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梓溪 《文物》1959,(11)
古董商人做假铜器,在清末以山东濰县为最有名,解放以前的数十年間,作伪技巧益精,有真器刻假字的;有真字殘片嵌入假器內的;也有真器做上一段假花紋的。如此有真有假,到現在給我們的鉴定工作带来許多麻煩。最近看到两件后刻花紋的铜器,現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2.
古文献记载"黄帝振兵,教熊罴貔(豸区)虎,制阵法设五旗五兵",又言"有虞氏之绥,夏后氏之旂"。旗可能始于原始社会后期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但夏后氏之前旗的形象尚无法考见,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旗的形象是商周时代的。商至战国时期青铜器上保留的诸多旗形,为我们研究先秦古旗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许哲 《北方文物》2011,(2):44-47
古陶瓷鉴定方法的发展,按照研究范围、检测手法的丰富,可谓经历了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对古陶瓷鉴定通过与大量实物接触,从而积累的鉴定经验世代相传,与"标准器"的对比来鉴别陶瓷的年代与真伪;50年代开始,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在传统鉴定的基础上,采用二重证据法将地下出土的新资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佐证,来对陶瓷进行鉴定;80年代以来,以考古资料为基础,将科学检测古陶瓷标本方法引入到古陶瓷鉴定中。  相似文献   

4.
成都金沙遗址的发现与文物抢救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本文介绍了该遗址的发现以及所出土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等各类文物,并说明这些珍贵文物应是商周时期蜀王的重器。因此,金沙遗址很可能是商周时期一处大型古蜀文化中心遗址。  相似文献   

5.
花瓷、钧州青和钧瓷三色是文献中提及的与钧瓷有关的三个古陶瓷术语。结合考古材料分析考证可知,"花瓷"是唐代出现的黑釉瓷器,下限至北宋时期;"钧州青"是汝官窑瓷器的变种,金代大定年间可能已有生产,延续至元明时期;"三色"钧瓷则是禹州钧台、八卦洞一带生产的陈设类瓷器,所谓"三色"就是朱砂红、葱翠青和茄皮紫。一般认为其年代为元明时期。  相似文献   

6.
郑州出土商周时期"乇"声字辞对于探寻商王朝第一位王成汤所居"亳都"地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为"郑州商城即汤都亳说"提供了商周时期文字和"乇"声地域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陶瓷的烧造之乡,素以“瓷国”之称闻名于世。长期以来,大量精美的我国陶瓷器被世界各大博物馆及爱好者争相收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收藏古陶瓷已不再是文物专业部门的专利,古陶瓷器已成了广大文物爱好者关注的对象。文物鉴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通过科学准确的鉴定,保护好祖国的文物。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定水平,加强与各位同行的学习和交流,在这里,就古陶瓷鉴定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与各位同志共同商讨。谈及古陶瓷的鉴定,我认为首先应该搞清楚“鉴”、“鉴定”,只有明白了…  相似文献   

8.
刘兆建 《旅游纵览》2011,(3):199-200
<正>"我们可以把人的头脑比作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不仅具有反映的能力,并能把它所反映的形象保存、记录下来,还能不太完善的加以解释。这不是一面能够照出确切形象的清晰闪亮的镜子,而是一面经常被遮蔽的、模糊的、有污点的、有裂缝的破碎的镜子。形象的面貌,不论它所反映的是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总是有镜子本身的质地以及积聚在镜面上的污点、灰尘和其他外加物质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13,(10):96-96
陶瓷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远在商周时期,就有刻画在陶器上的绘画。颜色釉更是传统陶瓷艺术最杰出的代表,高温颜色釉陶瓷艺术传承到今天,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瑰宝。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雕版印刷有悠久的历史。商周甲骨金文的形成对古代雕刻印刷的发明起有重要影响。有人说甲骨文字是我国最古的雕版书,那么其中的雕刻花骨和象形文字(如动物等)就应该是最早的雕版画了。战国时期的肖形印上面雕有各种人物鸟兽图案,形象生动,维妙维肖,富有浓厚的装饰趣味,与商周青铜器上的镂雕纹饰十分相似,可说是早期最小的雕版画。在汉代就有了半凸雕和浅雕的大型画像刻石,如江苏、山东、河南、陕  相似文献   

