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驼铃悠悠,悠悠驼铃。它,在声声诉说故乡的百年沧桑。它,摇远了故乡往日的繁华,荡回了游子犹新的记忆。它,犹如风筝的引线,摇曳着游子的梦境和思乡的情愫,萦绕在故乡的天空。哦,我的父老,我的乡亲,他们和着悠扬的铃声,在这块土地上,留下深深的足印。  相似文献   

2.
<正>“走遍了天下的路,最亲的还是故乡”,这是游子的心声。又逢春节,千千万万的游子们开始奔向故乡,故乡的山山水水永远是他们心中最美的风景线。游子热爱家乡山水,是因为有情感的寄托。这些年来,我的确走了很多地方,可无论走到哪里,当地的景区接待者都会自豪地向你诉说景区之美,故乡  相似文献   

3.
思念故乡时会渴望吃些家乡菜,这是许多游子深有体会的。最让游子们眷恋的菜肴并不是满汉全席、鲁粤淮扬,反而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家常小菜。吃小菜,同喝二锅头、泡茶馆、逛菜市场一起,交织成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一头牵系着游子们遥远的记忆,另一头深埋于中国文化的基石之下。  相似文献   

4.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代代相传、唱了600多年的歌谣,曾让多少移民江南塞北、漂泊海外的槐乡子孙后代流下思乡的泪水,梦系魄绕地眷恋着故乡之根呢!  相似文献   

5.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说,“五百年前是一家”,“家”在哪里?“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代代相传、唱了六百多年的歌谣,曾让多少移民江南塞北、漂泊海外的槐乡子孙后代流下思乡的泪水,梦系魂绕地眷恋着故乡之根呢?元朝末年,中原...  相似文献   

6.
记者在对这位艺术大师的专访中,蓦然发现,“苦命人”、“老顽童”、“湘西鬼才”、“万荷堂主”、“思乡游子”,不仅是他人生的写照,其间更蕴含着他别样的人生观和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7.
正"没有故乡的人寻找天堂,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当年熊培云在《一个村庄里的中国》里写下的这句话,唤起了多少游子的共鸣。那些在异乡漂泊的人,常常会在梦中回到曾经草木葳蕤、如今已是一片荒芜的家园。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之所系、魂之所系。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中,无论你去到天涯海角,无论你行走的路是一帆风顺或是颠沛流离,在你的心里,早已埋下了一颗乡愁的种子。它会孕育、发芽、长大,渐渐地长成一朵"故乡的云",在你的心头弥散开来,笼罩着你,裹挟着你,催促着你,回到那个让你魂牵梦绕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曹云屏 《江淮文史》2005,(5):143-166
故乡情,自古以来人皆有之。我已是80老,离休以来,浓浓思乡之情,无以获释。或月明之夜,或掩卷小憩之时,或在睡梦之中,生活在故乡的那个年代,那个环境。那时的人和事一幕幕轮番出现,似真似幻,此消彼起。  相似文献   

9.
正白居易的《花非花》是描写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思念之情的一首诗。"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达舅舅唯一一次归来,外婆与达舅舅唱完了又唱,似哭声,又似呜咽声,一遍一遍地,直到两人都唱睡着……一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相似文献   

10.
济南的夏天     
古今中外的作家中,不少人曾墨济南之美,而把济南当做第二故乡的老舍写起济南来最是不吝笔墨。他讴歌过《济南的冬天》,赞美过《济南的秋天》,描绘过《大明湖之春》,对于济南的夏天,却只散见在一些短文中。  相似文献   

11.
《神州》2010,(7):12-1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仙李白的一首《静夜思》,虽已愈千年,其思乡之痛仿佛跨越时空,萦绕在我们的耳际。那么,李白的故乡到底在哪里?由于我国在“名人故里”这一物质文化遗产认定上并无具体标准,若干年后的今天,斯人已去,各地的“认祖攀亲”争夺却“狼烟四起”,  相似文献   

12.
玉声 《纵横》2008,(5):52-56
1949年6月,梁实秋偕妻子程季淑和小女儿文蔷搭乘"华联轮"抵达台湾,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愈近暮年,愈起思乡之情,每当忆及那与父母家人温馨度过13个寒暑的家院——北京内务部街20号,这位游子总是老泪纵横。1981年,文蔷回大陆探亲,大女儿文茜从故居院内的枣树上折下一束带叶的枣枝,托妹妹带给在台湾的父亲……  相似文献   

