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敏 《黑龙江史志》2009,(11):28-29
晚清外交史上,郭嵩焘、黄遵宪是两个不同时期极具影响力的外交家,可以说他们的外交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代表着洋务派与维新派。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两位外交家只进行过个案研究。本文试图将其外交思想联系起来再加以考察、比较,以从中探寻两代外交家的外交理想及认识,并从他们的异同中追寻历史前进的脚步,从而进一步探讨有关晚清外交近代化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晚清国人对外交人才观的演变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过程.从最初国人对选拔外交人才的讨论到外交官职业化思想的明晰,他们的观念可谓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已经初步树立起了近代化的外交人才观.中国传统外交人才观与近代西方外交人才观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属于两个不同的文明体系.近代西方的强势地位,决定了国人外交人才观的演进必然是接受西方理念的过程,其间不断交织着中西观念的冲突与碰撞.  相似文献   

3.
刘吉红 《攀登》2008,27(6):27-29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以其独特的外交风格和超凡的胆识,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理论,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成为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4.
国际战略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的领导者虽然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战略概念,但多半是选择国际战略概念表达其对外交政策方针的思考。在学术界,使用国际战略概念研究中国外交也已成为主流。因此,在新中国外交史的演变中把握中国国际战略的历史阶段,在梳理新中国政治话语中的战略语义和语境的基础上体会国际战略概念,有助于推进中国国际战略理论研究的规范化和新中国外交研究的系统化,增强中国的外交研究和国际政治研究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5.
在晚清外交史上,郭嵩焘与曾纪泽是两个极有影响的人物,但迄今为止,学者们只对这两位外交家进行过个案研究,本文则试图把他们的外交思想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比较,从中探寻两代公使的外交理想及认知,并从他们的异同中进一步探讨有关晚清外交近代化的一些问题。一、郭嵩寿、曾纪泽面临的外交大势鸦片战争之前,清朝几乎与世隔绝,对周边国家的交往则建立在“宗藩制度”上,即中国以“天前上国”自居,周边国家乃至更远的属国必须向清朝皇帝纳贡,并接受清帝册封。清廷则需为属国平挥内乱、外患,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干涉属国的内政。然而,随…  相似文献   

6.
试评曾纪泽的近代外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跃波 《安徽史学》2003,(3):37-40,31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是近代史上成功运用现代意义的外交思想办外交的杰出代表。本文着重对其近代外交思想的局限性和积极影响进行评价,以说明曾纪泽对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首先倡导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到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再到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尊重并维护世界多样性,反映的是中国外交正确认识国际社会、充分尊重客观现实、合理应对时代变化的历史进程。实践证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与维护世界多样性的主张,不仅反映了国际社会的本质,而且代表了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它们既是中国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外交对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略论胡锦涛的"和谐世界"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西周 《攀登》2006,25(1):29-32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是对中国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遗产和江泽民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正确判断,是中国提出的新的世界发展观,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中国外交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要学习和坚持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努力构建和谐中国,并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洋务运动史、近代外交思想史既有研究,利用近年来出版的有关档案,考察中法越南交涉这一洋务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外交个案,探讨洋务时期整体外交思想,认为义利结合的整体外交思想为洋务时期清朝政府的基本外交指导思想,从而反思中国近代外交思想史研究中若干误区.  相似文献   

10.
李鸿章主持清末外交近30年,其主导思想是争取和局。就外交实践而言,他彻底失败了,但就思想本身来说,李鸿章的和局思想是他的洋务自强思想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性,不应随着外交实践的失败而一同抛弃。因为政治外交相为表里,李鸿章外交失败首先是中国内政不修,而后才是他个人的失误。  相似文献   

11.
张永胜 《攀登》2007,26(5):126-128
"和谐世界"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重大国际战略构想,它继承了中国既有的外交思想,同时又包含许多创新,从而使中国外交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尤其是"和谐世界"发展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框架,使中国外交进入"和谐外交"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郭嵩焘外交思想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嵩焘外交思想浅论周文宣郭嵩焘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洋务思想家,他的思想认识水平高出同时代人许多,在洋务理论中独树一帜。其中,他的外交思想是其洋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郭嵩焘的外交思想作一简要评述。一郭嵩焘外交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郭嵩焘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化外交的转型时期,以其独特和前瞻眼光来看待中外关系。其外交思想中的近代意识表现为对传统夷夏观的突破、对近代西方外交观念、外交礼仪的吸收、接纳,以及创办近代外交机制的努力等内容。郭嵩焘的近代外交意识,对晚清外交的近代化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清末报刊评论与中国外交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云仙  牛杰 《安徽史学》2005,(6):35-38,34
清末报刊评论对外交的关注是中国民族危机的必然产物,是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重要表现.清末报刊评论不仅在组织民众参与外交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推动了中国外交思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 ,面对日本不断加紧的侵华步伐 ,汪精卫开始形成“一面抵抗 ,一面交涉”的对日外交思想。一·二八事变后 ,汪精卫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思想 ,并将之作为汪、蒋合作的南京政府对日外交的指导方针。这一对日外交方针对当时中国政局的发展和中日关系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也为后来汪精卫的叛国投日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6.
面对西方的侵略,晚清政府被迫开始调整外交体制,由于此时社会思想发生了裂变,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了思想认识上的二元化结构,这在思想层面上决定了晚清七十年外交的基本走向。由于晚清政府外交指导思想的不成熟和外交运作体制上的不健全,导致其外交政策及其实践总体是失败的,这对整个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鸿章是清朝末年的重臣,他主持清朝外交超过30年,是清朝晚期外交活动的核心人物。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以及其奉行的对外政策对于清朝晚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所参加的外交活动以及中外交涉构成了清朝晚期外交实践的主体。李鸿章代表清朝和西方列强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对晚清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我们深入研究李鸿章的外交思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晚清外交,对今天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今人民中国获得世界上160多个国家的承认,外交成就显著。这是新中国地位的反映,也是众多外事工作者努力的结果。新中国的人民外交的成功,其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军委外事组开展的“窑洞外交”。毛泽东、周恩来等在陕北即已展示出他们的外交风采。本文作者作为当年“窑洞外交”的目击者和参与者,忠实地记下了当年发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19.
1933年2月,日本宣布退出国联,致使中国诉诸国联的外交策略失去交涉对象,一定程度上宣告了国联外交的失败。此后,中国外交面临十字路口的抉择:联美、联俄、联英还是继续依靠国联抑或直接对日交涉?中国知识界对此做出了反应,纷纷撰文探讨中国外交的新出路。知识界关于中国外交出路的不同抉择,背后诠释的是对"弱国无外交"、"打倒一切帝国主义"等口号的深度省思。以历史的后见之明而见,其中的某些外交谋略成为日后中国抗战胜利外交层面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20.
宗藩思想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晚清重要的藩属国越南和朝鲜所出现的危难,李鸿章在处理和交涉的过程中,依据其与中国国防安全层次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在越南问题上,李鸿章放弃了传统的“守在四夷”观念,主张放弃对越南的援护。而对于朝鲜问题,鉴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李鸿章主张采取逐步强化中国的宗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