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绪形康 《世界汉学》1998,(1):212-214
1997年4月,日本爱知大学正式成立了现代中国系(日文名称为“现代中国学部”)。这是日本国内第一个以“中国”命名的院系,同时这在世界上也是一个创举。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集以来,不仅迅速地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百貌,使之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而且也促进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在东亚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直接投资,执意要确立梦寐以求的、以日本为领头雁,带动亚洲NIES,由ASEAN和中国作为后盾的“雁行模式”。这种三位一体的投资地区分布和产生结构的梯度转移,虽然在短期内有利于日本在亚洲乃至世界保持经济、技术上的优势,有助于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从长期效应来看,由于“雁行模式”所具有的致命缺陷,对东亚等发展中东道国乃至日本本国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将带来深刻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六十年代初,它开始全力推行经济高速增长政策,至七十年代初,就已跃居于经济大国的行列。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工业、特别是重、化学工业的发展是迅速的。与工业相比,农业的发展则远落后于工业。然而,作为日本国民经济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日本农业,也恰是在这个时期相应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发展不仅一般地体现在农田基本建设、品种改良、农药普及、化肥等方面,尤其在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设备武装农业生产部门、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产品稳产高产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日本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日本女性与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在战后取得了惊人的高速增长,引起世人瞩目。世界各国研究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专著和论文不断问世。尤其处在经济发展中的国家,都将目光凝集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秘密”上,我国的经济界和学术界亦是如此。然而关于日本女性在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一直鲜为人知。虽偶有论文付梓,但只注意了妇女的就业情况  相似文献   

5.
经济大国是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转变的基础。80年代初大平内阁期间就提出经济上的大国和政治上的小国这种瘸腿式的存在是不正常的,竭力改变“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形象。要从为了日本而建设日本向建设世界中的日本转变,即要成为世界上起重要作用的不仅是经济大国而且是政治大国。1983年7月中曾根首相向县民发表讲话时说:“使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乃是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并强调“要在世界政治中加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发展与合作必然导致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当今世界经济已日趋国际化和地区化,随着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急起直追,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有识之士认为:世界经济重心已逐渐由欧美地区移向亚太地区。亚太地区在历史上早就形成了一个“东亚文化圈”。世界上不少人认为,中华文化在东亚文化圈中起着主导作用,或者说充当了内核。因此,也有人把东亚文化圈称为“汉字文化圈”的。而中华文化在东亚和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弘扬,华侨华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认真探讨有关华侨文…  相似文献   

7.
二次战后日本经济的空前发展,不仅带来生产力的进步,使整个日本社会发生巨大变革,而且也使日本国民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它的变化又对日本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个人生活中心主义一般认为,个人生活中心主义是一种把个人和家庭的利害放在首位加以考虑的生活方式。在日本,随着战败、经济复兴和高速增长,追求生活富裕、便利和舒适度等开始在国民价值意识中占据重要位置,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生活中心主义得以蔓延。在此情况下,战前、战时的那种“灭私奉公”意识后退,而潜藏于其背后的个人利己主义的世界一举扩大,“灭公奉私”成为支配意识。战后,大多数日本人,比起重视社会的其他  相似文献   

8.
何人民 《世界》2004,(11):56-57
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表明,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材料、能源、交通、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带动性非常大。2002年,我国的汽车产销量突破了300万辆大关。前10个月汽车工业所属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3.32%,拉动工业增长1.65个百分点,居第二位。2003年,我国共生产汽车444万辆,销售4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6%和34.5%,其中轿车生产201万辆,销售197万辆,同比增长84.4%和80.7%。自此,中国汽车产量已从世界的前四位,提升到了前三位,中国进入世界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行列。  相似文献   

