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祚寺,俗称双塔寺,东西各一塔,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村东南,距市中心四公里。 永祚寺的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重修双塔寺观音阁记碑》载:“唐高祖定鼎关中后,以太原为发祥之地,建寺树塔于其上,锡××曰永祚”。  相似文献   

2.
太原双塔寺     
正双塔寺,本名永祚寺,位于太原市区东部的郝庄镇,因寺内东南矗立两座挺拔俊俏、高耸入云的八角十三层砖塔而闻名,俗称双塔寺。双塔,是龙城太原的象征,是太原的城市标志。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名胜——寺塔桥亭》一书中写道:"太原双塔以其高度而论,在全国所有的双塔中要数首位了。"早在明朝,"双塔凌霄"就成为古太原八景之一,是山西久负  相似文献   

3.
永祚寺俗称双塔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是太原的标志性建筑。寺内现存的《宝贤堂集古法帖》和《古宝贤堂法帖》分别为明代弘治二年(1489年)晋世子朱奇源集刻,和清代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太原知府李清钥从李氏家藏法书中选镌而成,20世纪80年代从傅公祠迁置于永祚寺碑廊。本文以二部法帖为例,通过校勘诗文刊本、先贤手迹和散佚书论,阐述了二帖的文献价值,并从二帖的异同对比说明了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涛 《文物世界》2013,(6):49-50,63
在太原市永祚寺(即双塔寺)碑廊内保存有一通《近溪隐君家训》碑。此碑原本不是永祚寺之物,据道光《阳曲县志》所载:“城隍庙山门东墙,嵌近溪隐君家训石刻。高六尺,宽二尺,楷书字方二寸。”由此可见,此碑原为太原城隍庙所藏,后迁入永祚寺。  相似文献   

5.
廉臣家训     
太原市郝庄的双塔寺,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现在寺里还保存有一块《近溪隐君家训》的刻石,是吕坤留给后人的一篇杰作。吕坤,明朝时期曾任刑部左侍郎。他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为人刚直不阿,不仅在百姓中留下非常好的口碑,在史书上也有着极佳的记载。这块《近溪  相似文献   

6.
现藏于太原双塔寺文物保管所的《宝贤堂集古法帖》十二卷石刻,是明代晋庄王世子朱奇源于弘治二年(1489年),在太原集刻的全国著名丛帖之一。中经明清之交兵火摧残,清康熙问,戴梦熊补刻50余块.又经数度搬迁。其传世拓本的早晚、优劣既难审辨,又因其中大部分帖幅摹勒于宋拓《大观帖》,自成帖始,便有帖商利用此法帖伪装《大观帖》牟取暴利、清代以来,又有以戴补本冒充明拓的作伪拓本。因而有必要认真加以校勘。  相似文献   

7.
正第三部分东山碉堡(中)双塔寺双塔寺位于太原东南2公里处,因寺中高耸着宣文、文峰两座明代万历年建的古塔得名。该要塞由13个大碉堡和35个小碉堡组成,南北长400米,东西长1000多米,这是个被阎军号称为固若金汤的"生命要塞",驻扎有阎军第43军军部和49师、70师、72师一部和一支由日本人训练指导  相似文献   

8.
太原永祚寺,原名永明寺,因寺内有双塔,俗称双塔寺。该寺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位于距古太原城4公里许的东南隅,坐南向北。寺内双塔巍峨俊秀,苍劲挺拔,前人誉为“晋阳奇观”。 据万历《山西通志》记载:“晋阳城重山遮障,开此平衍真一大形胜也。独龙稍不足,文明不开;虎稍强,故其民挚悍,而世家亦少。近有筑浮屠者,亦大有见。”本志《傅应期先生传》中记载:“郡地形左痹不胜右,缙绅学士建永明寺、宣文塔于东山,以辅不足,推公(傅霖)首事。”万历《太原府志》也载:“起自堪舆家言,谓塔在巽峰则文运胜。”由此可知,万历年间以傅霖为首的缙绅学士为“兴文运”,补辅郡地形之不足,而创建永明寺和宣文塔。其确切的创建时日据旧塔铁质塔刹铭文记载为“万历岁次己亥仲夏”(万历二十七年)。 据乾隆《太原府志》、道光《阳曲县志》记载,万历三十六年五台山高僧、护国禅师福登法师以永祚寺旧塔微侧,更建新塔于旧塔与寺院之间。到清代又在两塔之间建过殿,在旧塔之前建后殿。据梁思成教授三十年  相似文献   

9.
永祚寺内现存的《宝贤堂集古法帖》和《古宝贤堂法帖》,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傅公祠迁置于永祚寺碑廊。2016年,太原市双塔寺文物保管所对永祚寺内碑廊进行了改陈工程,以期最大限度地呈现《宝贤堂集古法帖》的原貌。本文即以晋王府发展、《宝贤堂集古法帖》的刊刻与流传为主线,进一步阐述改陈过程及内容,以使读者明晰此番改陈之前因与成果。  相似文献   

10.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所以保存下来的古迹文物众多,而太原是山西的首府,就文物和古迹而言,在全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目前的研究和开发力度还不够,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想对这些文物作进一步的介绍,挖掘它的艺术和文物价值。通过发掘其内涵,让人们更加热爱这块土地,为方兴未艾的山西旅游热增加人文内涵。明代太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尤其建筑艺术更显得多姿多彩。明代太原保留至今的主要建筑有:纯阳宫、晋祠、双塔寺、崇善寺等。纯阳宫位于太原市五一广场的西北角,…  相似文献   

11.
双塔寺为太原市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双塔寺要想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树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立足于自身的文化特色,通过发展“旅游文化”,来塑造自身的旅游特点。  相似文献   

