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慧芬 《纵横》2011,(11):14-15
家住城南的往事 众所周知,林海音是台湾著名作家,是脍灸人口的电影《城南旧事》的作者。她原名叫林含英,是我大姐万德芬在北平春明女中(位于宣外菜市口)的同窗好友、电影《城南旧事》中小英子的原型。那时,我家住在城南宣外香炉营四条,林含英大姐家住在城南宣外南柳巷胡同。她与夏承楹结婚后,  相似文献   

2.
说起莫耶,人们便会想到她创作的《延安颂》歌词。几十年来,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高歌《延安颂》,把一腔热血献给神州的解放事业;多少新中国的有志青年高歌《延安颂》,让青春和年华化作新时代的火花。这是一支黄河和长江激昂的交响曲,这是一支雄壮而瑰丽的中华之歌。《延安颂》词作者莫耶的爱人、兰州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方唯若,在老伴离开自己整整18个年头的今天,再次听到这首浩歌,感慨万千。前不久我们去采访和看望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时,他向我们讲述了莫耶创作《延安颂》的过程和她的坎坷人生。出生在一个归侨的富裕家庭,但从小却过着压…  相似文献   

3.
正红色经典《延安颂》作者莫耶一生坎坷,饱受政治运动的折磨。其中的缘由除了家庭出身和1941年创作的小说《丽萍的烦恼》之外,还有上世纪五十年代所谓的"张凌虚事件"。对于前者许多媒体和莫耶本人均有详细叙述,而对于"张凌虚事件"却语焉不详,让人不明就里。笔者在撰写莫耶传记期间,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这里就与莫耶命运相关的"张凌虚事件"始末作一介绍,以飨读者。张凌虚原来是修筑天兰铁路的  相似文献   

4.
王鸿儒 《文史天地》2008,(11):49-52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几部名著,曾有过这样的说法:真《三国》,假《封神》,《西游记》,哄死人。于是,“真《三国》”中的“七擒孟获”,就被相当一部分人当成了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本文作者依据其掌握的史料指出,所谓“七擒孟获”,不过是小说家的笔法,当不得真的。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相似文献   

5.
《连山》考     
闻惠芬 《东南文化》2002,(11):37-40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然今人皆知《周易》而不知《连山》,不知易之真正泉源乃太湖地区良渚玉化也,故作此以引玉。  相似文献   

6.
孙大午 《炎黄春秋》2006,(10):80-80,46
我是《炎黄春秋》的忠实读者,我很喜欢《炎黄春秋》这本杂志,我喜欢她讲真话,不讲假话,很少空话,很少套话,喜欢她实事求是,对历史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乱世出英杰,乱世有奇情。《延安颂》词作者莫耶的一生就是一部小说。大凡纷乱的大变革时代,亦是觉醒的华夏儿女激扬人生的大舞台。他们背负着改天换地的历史使命,使其生命本身也厚重起来。因而他们彼此人生轨迹当时不经意交错,放进历史长河里却生出了夺目的光芒,令后人或击节赞赏、或感慨唏嘘,拍案惊奇。莫耶就属这一类人。她出身豪门却投奔延  相似文献   

8.
得知《绥远通志》作为《内蒙古十通》之一出版发行的消息,笔者与许多关心内蒙古史志事业的同志一样,十分欣喜。笔者于史志之学本是门外汉,又非绥远当地人,浏览之后,却发现此书问题较多,心情不免沉重起来。笔者以为,这与编者《序》中所云历史要如实追记和《凡例》中承诺的“以葆入志资料的客观与真实性”相距甚远。如此,则所谓“确保志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现仅就《绥远通志》(以下简称《通志》)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与编者商榷。  相似文献   

9.
杨闻宇 《丝绸之路》2007,(12):40-41
一个生卒年不详,经历也无甚大周折的宋代女子朱淑真,为什么会名列《辞海》之中呢?因为她是个女作家,有《断肠集》、《断肠词》传世。她写过一首《元夜》,记述与情人相会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话说苌弘     
张麟 《炎黄春秋》2006,(4):73-73
苌弘,字叔。他是我国东周时期一位神话般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我国的史籍《左传》、《国语》、《庄子》、《史记》、《汉书》、《华阳国志》等,对苌弘都有记述。他与思想家老子友情甚笃,他对教育家、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有过帮助和指导。他是东周王朝的大忠侄,是古蜀国有历史记载、最早的一位历史名人。他是东周时期的一位政治家‘、阴阳家、天文学家和音乐大师。  相似文献   

