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华人的宗教信仰 探讨印度尼西亚的同化政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来西亚萧依剑在《这一代印尼华人》一文中说:“华人通过宗教来维持他们的特性”。这一情况的出现,归因于印尼政府的同化政策。自60年代以来印尼政府借助政治权力,强制推行全面同化政策,取缔华人社团,封闭华文学校、华文报刊,禁止讲华语使用华文和宣扬中国文化,禁止举行传统宗教和习俗节日活动,禁止输入、销售、散布华文书刊、印刷品和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历史进程,已充分显示与华侨华人所在国的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所谓主观因素,即华侨华人所在国华族为争取获得享有开展本民族语言文化教育权利所进行的主观努力;所谓客观因素,即华侨华人所在国当时政治、经济形势及政府的政策,以及祖籍国——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及政策所施加之影响。本文着重论述客观因素对东南亚华文教育之影响。一“华文教育”的界定“华文教育”,顾名思义系指“对华侨、华人子女以及其他要求学习中文的人士施以中华民族语言文化课程的教育”。①此界定内涵着海外华侨华人来中国国内(包括…  相似文献   

3.
一部系统论述当代印尼华人的学术专著《风雨沧桑五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尼华侨华人社会的变化》 ,已由香港丹青出版社出版。全书论述了 1 95 0年至 2 0 0 0年印尼华人各方面的情况。全书共 1 8章 ,约 2 5万字 ,并有 2 0多张照片。附录有中外文主要参考文献及重要地名中外文译名表。作者系广州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黄昆章教授。他是印尼华侨 ,长期研究印尼华人问题。本书是他的新著 ,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论述当代印尼华人的著作。香港各大书局有售。论述当代印尼华人的专著出版@乔言…  相似文献   

4.
印尼华人经济活动在民族化和后民族化时期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领域包括13677个岛屿,其中有人居住的为3000多个岛。习惯上爪哇和马都拉岛称为“内岛”,其余则为“外岛”。在全国1919317平方公里的面积中,爪哇岛面积仅占6.89%,但却拥有全国1.8亿人口的60%。印尼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印尼华人约600万,他们多已取得印尼国籍,成为印尼籍的华人后裔。印尼华人经济事业的兴衰,与印尼全国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其兴衰的关键在于印尼政府对待印尼华人经济采取的政策。荷印殖民时代,殖民政府利用华侨作中介商人,向原住民收购土产品转卖给荷兰人以运往欧洲,同时将由荷兰…  相似文献   

5.
印尼与澳洲隔海相望,分别是东南亚和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两国都曾被殖民者所统治,现在分别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印尼华侨、华人人口约6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澳洲1986年华侨、华人(包括混血华裔)为20.1万人,  相似文献   

6.
<正>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杨宏云的著作——《印尼棉兰华侨华人史》于2017年1月1日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时间为纵线,以重点事件横向铺陈,全面而又有侧重地描述了印尼棉兰华侨华人发展变迁的历史。全书共分五章:日里种植园时代的华工移民与棉兰开埠、二战前后棉兰华侨华人的抗日与反殖民斗争、苏加诺完全领导时期(1949—1965年)棉兰华侨华人的政治认同与社会生活、苏哈托统治时期的华侨华人政策与棉兰华侨华人的坎坷前行、民主化改革以来印尼棉兰的  相似文献   

7.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成立于 1 980年 ,其前身是华侨大学华侨史研究室。 1 986年升格为华侨研究所 ,1 995年改名为华侨华人研究所 ,是直属于学校的科研机构。现任所长为蔡振翔副教授。华侨华人研究所的研究范围颇广 ,涉及到华侨华人的历史、现状、经济、教育、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 ,但是教学与科研的工作重点 ,则一直是华侨华人历史文化与海外华文教育两个方面。多年以来 ,华侨华人研究所先后讲授了《中国通史》、《中国文化史专题》、《海外华侨华人史》、《海外华文教育概论》、《侨务政策研究》、《台湾社会研究》等研究生或者本科生课…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印尼华人社会发生了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变化,以至体现在中文用词上,不应再将印尼“华人”与“华侨”笼统地当作同义词来看待。本文拟就印尼的华人国家认同与政府的有关政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华人社会变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进  相似文献   

9.
印尼华文文学沧桑李君哲在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自唐朝末年起,就有闽粤等地的中华儿女相继来这里垦殖开拓,生息繁衍。目前华侨华人约有600万,虽仅占印尼总人口的百分之三,但对定居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世所公认的重大贡献。中华儿女不仅构筑了中、印(尼)...  相似文献   

