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必须做到"通"与"贯",做到"会通"与"贯穿"。所谓"通""会通",就是会合疏通、融会贯通。《易·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孔颖达疏:"观看其物之会合变通。"南宋郑樵在《通志·总序》中指出:"百川异趋,必会于海,然后九洲无浸淫之患;万国殊途,必通诸夏,然后八荒无壅滞之忧,会通之义大矣哉!自书契以  相似文献   

2.
考古发掘中所见砭石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砭石是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一种医疗工具,是石器时代的产物。古籍中有关砭石的传说和记载很多。医书方面如《黄帝内经》中提到:"东方之域,……其病为痈肿,其治宜砭石。"又:"故其已成脓血者,岂唯砭石铍(pī音披)锋之所取也。"《难经》也说:"畜则肿热,砭射之也。"其他如《山海经》记"高氏之山"和"亮丽之山","其下多针石",据郭璞注,针石就是砭针或砭石的别称。《管子》也有"痤  相似文献   

3.
<正>浮山,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北岸的枞阳县浮山镇境内,海拔165米,面积15平方公里。三面环水,远望犹如一叶轻舟飘浮水面,构成了"山浮水面水浮山"的梦幻镜界,古有"海上蓬莱""江上绿叶"之誉。《安庆府志》形容其:"自地视之如滀,自江视之若浮。岩壑相属,玲珑幻异,别具奇观,诸名山中得未曾有。"明钟惺赞其:"无岩不花,无径不竹,无石不苔,无洞不花。"自古以来浮山就是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与黄  相似文献   

4.
<正>一文脉传承有两个关键要素,一个是人,另一个是书。据《论语·八佾》记载,孔夫子当年说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一段就是"文献"一词最早的出处。按照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解释,这里的"文"指的就是典籍,也就是书;"献"指的是贤人,也  相似文献   

5.
正剪纸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当代文豪郭沫若就曾经写有这样的赞诗:"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人间永不巧。"在古城扬州有这样一位剪纸艺人,他剪下的蝴蝶,百般姿态,翩跹自得;他剪下的花枝,娇颜秀色,吐露芬芳。一幅幅花蝶相恋的剪纸,蝴蝶有情,花能解语。他就是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家、剪纸大师张永寿。  相似文献   

6.
《南山集》中的节烈传本是一种特殊文体,戴名世在作传时时常夹杂一些反对清廷、怀念明季、表现民族气节的"忤逆"之语,就是这些"忤逆"之语,可窥见其早期的精神世界以及其最后受刑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楚国族源、世系的文字学证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人写史,最重族源和世系,如《史记》就是以《世本》为全书框架,记述各国历史时,总要先讲族源传说。这种族源和世系的追溯通常都包含三个层次:一是自"立国之君" (如夏禹,商汤、周弃)以下,族姓一贯,年世可考;二是从"立国之君"向上追溯,直至某个"感生祖先"(如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姜嫄履巨人迹而生弃),可溯其族姓于某个女祖先,但年世不可尽考;三  相似文献   

8.
在神州大地,有这样一座古城,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兵家必争之地;物华天宝,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人杰地灵,三国名将常胜将军赵子龙出生于此;马可·波罗称赞"此是一贵城",毛主席说:"正定是个好地方……"这就是被誉为千古之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正定。  相似文献   

9.
<正>《黄龙传》曰:"毛文龙死,袁崇焕分其兵二万八千为四协,命副将陈继盛,参将刘兴治、毛承祚、徐敷奏主之。"~①按:不确。《毛总戎墓志铭》曰:"乃分为四协,而兴祚(兴治之兄——引者注)当一协,将军子承禄当一协,其二则旗鼓徐敷奏、其副将陈继盛当之。"~②可见,所谓"刘兴治"乃张冠李戴,所谓"毛承祚"系传写讹误。《黄龙传》曰:"龙莅皮岛受事,兴治犹桀骜如故。四年三月复作乱。"~③按:不确。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11月10日,北京饭店的房间外,飘着鹅毛大雪,而屋内,气氛却暖融融的。国民党前"行政院院长"陈诚之子陈履安,应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耿莹女士之邀,前来出席首届海峡两岸大型文化交流活动。耿莹的父亲耿飚,曾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也参加过抗日战争。双方后代相见,感慨万千,促膝长谈。蒋介石曾有一句口头禅:"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中正"即蒋介石,而"辞修"指的就是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一月中旬,省城某报在副刊头题刊出《莫力街:金朝皇帝春纳钵之地》的考证文章,文中主旨即标题所示,称哈尔滨香坊区的"莫力街是金朝开国之初皇帝的春纳钵之地"然而这一推论与史实相去甚远,相信,受此文困惑者自不在少,因此,实有澄清之必要。所谓"纳钵"是辽金时期契丹,女真皇帝四时游猎习俗的代称,一般将皇帝游猎所住的营地称纳钵,译成汉文就是"行在"或"行幸顿宿之所"。后来纳钵一词引申为代指皇帝四  相似文献   

