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从本地一老人手中买到一枚“民国辛酉年造新省双旗十”铜币。老人称,此铜币是民国时期从新疆南下骆驼帮手中所得。  相似文献   

2.
<正>老人们常忌讳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岁数,因为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过去迷信的人认为七十三岁、八十四岁是老人难过的"坎儿"。其实,把七十三、八十四  相似文献   

3.
西汉“受鬻法”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鬻法"是西汉政府定期向高龄老人提供粟米用以熬粥养生的一项福利制度。文帝"养老令"对"受鬻法"的执行、监管环节以制度的形式作了补充、完善,并未就实质性内容进行变更,即发放物仍然是米,受粥米对象仍然是九十岁以上老人,八十至八十九岁老人仍然没有资格享受这一待遇。"受鬻法"可能在西汉后期已无法继续有效施行。东汉的仲秋"行糜粥"制应是西汉"受鬻法"的流变结果,即由月度福利转变为年度福利。  相似文献   

4.
东莞  边际  彭艳祥 《旅游纵览》2012,(12):18-21
<正>巴马这个神奇的地方,拥有如桃花源般令人难以忘怀的盘阳河、被英国探险队称之为"天下第一洞"的百魔洞,还有"南国冰雕"之称的"水晶宫"、神奇的"百鸟岩"……但最引人关注的,还是这里的"长寿秘籍"。巴马长寿老人的比例非常高,每万人中就有3位百岁以上老人,居世界五大长寿之乡首位。研  相似文献   

5.
一个骄阳吐火的下午,笔如约来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宿舍区,按响一个单元的门铃:“铛铛、铛铛”两声清脆的铃声过后,门开了,一个面容清秀、身材瘦削的老太太手扶着门,正待发问,笔赶紧自报家门。“噢,你们来了,快进来吧!老头子,来客人了!”老太太笑着招呼我们进屋,虽然岁月的雕刀在她脸上刻下衰老的印迹,但我们还是很准确地判断出这个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采访的对象——共和国第一代女摄影家、原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侯波。  相似文献   

6.
浅议石家庄“城中村”村落文化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城中村"村落文化在城市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石家庄本土文化的来源,是石家庄城市史上最初的一笔;是石家庄城市中传统的最后守护者。  相似文献   

7.
赵慕鹤74岁自助游欧洲,98岁得硕士学位,100岁时书法被大英图书馆收藏在台湾,有这样一位老人:74岁时,他在英文不通的情况下,独自游历欧洲各国;98岁获得硕士学位;100岁时,书法作品被大英图书馆收藏……如今,这位名叫赵慕鹤的老人已经102岁了,已然成为"活到老,学到老"的  相似文献   

8.
“健”文化     
饶志辉 《神州》2013,(7):29-29
"健"表示强壮,身体好;善于,对于某种事情精力旺盛的意思。"健"的词语有健康、强健、保健、身体健康、健全、康健、稳健、健美、健身、健旺、健在、健壮、健朗、健实、健将。在人们的生活观念中,健康是第一位的。人们常用成语"健步如飞"形容脚步轻快而有力,步伐矫健,速度很快。不光有健步,还有健谈、健舞、健斗、健笔、健讼、健举、健饭。常用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运行刚劲雄健,君子应自觉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相似文献   

9.
《竹书纪年》"六年,命卿士傅说视学养老",历史上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但是深入分析商代社会历史,可知"傅说视学养老"确实为傅说代替商王武丁视学养老。因为尊老养老是中国古代一贯的礼俗;商朝重视老人,武丁时期举行视学养老的礼仪是一定存在的;从傅说的地位看,由他视学养老完全可能;从文法和时间上看,"傅说视学养老"也确实只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0.
正佛山禅城区博物馆藏有一块清代佛山梁园主人梁九图自订笔单——"十二石山斋笔单"刻板(图一),刻板文字被刻成正面,显示用时作拓印,不作刷印。"十二石山斋笔单"文字不多,可分为三部分:其一是名人推介,其二是润格款项,其三是订制者款识。名人推介部分:"福草比部词翰兼长,求书日繁。笔单应出蔡君谟之润笔,本有明文。郑板桥  相似文献   

11.
香玉 《神州》2014,(1):106-109
<正>齐白石一生创造了许多第一和唯一,"人民艺术家"就是其中之一,也是白石老人最为脍炙人口的称谓,白石老人能够获得这样高超的荣誉,与其传奇的艺术人生有直接关系。齐白石的艺术植根于生活,来自劳动人民,其笔下的花、鸟、虫、鱼、虾、蟹天趣横生,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润泽,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在现代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开"齐氏画派"之先河。  相似文献   

12.
<正>毛笔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毛笔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写、画主要工具。从考古发现的资料看,早在新石器时代,从有些陶器绘制的纹饰中,可以看出使用毛笔特有的笔锋。自有文字以来,毛笔更成为不可缺少的书写工具。孔子作《春秋》载:"笔则笔,削则削。"《国语·晋语》记士茁与赵襄子的对话,有"臣以秉笔事君"之语。这都表明毛笔已成为当时的书写工具。商代盛行甲、骨占卜,其占卜记录往往是先用朱和墨  相似文献   

