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收藏家》2017,(4)
梁楷是南宋高级宫廷画师,性格豪放不羁,其潇洒自在、不受世俗约束的人生状态表现到艺术创作之中,所创泼墨酣畅淋漓,本文试从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入手,分析论证梁楷的泼墨大写意、减笔人物绘画的特点,从其时代背景印证成画的时代,以其笔墨特点考证是否为梁楷之作品。  相似文献   

2.
<正>一打开画面,只见一秃顶连腮胡子的和尚,身着长袍侧坐在地,聚精会神穿针引线,准备补衲。水墨画,艺术手法颇似传为五代石恪的《二祖调(1)心图》及南宋梁楷的《布袋和尚(2)图》。面部刻画精细入微,袈裟(僧衣)则以泼墨,线条粗放潇洒,  相似文献   

3.
一、梁楷的《秋柳双鸦图》中国古代的花鸟画,经唐、五代至宋全面成熟,特别是两宋花鸟画,更呈现出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而在那百花园中,梁楷的艺术是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梁楷以前,花鸟画中主要是徐(熙)黄(筌)二体,而占统治地位的是“黄体”。二人的作品各有千秋,前人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体金碧辉煌,精雕细刻,富有装饰性。徐派画,传世无存,从评价看,大致画得清新雅  相似文献   

4.
程正揆(1604~1676年)字端伯,号青谿,是明清之际生活在江南的山水画家,他一生的仕宦生涯并不得意,但从未中断过数百卷《江山卧游图卷》系列的创作。从现存的资料来看,他罢官还乡(丁酉三月1657年)后,作品的数量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且越到后期,创作越丰。传世的《江山卧游图》,大约三分之二作品成于其宦游期之后。笔者多年搜集到的数十卷《江山卧游图》资料,当是他传世画卷中的大部,虽然其数量仍是程氏生前创作  相似文献   

5.
邓庆 《收藏家》2013,(4):63-68
"左盲生",即汪士慎,"扬州八怪"之一。半生踏歌江城,清高狂傲;是清代一位在绘画、书法、诗文、篆刻等方面有着卓越成就的艺术家。其传世作品主要有《潇湘灵芳图》、《绿萼梅开图》、《洒香梅影图》、《月!风襟图》、《灵根出谷图》、《苍松偃蹇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16,(5)
正张大千1982年创作的泼墨泼彩作品《桃源图》4月5日在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以2.4亿港元成交,再创张大千个人作品拍卖的新纪录。《桃源图》以3000万港元起拍。竞拍开始后,电话竞投买家和现场举牌买家轮流出价,竞争激烈。该作品宽92厘米,高209厘米,为张大千晚年泼彩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虢国夫人游春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徽宗赵佶所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纸本,重彩,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是一幅值得研究的古代优秀作品(见封三图版)。张萱是盛唐时代的重要画家立一,据《历代名画记》他是开元、天宝间(公元713—755年)的宫庭画师;和吴道子、韩幹大致同时。他的作品大多描写封建贵族的生活,并特别精于妇女和儿童。虽然在《宣和画谱》中记载了当时宫廷收藏的张萱作品有四十七件,但流传到现在的却极为罕见。因此赵佶所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和  相似文献   

8.
祁序是北宋时的名画家,江南人,生卒年已无可考。他善画花鸟和牛,相传他所画的牛具唐代戴嵩的遗风。《宣和画谱》著录他的作品有四十四件,多数是以牛为题材,如《倒影牛》、《渡水乳牛》,《斗牛》等,而《牧牛图》就有二十二幅之多。由于年代久远,他的作品大都已经失传,《江山放牧图》卷是流传至今的孤本。《江山放牧图》,描写江南水乡春色,  相似文献   

9.
吉庆街艺人     
正张德生,艺名"麻雀",安徽人,1951年生。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因为穷,后来带着一把二胡离开家乡闯荡江湖。1993年,"麻雀"来到武汉吉庆街卖艺,擅长演唱自编自创歌曲。他将林依伦的《爱情鸟》改编为《爱情麻雀》而一举走红吉庆街,与"老通城""拉兹""黄瓜"并称吉庆街"四大天王"。"麻雀"曾经上过央视的专题报道《小毛与麻雀》、湖南卫视的《越策越开心》、武汉电视台的春晚、湖北卫视的《国庆7天乐》等节目,在电视剧《来来往往》中客串过草根艺人角色,他的两首歌《爱情麻雀》和《阿莲》收录在雪村的专辑《全是高科技》中而广为传播。图为2012年7月15日,"麻雀"在为吉庆街食客演唱自创歌曲。  相似文献   

10.
华国锋同志家的会客厅中央,悬挂着一张条幅,"清静"二字大气、从容,这是他85岁时的作品。在与华国锋同志众多书画界好友接触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书法是他晚年最大的爱好之一:他用毛笔给侄女写信、看《中国书法报》、在书房挥毫泼墨、以书法结交朋友……原本清静的退休生活,因为书法,生色不少。  相似文献   

11.
赵孟頫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对元明以来绘画艺术发生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他的绘画创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从故宫博物院历年在绘画馆展出过的他创作的《人骑图》、《水村图》、《秀石疏林图》、《幽篁戴胜图》、《秋郊饮马图》等幅作品,和各地其他存世作品来看,就有几种不同的面貌。这些作品,题材上有人物、山水、鞍马、花  相似文献   

