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及案例分析对加拿大多伦多华人超市的发展、空间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多伦多华人超市从原先市中心的中国城向周边地区有明显扩散。多伦多华人超市的发展与加拿大华裔移民的增加有很大的联系。大量华人对中国食品的眷恋成为华人超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其空间分布反映出华人生活范围在不断扩大。而商业店铺租金、政府的税收制度等也促进了华人超市的发展及空间格局变化。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过分强调通过个人努力而实现自我成功,缺少团结合作。因此,尽管华人超市在数量上已经与本地部分连锁超市旗鼓相当,但由于华人超市处于各自为营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华人超市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华人移居美国始于19世纪30年代,初期移居美国的华人主要来自中国的广东。1965年美国修改移民法后,移居美国的华人数量迅速增加。新移民的到来改变了美国华人社会以粤侨为主的状况,并导致了传统华人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王昺  梁晓 《民族译丛》2003,(4):29-37
华人在加拿大存在了一个半世纪,但是他们对加拿大发展所做的贡献直到最近30多年才渐渐得到承认。加拿大华人直到30多年前人数还很少,但独特的经历已显示了华人顽强的生存能力,他们能在过去歧视性的民族政策和专门针对华人的歧视行为的重压下,采取自己独特的应对措施,不断发展壮大,直到今天成为加拿大第一大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4.
5.
俄罗斯的华人移民——社会问卷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俄国新、老华人移民的大规模问卷调查,旨在全面认识和了解俄国的华人移民状况及他们对所面临问题的看法。调查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移民经历、生活水平、职业和群体的力量、与俄罗斯社会的相互关系、关于俄罗斯的总体印象及未来计划等。  相似文献   

6.
论文追溯了西班牙华人社会的发展历程,剖析了以当代中国新移民为主体的西班牙华人社会的人口、职业结构及地域分布,结合实证经验探讨跨境迁移路径、异域谋生策略及移民认同趋向等国际移民理论中的经典模式。就跨国移民而言,他们需要通过学习移入国的法律法规、文化习俗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但同时也必须保持自己母体文化的优良传统以发挥特长。就移入国而言,则有一个如何了解、接纳异族群体优点并将其融入自身发展的过程。外来移民与当地民众在理解基础上的优势互补,方能使移民从个体能力到社群文化都成为移入国和移出国双方共享的财富,使联合国一再提倡的"移民与发展"理念,真正成为多方共赢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2019年加拿大联邦大选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大选的结果与成因,大选中华人的参与方式、表现和特点。在2019年加拿大联邦议会选举中,华人积极参政,共有41名华人精英被提名为各政党候选人参选,其中8人当选。华人候选人主要集中在华人人口集中居住的大多伦多和大温哥华地区,当选华人能够代表华人社区的主流民意。在加拿大联邦大选中,华人社团发挥领导和助推作用,积极进行选民教育、选举动员和筹款活动。在加华人积极参加投票和助选活动,参政意识显著提高。华人选票受到各政党高度重视,在华人聚居的选区发挥关键作用。加拿大华人参政仍然存在一些新老问题,但展望未来,他们的参政水平会有进一步提升,能更好地维护和增进华人权益。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政策是其基本国策之一,而技术型移民政策在其移民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不断调整技术型移民政策并对华人新移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从早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马来亚华侨社团与中国之间是联系密切的侨民社团与祖国之间的关系。此后,由于马来亚华侨社会发生了本质性转变,当地华人社团与中国的关系转变为外国公民社团与祖籍国之间的关系。期间,由于种种因素,双方的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中马建交,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双方的关系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本文概述各个历史时期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关系的发展演变,探讨两者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作者认为,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对华人社会和中国而言都是积极的因素,双方日益密切的联系,加强了当地华人社会与中国,乃至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的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文评述了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郭世宝在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认为他在华人新移民、华人社团、移民的外国文凭认证、文化多元化与高等及成人教育研究方面成就突出,其中在华人新移民研究方面有两项理论创新:在华人新移民融合研究方面提出了"三重玻璃效应"理论;在华人新移民回流研究方面运用了"双重离散"理论。  相似文献   

