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松花石砚     
故宫博物院原清宫旧藏砚中,有一种松花石砚,是清早期至中期"御用"石砚中重要之品。据了解,此砚材从清末以来即未开采,松花石砚已渐不为人所知,石的产地也失传。本文试就松花石砚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范建宏 《收藏家》2008,(4):49-52
《归云楼砚谱》民国十五年(1926年)影印本,是清末民国时期徐世昌所藏砚台拓本的谱集,共收徐世昌藏砚120余方,其质地有端石、歙石、澄泥等,形式丰富,以具有学术性、艺术性享誉砚林,是砚谱中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11,(6):81-81
《砚史》又名《西园砚史》,是清代著名书画家高凤翰所藏砚品之谱录,浓缩了高凤翰一生藏砚、制砚、铭砚的艺术成就。藏书家田涛和书法家崔士根据王相重摹之原拓本制版,合作详加笺释,最近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
再议袋形砚     
一《文物》2005年第5期发表了刘新园先生撰写的《袋形砚考——北宋文人设计的一种砚式》一文(以下简称刘文)。文中提出在北宋出现“一种形式比较特别的砚台。这种砚台多作成长方体,在长方的砚面上把砚堂刻成一个袋子,在砚堂与墨池之间突然紧缩,然后把因颈部收缩而出现褶皱的袋口作成墨池,其形象就像一个束颈收口的布袋。”[1]并且,根据4件不同时期传世砚台的比较,总结出从北宋至元代袋形砚的发展脉络,即“北宋元丰六年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刘文1式)为原创期作品,不仅袋形写实,甚至连勒紧颈部之绳的细部也交代得十分清楚。至北宋后期颈部之绳…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博物馆现藏历代砚台甚多,其中大部分是历年来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少部分则是征集来的传世品。出土的砚台,有些曾随同考古发掘报告一起报道,今将部分藏砚综合介绍于后,为编辑砚史提供一些资料。一、西晋三足陶砚(图一) 泥质灰陶,质脆,呈深灰色,三足。直径16、口径14、通高4、深1.5厘米。砚心略凸,形不  相似文献   

6.
我看到了今年《文物》第一期发表的《刊登砚史资料说明》一文:"希望各地文物考古工作者能够提供更多的实物照片和科学记录资料,为将来编辑砚史创造条件。"个人读后有所启示,特将河北地区发现的几件汉砚资料作一介绍,以供参考。一、双盘龙三足石砚一件,1955年6月出土于河北沧县四庄村东汉墓葬中。同出的有绿釉陶壶、魂瓶、陶楼、井、奁、甑、盆、鼎、罐、十三连灯、陶俑、动物模型等这件石砚今藏河北省博物馆(图一、二)。此砚分底和盖两部分,通高15.5、直径16  相似文献   

7.
孙致弥神鱼出水砚张晓玲孙致弥神鱼出水砚是河北省文物总店所藏端砚之一。此砚长方形,长15.9厘米,宽9.8厘米,厚2.6厘米。石质细腻滋润,色泽黑紫。砚石之间有一条10──14厘米宽的黄色天然带状斑纹,自砚上侧起,向砚背方向环绕过砚的一侧,直至砚面墨池...  相似文献   

8.
华慈祥 《收藏家》2010,(4):32-34
历史文献中有关砚的记载在宋以前比较少见,大多以颂砚诗的题材出现,宋代以后古籍中关于砚的篇章与专著明显增多。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为砚录之类的书籍,一般记录作者砚之把玩、研究的心得;或者前半段记录作者砚之把玩、研究的心得,后半段集录前人有关砚的诗文。二为砚图类书籍,记录某人或某处所藏砚图,或有文字说明。能够入选的古砚一般来说,材质上佳,制作精细,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美砚三品     
张传伦 《收藏家》2014,(11):69-72
顾二娘砚最富盛名,只因她是顾二娘,爱其砚的历代文人想起嫠居吴门的这位年轻寡妇纤纤十指将艰硬冰冷的石头摆弄成史上最富盛名的顾二娘砚,绮思四百年不绝如缕,念想最多的定是她奏刀之际,素衣素裙素面朝天的模样究有几分标致?至少要跟她的砚台相得益彰才好,士大夫们格外推崇她,她特大的名气也由此而传闻至今,那位千金买砚千金买婢(金樱)的藏砚大家黄莘田曾请顾二娘制“美无度砚”,此砚位列他的书斋“十砚轩”中第一,曾一题再题还有余甸也来铭题。可以想见其美哉至大而至无限。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樟树市博物馆藏有一方清代李友棠旧藏、蒋士铨题记的端砚。此砚系1972年从樟树市观上乡潭埠村委敖坊村收集的。砚随石形而制,略呈椭圆形,正面略大于底面,长28、宽18.5~23、厚4.5厘米。砚额中部偏左有一随形贮水池,深1厘米,其内阴刻海水波涛纹。砚额其余部分阳刻云纹和一条翔龙(图一)。砚左侧阴刻隶书"适园珍藏"4字铭,铭文下刻阴文篆书"临川李氏"方印一(图二)。砚背阴刻蒋士铨行书题记:"此石坚细苍润,真西洞中层石也。适园出示,因志于后。心余蒋士  相似文献   