11.
<正>陶瓷器的仿古之风,自宋代就已盛行。仿古的目的,有些是出于尊古法祖,传承发展前辈陶瓷技艺;有些是出于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个人喜好,按需而仿;有些则是出于纯粹的商业目的,仿而牟利。鉴定古陶瓷,一般有四大任务:辨真伪、断窑口、定时代、评价值。四项任务的首要是辨真伪。古陶瓷真伪的鉴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的经验鉴定,另一种是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对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7,(1)
<正>绪论瓷器鉴定是断定我国从商周时起各历史时期瓷器烧制的时间、地区、窑口、窑系及辨明真伪的工作,也是博物馆工作者和收藏爱好者的一项基础工作。我国古瓷器源远流长,不仅种类繁多、风格各异,而且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因而具有极高的学术、经济价值。正因如此,  相似文献   

13.
《文博》2020,(2)
商周文字中,"伐"是一个常见字。"征伐"作为"伐"字的一个基本义项自商周以来一直未变而被承继下来。然商周金文中亦有用作"美也"的"伐"字,析言之即对他人功劳进行夸美表扬。明确了此种用法的"伐"字,对于重新认识商末商王朝和方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亦有利于进一步探讨"蔑历"一词的涵义。  相似文献   

14.
枣林河滩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属于"古豳地"的核心区域。该遗址文化堆积的年代可大致分为新石器时期和商周时期,以商周时期为主。通过浮选工作共获取了包括属于农作物的粟、黍、大麦、大豆,非农作物的狗尾草、胡枝子属、草木犀属、藜、水棘针等炭化植物遗存共6170粒。浮选结果显示,枣林河滩遗址的农业生产结构以粟、黍为主,其中粟占据主要地位;同时大豆在农业生产结构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5.
对瓷器起源的两种意见瓷器是我国伟大发明之一。瓷器烧制技术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但对我国瓷器起源于何时,陶瓷研究工作者却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根据现有资料,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 其一,认为我国瓷器起源于魏晋时期,把这时期的青釉器定为"早期瓷器"或"早期青瓷",而把这以前的商周至汉代的青釉器定名为"釉陶";同时据根原料的不同与火候的高低,又将"釉陶"分为"高温釉陶"与"低温釉陶"。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分期上,把商至汉这一历史时期看成是由陶到瓷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6.
方辉 《南方文物》2010,(2):68-72,67
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文字来自于现实中的事物,用实物解读文字是有效的方法。方辉《说"雷"及雷神》一文可谓以物解字的代表作。甲骨文中的■(申)字,先前的学者大多都认为是闪电的形状,并以此为基础考释相关文字。方辉:《说"雷"及雷神》认为所谓"■"(申),为雷公的侧视形象,由此推论甲骨文、金文中的"雷"字乃像雷公击鼓之形。雷公的原型为猴,而猴与申字相联。作者利用大量考古实物与文献资料相结合进行了缕析,将申、雷(公)、猴之间的联系,从商代卜辞到秦汉典籍、图像,一一罗列出来,做出了可信的分析和推论。在古代文献中,雷神的形象变化较多,鸟、猪、熊、龙等都曾作为雷神形象出现。但雷公为猴形的记载很多,民间流传也很广,《酉阳杂俎》描述雷神"忽骤风雨,有物堕如玃,两目睒睒。"《客中间集》也说"霹雳之中,亦有物焉,其形如猴而小,尖嘴肉翅,雷收声后,亦入蛰。山行之人,往往多于土穴中得之,谓之雷公"所以,将申、雷公与猴联系在一起十分可信。雷神在历史早期的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随着宗教信仰和神灵系统的发展,雷神地位逐渐下降,但商周时期雷神地位依然十分重要。商周时期大量云雷纹,大家虽然相信其中含有宗教方面的意义,但都提不出具体的解释。如果方氏的结论成立,那么对于认识商周信仰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代乾隆皇帝赐给孔府10件商周古青铜器作为祭祀时所用的礼器,这10件古器物习称"周十供"或"十供";,后世通称为"商周十供"。在商周十供之中,木鼎和亚尊是被认为尊贵的。在人类艺术史上,中国的先人们创造了绚烂多彩的青铜时代,如今考古和收藏等工作的开展让我们能够欣赏到足够多的古代青铜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8.