13.
在版式繁多的东汉五铢中,有不少重影和多笔的钱币,泉界称为"双胎五铢"。"双胎五铢"中"五"字上下重影和左右重影的较多,而"铢"字重影或多笔的较少。多年来,笔者从襄樊几次出土的东汉窖藏中挑出不少"双胎五铢"钱,现选拓5枚较有趣味的钱币介绍如下:图1,径2 5.5、穿9.9毫米、重2.9克。文字与东汉初期建武五铢相同,"五"字交笔缓曲,"铢"字的"朱"上下部为园折,并呈上短下长形状,"金"字上部三角可大,中部横笔上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月10日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成为令人瞩目的"明星"。这一刻,距离让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东方巨响"响起——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这位老人,就是中国核  相似文献   

15.
渴望“明”     
下面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明"为话题写成的较好的习作。"明"的含义是很丰富的:它可以是形容词,作"光明"、"明亮"讲;也可以是动词,作"明白"、"懂得"讲,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内容就更多了。《追求光明》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战胜病痛、努力创造更好人生的热烈情怀,叙事生动、感情真挚,《渴望"明"》从一个由失明而复明的人的视角,运用着墨不多的心理描写,深情地表达了对环境污染的失望、对"明亮的太阳、明净的蓝天、明丽的月色"的渴望。《光明》取材于万众关注的国际时事"热点",以饱蘸感情的笔,发出了"祈求光明,驱赶恐惧"的呐喊;文中摄取的几个镜头,使人震撼,让人难忘。《生命的追求》由扑火的飞蛾联想到为科学献身的英雄,以散文笔调讴歌了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我理解了母亲》以平实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在理解母亲这一点上的感情经历,真实而自然;结尾的细节虽十分普通,却包含着母女之间的浓浓情意。五篇习作,各有特点,都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2015,(5)
<正>关于药,有两个真相——"药食同源"和"药毒同源"。关于药食同源这件事,营养学者们已经为我们详细介绍。那么此处我们就来简单谈一谈"毒"。从谋杀到治病,毒与药这对相爱相杀的同胞兄弟,曾共同在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和药理学对应,有一个学科名为毒理学。如果说药理学是个研究药物的学科,那么顾名思义,毒理学是一门关于"毒"的学问。食用什么能让人瞬间毙命,什么能不留痕迹地令人逐渐衰竭,什么会让人终生无法怀孕,什么能将一名正常人变为疯子……当然,毒理学不是用来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英国牛津华人社区为研究个案,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支持理论及其在空巢老人研究中的应用、牛津华人移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论文调研了华人移民空巢老人在社会融入中的问题,介绍了牛津华人中心的运作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调研结果显示,全球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社会支持问题愈益引起各国关注,但与当地主流和华人社会存在"双重距离"的华人移民空巢老人却一直属于被忽视的群体。华人移民空巢老人在生活起居、精神慰藉、经济条件、医疗服务、信息获取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需社会支持。牛津华人中心基于华人社会需求和历史发展机遇而诞生,并逐步构建了以其为核心平台的多主体参与、多层次展开、多方式实施的社会支持体系,聚集各类资源,调节服务供给,推动了华人移民老人社会支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毛泽东一生不但自己喜欢取名,还在抗战时期为南北"二乔"断名。这"二乔"既不同宗,也非女流,却传有一段佳话。"二乔"有几同——同笔名:乔木;同籍:江苏;同为中共党员,新中国成立后都当选为中央委员;同为文坛干才,写得一手好文章。当时在抗日流亡文化圈里,曾有南乔、北乔之称。"南乔"即乔冠华(1913-1983),当时在香港《时事晚报》担任主笔。20世纪70  相似文献   

19.
"春秋笔法"是中国小说叙事学的基本特征。这不仅表现在小说叙述者、叙事视角层面,小说修辞技巧层面,更表现在小说叙事结构层面。本文旨在从小说叙事结构层面探讨作家在小说整体构思上如何通过"笔则笔、削则削"寄寓褒贬之义,即探讨"春秋笔法"在小说叙事结构中的作用。从六大古典小说叙事结构特征看,大致可分为"缀段式"和"网状式"两种,但都以"纪传式"为基础。这一结构特色使作家能更加自觉地运用"春秋笔法"寄寓褒贬之义。  相似文献   

20.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寻找,我国地理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亚洲的地理中心,它就在我国乌鲁木齐西南30公里的包家槽子村。 "亚心"作为特殊的地理标志,已开始变成国内外游人去新疆必至的一个热点景致。有趣的是与"亚心"同时遐迩闻名国内外的还有当地一位老牧羊人的名字:吴廷德。 我专程去新疆采访这个传奇的牧羊人。 市旅游局负责"亚心"的处长马其带我去"亚心",可我们看完"亚心"到包家槽子村时,却没有见到吴廷德。村民们说,吴廷德老人病了,在乌鲁木齐住院。下午我从"亚心"返回乌鲁木齐,找到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救室,终于见到了吴廷德老人。 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