12.
新西兰中国大陆新移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基于统计数字,分析了新西兰移民政策对中国大陆移民的影响、中国大陆移民在新西兰的定居状况以及近期新移民的政治诉求。得出结论,新西兰中国大陆新移民群体的形成始于新西兰在1987年所颁布的新移民法案,此后分别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和2000年以后共两次大批的中国大陆人士移民新西兰;近年的新移民包括数以万计的留学生转化的移民以及数额可观的商业移民,尤其是投资移民;如此数万之众的留学生和新移民的到来,对新西兰华人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多中国大陆新移民对参与新西兰政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未来的研究应做多角度和深度研究,如探讨新西兰中国大陆移民的身份认同问题,他们与其他华裔移民及土生华裔的关系以及这个群体中的"空中飞人"和海归现象等。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debates on the empirical and conceptual potentials of anti-essentializing notions such as ‘thirdspace’ with the aim to open new epistemological and political grounds.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ethnographic research, I critically examine two spatial strategies (the deliberate creation of an ethnic neighbourhood, and the securing of a community centre) that Latin American immigrants in Toronto, Canada, developed to appropriate urban space and lay claims to equal rights. The case of Latin Americans' struggle for belonging in Toronto serves to reflect on how and why new immigrant groups today (re)construct collective identity spatially. I argue that immigrants strategically essentialize their identities in and through place in order to make themselves visible and their voices heard. Ethnic places represent sites of resistance and creation where immigrants construct their own subjectivities while also redefining dominant notions of inclusion and citizenship. Although locally grounded, these new immigrant identities remain fluid and engage with multiple forms of exclusion

[The] situation is simply sad; the [Latin American] community … is one of the most orphan communities … in [Toronto] … [We] don't even have a place where to dig our own grave basically. If there is need to get together … a meeting … there is no place. We have to be looking for a basement … for a recreational centre to give us a room … If there is a social or cultural event, we do not have a place where … we can present what we have … [It] is sad and it is a reality. (Cesar Palacio, city councillor candidate to Toronto's 2003 municipal elections, interview, 2 May 2003, translated from Spanish)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965年前后两个阶段美国中餐业的变迁,蒙特利尔公园市中餐业的兴起及影响,圣盖博谷地区中餐业更深刻、更广泛变化的阐述,本文分析了新一代华人移民在多元文化背景和与主流社会的磨合中,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和包括饮食习惯在内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名古屋个案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在住中国人的出生地、社会阶层、数量变化和职业结构等方面的实地考察,解析了近年来日本中国新移民的人口迁移主要因素、人口变化趋势、要因以及职业分布特征。论文认为就业机会、居住环境、地域国际化政策是中国新移民迁入名古屋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强、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中日关系的波动和恶化,是中国人口增加率呈现迟缓趋势的主要因素;在日本"构建多文化共生社会"的新政策背景下,华侨华人社会迎来了崭新时代。新华侨适应主流社会的方式和形态与老华侨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华人新移民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生存适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新西兰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实行面向亚洲的政策以来 ,来自亚太地区不同国家的华人移民以及其他亚裔移民大量移进这两个国家。他们在异国他乡面临着以高失业率为主要特征的生存危机。但这一包括中国大陆新移民的华人群体 ,克服重重困难 ,站稳脚跟 ,逐步积累 ,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选择华商与韩商大会作为个案,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华商网络与韩商网络的运营机制及其特征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韩商大会与华商大会是两个最具规模的离线网络协力系统,在强化网络成员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乃至在构筑民族共同体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个大会在会议周期、运营体系和世界性影响力方面又具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an ongoing dialogue on the causes of migration and emigr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grants/emigrants and their homelands by investigating historical materials dealing with the Chinese in Chicago from 1870s to 1940s. It shows that patterns of Chinese migration/emigration overseas have endured for a long period, from pre-Qing times to today’s global capitalist expansionism. The key argument is that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se patterns, it has been trans-local and transnational connections that have acted as primary vehicles facilitating survival in the new land. While adjusting their lives in new environments, migrants and emigrants have made conscious efforts to maintain and renew socioeconomic and emotional ties with their homelands, thus creating transnational ethnic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9.
在以前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本文分析了受访家庭于1995—2005年间在经济和认同方面的演变情况。结果显示,华人族群规模正在逐渐缩小;族群间通婚的数量增加;来自台湾、香港、新加坡和柬埔寨的华人在经济活动中十分活跃;华族聚居区的总体情况与国家经济改善的大趋势一致,但财富增长的分布不平均;华人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提高社会地位的努力。由此得出结论,华人社区在越南经济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华族在经济和认同方面的集中化进程正在加速。  相似文献   

20.
王笛 《史学月刊》2006,(11):93-10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来到美国的中国移民基本上被华人社区中的中国传统的社会组织所控制。华人社区有四种基本的社会组织,即宗族、会馆、秘密社会和行会,这些组织的扩张是由于社区生活的需要和外部的压力。它们也强烈影响到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并在延缓中国移民的同化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排华运动、组织的束缚和内部的争斗使中国移民与主流社会隔离了几十年,宗族的条规、方言的区别、利益的冲突等又破坏了中国移民的内部团结,这也导致了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中国移民的同化过程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