瓷心     
目前,困扰古陶瓷收藏界的最大难题就是藏品的真伪鉴定问题。近来有许多收藏者向我抱怨说:“现在的传统经验鉴定越来越令人难以置信了。往往一件藏品分别请几个‘专家’鉴定,会得出各自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论,让人无所适从。”最近,著名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在《中国文物报》上答读者问中也说道:“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中的"帝"不仅涉及商代神灵信仰,而且涉及天命上帝等哲学命题,一直是学界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关于"帝"字的考释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天文学方面解释商周时期的信仰,是近年来西方学者常用到的方法,如艾兰等即曾经从天文星象解释"帝"字,郭静云的文章则更加形象地为甲骨文"帝"字提出了新解。郭静云《殷商的上帝信仰与"帝"字字形新解》一文认为商周时期"帝"是指自然界中,居于极高天位的崇拜对象,位居天中。如果从当前的天象看,自然界的天中必然相当于北辰。殷商时,北极天中没有可见的星星,离北极最近的一颗星即"帝"星。在帝星两侧,约相等距离的位置上有太子星(左)和庶子星(右),在北极另一侧有北斗柄上的天权、玉衡、开阳三星。如果从帝星到玉衡星、太子与天权、庶子与开阳之间也各画一条直线,则三条线的交会处,恰好正落在北极点上。在北极的左右有两颗较小的星星:右枢星和少尉星,将这两颗星连线,则与上述星星的连线构成帝字形状。在殷商时期如果要正确标示出北极的位置,可用骨、竹、树枝等简单的材料,制作一种"帝"字形的仪器,用以观察北极的仪器,这是一种既容易又不失准确的基本方法。由此推论,甲骨文中的"帝"字即由此而来。就这种天相形状看,由此释"帝"字有相当的可信性,但同其他用天象解释甲骨文的考证文章一样,缺陷都在于缺乏其他资料的支持,导致可信性难以确定。甲骨文字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文字的形成和演变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帝是最重要的神灵,"帝"字的出现应当也很早,即甲骨文中的"帝"字已经经过长期的擅变,已经距离其原义较远。文献称"帝立子生商"(《诗经·商颂·长发》),甲骨卜辞中帝则是命令和控制诸神的至上神,帝已经完全是一种人格化的神灵,而非某种具体的事物,即"帝"已经远离帝字的本义。所以,由甲骨文出发探求造字的本义,已经很难。虽然,"帝"字内涵已经超越了其本源,但探求"帝"字的本义,对于认识需要解决"帝"的人格化问题以及商周时期的宗教信仰,乃至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的天命观念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上海博物馆古陶瓷热释光测定年代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974年到2004年,上海博物馆古陶瓷热释光测定年代研究工作经历了三十个春秋.三十年来,在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实验室科研人员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下,终于使我馆古陶瓷热释光测定年代的研究和应用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地位,解决了大量的古陶瓷真伪问题,获得了人们一致的信任和好评,现已成为古陶瓷科学鉴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这三十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己制作成功热释光测量仪器;第二阶段,完成古陶器年代测定研究;第三阶段,攻克古瓷器真伪鉴定难关.事物在不断的发展,古陶瓷热释光测定年代也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