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十年晚清财政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财政史研究是晚清经济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十年来,学术界的目光主要集中于晚清财政状况、财政收支、财政制度等方面,在论和资料整理上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学们从纵向与横向两方面着笔,对晚清财政状况进行了宏观考察。财政收入研究侧重于外债、关税与厘金,而对外赔款仍是财政支出研究的热点。财政制度与体制方面,学界论述较多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问题。至于财政思想,学们对重要人物的财政思想研究较多,对总体性财政思想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此外,他们还对太平天国政权的赋税制度与政策予以客观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在对外关系领域,不仅在事实上确曾存在着传统与近代两种不同体制外交关系共存的客观现象,而且在制度层面负责处理对西方国家近代条约关系之新型机构与主管对周边朝贡国家关系事务的传统对外关系机构,也曾至少共存半个世纪以上的时间.在朝贡关系体制的边缘亦即周边朝贡国家如近代朝鲜,也曾出现极为类似的所谓"两截体制"局面与制度."一个外交两种体制"在晚清时期不仅是在朝贡关系体制的中心与边缘普遍存在的一个客观现象和事实,而且也是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对外关系制度层面非制度性地因应上述客观变化的结果,本质上则可以说是晚清对外关系近代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个过渡性现象与特征.  相似文献   

3.
赔款、外债造成的晚清财政负担最终转嫁到国民身上,洋货与洋企的肆虐使民众利益进一步受损,国人共同的维权诉求愈来愈强,从而在公司制框架之下,演绎了资本联合,共赴国难的历史活剧。从根本上讲,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是国人感受民族危机的结果,而不是"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华工是华侨的一部分,华工可以笼统的定义为出外务工的中国工人。而晚清时期的华工出国的缘由却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出走伴随着诸多的因素。从这些外出因素和方式来看,他们的命运似乎就是可以预见的。晚清华工的大量出国也是帝国主义侵华史中掠夺劳动力最有力的见证。本文拟就晚清华工问题的由来做一简要分析,以便进一步认识晚清华工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东北屡遭外强侵略,局势不绝如线。面对民族危机,爱国学者曹廷杰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正史、实录、笔记、舆图类文献,编纂《东北边防辑要》论证了东北三省在我国边疆史上的战略地位,为晚清时期的抗俄斗争提供历史借鉴。作为研究晚清时期东北边防的重要文献,其著述也是研究中国东北史、沙俄侵华史、东北历史地理、东北民族史的重要历史文献。因此,探讨《东北边防辑要》成书的历史条件及内容,考订点校本之讹误,究其史学价值,益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李新军 《沧桑》2010,(6):120-122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在京城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处理对外交涉事务。而李鸿章在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期间也涉足清廷的外交事务,晚清的对外交涉,他几乎都参与其中,其外交地位甚至一度超过了总理衙门。甲午惨败后,李鸿章本人受到极大的攻击,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后被罢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其继任者无论是王文韶、荣禄还是袁世凯,都无法再现北洋大臣在晚清外交中那种纵横捭阖、一枝独秀的辉煌。北洋大臣在晚清外交中地位衰落了。  相似文献   

7.
晚清是江苏社会慈善事业极为发达的时期,也是慈善文献大量出现的时期,余治所编的《得一录》就是其中的一部重要的慈善文献。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对外航线与港势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立坤 《史学月刊》2005,1(12):36-42
晚清时期,东南沿海一系列口岸相继开埠通商,其对外航线和港势地位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形成了中短程航线、跨区航线、远洋航线三种相互联系依存的航线结构。不同层次的口岸因对外航线结构不同而在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形成了三个等级的港势地位。港口对外航线和港势地位与沿海物流和港口集散能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率尔成编──读《近代中国的对外赔款》颜谨1993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康大寿编著的《近代中国的对外赔款》(以下简称《赔款》),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资料。但我们读了该书后,发现问题不少,现仅就其部分章节的主要问题评述如下。一、未通读所参考的...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王朝对外屈膝投降,割地赔款,对内横征暴敛,把鸦片战争赔款的负担转嫁到了人民头上。诚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败,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相似文献   

