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年潮》2002,(6)
吴伯箫同志临终嘱咐,骨灰洒在泰山。他的遗愿实现了。1984年我登泰山,写过一首诗:“松柏昂藏七尺身,冰泉幽咽想清吟;访君莫道不相见,万壑千崖都是君”。昊老自愿魂归泰山,朋友也以泰山之子目之,不仅因为他是山东大汉,而且因为他有“泰山石敢当”的硬气,托身泰山是毫无愧色的。  相似文献   

2.
刘征 《百年潮》2002,(6):29-31
吴伯箫同志临终嘱咐,骨灰洒在泰山.他的遗愿实现了.1984年我登泰山,写过一首诗:"松柏昂藏七尺身,冰泉幽咽想清吟;访君莫道不相见,万壑千崖都是君".吴老自愿魂归泰山,朋友也以泰山之子目之,不仅因为他是山东大汉,而且因为他有"泰山石敢当"的硬气,托身泰山是毫无愧色的.  相似文献   

3.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所谓差异,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差异. 较之中国的名山大川,所谓不一样的泰山,归根结底也是文化的差异. 不一样的泰山 对泰山的震撼与折服,使你发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寄托 “志欲小天下,特来登泰山”.成千上万的登山者,寒来暑易,接踵比肩,用形而下劳其筋骨的艰辛备尝,考验着形而上精神世界的苦其心志.挥霍着体力和毅力,攀登不止,自强不息,无不为“凌绝顶”而“小天下”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4.
熟悉孟子经典的人对这句话不会陌生: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的东山即是峄山,位于邹城境内,如今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峄山拥有悠久的历史,在《诗》《书经》《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多有记载.而秦始皇泰山封禅的途中,峄山则是重要的前站,历代帝王将相、文豪名擘,都曾慕名登临,留下了峄阳、孤桐、子思、春秋“四大书院”和许多瑰丽的诗文墨宝、碑碣石刻.  相似文献   

5.
幽默三则     
《旅游》1995,(10)
少儿稚语 在登泰山的路上,一位孕妇走得汗流满面,这时一个刚3岁的小男孩对她说:“阿姨您累了吧?”孕妇说:“是呀,你是一个人上山,我一个人还要负担肚子里的小宝宝,当然累了。”  相似文献   

6.
帝王巡行封禅祭祀泰山这一极具历史延续性的行为,让帝王与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乾隆皇帝作为泰山的常客,其所作《乾隆御制汉柏诗图碑》制作精美,并立于图中所绘的汉柏树旁,实景与画做对照的景观实属罕见。但由于碑刻年久,有些字迹漫漶不清,观者多做书画作品欣赏。作者结合乾隆帝的原作品及部分史料,通过研究乾隆祀泰山的起因以及在29年间四次为汉柏绘图赋诗的过程,对碑中所刻诗、画进行全面解析。  相似文献   

7.
金川河古名紫川,其名称最早出现在六朝。南朝刘孝威《登覆舟山望湖北》诗中首句写道:“紫川通太液,丹岑连少华。”诗中的“紫川”和“太液”分别指的是金川河和玄武湖,“丹岑”、“少华”分别指紫金山和九华山。此后,金川河几乎在所有的历史典籍中销声匿迹,具体名称也成为历史之谜。到了明朝,因南京城城  相似文献   

8.
谁心里没装着一座泰山呢!不管是去过的还是没去过的。 在我第一次到泰山之前,我的记忆里已塞了不少有关泰山的信息:杜甫的《望岳》诗,秦皇汉武的 泰山封禅,民间对妻子父亲岳父、老泰山的称谓,国泰民安、稳如泰山、泰山压顶不弯腰、笃定泰 山之类的成语、俚语,用"泰山石敢当"镇邪之类的民俗……我知道,这都是别人给我的泰山。我 该有我自己的泰山,只要去泰山,我就会发现寻找到自己的泰山。  相似文献   

