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北大开发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在分析实施苏北大开发的必要性和剖析苏北区情的基础上,指出了苏北大开发的原则,并对徐连经济带、沿海经济带、中部"纵向"经济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黄克诚同志毕生革命,饱经风雨,功勋卓著,光耀千秋。他在为民族解放、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一生中,于抗日战争时期,率领新四军第三师,先后在中原局、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领导下,与苏北人民一道,在苏北大地整整战斗了5年,为开辟和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夺取苏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8午5月,日军侵占徐州,苏北沦为敌后。日伪盘踞在交通干  相似文献   

3.
京杭大运河奔腾南下,流经鲁南与苏北。大运河在鲁南与苏北境内有一个复杂变迁的过程,历时千年,河道先后经历了从苏北宿迁境内南北改道以及鲁南境内东西两线形成的过程,历经了许多人间的沧桑,也起到了造福人间的巨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曼 《沧桑》2013,(2):158-160
加强苏北返乡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对江苏的和谐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苏北返乡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加强苏北返乡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有坚强的组织保证;将苏北返乡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完善苏北返乡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京杭大运河奔腾南下,流经鲁南与苏北。大运河在鲁南与苏北境内有一个复杂变迁的过程,历时千年,河道先后经历了从苏北宿迁境内南北改道以及鲁南境内东西两线形成的过程,历经了许多人间的沧桑,也起到了造福人间的巨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工业化与欠发达地区的大推进——以苏北大发展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沈正平 《人文地理》2001,16(6):84-88
本文在对工业化概念有一个基本认识的基础上,首先着重讨论了工业化对于欠发达地区大推进的重要意义;继而通过对苏北工业化历程、现状和问题的剖析,论述了苏北大发展战略意义、任务及其工业化作用;最后就推进苏北大发展中的工业化途径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7.
苏北运河经济带构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江沿河地区的发展一直是国内外地理与规划学所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对于经济落后地区而言,沿江沿河的开发更是振兴经济的有效手段。本文从GDP增长率、产业结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苏北运河沿河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指出了构建苏北运河经济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了构建苏北运河经济带的设想,从开发模式、重点产业和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这对苏北运河地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过去只要一提起苏北,人们总会同贫穷落后划上等号。唯有京杭大运河,给流经的扬州、淮安、宿迁、徐州的苏北段,贴上古老而文明的标签。苏北运河全长404.5公里,占京杭大运河的近四分之一。她北起苏鲁交界的微山湖畔,南到扬州南郊的长江岸边,流经苏北4市11县区。有人说,是隋炀帝为了看琼花,才开凿的大运河。其实,早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就开挖了苏北运河最早的一段——邗沟,即是现如今扬州到淮安的一段。而隋朝以及后来的历代王朝,只  相似文献   

9.
正京杭大运河奔腾南下,流经鲁南与苏北。大运河在鲁南与苏北境内有一个复杂变迁过程,历时千年,河道先后经历了从苏北宿迁境内南北改道以及鲁南境内东西两线形成的过程,历经沧桑。通济渠的开凿与大运河的南北改道公元7世纪初,隋朝统一了中国。隋王朝的统治虽然两帝仅37年,但是隋文帝杨坚与隋炀帝杨广父  相似文献   