10.
以印尼客家人这一华人次族群为个案,以身份构建为视角,论文通过考察印尼华人再华化的内生动力,揭示了再华化这一概念内涵的复杂性及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论文认为,再华化本质上是印尼华人在民主化改革后进行身份重构和争取合法权利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赋予"印尼公民"以文化多样性和政治包容性的内涵。协调中国移民后裔与印尼公民这两种身份之间的关系,是印尼华人身份重构的根本任务。印尼客家人通过政治参与以及积极推动华文教育、华人社团和华文报刊的复兴,为再华化与印尼华人的身份重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印尼华人的再华化与身份重构都是未完成的事业,二者的未来走向既取决于印尼国内政治的变迁,也取决于印尼华人社会的选择与内聚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华文学校的性质和类型问题当前东南亚的华文学校有以下几种:1.仍按以往华侨学校模式办学,。以华语为主要教学用语,当地语言仅作为一门课程教学,学校有办学自主一权,其性质可归为华侨学校者,仅有老挝的家都公学一所。近年来,台商在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开办四所教育子女的侨民学校,也属这一种。2.以华文为主要教学语言,兼校中华传统文化和当地文化,仍保持华文教育体系者有马来西亚的华文小学和华文独立中学。其中华文小学已接受政府津贴成为国民型小学。这类学校堪称真正的华文学校,但目前仅在马来西亚存在,从国家来说,是…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1912—1937年)晋江的侨办教育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百年来华侨华人与中国的教育关系 ,因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 ,显示出不同的风貌 :二三十年代 ,海外华侨教育步入高潮 ,国内的侨办教育随之兴盛 ,成为侨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海外华侨教育转变为华文教育 ,国内的华侨教育亦发生变化 ,然而 ,在国内侨乡和其它地区 ,仍有相当规模的华侨华人以及港澳台同胞捐资办学。第一次高潮的近半个世纪之后 ,国外的华文教育和中国国内的捐资办学又进入新的高潮。尽管上述教育关系的发展有着一脉相承的因缘 ,然而时过境迁 ,这两次高潮时期华侨华人与中国教育关系的实质内涵已经相去甚…  相似文献   

13.
耿虎 《民族译丛》2007,(1):50-55
伴随着海外华侨、华人的出现和海外华人社会的形成,以学习民族语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华文教育也得以兴起,并不断发展。华文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既是海外华侨、华人客观需求的具体反映,也是他们民族感情的寄托和民族生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前夕,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代表团代表200万欧洲华侨华人,赴北京参加盛典。对此我感触良多。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初,全欧华侨华人总数不过区区万余,加之散居在英、法、德、荷、意等十多个国家,更是微不足道。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从香港、印尼、印支三国等地辗转移居欧洲的华侨华人有所增加,但处于当时东西方冷战高压下,欧洲华人大多只能局促于当地经济缝隙中艰难谋生,对政治噤若寒蝉。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17日,印尼民族运动的领导人苏加诺和哈达签署了独立宣言,庄严宣告印尼独立。次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苏加诺、哈达分别当选为共和国的总统、副总统,印尼由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本文旨在研究印尼苏加诺政府时期(1945—1965年)的华侨、华人政策及其影响,进而探讨这一时期印尼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作用、机制与政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中国软实力问题进行了探讨,但至今未见有从华侨华人和侨务工作视角系统探讨中国国家软实力的研究成果。论文着重探讨了华侨华人在中国软实力构建和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影响机制及面临的挑战。认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华文化的传播、开展民间外交、中国国情和发展模式的宣传介绍以及对中国国家政策和行为的理解、支持和解释等方面,而机制在于通过华侨华人的个人行为和方式、海外华人传媒、华文教育以及华侨华人社团等发挥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到华侨与华人的不同身份对中国软实力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如何在新时期开展侨务工作,笔者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对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印尼华裔学生的调查研究,探讨印尼华裔青少年一代的语言环境、语言使用、语言能力及其认同问题.调查表明,印尼华裔学生是以印尼语为主、具有双语或多语能力的语言使用者;虽经数十年的严厉禁止,但他们在印尼现仍有一个使用汉语言文字的环境;他们程度不一地具有汉语方言的能力;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动机与华人身份的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1967年以来印尼华文教育的沉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7年以来印尼华文教育的沉浮温广益众所周知,华侨教育事业在印尼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东南亚诸国中,印尼(时称荷印)华侨曾于1901年创办了最早的新式华侨学校之一的巴城中华会馆中华学校(简称“八华”),并在推动印尼以及东南亚华侨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起过...  相似文献   

19.
《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于 1 999年 5月正式出版。但该卷资料大多截止于 1 996年底 ,时过数年 ,现情况已出现了不少新变化。拙文拟对该卷海外华侨华人报刊部分稍作点滴补充 ,并予回顾和展望。华侨华人的各种新闻媒介和其他出版事业中 ,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是华文报刊。 1 81 5年在马来半岛的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ChineseMonthlyMagazine) ,是世界上第一份近代中文刊物 ,也是海外华文报刊的鼻祖。从那时开始 ,尽管有曲折、反复和存在很大的不平衡 ,但总的讲 ,海外华文报刊由发芽、扎根到生…  相似文献   

20.
正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主编,张禹东、庄国土和游国龙副主编的《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5)》一书,于2015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报告对海外华人在周边国家的生存现状加以关注,研究内容涉及华侨华人在周边国家关系中的角色、华侨华人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作用、生育率变化、华文教育、华人慈善捐赠、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