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新知     
跨国儿童领养新政今年,跨国领养形势图将被重新绘制。领养海外儿童最多的美国将正式加入《海牙跨国领养公约》。公约对74个成员国间的领养行为起规范作用,并有助于确保相关机构遵守公约条例、为养父母提供咨询和禁止儿童买卖。这给危地马拉出了个难题。过去十年,危地马拉一直是美国领养  相似文献   

2.
论文通过对跨国领养的出现及其发展与国际政治气候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相关性、美国跨国领养家庭如何建构跨文化的"家"等问题的分析论述,揭示了美国公民跨国领养的历时性变化的原因及其相关的国际政治大背景以及通过对美国公民来华领养及其连带形成的社会文化现象。认为某种世界性的关怀与视野,已经是美国中产阶级民众价值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被美国人所领养的数目庞大的中国婴孩,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在美国中产阶级或者中产阶级以上阶层的家庭中生活,他们将有着与其他的美国华人不同的社会资源与背景;他们对中国和中国社会文化的理解甚至可能会直接在两国关系上发挥影响,日后必将在美国的华人社区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范可 《民族译丛》2004,(3):39-48
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社会出现了一股领养中国婴孩的热潮。十多年过去了,这股热潮不仅日益升温,还带动了一系列社会现象的出现。迄今,已有成千上万的中国婴孩被美国人领养,“中国热”随之在美国各地蔓延。领养中国婴孩的家庭经常联合起来举办各种与中国文化、历史有关的活动,并成立了一个名为“有中国孩子的家庭”(Families with the Children from China,简称FCC)的组织。每年夏天,这个组织都会在美国各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夏令营,努力创造中国氛围,让孩子们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来自中国的孩子们将作为美国华人社区和主流社会的一分子,在促进美国社会各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他们的存存将使“海外华人”的概念增加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论文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外关于留守儿童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国内相关研究进行展望。论文认为,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越来越频繁地跨国迁移,跨国留守儿童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社会现象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积极关注。虽然国内外学界围绕跨国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问题得出了一系列富有洞见的结论,但在研究对象的界定、研究方法的选取以及理论视角的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以致目前的研究整体表现出"群体无相"与"论证混乱"两大弊端。未来国内研究的可拓展之处包括几个方面:跨国留守儿童的教育期望和成就动机;跨国留守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与社会参与;跨国留守青少年的职业期望与职业适应;跨国留守青少年的婚恋与家庭观念;跨国留守青少年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以及跨国留守儿童对家庭及地方社会的反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舒建中 《史学月刊》2008,(11):79-84
美国密谋推翻危地马拉阿本斯政府的"成功行动"计划是冷战时期美国维护后院并遏制国际共产主义的一次重大隐蔽行动;更为重要的是,以"9·11备忘录"为政策指南的"成功行动"计划奠定了美国隐蔽行动模式的基础,而支持性官方压力、隐蔽宣传战和心理战以及辅助性军事行动则构成为美国隐蔽行动的三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6.
关于宋庆龄有两个养女的说法早有流传。中国福 利会曾请张钰老人以宋庆龄生前秘书的身份出面撰文 声明,文中称:宋庆龄在70年代一次宴会上答美国的 一位记者问,有以下一段对话。记者问:"这两位姑娘 是谁?是您领养的吗?"宋庆龄答:"不,不是领养的。 她们的父亲是我的随身警卫,几年以前瘫痪。她们从 童年开始就住在这里。" 宋庆龄表弟倪吉士也曾说,那是宋庆龄警卫隋学 芳的女儿,宋庆龄从未向他说过是她的养女。两个女  相似文献   

7.
1953至1954年间,美国密谋颠覆危地马拉阿本斯政府的成功行动计划是冷战初期美国维护后院并遏制国际共产主义的一次重大行动,同时也是美国隐蔽行动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对成功行动计划的分析,无疑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把握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隐蔽行动及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小美国人”是指中国新移民在美国生育的、具有美国国籍并于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回亭江寄养的婴幼儿。本研究以位于闽江口的福州市著名侨乡亭江镇为调查点,追溯小美国人在当地跨国寄养这一现象的产生,考察小美国人在当地的寄养现状,分析小美国人的跨国寄养对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文章认为,这些跨国寄养的小美国人兼具了作为传统意义的亭江人和作为法律意义的外国人的双重身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侨乡的跨国寄养,是国际移民网络的组成和延伸。作者建议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制定相关政策,帮助这批特殊的小美国人在当地健康成长。从长远看,这将有利于这些小美国人回归美国长大成人后,成为促进中美友谊的民间桥梁。  相似文献   

9.
邹志明 《安徽史学》2016,(4):105-111
冷战之初,面对中国内战局势的变化和美国改变对日政策可能导致的日本重新军国主义化威胁,菲律宾将确保国家安全的希望寄托于美国,积极寻求与之订立"太平洋公约",但该构想不符合当时美国的战略考虑,屡遭拒绝。朝鲜战争的爆发,促使美国加快对日媾和。由于媾和方案在安全和赔偿方面未能满足菲律宾等国需求,遭到反对。为平息盟国不满,美国改变对"太平洋公约"的态度并提出自己的方案,但该方案将日本包括其中,被菲否定。经过博弈,在美国提供正式安全保证的前提下,菲律宾最终接受了媾和方案。  相似文献   