13.
从更深远的文化战略意义来说,二十一世纪的国人,虽然在物质文明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精神故乡中却依然好像是一位寻寻觅觅的游子。“湖马”与“越鸟”尚且离不开自己的故乡,人类怎么能够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呢?  相似文献   

14.
泥土·故乡     
一捧泥土,你会怎样想?也许它的潮湿会让你想起昨夜的雨。也许它的干燥会让你想起家里的天竺葵。但请一定相信,正是你看来微不足道的泥土,捧在游子的手上,它的厚重,它的温暖,它的一切都会让他想起他的故乡,他的亲人,他的家。最喜欢的音乐家萧邦临终前抓一把来自波兰的泥土,喃喃说道:我回家了。他的脸上是平静安详,我想他一定是看见了波兰,一生令他魂牵梦萦的地方,是他手里的泥土,故乡的泥土,飘洋过海,带他回家。泥土对萧邦来说,是故乡,是被侵略的波兰,是故乡的  相似文献   

15.
朝鲜朝使臣李肇源曾于嘉庆和道光时期两次赴燕,留下许多燕行诗。他的燕行诗多以纪行和遣怀为主,内容丰富。"我诗如我行"的诗行合一,呈现出李肇源的燕京之旅,是中朝朝贡历史的缩影。诗中表现出对明朝故国的怀念,羁旅思乡之情以及诗人与清朝文士的交往,是李肇源燕行诗的重要内容。诗人在两次燕行体验中,通过对清朝经济、文化的深入了解,改变了"胡无百年之运"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吴嘉利 《东方收藏》2023,(2):125-127
乡愁是农耕文明的一种产物,中国人的故乡观念深入骨髓,也使乡愁成为木雕艺术的常见题材。木雕艺术创作起源于民间,是为满足人们最朴素的审美需求而开始的。人们借助木雕来祈求阖家幸福、健康长寿、事事顺意等普遍心理和精神追求。莆田木雕的发展与当地的文化信仰息息相关,在莆田木雕作品中,仙佛人物题材占了大多数,经过长时间的沉淀,莆田木雕早已成为游子心中的乡愁。  相似文献   

17.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面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这首歌在武汉市庆祝建国50周年华诞期间再次引起共鸣,当台上演员一张口,台下的台港澳侨胞立即不约而同地一起纵情歌唱。 这首名为《月之故乡》的歌词作者就是风靡世界诗坛的“玫瑰诗人”彭邦桢先生。他不仅因执掌了5年世界诗人资料中心“帅印”而出名,而且他走到哪里就把“玫瑰诗”的芳香撒向哪里,他因此荣获世界桂冠诗人奖,世界诗歌金牌奖等殊荣。他的这首诗作发表后,曾在国内两度被谱…  相似文献   

18.
林文洪  文平 《旅游》2002,(7):20-22
当你浏览了龙脊梯田,一定会被那天下一绝的梯田奇观所陶醉。然而,在与其毗邻的金坑梯田,其规模之大,景点之多,景色之美,更是奇妙无比,而距龙脊梯田也仅仅是步行三小时左右路程,只是由于其地理环境,尚少为人知,或知其名而未见其面。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772—846)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琵琶行》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之绝唱,乃是由于诗人既是以诗的形式来叙事,又是以诗的形式来表现音乐,塑造了生动的音乐形象与人物形象,从而把诗与  相似文献   

20.
茶馆李妈     
叶子烟浓厚稠密的烟雾和焦苦刺鼻的烟味儿弥漫在空气里,加上昏黄黄的灯光、竹靠椅、小方桌,还有大红桌、长条凳,白瓷盖碗、长嘴锡壶,再加上小八桂跑堂添水的应答、瞎子的说唱讲古。这是李妈的茶馆,与这份热闹相衬的,还有李妈的古道热肠。兴隆东巷的茶馆就是李妈家堂屋。抗战期间,"坐茶馆"成了新贵阳人(抗战时期避难来到贵阳的人们)的一种特别嗜好,他们怀想叨念故乡之时,茶馆是最解思乡愁之绝佳处了。那时,贵阳的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兴隆东巷当然也不例外。李妈茶馆的独特,是外面的茶馆没法比的。因为她家每天都有瞎子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