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玉器在中原地区直到仰韶文化晚期才开始出现,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数量和种类不断丰富,龙山时代进一步发展。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的玉器大多来源于周边地区,且不同时间玉器的来源地域并不一样,仰韶时代主要来源于红山文化和崧泽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主要来源于大汶口文化,龙山时代主要来源于山东龙山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玉器的传播之路也是礼制的引进之路,通过新石器时代玉器的不断引进,中原地区的礼制也在不断地整合、完善,最终形成了二里头文化比较完备的玉礼制度。  相似文献   

2.
宋爱平 《中原文物》2004,1(5):46-58
相对于史前时代而言,郑州商城出土的商代玉器总体水平并不是很高,种类和数量也不是很丰富,但却代表了我国玉器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商城玉器仍然以礼器为主,某些武器仪仗类玉器比较发达,装饰品比商代以前明显增加,尤其是柄形玉器运用非常普遍,这都体现了商代前期玉器的鲜明特征.洛达庙三期及南关外期时,商城玉器不但很少,而且残小.到二里岗下层一二期时,玉器种类数量逐渐增加,至二里岗上层一期时达到了最顶峰,在二里岗上层二期又迅速减少.商代人民公园一期时商城玉器出现了第二个高峰,人民公园二期又一次衰落.郑州商城各期玉器数量、种类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商城文化的兴衰以及商人在郑州地区统治范围的变动.  相似文献   

3.
花厅墓地出土玉器主要有大汶口文化自身因素和良渚文化因素两部分。长方形钺、环璧类玉器和各种耳饰,应是大汶口文化的自身因素。刻有神徽的玉琮、琮形管、玉璜、玉梳背、刻有神徽纹样的玉锥形器和有段玉锛以及多数串饰,则来自南方的良渚文化。花厅墓地之前的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海岱地区玉器数量和种类均较少,尚未形成独立的玉器文化体系。到花厅墓地时期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在良渚文化的强烈影响下,逐渐形成以玉钺、大型玉刀、各种环璧、牙璧及梯形绿松石耳饰等为基本内容的海岱系玉器文化。这一玉器文化体系的形成对中原地区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玉器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二里头文化发展至第四期,二里头遗址在建筑遗迹、陶器、石器及青铜器等文化遗物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遗址包含第四期遗存者数量明显减少,周边地区也几乎看不到二里头文化的影响。碳十四测年数据表明二里头文化四期上限不超过公元前1600。综合分析,二里头文化三、四期之间很可能为夏商之分界。  相似文献   

5.
<正>南洼遗址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南、嵩山南麓,包含了二里头、殷墟、周代、汉代及金元时期等多个时代的文化遗存,而以二里头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该遗址二里头文化陶器数量大、种类多,按照用途可分为炊器、盛储器、食器、酒水器、生产工具等,其中以日常生活用具炊器、食  相似文献   

6.
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都邑遗址,遗址居民在以家养动物作为主要动物资源的同时,也较多地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可见渔猎经济在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社会生活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历年二里头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的鉴定和分析,介绍了二里头遗址先民利用的野生动物资源种类及其在动物中所占数量比例,探讨了不同野生动物资源的利用方式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尚友萍 《文物春秋》2011,(1):3-12,31
本文针对王立新先生《也谈文化形成的滞后性——以早商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形成为例》所主张的主要观点,诸如对滞后期文化性质的总结,滞后期存在的合理性,早商文化概念的内涵,以及滞后期与早商期的排序关系等,提出了商榷意见,并得出结论:二里头夏城内的四期偏早阶段与二里头夏城外的二里头四期文化总称二里头四期文化,是名实相符的二里头四期文化,时间在夏纪年范围内,是晚夏文化;原二里头文化四期偏晚阶段是进入商纪年的夏遗民文化,性质上已不属于二里头四期文化;二里冈下层与偃师商城早段同属早商文化,但前者出现的时间比后者略早。  相似文献   

8.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继龙山文化之后进入二里头文化时代。这一时代正处于中国初期王朝的形成阶段。由于在河南省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发现_r大型宫殿基址,以及随葬有青铜器和玉器等礼器的墓葬,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里就是古文献中所记载的夏王朝的中心地。  相似文献   

