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商周青铜器与中国人的规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周青铜器的型体制作,靠的是原始机械造型,不是靠雕塑造型。商周青铜器的纹饰制作,靠的是几何造形,不是靠任意绘画技巧造形。在这些工艺的操作中,逐渐形成了规矩。按规矩制作出来的范就是规范,即当今规范一词的原型及原意。按规矩制作出的青铜器纹饰,属于规范纹饰。只要掌握规矩,虽隔千里可制作出相同的青铜器。这种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一直被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的各行各业之中。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出土实物的观察和做模拟实验的发现,笔者认为,商周青铜器的纹饰技术伴随其范铸分型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同时它也引起铭文技术随之变化。商周青铜器纹饰技术具体的发展脉络为:夏代青铜器制模、制范技术不规范,纹饰技术处于摸索阶段。商早期青铜器范铸分型技术已具成熟的工艺设计思想,在素范面压塑纹饰的"纹饰压塑技术"出现;商中期青铜器纹饰技术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出现了"纹饰堆塑技术",且与"纹饰压塑技术"兼容并用;商晚期青铜器纹饰技术达到顶峰。西周青铜器范铸分型技术无明显进步,纹饰制作技术显示退化趋势;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范铸工艺分型增多,纹饰技术发生改革,发明了单元纹饰范拚兑技术。  相似文献   

3.
蔡憬萱 《收藏家》2023,(2):21-28
中国的仿古玉器,始创于宋代。到了清代,仿古类玉器较前代更加成熟,乾隆朝仿古玉更是精品迭出。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丰富的清宫玉器,其中仿古玉器百余件,主要为清仿商周至汉代古玉,也收藏有少量仿新石器时代和其他朝代玉器,还有一些仿青铜器类玉器。从纹饰上来看,仿古玉器纹饰繁复精美,有仿生类具象纹饰,也有抽象纹饰。这些器物无论是从造型还是纹饰上看,与前朝古器既有相同,又有所变化,说明了清人追寻古风古韵,同时又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4.
商周铜器纹饰技术的三个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周青铜器具有明显的发展脉络,主要体现在铸造工艺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纹饰技术上。商周青铜器铸造工艺和纹饰枝术的研究表明,其纹饰有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的发展过程。具体说来,自商早期至中期,大多采用范面上压塑纹饰的技术;商中期至西周,出现了在范面上堆塑纹饰以及纹饰的压塑、堆塑相组合的工艺:而春秋以后,则普遍采用单元纹饰范的拚兑技术。这三种明显不同的操作工艺,致使铜器表面留下了截然不同的纹饰特征。  相似文献   

5.
英杰 《文史月刊》2012,(10):79-80
螭虎与螭龙是战国之后玉器中常见的异兽,由于两者纹饰比较接近,故又称"螭龙虎"。螭纹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上,后来逐渐应用于玉器上。以两种纹饰而言,其尾部都有拐子型和卷草型之别。若就细部而言,头和爪已不大像龙,而吸取了走兽的形象,身躯亦不刻鳞甲,体态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悬殊。  相似文献   

6.
陈有路  刘成 《文博》2012,(2):92-96
商代晚期青铜器三层花纹饰是青铜时代最复杂的纹饰,代表了青铜时代纹饰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通过模拟实验,笔者认为商晚期青铜器三层花纹饰应该是先在阴干范面上绘制稿图,通过样板造形做出主纹饰,而不需要高超的雕塑技能,之后刻划出云雷纹,并在主纹饰区域中堆塑泥条,使得浇铸后主纹表面存在阴槽纹饰,而非从模上翻制纹饰。  相似文献   

7.
牛倩 《文博》2009,(5):49-52
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的生产,为先周青铜器铸造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先周主要青铜器的形制多以陶器型模为基础,某些青铜器纹饰也是对陶器、玉器纹饰的直接继承与发展。无论是简单几何纹与《周易》卦象的暗合、箅孔数目的设置,还是凤寓五德观念的形成,皆体现着先周青铜器对上古文化的传承。而通过考古与文献的综合考查,解读三者内蕴文化本质上的传承关系,正是当前该领域学术研究亟需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谢耀亭 《文博》2008,(3):30-33
兽面纹被大量运用于商代及西周早期祭祀重器上,是商周青铜器上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纹饰之一.西周早期青铜器兽面纹应是周人对商人风格的模仿和继承,兽面纹主要反映的是商人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会融入到纹饰制作当中,纹饰也就成为思想观念的物质栽体.因兽面纹在探讨商周社会文化、思想观念中具有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所以不断引起学者对其意涵的讨论.结合前人研究,我们认为商周青铜器兽面纹所代表的是商人心目中的至上神--上帝.兽面纹在商代的大量运用,正反映出商代是一个神性弥漫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玉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约一万年前,玉器就已脱胎于石器,成为祭祀用品及装饰品。玉器的制作由商周发展至明清,深入社会生活各层面,历久不衰。汉代是玉器雕刻的黄金时代,而清代则是中国玉器的另一巅峰。清代,随着新疆回部、准部的平定,和田玉供应不绝。清代皇帝喜爱精致艺术品,尤其是乾隆朝,由于乾隆本人对玉器的偏爱及其深厚的美学修养,玉雕工艺经过漫长的成长与发展,至此臻于圆熟。此时期的宫廷玉器,在玉材、工艺、纹饰、造型等方面都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青铜铸造业的产生,开创了青铜时代的文明。青铜器制作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个时期的风格特征,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以奇丽厚重古朴典雅著称于世,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器则制作灵巧,纹饰活泼多变。这里介绍的龙耳莲鹤铜壶(彩色版)是春秋战  相似文献   

