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夏禹率领先民们治理洪水,将九州进贡来的金属铸成九只大鼎,便意味着石器时代的结束,一个新的青铜时代的来临。夏商周时期,我国灿烂的青铜文明曾独步于当世。时至今日,当我们面对着那些雄浑精美、种类繁多的青铜器时,仍深深地为那鲜明的民族风格、精湛的铸造技艺、独特的艺术特征而感叹折服。我国古代的青铜器,是用红铜和其它化学元素冶炼而成的合金,铸造而成的。如钢与锡的合金为锡青铜,铜与铅的合金为铅青铜,以及铅锡青铜、镍青铜、磷青铜等。商周时代的青铜,古人通常称为金或吉金,其成分主要是锡青铜和铅锡青铜。经考古检…  相似文献   

2.
青铜器通常也简称铜器,在我国考古学上,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合金制作的器物,包括工具、兵器、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度量衡器等。青铜器是古代劳动者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他们通过生产、生活的长期实践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用不同比例的铜锡等合金冶炼出适于不同用途的青铜,造出器型复杂多样,纹饰精美的青铜器,创造了举世文明的青铜文化。在奴隶社会中,青铜器只能是奴隶主贵族享用和占有的“瑞器”,但我们今天研究和鉴赏铜器,可通过其制作工艺流程来分析当时生产力发展状况,可通过其器形、纹样  相似文献   

3.
中霍墓地出土青铜器是研究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青铜文化特征、制作技术以及探讨该时期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相互关系等学术问题的重要资料。为进一步揭示该墓地出土青铜器所包含的科学信息,对该墓地出土17件铜器的37个样品进行了科学分析检测。结果显示,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以铸造为主,另外还有热锻、热锻后冷加工等;其合金成分有铜锡二元合金和铜锡铅三元合金两种,铜锡二元合金全部用于制作工具,铜锡铅三元合金用于制造容器。这显示中霍墓地铜器的合金成分和器物类型之间的关系明显,表明制作者已经能根据青铜器的用途而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研究结果对研究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冶金术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交流有较大的指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安徽南陵出土部分青铜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省南陵县是长江下游地区最早而且规模最大的冶炼中心之一,其古代矿冶遗址可上溯至西周晚期。本研究对南陵出土的不同年代和类别的青铜器样品进行了金相检测及合金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容器存在铜铅二元合金和铜锡铅三元合金,但是热锻淬火的容器却不含铅,含锡量恰好位于适合该工艺操作并具有良好性能的区间。兵器、工具、车马饰均为铜锡二元合金,说明当时的工匠对于合金成分配比与性能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越式鼎腹部样品具有热锻淬火马氏体组织,同样的金属结构还见于汉代铜锣等乐器、峡江地区战国中晚期青铜剑、江都大桥镇南朝青铜器窖藏出土的多件青铜容器,而镇江地区出土吴国青铜戈则具有铸造淬火组织,工艺稍有差别。这些器物中发现高锡青铜淬火组织不是偶然的,高锡青铜热锻淬火技术至少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用以改善高锡青铜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5.
青铜是铜和锡、铅等金属的合金,青铜器是用青铜合金制成的容器、武器、工具、乐器,以及装饰品等。以殷墟文化为代表的晚商时期,是我国青铜器铸造的一个高峰期。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精美程度上,都是举世瞩目的。它对中国同时代其他地区的青铜器造型、器物组合、纹饰,直至丧葬习俗、礼制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青铜文化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先周时代以至西周初年周人的活动地域和陇东地区先周文化的发展历史,运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甘肃崇信于家湾出土的先周至西周早中期16件青铜器的金相组织、合金成分和制作工艺进行研究。发现有13件为低锡青铜,3件为高锡青铜;就制作材质而言,共有锡青铜5件,铅锡青铜8件,铅青铜、CuS- nPbAs四元合金和CuSnPbFe四元合金各1件;其中4件经热锻加工制成,12件为铸造加工制成。5件铜盆中的4件是目前经金相分析确认的最早的锻打成形青铜容器。本工作为甘肃地区先周至西周时期青铜器和青铜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铜器表面镀锡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中国古代青铜器表面镀锡技术,利用矿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北方青铜文化地区、古代巴蜀地区与古滇地区出土的春秋战国至西汉初(公元前5~前2世纪)47件青铜器表而镀锡层进行观察、成分及结构分析.结果显示,青铜器表而存在厚度不等的镀锡层,具有铸态组织,有明显热镀迹象.镀锡层成分为高锡的铜锡合金,主要物相组成有金属间化合物Cu41Sn11等铜锡合金相和SnO2.结合实验室模拟热镀锡实验,初步认为古代青铜器表而镀锡层是采用热镀锡方法形成的,工艺可以有热浸、热涂等多种.通过比较宁夏固原、四川巴蜀地区和云南青铜器表面镀锡层的厚度、组织和结构,发现三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表明在镀锡工艺上可能有所不同,还从工艺角度对古代镀锡技术在中国的起始应用和传播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铜合金包括黄铜(铜、锌合金)、青铜(原指铜、锡合金,现在也包括铜和铝、硅、铍、锰、铅或磷组成的多元合金)、白铜(铜、镍、锌合金)。它们的锈蚀机理、保护方法基本相似,本文以铜锡合金即古代青铜器的保护为主进行讨论。古代的青铜器种类繁多,有多种多样的礼器、乐器、兵器、生产工具、装饰品、货币及铜镜等。其中很多还铸有铭文,具有很高  相似文献   