11.
《湖南文史》2011,(7):45-45
1973年2月,江青以“权威”的身份,就《水浒》问题做过一番谈话。她在谈话中,大肆赞美宋江“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应充分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2.
千秋大业,乃编史修志,志为记也,记的是横涉百科、纵贯古今的内容。自地方志这门学科诞生以来,就有一个明确宗旨,那就是记述地方的政事,以此借鉴历史、经略当代、规划未来。办理地方政事称为治,治就是不乱。治理政事有方,把地方的政事办理得井然有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项各业兴旺发达。乱就是不治,败坏地方政事称为乱。治政无方、办理政事违背客观规律、强奸民意,误国害民。古人说:“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前人所著的《禹贡》、《山海经》、《史记》、《汉书》、《华阳国志》、《元和郡县志》、《资治通鉴》等史志名著,为人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治理政事的重要借鉴史料,这就是治的理论、治的依据。哲人云:“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必知乱之所自起,乃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相似文献   

13.
杨闻宇 《丝绸之路》2009,(15):57-58
在中国历史的文字记载中,褒姒大约是最早出现的一位美女。《辞海》里对她有记述:  相似文献   

14.
早在2 0世纪90年代初期撰写《安泽出土秦汉半两钱的整理及研究》一文时,我和刘建民兄便萌动了写一本关于半两钱及半两钱研究之书的念头。半两钱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事物。她复杂、神秘,多姿多彩,承前启后,看似平凡,但充满个性魅力,在五光十色的中国历史货币中,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座标和位置,研究中国古代货币、甚至是中国历史,你不能不面对她,也不能不对她做一些必要的了解。在阅读《史记》、《汉书》的过程中,我对半两钱这个历史事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在研读这些著作的过程中,特别是有关半两钱的内容时,我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及看法:不…  相似文献   

15.
闻惠芬 《东南文化》2003,(11):46-51
受生存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吴地早期玉化之内涵实质包含着中国传统化的基本核心。《易经》为我国最古老的经典,几千年来,固定着华夏民族的思维程式。然今人皆知《周易》而不知《连山》,不知易之真正泉源乃吴地玉化也。  相似文献   

16.
裴高才 《文史精华》2013,(12):69-72
2013年6月中旬,笔者率团赴台交流,专访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新院长冯明珠。她一见面就对我说:“我首先是一名清史及清代档案学工作者。”随后,应笔者的要求,她介绍了自己的家世,以及她参与《清史稿》校注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老刘 《福建史志》2004,(3):61-61
江采苹,唐玄宗妃,生年不详,死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年)的安史之乱。民间相传,她家在莆田县东华村(4-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9岁时就能读《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因诗中有《采苹》篇,她父亲就给她取名为“采苹”。  相似文献   

18.
受生存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吴地早期玉文化之内涵实质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核心。《易经》为我国最古老的经典,几千年来,固定着华夏民族的思维程式。然令人皆知《周易》而不知《连山》,不知易之真正泉源乃吴地玉文化也。  相似文献   

19.
张代春 《史学月刊》2006,(10):124-126
孙中山退位、袁世凯上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这段历史,自民国以降,占主导地位的有袁世凯“窃取”说(陈旭麓:《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孙中山“让位”说(李新:《中华民国史》第一编下,中华书局,第491页)及孙中山“还位”说(陈一容:《孙中山“还位”辩证》,《史学月刊》1997年第3期)。我以为,单从某一方面某一立场来看,以上观点不无道理;但倘若把这一事件置之全局,则有说理不足之嫌。以下笔者试图将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的这一“过节”置于当时的背景之下,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进入现场,从积极层面探寻孙中山退位、袁世凯上…  相似文献   

20.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一样,也深受《周易》的影响。它不仅以《周易》思想作为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理论根据,而且推崇其"顺天应人"说、"物穷则变"说、"变通趋时"说,崇敬并倡导谦卦之德,提倡节俭,重视道德生活和风俗习惯对社会历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