11.
范建宏 《收藏家》2007,(1):29-32
《阅微草堂砚谱》是清代纪昀所藏砚台拓本的谱集,共收录纪昀藏砚126方,砚石质地有端石、歙石、淄石、盘古石、松花石、澄泥等品类,形式丰富,具有学术性、艺术性,享誉砚林,是砚谱中的经典之作。阅微草堂是清代纪昀宅邸书房的堂号,纪晓岚(1724-1805年),名昀,字春帆,晚号石云,又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河间府献县人,人称纪河间,谥文达。历仕雍、乾、嘉三朝。乾隆三十八年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历十载而书成,并亲自裁定和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卒后嘉庆帝亲撰祭文和碑文致哀,并给予高度评价。纪晓岚颇喜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都建平”瓦砚,砚盖上刻有“百二长生馆珍藏”,系晚清官员吴大澂旧藏,经考证为吴氏在任职陕甘学政期间所得,后由方若递藏,再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由“都建平”考证都司空负责诏狱,及编制指挥囚徒从事板瓦制作和城墙修筑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澄泥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砚台,作为研墨的工具,最基本的条件是耐磨、不渗水。如果一磨即穿,或遇水即渗,则不能研磨。因此,制砚的材料必须质地坚硬。中国的砚材种类繁多,大多具备这两个条件,而端、歙、洮石之所以著名,则不仅具备这两点,且兼有易发墨、不损笔、墨汁不易干涸、呵之即湿等优点。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澄泥砚,之所以能和端、歙、洮石相题并论,也是因为它具备了上述的优点,是一种优质砚材。  相似文献   

14.
砚自古以来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并且结下了难解之缘,更有甚者爱砚成癖,嗜砚如命。在各类文物的收藏爱好者中,似乎惟有藏砚出现了众多的砚癖名人,砚为何有如此特殊的魅力可使人如此痴迷呢?这是由于砚本身既有悠久的历史,又具精湛的雕琢技艺,再经识者题铭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佳石、精雕,加上名人佳句,为世人所深爱而又传承久远。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毛笔一直是用来书写的传统工具,因而文人墨客的案头离不开文房四宝,而笔墨易损、纸不易存,独有砚石可千古流传。它既有实用、艺术价值,又具观赏品鉴的文化内函,所以自古至今的文人士子,往往都将砚…  相似文献   

15.
纪晓岚是十八世纪我国杰出的学者。卒于清嘉庆十年(1805),谥“文达”(以下称文达公)。纪文达公一生嗜砚如癖,他的堂号是阅微草堂,也有“九十九砚斋’’之称,可见其收藏之丰。在流传至今的文达公遗物中,大部分是砚。《阅微草堂砚谱》中可见到藏砚的拓片,除了乾隆帝御赐的一方之外,其余都是他自己多年收存或友人所赠。嘉庆九年(1804)五月刘墉赠砚,文达公铭记:“余与石庵(刘墉)皆好蓄砚,每互相赠送,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声色货利相矜,而惟以此事为笑乐,殆亦后来之佳话欤?”  相似文献   

16.
目前流传的高凤翰(1683~1749年)《砚史》拓本,是清代道光年间王相(1789~1853年)请王子若(1788~1841年)及吴熙载(1799~1872年)重摹拓本。读过《王子若摹刻砚史手续》可知,王子若在摹刻《砚史》之前,还为南昌万承纪摹刻百汉碑砚。百汉碑砚与高凤翰《砚史》为砚史研究中的重要资料,笔者倾慕已久。近日友人携来两大册砚拓,云在沪上得《百汉碑砚拓》。原砚已散失,拓本亦属难得。图册纵50、横35厘米,共有72方砚拓。拓本大小不一,每拓只拓砚背,即摹刻碑刻一  相似文献   

17.
清乾隆朝所修《西清砚谱》卷一中收录的几方"铜雀瓦砚",当时被认定为汉砚,备受重视。本文通过近年来邺城地区考古发现的瓦作遗存,判定这几方瓦砚并非汉砚。铜雀瓦砚在宋代即受到追捧,而实际上,"铜雀瓦砚"并非东汉晚期的铜雀台瓦,是使用东魏北齐时期压磨黑光瓦件所制。在这一结论基础上,作者透过"铜雀瓦砚"的诞生,分析了某些艺术品的塑造,不单纯只是匠人的创作,还夹杂着历史、想象与物质的复杂互动。  相似文献   

18.
林则徐的砚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读《龚定盦全集》时,偶然想到了友人藏的一块林则徐用过的砚石,是与林、龚二人有关的。事隔八年,当时草草一望,未及仔细研究,因又重访此砚,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砚石为一紫端,有殊砂斑,似为端州高要县中岩坑所产,石质细腻,极下墨;砚长  相似文献   

19.
孙秀云 《收藏家》2011,(9):47-50
天津艺术博物馆素以珍藏佳砚而著称于世,在藏砚界有"半壁江山"之誉。所收藏的历代古砚质地名贵,造型美观,品种多样,雕刻精湛,多为世间珍品。如造型古朴的宋砚、温润如玉的端砚、奇姿异彩的歙砚、质地优良的澄泥砚,以及清代名家学者隽铭收藏之砚等等。  相似文献   

20.
1983年4月,江西省广昌县农民于距地表约1米深处发现一座古墓,我馆闻讯后即派工作人员赴现场勘察。墓中出土一件瓷辟雍砚和一批花纹砖,简介如下。辟雍砚为圆盘形,砚心微凸,周围为环形砚池。砚身施米黄色釉,砚心无釉。灰黑色瓷胎,坚硬粗糙。高5.6、外径19.5、砚心径15.3、底径18.8、池深1.3厘米。砚下有十一足座,足高2.8、厚1.7、间距2.3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