9.
铜器     
正考古学上的铜器主要是指商代、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制造的青铜器,其类型主要有兵器、礼器、食器、酒器、乐器、铜镜、印章及车马装饰等。这些青铜器铸造精致,形制多样,端庄厚重。从自然铜的锻造到红铜冶炼、青铜合金,铸造技术由块范铸造到失蜡法铸造以及工艺复杂的复合金属铸造,多方面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了绚丽无比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镇原县博物馆馆藏历代铜器精美绝伦。  相似文献   

10.
咸阳龚西战国秦墓出土的青铜器为研究战国时期秦青铜容器的铸造技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本文对龚西战国晚期秦墓M8出土的两件铜壶,通过表面观察结合X光摄像考察其制作工艺痕迹,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开展成分及显微结构分析,揭示两件铜壶壶身及表面装饰的制作工艺、材质特征。结果显示,两件铜壶均为铸造,器底和铜环预先铸好后置于范中,与器身铸为一体。器身和器底均为铅锡青铜(铜锡铅三元合金),但成分有一定差异,镶嵌的装饰金属片为高铅青铜。铜壶的器底分铸工艺和高铅青铜镶嵌工艺为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1.
对襄阳余岗墓地出土的部分青铜容器进行金相分析与成分测定。这批青铜容器以铅锡青铜为主,进入春秋晚期,含锡量升高,低锡容器消失,合金配比趋于稳定。大部分器物为铸造成型,有三件枳经过热锻加工,这类枳是目前所见较早的锻制青铜容器,在青铜器的工艺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古代青铜是指铜、锡、铅等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合金,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名青铜。古代青铜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工艺精湛、造型独特、纹饰精美,涉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多个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文物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青铜器的保护修复,就是对体积、形状、重量、机械性质等发生了改变的青铜艺术品的一种干预行为,这种干预行为是建立在对艺术品的物质性、历史价值、美学价值等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要正确解读那些具有重大考古、历史、艺术、科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姚晨辰 《收藏家》2014,(3):75-78
五金所谓金银铜铁锡,作为古老的金属,锡之为器,自上古而延绵至今。所谓“青铜文化”,则是以铜为基础的铜锡合金,锡能使铜硬化而形成青铜。我国的炼锡历史,早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就开始。从考古发掘的证据表明锡器的历史略晚于青铜器,但锡器却比青铜器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各个朝代的锡器都有它的时代特征,汉代以前,统治者鼓吹“藏礼于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传统的金银错工艺(亦称金银镶嵌工艺)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技术方面出现的一种新工艺。在铸造成型的青铜器上采用各种质地的材料,例如绿松石、玉石、玛瑙,金银,赤铜等,实施隐嵌的技法形成精美华丽的图案或文字。这种精细青铜工艺的出现,致使古代的青铜器在装饰技术方面得到了更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叶家山晚商青铜器组多数器物上有族氏铭文,对研究商代晚期青铜器流通、商末周初青铜器矿料利用规律和西周早期青铜器“分器”制度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这批器物有铸造和铸后受热两种组织形态;合金类型以铅锡青铜为主,另有少量锡青铜和铅青铜;这批器物使用的一部分铜料、铅料与曾国铜器和殷墟四期铜器相同,表明商代晚期开发使用的一部分矿料到西周早期还在继续使用中,而商晚期“锡料来源紧缺”,但西周早期曾国铜器锡料供应充足,这些锡料是晚商已开采使用后来被周人掌控,还是周人新开发的,亦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青铜器简称铜器,在我国考古学上,一般指商周至春秋战国用铜锡合金制作的、供祭祀或晏享用的青铜礼乐器。从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铜器算起,至秦以前,它的发展历史约有两千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铜器类别、名称极为  相似文献   

17.
部分四川青铜器的科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巴蜀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青铜合金技术、铸造技术、以及表面处理技术都是很有特色的。1980年,田长浒先生在研究我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时,曾分析过六件四川战国青铜器的合金成分,对我们了解这地区的青铜技术有一定的帮助;但总的来看,目前对巴蜀青铜器的科学考察还做得不够,本文的目的便是通过部分考古实物的科学分析,对这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仪对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M65出土的42件青铜器进行了金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其中的31件材质为铅锡青铜,10件为锡青铜,仅有1件为铅青铜;铜器制作主要采用铸造工艺,仅个别兵器在局部进行了热锻加工;具有相同铭文、纹饰风格一致的铜容器的合金成分、金相组织和铸造技术等方面也较为一致。这些结果为研究M65出土青铜器的生产组织问题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引入金属材料科学中成熟的凝固理论,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我国古代青铜器的凝固均属于非平衡凝固。基于这一认知,用ProCAST软件进行青铜合金凝固过程的仿真模拟,在动态可视的层面观察其凝固过程与铸造缺陷位置,进而探索其缺陷形成原因及工匠的处理机制。本研究总结出了我国古代青铜器凝固的4个关键要素——原料制备、温度控制、凝固时间与缺陷机理。基于现代凝固理论的模拟方法的引入,能够用一种全新的可视化、可计算的仿真技术研究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为科学解读我国古代青铜器铸造工艺内涵、反映我国古代金属技术成就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一、青铜器分期断代的意义与方法青铜器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古代史和青铜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有些具有长篇铭文的青铜器,价值远远超过文献史料。由于青铜器产生、发展的年代久远,因而划分时期和确定某些器物的绝对年代非常重要,也是研究青铜器的先决条件。郭沫若同志在《青铜时代》中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