11.
商周时代是中国青铜器最繁荣的时代,这是一段跨越上千年的历程,其间青铜器的纹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是与商周千年历史进程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陈雍 《北方文物》2022,(2):109-112
商周青铜器纹饰体现出古人关于分类与象征的心智。青铜器纹饰的纹样原型分为现实的物象、想象的物象和“意识变型”的物象。周代青铜器上铭文与纹饰的功能转换,反映了周人“神本意识”向“人本意识”的转化。汉字的起源可以用认知考古学的方法,从汉字的形、音、意三个造字路径去探索。  相似文献   

13.
古帐钩赏鉴     
朱年 《东南文化》2001,(12):66-69
中华自古就有重铜铸的传统,具有高超的冶炼技术。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代,青铜的冶炼就达到高峰,夏商周三代均以铜器为重宝。先秦时,青铜器更与王权紧紧相联,故制作都十分精美,其造型、纹饰、铭文,都具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子口墓位于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遗址上,墓内随葬有大批珍贵文物。其中有青铜器一百多件、玉器近百件、陶瓷器近二百件。尤其是青铜器,制作精美,形制独特,有些在考古发掘中极少见到,甚至前所未见,是近年来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5.
曹宇 《丝绸之路》2013,(22):16-18
商周时代,以其造型独特、纹饰精美的青铜器著称,这一时期青铜器纹饰有夔龙纹、鱼鳞纹、窃曲纹、蟠虺纹、环带纹等。这些纹饰都凝聚着特定的含义,在当时的宗教和礼仪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祖先、自然的认识。由于时代环境的局限,青铜器图形往往作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为我们理解商周历史提供了新的历史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河南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的部分典型玉器的材料属性与制作工艺,用多种无损科技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现场分析,获取了玉器材质矿物组成、纹饰微观形貌、穿孔孔径及内部微痕特征、表面琢磨微痕等综合物理化学信息。基于科技分析结果,确定了玉器的材质属性以及玉器表面纹饰、钻孔、琢磨等制作工艺相关信息。结合考古学背景资料信息,探讨了长子口墓地出土玉器在材质、器形、功能与工艺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17,(12)
<正>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汉代玉器工艺风格承继战国,但在器型品类、制作工艺与纹饰风格方面,均有所提高和创新,艺术达到空前高度,体现出汉人高超的审美情趣。我们鉴定时要通过多方面来比对、判断。本文将从汉代玉器用料、工艺、造型、纹饰及沁色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简要介绍。汉代玉器用料特点两汉时期,社会安定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长达400年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给玉器的繁荣发展创造了  相似文献   

18.
纹饰是青铜器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商周时期兵器上的乳钉纹做了专门研究,从分类、时间、空间、起源等不同角度做了解析,确认乳钉纹是商周兵器上的重要纹饰之一,它的起源、发展、演变与北方文化、中原文化以及西方青铜文化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商周的青铜器中,许多都铸有扉棱,但最早出现扉棱的青铜器,应该是商中期的圆形尊,而商早期所有的青铜器都没有扉棱.在西周的圆形尊中,除了没有铸扉棱的尊外,其余多是铸有三段扉棱.青铜器上为什么要铸造扉棱?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西周一些圆形尊的表面纹饰中,常出现翘起的牛角纹饰.这些纹饰是怎么制作的?这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范铸模拟实验,使得上述两个问题有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吴磬军 《文物春秋》2007,6(4):46-47
作者通过对燕下都瓦当上的山形饕餮纹反复揣摩,并与一些商周青铜器纹饰比照分析,认为此纹饰是由双龙饕餮纹演化而成的,这也符合燕下都考古材料的时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