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汉印,在印章史上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1]这是沙孟海前辈在研究历朝历代篆刻艺术成就中提炼出来的学术定论,深得学术界首肯。在中国文化史上,汉代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哲学、文学、艺术等皆有很大成就,其中两汉的印章艺术,不仅形制、钮式等空前精美,而且文字处理、章法变化等也独具匠心,一直被后代的篆刻家们奉为典范。正如西泠八大家之一的奚冈在"冬花盦"一印的《印跋》中所言:"印之宗汉也,如诗之宗唐、字之宗  相似文献   

2.
一在中国古代印章中,道教印是一个重要的群体,其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是国家政权设立任命的道教事务机关和道宫所用官印;第二朝廷封赐给道教首领、重要人物的封号印及各种道阶的等级印章;第三是道教内部各门派的主持人依传统尊号或社会公认的名号所制作的各种印章;第四是道教人物或各道教组织依道书、道经与尊神名目,刻制各种施法时使用的印、章、玺、宝,此类中的个别印章也有由朝廷颁给的,本文统称这类印章为道教法印。前三类道印或有关道教的印章多见於文献记载,现今所存实物品种较少,受多种因素影响,著录及公开发表的数量更少;从印文角度看,除极个别残缺甚重者外,这三类印章一般都能辨认识读。但第四类即道教法印的情况就大相径  相似文献   

3.
孙兵 《收藏家》2022,(5):91-96
<正>中国印章起源于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印章以铜质为主,因此印章的产生与灿烂的华夏青铜文化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并结合出土实物看,中国的青铜时代有可能是印章产生的年代。文献中最早对“印”字加以解释者,是东汉学者许慎,他在《说文解字》中称,“印”是执政者所持有的信物,凡是和印有关的东西都有“卩”这个偏旁。  相似文献   

4.
蒲江船棺墓与新都木椁墓出土印章的研究吴怡在四川巴蜀文化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并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印章。从已经出土的情况来看,这些青铜印章大致可以分成汉字印和巴蜀符号印等几类。印章的印文也可以分为符号文和篆书字体等几种。在有的巴蜀青铜印章的印文中已经出现了汉...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展厅里,陈列着一枚铜印章,这枚印章高3厘米,宽1.5厘米,印章上部雕有狮子钮,下面刻有"杨靖宇印"4个隶书字。作为东北抗联的历史文物,这枚印章的发现始末却是鲜为人知。杨靖宇将军印章的发现者叫柳明章,退休前是吉林通化钢铁公司炼结厂的一名铆工。招工前,柳明章是吉林通化县兴  相似文献   

6.
巴蜀符号印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巴蜀时期的印章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汉字印和巴蜀符号印。前者由于出土于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遗存单位,或有共存的巴蜀文物,而得以确定其归属;后者由于独特的符号内容而与一般的先秦"肖形玺"或"图形玺"相区分。三十多年来,出土的巴蜀印章续有增加,但目前系统的整理研究工作还作得不够。巴蜀符号印章的源流如何?它们与汉字印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功用怎样?它们在"巴蜀符号"整体系统中有什么意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待解决。本文  相似文献   

7.
岱北观察使夏继泉印章,红铜质,桥式纽,通高2.8厘米,印面略呈正方形,长2.5厘米,宽2.4厘米,阳文小篆"岱北观察使夏继泉印"(见图),字体隽秀工稳.该印章是1983年5月从营口市废品收购站的废铜中发现,现藏于营口市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收到《文物》1985年第5期,对其中《山东沂水县荆山西汉墓》报告(马玺伦氏执笔)提及的一枚印章,有几点疑问,愿提请研究。 (1)报告介绍印章为"阳篆刻",从图二一影印印文看,应为"阴篆刻"之误。 (2)印文"徐术之印"似读作"徐之术印"为妥。印文的顺序,一般为_(42)~(31),也有回文作_(34)~(21)但未见_(43)~(21)这样读法的。(3)报告介绍印边长4厘米,从图二一所注原大尺寸,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展厅里,陈列着一枚铜印章,这枚印章高3厘米,宽1.5厘米,上部雕有狮子钮,下刻隶书"杨靖宇印"。这枚已在军事博物馆陈列了40年的珍贵印章,作为东北抗联的历史文物,它向人们讲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壮烈史实,但这枚印章的发现始末却是鲜为人知。农民锄地捡到印章  相似文献   