10.
毛广雄 《人文地理》2009,24(4):72-76
从苏南地区产业向苏北地区转移的基本特征入手:苏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升、从项目类型看,工业项目仍占较大比重、特大规模产业转移有了新突破、共建开发区成效显著以及产业转移结构日趋优化等。借鉴Hayter区位进入理论的分析框架,从心理距离、承接区域政策、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等方面分析了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的空间进入壁垒,从专业化优势、竞争力优势等角度分析了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的空间进入优势。认为苏南产业大规模向苏北转移是进入壁垒和进入优势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结了渐进式产业转移的五种模式:资源利用型、节约成本型、拓展市场型、优势延伸型以及园区对接型,并就如何加快地区产业转移进程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苏北市镇工业的兴起改变了市镇经济结构,工业逐渐在市镇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刺激了市镇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苏北一批市镇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近代市镇经济的转型。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曹甸是苏北宝应县东北的一个集镇,当年,这里曾经爆发了八路军、新四军与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部之间一场战役。曹甸战役从谋划到激战,乃至结束,我军指挥部内部有过多次争论。1940年下半年黄桥决战胜利,八路军与新四军胜利会师,使华中敌后形势有了好转,但兵败黄桥的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退至兴化、曹甸、东桥地区后,反共之心不死,积极构筑层层防线,企图截断苏北和皖东新四军、八路军联系;东北军霍守义部112师共4000多人,以"武力调停苏北摩擦"为由,从山东南下苏北,并已进至淮阴以东苏家咀一带,即将同韩德勤部会合。在这种情况下,我军要想在苏北立足并开创抗战局面,势必要与韩德勤部再决一战。  相似文献   

13.
苏北沿运河地区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广亮  甄峰 《人文地理》2009,24(5):87-91
本文在绿色产业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热点的背景下,提出在江苏省北部沿运河地区适宜重点发展绿色产业。首先分析了苏北沿运河地区发展绿色产业的支撑条件,进而提出了苏北沿运河地区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确定了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发展战略中重点分析绿色产业选择方法和提出绿色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产业循环模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并指出沿运河地区绿色产业发展的重点,这对明确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形成苏北沿运河地区特色的绿色产业品牌,培育区域发展优势,打造苏北沿运河地区绿色产业发展新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可远  沈正平 《人文地理》2005,20(3):126-128,58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目前,其境内客观上存在着南高、北低的经济梯度差距和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板块。本文在对苏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及成因作出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苏北振兴的若干对策;同时,通过该案例研究,从理论与战略层面上探讨了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以期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1943年2月2日,时任苏北区党委书记、苏北军区司令员、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委的黄克诚接中央电报,要苏北区党委和三师选调一批年轻有为、身体健康、有培养前途的前线和地方团以上干部到中央党校学习深造,准备迎接全国大反攻。  相似文献   

16.
陈云领导的上海“米棉之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在上海解放前后,我先后担任苏北支前司令部财粮部副部长、苏北行政公署财经处粮管局局长、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计划处处长等职,曾指挥数十万水运大军,负责由苏北地区向上海和苏州突击,运输粮食和棉花,直接参加了上海解放初期陈云组织部署的对资产阶级第一次重大经济斗争——著名的上海“米棉之战”。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发展战略演变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分别实施了区域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共同发展和苏北大发展战略,造成了各区域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其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经济区域间的差异和县域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在分析了现阶段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立足区域整合的角度,提出加快沿江开发与苏北互动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以期实现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扭转南北经济差异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抗日根据地的税务官文图/陈学诗1940年秋,新四军北上抗日,挺进苏北,建立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春,新四军成立了以朱毅为部长、李人俊和骆耕漠为副部长的财政经济部,制定了抗日根据地征粮、收税等经济政策。当年税收工作处在日伪军经常向根据地“扫荡...  相似文献   

19.
1939年11月,为贯彻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执行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中原局书记刘少奇进入华中敌后。时隔一年,新四军和八路军南下部队在苏北胜利会师,实现了开辟苏北为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战略后方的计划,发展华中的任务基本完成。这  相似文献   

20.
鲁南苏北地区汉画像石西王母图像系统释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为《鲁南苏北地区汉画像石西王母主体形象释名》(刊《东方博物》第7辑)一文的续篇。作者采用图像学与文献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王母的随侍物象进行梳理,将鲁南苏北地区汉画像石西王母图像系统归纳为由主神与随侍物象共同组成的一套完整的图像系统。同时,又补充提出了传统型灵禽异兽随侍这一重要的标识,与主神系统中头部戴“胜”、主神座式等要素共同构成判识鲁南苏北地区王母图像的基本标尺。研究表明,各种具有神性特征的图像要素与不具明显性标识的图像要素构成鲁南苏北地区既有内在统一性又具地方特色的西王母图像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