12.
永祚寺,俗称双塔寺,因被古人誉为“双塔凌霄”、“文笔双峰”的双塔而得名,位于太原市区东南约3公里的郝庄村南山岗上。背依太行群峰,四周松柏拥翠,殿宇轩昂,双塔耸峙,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塔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由晋阳官僚学士集资兴建。当时规模很小,且只修建了文峰塔(称旧塔),名为永明寺。万历三十六年(1608),五台山高僧妙峰(福登)奉晋藩第十一代王穆王之命主持扩建永明寺。万历四十年(1612)九月,由明神宗之母慈圣太后出资,新建了大雄宝殿、三圣阁、两厢方丈、配殿,并在文峰塔西北建宣文塔(后称新塔),并改名为永祚寺。…  相似文献   

13.
刘江 《文物世界》2012,(2):35-40
龙山石窟(图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元代道教石窟群,位于今山西太原西南20公里处,《永乐大典·太原府志》、《(成化)山西通志》、《(嘉靖)太原县志》、《(万历)太原府志》、《(顺治)太原府志》、《(康熙)山西通志》、《古今图书集成》、《(乾隆)太原府志》、《(道光)太原县志》等明清文献均有所记载。以上文献,除《永乐大典》外,均将龙山石窟主体的修建年代系于元贞元初(1295年)。但是石窟保存有五处时间明确的题记,覆盖的时间范围为:1234-1239年;三通有关龙山石窟修造主持者宋德方的元代碑铭^[1]则将此事系于1234-1236年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在《山西龙山石窟概说》中将其系于1234-1244年间,陈少丰认为建于1234-1239年间^[2]。  相似文献   

14.
《古宝贤堂法帖》为太原府知府李清钥(字叔达,今辽宁省铁岭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在太原集刻的四卷石刻丛帖。明弘治二年(1489),晋世子朱奇源在太原集刻《宝贤堂集古法帖》十二卷,为继山西境内宋刻《绎帖》之后,规模更为宏伟的又一大型丛帖。为纪念曾经置放《宝贤堂集古法帖》的宝贤堂,并将集刻人朱奇源的法书收入此法帖,将石刻置于太原府署后圃原藏明刻《宝贤堂帖》之处,“小忘旧也,亦复古意也”,因名《古宝贤堂法帖》。  相似文献   

15.
赵卿墓车马坑发掘出土后存放于太原市双塔寺文物库房内并进行了修复。赵卿墓车马坑作为太原博物馆的主要展品,于2014年搬迁至太原博物馆。搬迁过程采用了分块搬迁的方式,部分切割缝处的马骨,用棉纸包裹后进行搬迁。由于运输过程的颠簸以及采用分割搬迁的方式,搬迁后的车马坑文物,搬迁块之间存在缝隙、车体文物出现裂缝、棉纸包裹的马骨文物未复位、马骨文物支撑土局部酥松,难以达到陈列展示的效果。在对车马坑文物现状进行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对搬迁后的车马坑文物进行了修复。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中华书局点校本《元史》卷一四《世祖十一》至元二十四年(1287)十一月条记载:"弛太原、保德河鱼禁。"此处"太原""保德"二地并列,并不妥当。据《元史》卷五八《地理一》,时太原为路总管府,而保德为其下辖一州。故而此处应为:"弛太原保德河鱼禁。"二、《元史》卷五○《五行一》中有大德四年(1300)六月"归德睢州大水"的记载。此处"归德睢州"之述有误。据《元史》卷五九《地理二》,睢州属汴梁路管辖,与归德府之间无隶属关系。故此处应断为:"归德、睢州大水。"  相似文献   

17.
《沧桑》2013,(2):211
继2005年太原市地方志办整理再版《太原府志集全》后,历经3年多的不懈努力,2012年又整理再版了《太原古县志集全》。明、清时期,太原市所辖各县编修了多个版本的古县志,对今太原境内山川之脉络、建置之沿革、风俗之演变、人物之美誉皆有记载,是研究太原历史必不可少的史料。从2009年开始,太原市地方志办在完成首轮《太原市志》修志任务、开展新一轮修志工作的同时,组织专家抢救古县志,整理再版《太原古县志集全》,使太原500余年的历史得以衔接起来。《太原古县志集全》包括太原境内明清时期保存至今的  相似文献   

18.
张宏 《文物世界》2003,(2):15-17
双塔寺,实名永祚寺,位于古太原城东南高岗。寺内双塔是科举时代为“昌风”而创建。双塔均高54米余,楼阁式八角十三层,是国内最高、最壮观的双塔。由于塔是寺院的主体,故尤为突出。一座称为“宣塔”,一座称“宣佛塔”,统称风塔。明万历二十七年以傅霖为首的缙绅学士创建的宣塔为八角棱台形,八条角线直上塔顶,给人以挺拔向上之感;万历三十六年由福登大师所建的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民报》是在中共山西省委领导下,依靠《太岳日报》编辑人员和工人,于1949年10月20日在太原创办的。《太岳日报》1949年8月23日终刊,按照中共山西省委的意图,决定由该报人员到太原筹办《山西农民报》。9月初,《太岳日报》的同志都到太原新民头条街一号,原阎锡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机关报《阵中日报》社址,筹办《山西农民报》。太岳日报社除一部分同志  相似文献   

20.
李春凤 《沧桑》2014,(5):182-184
石碑作为一种独特的石刻形式,源远流长,历代相承。本文从祁隽藻《子史粹言》四条屏石刻的基本情况、书迹释读、书迹内容考释、流传经过、祁隽藻的书法艺术与石刻的书法风格五个方面对现存于太原市双塔寺碑廊里祁隽藻所书《子史粹言》石刻,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阐述祁隽藻《子史粹言》石刻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祁隽藻在书法上的高深造诣及对后代书坛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