10.
《文博》2014,(6)
在阳陵陵园众多的遗址坑中出土了多枚随葬印。《说文解字》:"印,执政所持,信也。"它们镌刻有官名、署名和人名,都是用来象征与景帝生前生活关系紧密各个官署机构。它们的出土为研究西汉印章的形制、文字结构、官制内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正铜印历史悠久,大致源于东周,盛于西汉,古亦称"金印"。铜制的印章,官私皆用,官用代表一定的官阶。汉代禄六百石以上佩之,南朝诸州刺史多用铜印,唐诸司﹑宋六部以下用铜印,清府﹑州﹑县皆用铜印。铜印的印面以方形为主,也有极少数的棱形和圆形铜印,印钮的形状变化较多,印文内容可分为官印、人名印、图案印、收藏印、宗教印等。青州市博物馆(原益都县博物馆)自1959年10月建馆以来陆续征集到一批古印,主要有官印、肖形印等。现择若干官印及有关佛教内容的印章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12.
古代印章,是作为一种实用之物来制造的。在印章制造中,实用性是决定因素,而艺术美处于服从地位。秦汉印的制造虽然是以实用为目的,但也伴生着艺术创造。秦汉印的篆刻美,有着人们本能地按照美的规律制造实用物的成分,也有随着印工们审美经验的长期积累进行的有意识的篆刻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3.
西藏罗布林卡藏有一方十分重要的元代印章,印文为"大朝国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有学者认为,此枚印章的主人是蒙古宪宗时期的那摩大师,其中"大朝"应作国号理解。本文指出,此处"大朝国师"意若"大元帝师",或指西藏高僧乞剌斯八斡节儿国师。  相似文献   

14.
(一)肖形印的历史何谓肖形印?肖彩印也称“象形印”、“形肖印”、“浮雕印”,它是对刻有象形图案印章的统称。到了元朝时期又叫“图象印”和“图案印”,后人所谓的“图章”,就是由肖形印而来的名称,现在竟成了印章的伪名。肖形印作为一种以印面为图象性质的印章,在中国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肖形印章,最初是由商周时期制作印纹内时,在装饰技法上摆脱了早期新石器时代的印纹陶、其纹饰为单纯拍打而成,采用印模压印以及铭造银器范型的单个花纹印模发展而来。因此,它的起源当在商周时期。河南安阳曾出土三件铜全印,其中一件“…  相似文献   

15.
赐印始于汉宣帝,新莽魏晋,历代相沿。尤因曹魏时间短促,颁赐给少数民族将领的官印较为罕见。现藏于额济纳博物馆的"率善校尉"驼钮铜印是目前较为珍稀的魏晋印章存世品,也是反映魏晋时期对居延地区统辖关系的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16.
印风臆说     
<正>什么是印风?笔者以为印风是篆刻印章的外在式样所呈现的风格特征,所体现作者的情绪、个性及审美意识和审美取向。当下中国篆刻艺坛印风各异、流派纷呈。古典印风、秦汉印风、现代印风、当代印风、写意印风、工稳印风、流行印风……争奇斗妍,  相似文献   

17.
略谈肖形印     
印章的起源,先于雕板印刷,略迟于甲骨玉版的镌刻。虽然,印章与雕板印刷在效用、性质上各有所异,但从其摹刻施印这一过程来看,正是承继了甲骨玉版镌刻的传统,却又为雕板印刷的发明起了积极的和带有启发性的作用。印章之名始于秦代,据"集古印格"序言中谓,秦始皇恶"玺"之音与"死"相同,便易名为"宝"、"印"、"章"。所以玺(亦作鉨或(土尔)),便为印章最古的名称。"周礼"掌节职上即载有"货贿用玺节"之说;  相似文献   

18.
严烨 《文物春秋》2013,(2):55-57
本文对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印章"楚骑尉印"和陶楼汉墓出土的"蕲城宋父"印进行了考释,认为"楚骑尉印"应非"楚骑都尉印"的省略,西汉初期可能设有"骑尉"这一官职";蕲城宋父"印的释读顺序有误,印文应当读作"城父宋蕲"。  相似文献   

19.
在八大山人的书画上常常看到一个奇怪的印章(如上图)。历来各大家对此印章各有不同的读法。张大千先生读为“一山人”;吴同先生以为应读“一仙”;王己千先生读为“八大山人” ;也有人根本不读出字来,称之为屐形印;耶鲁大学艺术史教授班宗华(Barnhart)就把展形印翻译成Slipper Seal;最近谢稚柳先生说此印是“口如扁担”。八大山人倒是真有一方印,文是“口如扁担”。但这个印的印文若是要和“口如扁担”结合起来,还需要更多的理由。仅仅是那一横画像扁担的形状,似乎尚有未足。  相似文献   

20.
李春桃 《考古》2012,(1):53
《考古》2010年第9期发表了《河南禹州市新峰墓地M10、M16发掘简报》,文中介绍了M16出土一枚铜印章,简报称:"印面近似方形,钮呈龟状,印文为阴刻篆书,共两字,难以辨识"。仔细审视印文拓本(图一,1)可知,此印文是"赵竞(竟)"二字,此印为私人印章。值得注意的是,传世汉印中也有"赵竟"私印(图一,2),该印原著录于陈介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