9.
关于汤都亳问题,近些年来学术界争论的十分热闹,认识分歧很大。这次争论是从偃师发现二里头文化开始的。偃师二里头文化分为四期,有人认为这四期文化都是夏文化,有人则认为二里头文化三四期是早商文化。特别是二里头文化的第三期中,发现了大型的宫殿遗址,更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都认为这里是一处王都。持夏文化观点的人认为二里头是夏都,持早商文化观点的人认为是商都,再具体一点,即认为二里头遗址是商汤都亳的西亳。赞成偃师西亳说的人很多,发表了不少  相似文献   

10.
二里头文化与夏纪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用考古文化的~(14)C 年代数据与文献记载的夏代纪年相对照,从年代学的角度探讨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目前关于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主要有四种意见:豫西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是夏代文化;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是夏代文化;豫西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代文化,三四期是早  相似文献   

11.
本认为,河南龙山化晚期为夏代早期化,二里头化第一期为后羿、寒浞代夏以后的物质化,新砦期二里头化的发现既填补了两之间的空隙,也证实二里头化第一期非为夏代化的初始。  相似文献   

12.
新砦期的确认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对新砦遗址的重新发掘,发现王湾三期文化、新砦期遗存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存的三叠层,确认了新砦期的存在,再次证明二里头文化是在当地龙山文化基础上产生的。新砦期即使不是最早的夏文化,也是探索早期夏文化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13.
二里头二期文化与后羿代夏问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后羿是生活于夏王朝西方的原始部族首领.后羿部族统治集团取代夏王朝政权,入主中原约历40年,对夏王朝时期的社会、文化造成了巨大影响.作为夏文化的二里头文化,其二期文化就是在继承一期文化的基础上,受到西方原始文化和东下冯类型文化的强烈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与夏文化初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主要来源于当地的王湾三期文化,并可进一步区分为早晚两段和划分类型。新砦期遗存属于二里头文化一期早段,称为二里头文化一期新紫型。二里头文化一期是夏文化早期遗存。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以来公布的二里头等遗址的测年数据,对现有的"二里头夏都说"与"郑亳说"构成了挑战。借此契机,有必要反思二里头遗址研究的得失。测年数据以及二里头文化晚期的考古学考察,对于二里头文化三、四期已经进入商代的观点是有利的。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对象,但将其落实到夏都斟鄩尚有疑点。  相似文献   

16.
正吴良镛,男,1922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1946年协助梁思成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1949年毕业于美国匡溪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投身新中国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吴良镛是新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六十五年来胸怀祖国,心系  相似文献   

17.
对于二里头文化的性质问题,学术界已进行了数十年的讨论,然而直到目前,共识却仍未能达成。本文首次从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分析入手,对二里头文化的性质问题予以探讨。经过对偃师二里头、郑州二里岗、黄陂盘龙城、安阳殷墟等遗址出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数据的分析与讨论,我们支持二里头文化一至三期属夏文化、第四期遗存则已进入了商代纪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洛达庙期和南关外期文化是两个分布于郑州地区的、年代相近而性质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依据现有的相关考古资料,并利用文化因素和墓葬分析的方法研究表明,郑州地区洛达庙期文化的一至三期是连续发展的,在性质上应属二里头文化。而学术界多认为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均为夏文化,因此郑州地区洛达庙期文化亦应属于夏文化,而不是先商或早商文化。相应地,南关外期文化应为先商文化,而非早商文化。  相似文献   

19.
早期夏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早期夏文化研究,在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后,对早期夏文化遗存进行了年代学研究,着重讨论其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工程指认早期夏文化即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或称王湾三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存,并将夏文化的始年推定在公元前21世纪.  相似文献   

20.
经过30年来的发掘和研究,新砦遗址在文化谱系研究、聚落形态研究、多学科合作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二里头文化第一期不会是夏文化的上限,新砦期也不会是最早的夏文化。如果要追寻早期夏文化就必须到比新砦二期文化更早的龙山时代遗存中去寻找。在新砦遗址找到了城墙、护城河、内壕、外壕以及大型建筑。新砦遗址所在的溱洧流域自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居住,裴李岗文化时期已经出现较发达的农业,仰韶文化前期,聚落得到较快的发展,仰韶文化后期,聚落分化明显加剧,到了龙山时代开始出现城址,至新砦二期终于出现了都邑性质的原始城堡,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心聚落似乎迁往它处,至东周时期再度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