12.
去年,我和几位朋友到郊县,登门拜访一位在当地颇有点名气的书画家。见面寒暄一番之后,一起观赏他的书画作品和一些藏品。当得知我喜欢字画和奇石,并和他同年而生,都是属鸡的后,他十分高兴,立即挥毫泼墨,为我特意作了一幅《大吉图》。送我作品的同时,他又顺手从画案上养花的花盆中抓了几块小鹅卵石,说这是从长江边带回来的,送我几块留个纪念。晚上回到家中,我把卵石掏出准备也丢在花盆中时,突然眼前一亮,一枚4.5×4.8厘米的卵石正中发黑处,十分清晰地显现出毛泽东50年代着中山装的侧身头像,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这…  相似文献   

13.
<正>汉镜构图中的"仙人弹琴"图像十分丰富,在西汉晚期以来流行的神人禽兽镜、神人画像镜中,此类图像几乎成为仙人乐舞百戏场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题材之一,然因缺少铭文或榜题的指证,这些"仙人弹琴""仙人听琴""仙人和琴吟唱""仙人伴琴起舞"之类的组图内涵,人们很少与伯牙、子期的"琴神话"联系起来。直到流行于东汉末年的神人神兽镜构图中,"伯牙弹琴、子期听琴"题材才被明确地强化而凸显,其中既有典型而稳定的"标准图式",也有"伯牙弹琴子期吟""伯牙陈乐、众神  相似文献   

14.
应一平  程光弟 《文博》2010,(1):54-56
方琮身为宫廷画家,他的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达四十八件之多,大都是为皇家应景之作。在院体一统天下的"如意馆"内,其作品逸格高古,韵致清新。《亭庐留览图》风貌自然、笔法精谨,从图中作为精神意象的樗树散发出的写生气息,由此我们感到他并没有囿于院体的局限,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5.
<正>杨绛的书名叫《走到人生边上》,而钱锺书的则是《写在人生边上》,大同而小异。钱先生早在1998年就走了,似一名神游世象之外的嫡仙人,我们相信,他在读万卷书的同时,也基本读懂了人生这部大书。已届期颐之年的  相似文献   

16.
故宫等处所藏时代较早的"宫苑图"甚多。旧称:这批画创作于唐初,作者是李思训画派。长期沿用此说,决非无因,也基本上是对的,但并不完全正确。实际上,李思训属于阎立本画派。这批画,创作于隋至唐初,作者应属阎立本画派,而且应属于阎立本画派的早期作品。此类作品,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就有《宫苑图》卷、《宫苑图》轴、《京畿密雪图》、《九成宫图》;故宫运往台湾的类似之作有《曲江图》、《上林密雪图》等三幅;此外,流落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的有《宫苑图》团幅;上海博物馆还有《云山殿  相似文献   

17.
《文献》2014,(1)
<正>摩利支与摩利支天摩利支,梵語Marici的音译,本义为"光"。佛典汉译意译"阳焰,威光"。他是古代南亚次大陆民间信仰的众多神灵之一,出身甚早,《梨俱吠陀》中已见其形像。如,"创世主赞"中提到,生主(梵语Prajapati的意译)有七位修行成道后住世的儿子,称为"七仙人",头一位就是摩利支,注意:是儿子!男性。又如,录有颇多咒语的《阿达婆吠陀》中所记"七大仙"中的迦叶波为其所生。《薄伽梵歌》第十章中又称其主"风",为七位"风神"之首,每位风神又衍化成七位风神,总共七七四十九位风神。总之,记录相当不一致,这也是神话传说中常见的必然的现象。但从反映他会咒语等情况来看,他在庶民中颇受尊崇。不过,他不能与主要的天上的大神如因陀罗(Indra)和生主等并列,地位不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博物馆于1982年征集到长沙徐氏收藏的清代边寿民《芦雁杂画册》一件,纸本,设色。画共十二开,其中芦雁画六开,杂画六开,每开画心纵24、横36.4厘米;最后有严经邦跋一开。此件册页反映了边寿民的主要作品风貌,为研讨他的绘画艺术提供了较好的素材。第一幅《泼墨牡丹》。花心浓墨点画,向外依次渐淡渲点花瓣。枝叶挺拔,每叶以三笔不同墨色点就,淡叶略加勾勒。整幅画鲜明、干炼。题画诗为"街头扑面卖花儿,  相似文献   

19.
唐寅创作的别号图以数量多而著称,据刘九庵先生《吴门画家之别号图鉴别举例》一文考证,可知者有《毅庵图卷》、《事茗图卷》、《双鉴行窝图册》、《梅谷图轴》、《桐山图卷》、《守耕图卷》、《款鹤图卷》、《梅谷图卷》、《琢云图卷》、《梦筠图卷》等十帧。本文述及的《悟阳子养性图卷》则是他除此批之外早已存世尚未经考辨的又一幅别号图,对于丰富此类作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别号图是以他人别号为创作题材的写实性绘画作品。因为写实,即有真人真事,真情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的陈师曾对于中国画的现代转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北京风俗图》册页是20世纪最早富有现代意义的风俗画作品,这也是他为中国画创作开辟新的空间及转型而实施的最有效的尝试;作品首次运用了现实主义的视角将旧都尤其是宣南市井平民的生活题材引入国画,充分展示了民国初年"宣南"地区的琉璃厂、天桥及大栅栏一带独具特色丰富的百姓民俗生活,作品笔简而意工,虽为燕京采风小景,直可作民俗图志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