12.
田静 《神州》2014,(2):137-13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是维生素和无机盐,它本来就是食物的有机组成部分,不需要"渗透",只要不在"烹调"中丢失,并且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它就会受到欢迎并被吸收。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归结起来,"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梁启超在《教育与政治》、《为学与做人》两文中写道:"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可见,当今学校教育不仅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而且更  相似文献   

13.
史学精粹     
<正>王晴佳、胡萧白:《中国史学的元叙述:以"文化中国"说考察正统论之意涵》(《江海学刊》2017年第1期)杜维明教授在1991年提出"文化中国说"。这一学说和其他当代新儒家的理论,与宋代士人的"中国"观有不少可比之处。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汉朝灭亡之后,如何定义"中国"及其延续和变化。魏晋时期中国史学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4.
源出《周礼·考工记》的“六齐”,记载了中国古代配制各类青铜合金的铜—锡比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制记载,故其科学价值为许多学者所关注.“齐”,“剂”也,就是混合物及其配方.“六齐”全文如下: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注《周礼》者,代不乏人,考释《考工记》的论著有数十种之多.但至今对于“六齐”的认识尚存在着诸多分歧,对其科学价值也缺乏统一评价.本文就是对“六齐” 的一种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一、商周至上神的演变:从帝到天帝同一性王国维认为商周之际发生过一次巨变:"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  相似文献   

16.
<正>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月氏居敦煌、祁连间。"敦煌一词之本义,《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东汉应劭曰:"敦,大也。煌,盛也。"现代学者另作他解,或认为敦煌一词是月氏语"覩货罗""桃花石"的对音,或是《山海经》之"敦薨",或是古羌语"朵航"对音,或是古突厥语,不一而足。总之,大都认为,敦煌一词源于古代少数民族语言,而非汉语。这也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敦煌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区。由不同民族共同创造的敦煌文化有着久  相似文献   

17.
<正>一、从尚武思潮到军事训练清末,面对"群盗入室,白刃环门"的险恶局面,不少时人认为必须坚强起来武装自己,否则"怯者召侮之媒,畏战者必受战祸"。传统的轻武观念逐渐受到文人学士的质疑,"尚武"的声音渐渐高亢。诸如梁启超、蔡锷等人纷纷将改革的目光投向教育领域,以期从根本上革除国人懦弱之陋习,培养"尚武"之精神。军国民教育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所谓军国民教育,即军国民主义与当时"教育救国"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其"主张对各级学校实行军事训练,以军人爱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版本学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致忠 《文献》2006,(1):3-10
一、版本学的脱胎与体现 中国版本学,迄今为止主要指的还是古书版本学,晚近图书的版本研究尚没有形成强劲的气候,所以我这里谈的仍是古书版本学. 关于什么是古书版本学,叶德辉在其<书林清话>卷一"板本之名称"中有过如下议论:"近人言藏书者,分目录、板本为两种学派.大约官家之书,自<崇文总目>以下,至乾隆所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为目录之学;私家之藏,自尤袤遂初堂、明毛晋汲古阁,及康、雍、乾、嘉以来各藏书家齗齗于宋元本、旧抄,是为板本学.然二者皆兼校雠,是又为校勘之学."①这段话说得模棱两可,谁从这里也难以归纳出科学的版本学概念.但有一点值得注意,这就是他把目录、版本、校勘三者的关系联系了起来,并谓:"本朝久治,超轶宋、元,皆此三者为之根柢."这三者为何?这三者就是版本学、目录学和校勘学.这对我们探讨什么是版本学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正>"秋高气爽自然降,酷暑终极自躲藏。"处暑来了。"立秋"节后是"处暑"。古书《群芳谱》云:"阴气渐长,暑将伏而潜处也。"《二十四节气解》说:"处,止也,谓暑气将于此时止也。"时届"处暑","秋老虎"日渐衰弱,暑热之气开始减退,随之而来的就是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的金色秋天了。此时此刻,田里的杂草已不再疯长,繁忙的田间管理也基本结束了。季节,一步一步向纵深处走去;庄稼,  相似文献   

20.
正汉代,四川人把母亲称为"姐"。许慎在《说文》中说:"姐本蜀人呼母之称。"所谓的"蜀人",指的就是四川人,许慎的意思是说,"姐"是四川人对母亲的称呼。同一时期,江淮一带是把母亲称为"社"的。《淮南子·说山篇》中记载:"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衰。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何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