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主要属于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也属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也有所涉及。本文总结了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中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与当今政治经济学研究较多的社会资本理论进行比较,找出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资本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纯理论争论的核心领域。依据马克思经济学有关资本概念及资本理论的讨论可以看到,马克思正是通过对预付货币资本的内涵、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资本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积累与竞争的资本性质这三方面内容的层层推进和深入解析,科学地揭示了现实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规律。无疑,这对于指导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是建立在人们之间的关系网络基础上的情感、信任与规范等,它能够通过推动人们之间的行动来提高共同体的工作效率。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企业应该怎样利用社会资本来开拓农村市场。农村市场有不同于城市市场的特点不能把城市中的营销手段简单地移植到农村市场。企业开拓农村市场要做到:与农村社团建立好关系;企业文化要与农村文化融合起来;与农村的联系要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农村广布的大国,对其治理的效果关系到国家整体规划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没有达到和形成预期的效果的局面。引入"社会资本"的研究概念,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为乡村社会的治理提供多元模式与资源,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文峰  刘荣军 《攀登》2010,29(5):47-52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内容非常丰富。弄清其语境下的市民社会概念及其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深究其理论的人性本质这一根本主线,才能达到克服市民社会的异化形式与实现人类的解放这一最终归宿。深刻领悟其理论的精神实质,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即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明清社会关系的流动与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家与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联系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时代与社会获得动力、灵感和启迪,二是实践自己对时代与社会的责任。我们都知道有这样的联系,但是,在不同的人那里,这种联系的程度却是大不相同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两方面联系的深人密切呢?我认为,前提之一是处理好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志锐 《神州》2011,(1X):93-94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都从物化现象或异化现象入手,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且这一批判都与资本主义的商品拜物教现象联系在一起。两种理论在精神本质和描述对象方面存在许多相似性,但是他们的物化或异化理论在研究方法:概念理解、产生背景、扬弃途径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探析二者的关系及其当代价值,对于应对当代中国一些现实性问题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国家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真正关系——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国家的性质是由社会的矛盾运动和社会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理响  於莉 《攀登》2005,24(5):15-17
政策和社会资本是良好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两个层面,社会治理除了要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功能外,社会资本的有效运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方面.文章分析了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效率、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三个层面的关系,论述了合理、有效地运用社会资本对现阶段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强  毛美媚 《区域治理》2022,(14):213-216
新时期,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历史的惯性会影响着现代公民的政治生活,缺乏公民精神的社会可能会影响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基于英国学者罗伯特D·帕特南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本文简要追溯中国公共传统的历史文化,尝试提出新时期中国完善公民社会的一种路径选择,主要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12.
李垣  杨婷 《攀登》2023,(3):40-47
资本逻辑既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也具有反生态性。马克思从资本生产扩张逻辑、资本消费强制逻辑,以及资本全球扩张逻辑三个方面对资本逻辑的反生态性进行了深刻批判。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生产和消费是导致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而资本的全球扩张则进一步引发全球生态问题的出现。中国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辩证审度资本逻辑的双重效应,加速推动生产模式的绿色转化,激发建设生态文明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3.
赵艳龙 《神州》2011,(5):92-92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具体内容,通过对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和“跨越卡夫丁大峡谷”的再一次的研究,来回答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的生命力及价值,同时去把握这种价值,运用这种价值于当代的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郭槐  李欢  刘恩赐 《丝绸之路》2009,(10):104-105
本文概述了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内涵的界定,阐述了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上的分析,强调了上述分析对于正确认识经济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小军 《沧桑》2009,(6):65-67
马克思的自然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对马克思自然理论的深刻领悟,是全面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前提与基础,同时马克思在他自然理论中也展开了未来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一种理想祈向,并且他的自然理论也为当代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哲学根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晚年停下《资本论》的写作,带病研究世界历史。除了《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外,还搜集了美国殖民主义统治的史料,探讨了俄国、印度等东方落后国家的村社制度以及西方国家如何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等问题。一些学者基于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研究,将马克思的历史发展理论分为“史前社会理论”、“西方社会理论”和“东方社会理论”,进而提出唯物史观只适用于西方社会,人道主义则适用于东方社会以及唯物史观理论早期和晚期的“对立”。这些认识是错误的,事实表明,马克思晚年的世界史研究,  相似文献   

17.
孙思明 《黑龙江史志》2013,(13):160-160
经过多年的不断研究,马克思创立了自己科学的分配理论。毛泽东同志作为新中国的开拓者,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分配理论,为这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焦莹 《神州》2012,(5):126-127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人类认识自我生存和发展状况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指导,着重分析在不同的领域中被异化的人类活动,批判地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对异化不断扬弃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刘欣欣 《神州》2013,(21):175-175
人类面临的永恒主题就是发展,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是通过唯物辩证法来进行分析和考察的,并进一步提出了社会发展理论。他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及相比较于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等方面展开了阐述,总结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探索和理解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及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具有极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广雄 《人文地理》2010,25(4):91-96
将社会资本的理论嵌入产业转移研究,拓展了传统产业转移研究的视野。阐述了基于社会资本的产业转移新内涵,认为产业转移是一个涉及主体、客体和载体的动态网络化过程;提出了基于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目标维度的产业转移分析新框架;解析了江苏省南北共建开发区模式产业转移的典型经验,构建了企业、政府、开发区与规范、信任、网络的产业转移与社会资本互动的"三角模型",探讨了计量解析的方法;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