设计原则,设计了八大类旅游产品,构建了山地型景区旅游产品项目库,旨在促进山地型旅游景区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7.
崔剑 《旅游纵览》2021,(8):152-154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提出要把旅游业打造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成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各地区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旅游景区开发,本文以宿迁为例,为探索旅游资源稀缺地区景区开发与运营的经验、教训以及深入...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多山国家,也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山地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中最重要的资源。山地旅游项目和其他旅游项目相比,具有多样性、多面性、复合性等特点,同时山地旅游又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因此,在现有的山地旅游资源以及景区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山地资源建设进行多角度综合开发保护,同时还需注意分析客户的心理倾向以及学会如何营造旅游意境氛围。  相似文献   

9.
左俊辉  罗群  叶琴 《旅游纵览》2013,(3):136-138
普者黑景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属于典型的岩溶地貌发育区。本文通过研究景区的岩溶地质旅游资源的单体特征、组合特征,总结出景区岩溶地质景观的独特性。同时借鉴澳大利亚开发地质旅游资源的成功经验,对普者黑景区岩溶地质景观的开发和保护提出一些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淮安周恩来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实质就是名人旅游的开发和利用。名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使得各地借助当地名人来开展区域旅游发展,这既展示了名人风采,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文章分析淮安周恩来文化旅游开发存在设计偏差、设施陈旧、布置缺新意等不足,从而提出改进策略,以期更合理利用和保护淮安周恩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城市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洞庭湖区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特别丰富,开展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十分优越;本文根据洞庭湖区湿地呈同心环带状分布的特征,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进行了景观分类:即洞庭湖湖泊河汊区、洞庭湖湿地平原区、洞庭湖环湖低丘岗地区;分析了洞庭湖区湿地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洞庭湖湿地各环带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即洞庭湖湖泊河汊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洞庭湖湿地平原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洞庭湖环湖低丘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并就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以期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现洞庭湖区湿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旅游资源适度开发及其度量指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洪  张燕  倪亦南 《人文地理》2004,19(1):92-96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其数量多少、性能好坏决定旅游业的规模和质量;其损耗速率有无超越自然或人为更新速率则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所以旅游资源必须适度开发。本文在简述旅游产品开发过程的基础上,论述旅游资源适度开发的含义及其必要性;由此提出,为了衡量旅游资源的开发强度,须以与旅游资源最大承载力对应的旅游产品允许的最适宜游客容量作为测度标准;再以此为参照,找出各种客观与主观制约因素,诸如自然资源损耗率等自然因素及游客心理等主观因素,据此规定附属资源的开发量,并以相应的旅游管理措施作为保障。旅游资源适度开发度量指标为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提供度量依据。  相似文献   

13.
滕春惠  马晓冬  沈正平 《人文地理》2006,21(6):71-75,79
旅游资源的文化开发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课题。作为文化大省的江苏,开发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和发展文化旅游当是建设旅游强省的重要战略。当前,国内对旅游资源的文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公认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本文首先探讨旅游资源的文化构成及其相应的行为层次和产品类别,从文化构成视角将旅游资源解构为物质的文化景观、制度与行为的文化风情和意识的文化艺术三个层面,进而由时空组合而成的旅游文化区、旅游文化系、旅游文化丛、旅游文化因子等四个层次阐述了江苏旅游文化资源的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小规模控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励  李伟  李晟之 《人文地理》2007,22(2):53-57,67
本文通过对旅游系统的分析,讨论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选择,认为小规模控制模式是实现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有效途径。文章还提出了适应这一旅游开发模式的规划、投资、开发框架,对其中的规划者认定、规划流程、投资主体遴选进行了探讨。文章强调这是一种与当前社会和谐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战略构想,较好地体现出了公平分配、取用有度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一种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深入研究的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蒙晋陕豫交界地带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正方 《人文地理》2004,19(2):60-63,29
本文从蒙晋陕豫交界地带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开发环境特点分析入手,探讨了旅游开发对实现交界地带经济综合开发的重要意义;总结了交界地带内部各区域板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其社会经济效应;揭示了本地带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症结所在。最后,在上述研究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旅游合作机制的命题,并从一体化角度探索推进交界地带旅游开发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区域旅游发展中旅游区与行政区的矛盾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向敏  林美珍 《人文地理》2006,21(3):110-114
旅游区与行政区在区域划分目的、区域划分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旅游区与行政区在区域旅游发展的运作与管理中的诸多矛盾,阻碍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旅游区与行政区的本质与差异,分析了旅游区与行政区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矛盾,研究了如何消除这些矛盾,并通过利益的协调达到区域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西北干旱区旅游业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北干旱区发展旅游业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本文通过分析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背景、现状、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条件、限制性因素和存在问题,探讨了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总结出西北干旱区旅游业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体验旅游的景区廊道空间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范春 《人文地理》2009,24(2):112-115
旅游的本质是追求心理的愉悦体验[1],旅游景区实际是为旅游者创造和提供体验舞台、体验道具进而使其达到不同的体验效果的地理空间。基于体验效用差异,景区廊道空间扮演了体验的引导作用,其廊道空间体验类型包括推进型和对比型两类;借用旅游体验场理论和形式美学理论,对景区廊道空间设计着重应从旅游审美主体的五官功能感受入手,尤其是视觉和听觉体验设计;在具体设计时还应注意体验主题、景区资源和游客主体体验经验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南京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与整合重点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许志晖  丁登山  向东 《人文地理》2006,21(3):34-37,33
本文在总结了文化旅游的基本属性与国内外主要开发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南京文化旅游的基础与开发现状,探讨了南京市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模式与装点整合方向。  相似文献   

20.
面向对象的景区总体规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山  毛可晶  王铮 《人文地理》2004,19(4):8-13
计算机软件工程领域中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引入旅游区规划的研究和实践中。本文以景区为对象,在总体规划层次对其进行探讨。基于面向对象理念,文章识别出了景区的基本对象(类)有:景区、景段、景点,葩嵌景点、光环景点、廓道、背景、旅游服务设施,引景空间、第一印象区、最后印象区,核心区、缓冲区、活动区,解说系统;同时定义了这些对象(类)的属性和功能,认为用它们可以对景区系统进行较为全面、准确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文章确定了景区对象之间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对景区对象体系形成进一步的认识,进而提出了面向对象景区总体规划的5个原则:文脉一致原则、继承性原则、封装性原则、粒度控制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并构建了面向对象景区总体规划的一般框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