10.
滕凯炜 《史学集刊》2023,(4):103-112
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大型私人基金会,有着巨大的规模和高效的管理模式,活动范围遍及全球,它们的非政府和跨国性特质使其成为跨国史研究的重点对象。在跨国史的视野下,相关研究主要表现为三个路径:一是考察基金会在知识生产、公共卫生、人口控制等跨国事务中的角色;二是探讨作为非国家行为体的基金会如何介入国际组织和国际秩序的建设;三是检视基金会对美国外交事务的影响及其与美国全球权力成长之间的关系。跨国史视角的引入,为基金会研究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题材和领域,展示出跨国行为体对世界历史和各国发展的重要影响,有助于进一步补充和深化美国对外关系史和20世纪国际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0—2001年全美亚裔政治态度试点调查的原始数据,通过拉美裔跨国政治活动与亚裔的比较,从美国亚裔政治上能否被同化,政治活动能否跨国界、哪些亚裔参与跨国政治、亚裔的政治跨国主义和政治同化关系等方面,对美国亚裔跨国政治活动的形成、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亚裔在许多方面与拉美裔等其他移民群体有相似的特点;反对亚裔“不可同化论”;亚裔保持跨国联系不会对他们在美国的文化、政治同化产生负面影响;那些移民前积极参政、在美国积极参与族裔社区组织活动、积极参与和亚裔事务有关政治活动的亚裔,参与跨国政治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
跨国市民社会运动是美国人权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曾与东欧各国和前苏联在70年代末成立的反对派一起,开展了跨国市民社会运动。这次运动,是促使东欧巨变和前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20世纪末,美国再次强调开展跨国市民社会运动的重要性。在跨国市民社会运动中,美国强调灌输普世人权观的重要意义,并利用经济全球化,使用强制性执行手段等方式来推行美国的人权标准。  相似文献   

13.
1970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以集体行动的形式向跨国石油公司及其母国(主要是美国)展开了提高石油标价和争取石油标价权的斗争。在这场斗争的初期,美国政府通过为跨国石油公司解禁《反托拉斯法》、支持跨国石油公司的谈判方案等方式介入斗争。但是,受制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对中东石油的深度依赖,以及中东反美情绪和阿拉伯国家迫切希望将石油武器运用于阿以斗争等中东政治气候的影响,美国政府转而推动跨国石油公司接受产油国的谈判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产油国取得了斗争的最后胜利,在大幅提高石油标价的同时掌握了石油标价权,国际石油市场的控制权开始向产油国转移。这场斗争由此成为美国战后石油霸权衰落的转折和第一次石油危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美国华人新移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美国家庭领养的华童。截止2005年,这一群体的总人数已达到5.5万人,而且还在快速增长。[1]笔者几年前就开始关注这一群体,收集相关资料并做了一些实地调查,但由于当时忙于学业,毕业后又忙于工作,一直没有时间来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去年暑假,静下来想仔细研究一下,发现除了大量的相关新闻报道外,已有一些研究论文和专著出现,其中较系统研究该问题的是安徽农业大学黄邦汉教授领导下的学术团队。他们合著的《华鸟美巢:美国家庭收养中国儿童问题研究》是国内研究该问题的第一本专著。笔者在深感落…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与国际人权公约──从参与、拒绝到有限批准历程的历史考察刘杰美国是近代第一个将启蒙学者的人权理论付诸实践的国家。美国的《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誉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自建国以来,美国人一直视人权为美国民主之本和文化传统中最值得骄傲的观念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许多论者谈及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往往将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及其《百年孤独》奉为圭臬。事实上,危地马拉作家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才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先行者。凭借《危地马拉传说》(1930年)、《总统先生》(1946年)、《玉米人》(1949年)等小说,阿斯图里亚斯于1967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其作品"深深植根于拉丁美洲和印第安人的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17.
李敏 《史学理论研究》2020,(2):139-150,160
跨国史研究的知名学者托马斯·本德依据个人学术经历的发展逻辑,从理论构建和学术实践层面,探讨了全球化时代如何书写美国历史这一重要课题。在民族构建理论的基础上,本德重构民族国家及其历史,批评“美国例外论”,融合跨国视角与综合性叙事,提出比较、关联和语境化三种跨国史研究方法,撰写了《万国一邦》一书。面对学界的挑战与质疑,本德依然认为跨国史是一种未来可期的研究视角与路径,它丰富了长期主宰美国学界的民族国家史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胡静 《沧桑》2011,(1):167-168
发展问题是上海合作组织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主要从地区主义的角度,从美国和中亚地区的跨国问题两个方面来分析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19.
玛雅新纪元     
12月21日,危地马拉小镇特克潘的伊西姆切玛雅遗址。人们围着圣火祈祷,表达对历法完结的崇敬,庆祝踏入历法新循环。根据玛雅人的历法.一个纪元由13个周期组成,每5125年为一个纪元。从公元前3114年开始的本纪元将于2012年12月结束,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以美国加州圣地亚哥中国大陆的专业技术新移民为个案,通过问卷形式,从双语能力、认同类型、文化保持与文化适应、跨国活动和跨国倾向等方面对受访的华人群体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梳理分析,得出三点结论:一是大部分受访者具有较强的中英双语能力,这既是其高度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基础,也是其较强文化适应程度的表现;二是在受访的华人群体中,规律性、经常性的跨国活动并不明显,但其跨国认同度较高;三是在受访的华人群体中,跨国认同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结合体,它既包括以中国人的族裔认同为主、美国人的国家认同为次的双重认同,也包括混杂性的中美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