9.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潜心发展,日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军事大国”。日本积极扩充军事实力,努力发展核武技术,不断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关系,在“半遮半掩”中,已在“世界军事大国”的危险道路上越滑越远。这不能不引起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0.
吕源 《沧桑》2011,(5):38-42
1920年美国共和党人沃伦·哈定当选美国总统。鉴于当时民众对一战时政府实行的管制政策和战后出现的经济萧条的不满情绪,在综合考量了国家利益和国内外环境后,哈定提出了“恢复常态”的主张:对内推行自由放任并配合低税收等措施,振兴国内经济;对外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扩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常态”政策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贫富差距,但从整体上看它使美国从战时政治经济体制顺利回复到和平经济状态,同时也刺激了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美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得以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11.
二次大战以来,日本发展国内经济一直采取“贸易立国”的战略,而且在短期内一跃而上,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但近年来日本开始逐步改变这一战略,转向“海外投资立国”,为此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向海外扩大投资。海外投资的缘起日本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逐步建起了独具特色的“整套的自给型的工业结构”。同西方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2.
“比学赶帮”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叶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工业化建设、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老工业基地”上海,工业企业的“比学赶帮”运动开展较为深入,并历经了“二起二落”。第一次“比学赶帮”运动集中在1959年底至1961年秋,主要内容是因循苏联的劳动竞赛模式,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次“比学赶帮”运动重启于1963年春,结束于1965年初,目标转变为“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比学赶帮”运动使上海工业企业产值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有了显著提升,推动了工业企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3.
在赴日进行“日本经济现代化与教育”问题的考察中,我们作为日本国立冈山大学客座研究员,访问了国立津山工业高等专门学校。那是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校长角南正志先生、教务主事小桥义郎先生、事务部长立花卓先生和曾在东北师大留日学生预备学校任教的杉山巍教授热情亲切地接待了我们,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日本教育体制中的高等专门学校(简称“高专”)这一类型的高等教育体制,使我们感到,在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在高等教育体制中,确有其特点和优点,它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和培养专门技术人材方面,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经济在严重的战争破坏的基础上,实现了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大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技术发展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实事求是地研究战后日本的技术战略,从借鉴的角度探讨其经济教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来,国际经济史学界围绕"斯密型增长"模式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观点与论争,而近代中国乡村工业则为我们分析和反思这些理论提供了极好的参照。以蚕丝和织布为代表的近代乡村工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市场或"斯密型动力"的驱动,也体现了"勤勉革命"的基本特征;人口压力虽然存在,但影响并不明确。乡村工业的"斯密型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其技术变迁也具有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但仅凭借"斯密型增长"并不足以将近代中国导入工业化和高速经济增长,中国工业化的实现和向"库兹涅茨型增长"转变的成功,最终有赖于新中国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战后日本一直把贸易立国做为基本国策,并形成了外需主导型经济结构。在这一基本国策的带动下,日本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八十年代以后,以外需为主导的日本经济遇到了新的挑战。1986年,日本开始实行经济结构的历史性调整,把外需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调整为以内需为主导的国际协调型的经济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适应,日本企业的经营战略也在逐渐转移。以前日本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从海外进口原料、能源,然后从零件到成品全部在国内加工,最后把制成品  相似文献   

17.
回顾新中国的历程,离不开外部环境。我们常说,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是世界上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这句话本身强调的就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50年来,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怎样的呢?从总的情况看是处在相对不那么有利的环境中。邓小平在90年代初曾讲过:“中国的特点是建国四十多年来大部分时间是在国际制裁之下发展起来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居世界首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中国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回首半个世纪,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在不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取得如此显赫的增长和飞速的发展,因此,总结其中的…  相似文献   

18.
英国工业革命是英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一直为世界各国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感兴趣,成为他们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但是,在研究工业革命过程中,学者们往往对经济“起飞”等有关问题瞩目较多,硕果垒垒;而对与此有密切关系的人口“起飞”等问题关心甚少,成效不大;即使英国专家兴趣很浓,问题仍未得到正确解决,以致英国至今仍把它看成是一个“谜”。的确,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状况、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的相互关系、人口发展规律等重大问题,应该加以重视和研究。对于正在进行“四化”建设和拥有10亿人口的社会主义中国,今天更应该重视这些问题的研究,更应该冲破这个“禁区”。我们不仅应该弄清英国工业革命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规律,也应该  相似文献   

19.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社会经济从开国之初的贫弱小农经济状态,一跃而进入世界近代工业强国行列,建立了强大的近代工业体系。实现这一伟大社会经济变革的基本力量,是日本的伟大民族。日本民族所表现出的这种可贵的“民族活力”是值得发扬和学习的。自然,日本民族是由各个阶级所组成的,而在日本民族中,最进步、最革命的则是日本无产阶级。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的革命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日本全部近代历史雄辨证明,日本无产阶级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发展的,同日本的大工业生产直接相联系的。因此,它既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又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直接体现者。换句话说,日本无产阶级不仅是实现上述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的主力军,而且也是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与旅游业的变革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社会的核心资源不再是资本,而是信息和知识。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作为未来经济的主要潮流,正倍受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各国都纷纷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制定发展战略,以期通过知识经济带来改变其产业结构层次和经济增长方式。美国的“技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欧盟的“科技发展与研究框架计划”,日本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国的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学习、贯彻和实施等都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具体战略。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面对全球社会经济模式变化的新形势,分析知识经济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探讨知识经济与旅游业的变革和发展的相关关系,显得非常必要和具有现实的战略意义。本文拟就此方面做一些探索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