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晓 《神州》2012,(6):198-199
比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日语教学具有其独特之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语言教学,多思考,多实践,从学生的基本功抓起,注重学生的学习养成习惯。端正专业学习思想,灵活处理运用教材。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开展贴近社会实际开展实践教学,以第二课堂营造日语环境。使学生在学习日语的同时,使用日语,巩固日语。  相似文献   

2.
武丽影 《神州》2014,(6):143-143
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在越深入学习日语的过程中,越感觉到困难,那是因为日本人在交际的过程中,很少使用第二人称代名词来称呼对方,而是利用一些别的表达方式来代替第二人称代名词的使用,在汉语交际的过程之中,经常使用“你”来称呼对方,在一些场合下会使用“您”来称呼对方,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之意。由于日语中经常省略第二人称代名词,作为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就很难理解其说话的对象,因此难免会发生误解和分歧。语言承载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体现,也就是说,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来反映文化。语言和文化虽然是不同的事物,但是实际上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语中“第二人称代名词的省略”是日语的特性,而在这语言深处隐藏的文化又是什么呢?本稿主要是从日语中第二人称代名词的省略角度来探讨日本的“间”文化。  相似文献   

3.
王珏 《神州》2012,(27):115-115
大学阶段的日语教学习,存在入门容易,进一步学习难度较大。同时由于在校的大学生对外语的实际应用缺乏实践环境对语言的学习经验相对较弱。这也使得大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牢牢的掌握知识变得很困难。那么教师如何才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日语知识,提高日语应用水平,是一个研究目标。本文从日语的写作、作品赏析等模块,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借助先进的导读式教学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日语水平为目的进行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张伟 《神州》2013,(32):147-148
语言原本是模糊的,一个词语经常会有多个义位。根据家族相似性理论,这些义位存在相似关系,并且随着认知的加深,义位会不断增加,使语义变得清晰。本文通过对日语动词"つく"的语义探索,分析「つく」类动词的家族相似性以及其语义如何实现由模糊到清晰。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中,日本游客发挥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一直占据着我国入境旅游消费市场份额的榜首,因而,培养更多能够胜任日语导游工作的优秀人才迫在眉睫。作为培养这一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高校旅游日语课程越来越受重视,尤其在民办高校中这种趋向更加明显。然而,旅游日语课程教学中也遇到了各种难题。在此,笔者提出拙见,建议在应用情景教学法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进而以设置旅游情景进行模拟导游的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包文雅 《神州》2013,(9):144-144
一个国家的语言与文化,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掌握语言,同时了解日本文化,使语言更贴切日本文化,明白,学习日语是了解日本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了解日本文化也是促进日语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盖鑫 《神州》2012,(18):102
《日语》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当前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日语的能力,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本人多年教学实践,对日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拟声拟态词是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的词汇,然而,汉语的拟声拟态词远远没有日语丰富,因此,汉语母语学习者在进行拟声拟态词的汉译时常常觉得很困难,本文将从翻译理论--词义的“守恒”与“越界”角度来探讨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问题,从而为拟声拟态词的汉译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肖东娟 《神州》2013,(20):173-173
拟声拟态词是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的词汇,然而。汉语的拟声拟态词远远没有日语丰富,因此,汉语母语学习者在进行拟声拟态词的汉译时常常觉得很困难,本文将从翻译理论一词义的“守恒”与“越界”角度来探讨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问题,从而为拟声拟态词的汉译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乔红伟 《神州》2012,(29):29-29
日语前置语句表现是日语委婉表达方式的特点之一,是日本人独特的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之一。了解掌握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及社会文化特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日语语句前置这一现象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充分语言这一载体的润滑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翟艳蕾 《神州》2012,(32):48-4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日两国商贸往来日益频繁,对于承载两国间商务活动的商务日语也尤为的重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函电的使用也受到了大家的青睐。商务日语函电是一种特殊的函电,除了具有一般日语函电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通过分析日语函电使用的语言特征,总结它的特点,为日语学习者和即将从事商务日语的人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刘阳 《神州》2014,(17):44-44
日语教育,一般会侧重于讲授日语的语法、词义、阅读规律等方面,而往往忽视了日语文化知识的传授。在中日交流文化的大环境下,尽管开设有日语语言文化课,但其却偏重介绍日本文化的高等级与高层次,也就是日语语言文学、民族宗教、美术艺术特别是日本本国的社会价值观等方面,而对于风土人情、民风乡俗、吃穿住行等领域的知识点却很少涉及。所以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要把日本文化渗透到日语教育中去。  相似文献   

13.
杜双成 《神州》2013,(15):147-147,149
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进行文化交流,通过语言学习可以有效地了解异域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离不开对文化差异的研究,日语教学也不例外。中日文化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日语教学中要重视文化差异的研究,在教学中融入文化差异的比较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也能促进文化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顾杨妹 《旅游纵览》2013,(8):221-222
目前,日语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模式化;实践基地建设发展滞后;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指导教师工作有待完善等问题。推进日语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充实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拓展导游职业技能的实践教学模式,将会促进日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日语和汉语中的被动句,其形式和意义有时会有相同的情况出现,有时也会有大相径庭的情况出现。将他们区分开来并且很好的运用,无疑是中国人学习日语和日本人学习中文的重点、难点。本论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两者之间的不同,希望能为汉语和日语学习者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6.
伊丽丽 《黑龙江史志》2013,(5):65-66,72
哈贝马斯认为,理论研究的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重关系,理论的任务就是研究旨在控制自然、占有自然的社会实践,又研究旨在彻底改变现存制度的政治实践。他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是作正面阐述,而是从历史的角度描述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演变;从社会科学史的角度阐述说,理论产生于实践,是根据实践的需要而后形成的。他认为"理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掉实践",理论的这种后来性决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且试图从公众社会、认识与兴趣的认识论方面、方法论方面来解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形成了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新理解。  相似文献   

17.
王艺霏 《神州》2011,(4):76-78
从语用可迁移性研究产生的背案、理论基础和Takahashi的实证研究三方面介绍了语用可迁移性研究的现状。语用迁移研究是中介语语用学的一个分支,其理论来源于Eckman的标记性理论,并经由Kellerman等认知心理语言学学者发展出心理语言标记性理论。语言可迁移性研究包括Kellerman的“breken”和“ogg”词汇可迁移性试验及金苏扬的“眼”词汇可迁移性研究。迄今唯一的在语用层面的可迁移性研究为Takahashi的日语间接请求策略可迁移性研究。介绍了其研究方法、步骤及发现。该研究证实学习者在迁移某语用策略时具有选择性,可迁移性同时受到语境,学习者语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提出语用可迁移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李金莲 《民俗研究》2006,(1):203-208,256
众所周知,日语不仅借用了汉字,还吸收了汉语的大量的词。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密切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叶蜚声,1997:10)汉语的词被移植到日语中,就意味着它们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的学习方式。高中公共日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高中公共日语课,广大教师和教育学专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对“研究性学习”应用于高中日语教学实践提出若干体会,探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日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震 《神州》2012,(20):141-142
拟声拟态词是日语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对于日本人来说,可以很自然的使用拟声拟态词原因之一就是出于他们母语语感,即拟声拟态词本身的音义对应关系。汉语中的象声词也存在着这种音义对应关系。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力图明确两者的异同,以使中国人的日语学习者可以通过了解两者的差异,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日语的拟声拟态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