9.
《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泰山之阴则齐”。以海、济、淮、河为四界,以泰山为中心的这块大地,的确给我们蕴藏着引以自豪的泰山文化。以泰安大汶口为代表的大汶口文化,以龙山镇为代表的龙山文化。这是代表泰山阴阳东方先民的文化遗址。从泰安大汶口文化来看,当时泰山地区应是我国货币文化的策源地。夏代的货币文化是有所发展的,出现了自然物货币,那便是以贝为币。  相似文献   

10.
“四介既简”,此句出自 《石鼓文·田丰》.王昶《金石萃编》释文、潘迪《石鼓文音训》并误释此句为“吾众既简”.潘氏解“简”为“选也”.“四介”二字,郭沫若说:“二字颇漶漫,然谛审可辨,《诗·清人》‘驷介旁旁’.”郭说甚是.按古文献“四”、“驷”相通.《诗·小雅·四牡》:“四牧騑騑”.《仪礼·既夕礼》:“玄纁束马两”,贾公彦《疏》引《诗》作“驷牡騑騑”.《左传·定公十年》:“公子地有白马四”,《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作《左氏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有白马驷”.《诗·大雅·大明》:“驷騵彭彭”,《公羊传·隐公元年》:“赗者何?丧事有赗,赗者盖以马,以乘马束帛”,徐彦《疏》引《诗》作“四騵彭彭”.《诗·秦风·驷(?)》:“驷(?)孔阜”,《说文》马部“(?)”字下引《诗》  相似文献   

11.
登山绝招     
登山绝招○易金登山时,应遵循大步走的原则,每一步都要尽可能地向上迈。这样登一步可能会累些,但登了一千步后,就会显出益处。比如登泰山,泰山有台阶六千多级,如一步登一级,要登六千多次;如果一步登两级,则只需三千多次,就省力得多(因为它要少抬三千次腿,尽管...  相似文献   

12.
刘铭  徐传武 《民俗研究》2012,(4):128-134
明初,朱元璋夺去了泰山山神的帝王封号。在当时残酷的文字狱和严酷的礼法的控制下,文学作品中不可能再出现称谓泰山山神“天齐仁圣帝”或与之相类似的帝号的情况。碧霞元君信仰在元代和明初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其在民间的普及范围极为有限。明中期,随着统治者政治文化政策的松弛,文学作品中称呼泰山山神的帝号已不再视为犯忌。成化十九年(1483)之后,碧霞元君信仰由于得到了皇室贵族的认可,而逐渐广泛普及于民间,达到了与泰山山神信仰并列,甚至超越之的地位。《水浒传》中多次称谓泰山山神“天齐仁圣帝”之封号,而且书中“万民朝拜碧霞君,四远归依仁圣帝”这句赞语,反映了碧霞元君与泰山山神享有同等地位,接受四方万民顶礼膜拜的盛况,这都应当是发生于明代成化十九年以后的事情。因此,《水浒传》的成书时间大体应当在明中期的成化十九年之后。  相似文献   

13.
不少人认为,“有眼不识泰山”的泰山是山东境内的“泰山”,其实,这句成语中的“泰山”是人不是山。原来泰山是鲁班的弟子,由于他总是别出心裁,结果惹怒了鲁班,被撵出了“班门”。事过一年,鲁班在集市上看到有人摆着精巧的竹制家具出卖。一问,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竹制家具是被他开除的徒弟泰山所制,鲁班自愧弗如,慨然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这条记载,准确地道出  相似文献   

14.
周峥 《收藏家》2004,(11):54-56
此册原件似为横卷。改装成册后,朱熹手书的诗作占五开半, 其后有陶敦临题跋(四段)及朱家(?)观款一开,启功题跋一开。朱熹的诗为一首七言律诗,原件残旧,有几缺文。全诗如下: “秋闱春榜两同年,昆玉□参□□□。□□乍辞芹泮路,绿袍新醉凤池筵。东南文运今方盛,虞典人才古独先。忝我师儒真不负, 长歌喜极为重编。”诗后署“考亭朱熹题赠门人彦忠、彦孝同榜登第”。在朱熹名字上面钤“晦翁”、“朱熹之印”二章,均朱文,篆法古朴。  相似文献   

