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2002年3月2日,落成不久的齐鲁文化会馆迎来了一批全国着名的民俗专家、人类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和山东省有关学界的专家学者、领导同志,举行“《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首发式”,采用座谈研讨会形式,倾听专家、学者及有关领导同志意见,并将这本书推介给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2)
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刊编辑工作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本刊引文注释标注格式进行了修订,并从2002年第1期开始执行,请作者投稿时自觉参照。本刊引文出处均采用页下注(脚注),每页单独编号,注释中卷次、出版时间、刊期、页码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具体格式如下: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内容和顺序为:责任者与责任方式、著作名、出版者、出版时间、版本、页码。如果是两个或三个责任方式相同的责任者,中间用顿号隔开;有三个以上时,只取第一责任者,其后加“等… 相似文献
4.
林昌彝(1803—1876)字惠常,又字芗溪,晚号(石求)Bian老人、茶叟、五虎山人等,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林昌彝受业于闽人经学家陈恭甫,走上以汉学治经的道路。他于1830年中举后,六上会试失利,得以畅求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饱览世事万象;亲身体会朝政腐败,外敌入侵,了解社会实情,洞悉民间疾苦,发以为诗歌。他又在家国危亡之际,受到西方思潮冲击,扩大眼界,留心实务,包涵容纳。他一生著作宏富,其中以《射鹰楼诗话》较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6.
8.
9.
孔远志、郑一钧撰写的新著《东南亚考察论郑和》(54万字),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7年5月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结项证书》。2007年12月获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办公室资助,2008年9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著名作家曹聚仁先生标点的《帝国主义》,历经88年的沧桑岁月,终于重见天日,令我兴奋不已!说起对它的发现,我感慨万千!一次回家乡采风中,在曹聚仁先生一位故旧家里的废纸堆中,被我幸运地发现!我如获至宝,珍藏至今。我研究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曹聚仁先生,已经20余年。先后收藏的曹聚仁著作不下百余种,有关曹聚仁的研究资料,更是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11.
12.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特独的高原地理环境孕育了青海独具特色的高原文化和民间艺术,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给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增添了无穷的快乐和生活情趣,青海民间剪纸就是其中的一枝鲜花,她开放在高原,在高原沃土上扎根成长。 相似文献
13.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历了整整两千年,已成为中国传统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不断适应中国土壤和环境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对中国民间信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佛教的教义。一种宗教,只有教义被大众广泛接受,改变了大众的思想甚至灵魂,才能广泛传播,影响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民众的信仰。佛教传人中土后,其教义中的普度众生与救世济民、轮回转世与天堂地狱、功德与功德转让等核心思想深深吸引了中国民众,对中国民众的信仰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改变了中国民众的信仰内容、信仰方式和信仰手段,这也是佛教在中土广为传播并被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郭沂先生在《〈淮南子.缪称训〉所见子思〈累德篇〉考》一文中指出,《淮南子.缪称训》除首尾两段为编者所加前言、后语外,其他部分是子思《累德篇》佚文。虽然《淮南子.缪称训》多处引用《子思子》,但其主体部分有很多语句明显是道家者语,不可能全部出自儒家书《子思子》。现有资料不能证明它的主体部分就是《累德篇》佚文。 相似文献
15.
关于《聊斋志异》的创作动机,历来的研究者都有着比较一致的看法,即认为《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在科举失败后,为了寄托孤愤而写作的泄愤之辞。但是《聊斋志异》素材的民间来源,《聊斋志异》与民间审美、民间叙事的种种割不断的联系,也是不容抹杀的事实。《聊斋志异》故事中的人物往往具有民间审美趣味,人物身上很少有庙堂之气,多了民间凡尘的世俗味,他们都是凡夫俗子,“引车卖浆者流”。就连具有神奇法力的妖魅鬼怪们,也没有神圣的光环,他们也同样要食人间烟火,与普通人相差无几。因此,《聊斋志异》的叙事贴近民间生活,全书充满着价值取向趋于… 相似文献
16.
佛山木版年画是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在广东佛山镇生产而得名。明清时佛山曾是全国年画生产和批量销售中心之一,特别在清代乾隆、嘉靖年间至抗日战争前,发展最为鼎盛。 相似文献
17.
原藏哈佛一燕京图书馆、由陈红民教授整理、辑注并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于2005年出版的<胡汉民未刊往来函电稿>(以下简称<函电稿>),是近年新出版的重要的民国史料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民间信仰是客家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文章从客家民间信仰的内涵与外廷、客家民间信仰的特性、客家的神明崇拜与风水信仰等方面对近十年来国内客家民间信仰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从社会文化史的视角进行了评析,以期展现十年来客家民间信仰研究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旅游在民族地区的维持、转变及重建方面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实质是一种自由、主动、积极的文化活动。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民俗旅游正是以丰富的现存文化资源为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