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8月8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中学的操场上彩旗飘飘,来自四面八方的土族群众汇聚到这里,庆祝青海民和纳顿艺术研究会的成立。纳顿是三川地区土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在新粮入仓、  相似文献   

2.
贺喜焱 《民俗研究》2005,(3):157-168
“纳顿”在土语中是“玩耍、娱乐”的意思,“纳顿”节是青海省民和县土族娱神、庆丰收的民族节日,民和三川地区的大部分土族村按夏粮收割早晚排列轮流举行,每年从农历7月12日开始到9月15日结束,历时2个月,被称为“土族民间狂欢节”。若遇灾年,庄稼歉收就不举行。“纳顿”与土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纳顿”在今日的现状是一个有组织的由村民集体参与,包含祭祀仪式、民间歌舞、傩戏表演以及经济行为的综合性活动,它与当地土族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对于“纳顿”的调查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当地土族的日常生活结构,为进一步的探讨民和土族民俗文化有所助益。笔者于2002年7月至9月进行了为期30天的田野作业,通过参与观察、访谈(深入访谈、一般访谈),并辅以照相、录音、笔录等方法获取了第一手调查资料,保证了资料的系统性和丰富性。基于“纳顿”节规模大、举办时间长、活动丰富等自身的特点,不可能一一记述,笔者在当地了解到中川鄂家村、峡口桑卜拉的“纳顿”被公认为比较正规,因此现以鄂家为主,将当地“纳顿”的实况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郭晓芸 《中国土族》2012,(3):10+78-79
八月,一个成熟的季节。当金秋和微风送来丰收的好消息,富庶旖旎的民和大地以飘香的瓜果和满仓的新麦迎接四方宾朋。2012年8月28日,秋高气爽。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高级中学体育场内彩旗飘扬、鲜花争妍,勤劳的三川人民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安召纳顿艺术节,欢庆丰收,展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母亲河黄河在快要流出青海省时,温柔地拐了个湾,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部冲积出了数万亩良田。自古以来,雄峻的积石山默默守护着这片名叫三川的土地,守护着生活在这里的以土族为主,包括汉、藏、回等民族在内的十几万人民。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族》2008,(4):I0002-I0002
民和三川发展促进会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事业,并始终与国际上从事发展和合作的民间组织和多双边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育化出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各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悠久的历史、动人的传说和独特的情趣,表现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7.
土族是青藏高原独有的土著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海东市乐都区、西宁等地.土语是土族特有的语言,语系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历史上一直通用汉语文,土语分互助和民和两个方言区.土族文学艺术历史悠久,如歌谣、叙事诗、婚礼歌、宴席曲等,音乐艺术特...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省委刘宁副书记、尊敬的省人大常委会曹文虎副主任、尊敬的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玉兰女士,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土族同胞们: 六月的青海风光秀丽,六月的土乡歌声动地.6月26日,在这里隆重举行了青海省第二届丝路“花儿”艺术节暨河湟民俗文化节开幕式,今天我们再次相聚在山川秀美的“彩虹故乡”——互助土族自治县,举行青海省第16届土族安召纳顿艺术节庆祝活动,欢度这一土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9.
胡芳 《中国土族》2004,(2):14-16
三川五大堡,这是一片美丽而古老的土地。巍巍凤凰山亘古以来用雄伟的翅膀护翼着这方土地,滔滔黄河千百年来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这方土地,世世代代在这儿繁衍生息的土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赋予了这块土地极其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这儿的每一块土地都蕴藉着一段动人的传说,每一个村庄都悠扬着“道拉”悦耳的曲调,每一缕空气都飘逸着酩馏酒的醉人芳香。而号称“世界第一狂欢节”的土族“纳顿”,便是在这块大  相似文献   

10.
著名"花儿"王子马俊曾有一句戏言:青海的"花儿"在河湟,河湟的"花儿"在民和,民和是"花儿"的窝窝。的确,作为河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是"花儿"创作的富矿区,也是"花儿"广为传唱的流行区,其境内流行的曲令多达十数种,大小"花儿"会也有五六个,尤其以七里寺"花儿"会为最。其传唱流行的"花儿"可以说基本上涵盖了河湟"花儿"的绝大多数,特别是七里寺"花儿",是民和地区"花儿"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有其传承发展的重要价值。因而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城乡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构成人们乡愁记忆的无数故乡传统和风物风习也在逐渐消失和淡化。海安市委史志工委鼓励并指导镇村挖掘利用地情文化资源,创新打造"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系列地情馆,发挥地情文化的社会效益,形成地方文化自信,为处理继承与发展关系,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进而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海安:故乡风物地情馆"项目入选2019年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十大创新项目。  相似文献   

12.
邢莉 《民俗研究》2008,(4):199-208
我国家喻户晓的口头传说《牛郎织女》被评为国家级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不仅在汉族传播,而且在少数民族区域传播。《牛郎织女》传播的范围有多大,区域有多广,真的很难统计。关于《牛郎织女》传说产生的年代学术界尚有争论,但是最晚也应该在建安以后到南北朝之间形成(约226—563)。悠悠近两千载,它是如何传承的?其传承的秩序和传承的机制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We analyze the viability of the office of President of Congress as a source of leadership in the Continental and Confederation Congresses.1 Our primary interest is in institutionally grounded, as opposed to and separate from charismatic or personal, bases for leadership. We show that virtually every institutional support for leadership power recognized to be at work in the modern Congress was absent in the Continental Congresses. We trace the origins of these limitations on leadership power and potential to a series of decisions taken during 1774 and 1775 and substantially maintained and even elaborated over the fifteen-year history of the Congress. The result was that even though the institution was awash in "leaders," men like Virginia's Peyton Randolph, Massachusetts' John Hancock, and New York's John Jay, stable and effective "leadership" from the office of President of Congress proved to be impossible.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中商文化就是商代中期文化。将商代的考古学文化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在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已开始,但那个时候的早商文化,指的是洛达庙期(即二里头期) 文化,中商文化指的是二里冈期文化,晚商文化指的是殷墟期文化。当时还将成汤居亳到盘庚迁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