15.
《文史博览》2007,(12):37
现在人们通常把学问、道德都被人景仰的人称为“泰斗”,那么,为何要称“泰斗”呢? 泰斗,是泰山和北斗的简称。 泰山在五岳中其高度其实只居第三。也许是古人无法测量出山峰的准确高度,也许是泰山在山东面临平原又与大海相近,便把它视为高山的代表,不少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尤其汉武帝赞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泰山成了“五岳之长”或“五岳独尊”。泰山成了群山中的“珠穆朗玛”。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2008,(8):129-130
泰山——"名车登名山、五岳迎五环"7月4日至5日,由五岳联合举办的"名车登名山、五岳迎五环"巡游车队到达东岳泰山,12辆车共计50余人。在岱庙正阳门前,泰山景区管委会举行了隆重的欢  相似文献   

17.
杜宏礼等著《东京梦华·开封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 993年版 ,第 82页 )有云 :“宋太祖开宝年间 ,亲登朱雀门 ,手指‘朱雀之门’的门额问大臣赵普 :为何不直书朱雀门 ,加上‘之’字有何用处 ?赵普回答这是语法上的助词罢了。太祖听后大笑 :‘之乎者也 ,助得甚事’。从此 ,将城门四字之额作为三字 ,简单明了”。今按 ,此处所述宋太祖改“朱雀门”门额之事似不确。《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东京大内》云 :东京旧城“南三门 :中曰朱雀 ,梁曰高明 ,晋曰薰风。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可知 ,北宋都城东京旧城即里城南面正中之“朱雀门”迟至宋太…  相似文献   

18.
李梦 《民俗研究》2023,(2):133-143+160
《天仙圣母源留泰山宝卷》等四种宝卷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信仰研究中未被充分关注的文本,已有研究多着眼于版本较多、流传较广的两种,而另两种稀见孤本也应予探究。首先,四种泰山娘娘宝卷体现出的稳定流传的“离家修行”叙事结构,其根源在于中国化的民间观音信仰方式,这是宝卷与俗民信仰生活深度绑定的体现,是仪式文艺源于信仰实践的又一明证;其次,作为仪式文艺的宝卷,并不只是信仰生活的被动反映和再现,泰山娘娘宝卷宣扬的叙事在地方传说中得到了延续,宝卷的叙事元素甚至直接促成了泰山后石坞“信仰标记物”黄华洞和白猿墓的产生。仪式文艺对信仰实践的反塑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刘浩歌 《神州》2012,(1):60-63
王彦善先生的诗、书、画在大陆省内外不少地方乃至一些外宾、港台颇有名气。说起诗、书、画,我想对王彦善先生的官品、人品首先解读。王彦善先生是一位朴实又有奋斗精神的宁阳人,泰山的灵气泰山之阳的沃土养育了这个农家子弟和宁阳小山村。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到朋友们说,王彦善有读不完的诗、书、画人生。我觉得,并不是这  相似文献   

20.
缅甸人只有名没有姓。但绝大多数缅甸人,都习惯于在名字前面加一个冠词,以示性别、长幼、尊卑之别。 譬如:一个名叫“登”的男子,他自称或长辈呼唤,就叫他“貌登”(貌意为年青小伙子);同辈则叫他“哥登”(哥意为兄长)。如果“登”是个女子,那么长辈或平辈就叫她“玛登”,自己谦称时也用“玛登”(玛意为姑娘、姐姐)。对上了年纪或有了名誉地位的人,是男子就尊称为“吴登”(吴原意为叔、伯,此处转意为先生),是女子则尊称为“杜登”(杜原意为姑、婶、大妈,此处转意为女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