11.
奕訢是晚清朝政中一位资深人物。在他当政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的举措,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建议设立一个系统的独立的机构来管理对外事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可以说是开了晚清外交近代化风气之先。以奕訢为代表的统治阶层开明之士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晚清外交从传统走向近代的进程,并通过长期客观务实的外交实践和反思,推动了晚清外交和外交体制的近代化演变。本文旨在通过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奕讠斤被受命为钦差全权大臣同西方列强谈判的过程中其外交思想的渐变,探究其在《北京条约》签订前后外交思想渐变的深层原因和种种表现及对晚清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公政 《满族研究》2007,72(4):122-126
奕是晚清朝政中一位资深人物。在他当政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的举措,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建议设立一个系统的独立的机构来管理对外事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可以说是开了晚清外交近代化风气之先。以奕为代表的统治阶层开明之士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晚清外交从传统走向近代的进程,并通过长期客观务实的外交实践和反思,推动了晚清外交和外交体制的近代化演变。本文旨在通过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奕被受命为钦差全权大臣同西方列强谈判的过程中其外交思想的渐变,探究其在《北京条约》签订前后外交思想渐变的深层原因和种种表现及对晚清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了腐朽清王朝的国门,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屈辱与不幸。一次次的反侵略战争的失败,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次次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除了割地、开放口岸,丧失利权,还有一项沉重的枷锁即赔款。清中央政府捉襟见肘,将内囊倾尽,尚抵不足,只得向列强借款,于是主权的旁落和利权外溢,陈陈相因,恶性循环使中国一步步悲惨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国开国后,对外赔款与借款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的芜湖在正式对外开埠通商后的35年中,在人口、房屋和城区面积迅速增加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火患,这给民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成为芜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导致芜湖火灾的缘由既有自然因素亦有社会因素,并以后者为主。面对火患,芜湖官方和民间皆能以积极的姿态,与之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抗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亦存在不少问题。晚清芜湖火灾及其应对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后我国城市消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者通过各种方式对中国进行残酷的经济掠夺。其中,数额巨大,次数繁多的“赔款”勒索便是它们掠夺中国财富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造成中国近代经济落伍于世界各国的重要原因。剖析近代中国的对外赔款,是研究近代中国历史,了解近代中国国情的一重要方面。本书就是专门论述近代中国对外赔款的一本专著。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广州出现了适应城市社会救济需要而以商人行会为主导的民间慈善组织——善堂。是广州晚清时期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先后设立于广  相似文献   

17.
《叶城县乡土志》是晚清《新疆乡土志稿》的一部分志,叶城县是晚清时期隶属于喀什噶尔道莎车府的一座县城,本文将通过对该部文献所载内容,丰富叶城县以至整个南疆在晚清时期历史、地理、社会、文化方面的文献参考资料,对其历史地位做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赔款研究郭卫东鸦片战争赔款为近代中国第一笔对外赔款,于此论者不乏,其中以彭泽益的《论鸦片战争赔款》一文为尤具功力之作,其基本观点迄今仍为不移之论。①惟当时英国方面有关这一专题的诸多档案尚未出版,使得学者难以利用。从本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有关...  相似文献   

19.
印花税系晚清时期由西方国家传入中国的一大税种,在财政困绌、赔款筹措和洋务新政等因素的促动下,朝野人士多有论介,间或付诸实施,也因民间反对甚力,不免虎头蛇尾,成效未具.1906年鸦片禁政推行后,鸦片税厘开始缩减,为了抵补洋土药税收,度支部匆忙之间筹划研究,短时间内制定了印花税实施的有关章程,希图依靠该税筹措经费,达到抵补鸦片税的目的.无奈清末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复杂,民间反对甚烈,印花税不得不日渐式微,成效不大.  相似文献   

20.
在山东威海举办的“晚清时期英国在华租借地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以香港、威海两地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问题为主题,对近代英国在华租借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多方位的考察和讨论,丰富了晚清时期英国在华租借地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